足陽明胃經:人體的後天之本!

2021-01-09 百年養生

中醫講: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也就是說它們是人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究其原因是因為中醫所說的脾胃具備了整個消化吸收功能,它能為人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脾胃掌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如果脾胃不好,人體的能量就會不足,從而就會導致很多器官運作代謝減慢,工作效率就會降低,或者乾脆臨時「停工」。如果人體五臟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內可以用人體儲備的能源,然而長期下去就不夠用了,疾病也就接踵而來了。由此看來,養好後天的脾胃非常重要。

[胃經循環路線]

足陽明胃經:循行部位起於鼻旁,交會鼻根中,旁邊入目內此,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著鼻柱的外側,進入上齒中,返回出來夾鼻夾口旁,環繞唇部,向下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然後退回,沿下領骨後下緣到大迎穴處,再沿下頜角上行過平前,經上關穴,沿著髮際,到額前。頸部之脈:由大迎前往下,經過頸動脈,沿著喉嚨,入缺盆,通過膈肌,屬於胃,絡於脾。胸腹部主幹:由鎖骨上窩下行,經乳中,再向下夾臍兩邊,入氣街。

腹內支脈:由胃口下行,沿著腹裡,到腹股溝動脈部和前外行者交會。自此下行直到髖關節前面,直到股四頭肌隆起的地方,下至膝髕中,沿著脛骨的外側下行足背部,人中趾內側的趾縫處,從次趾末端出來。小腿上支脈:由膝下三寸處分出,下行進入中趾外側的趾縫中,然後出中趾末端。足部支脈:由足背部分出,人大趾的趾縫間,從大趾末端出去,接足太陰脾經。

胃經上的疾病

胃經上出現問題,說明氣血運行出現了異常,人體就會出現頭痛、發高熱、出汗、牙齒痛、咽喉腫痛、脖子腫,或者口角歪斜,流鼻血或者流濁鼻涕;在精神方面易受驚嚇、狂躁;平時即使吃得很多也容易餓,胃脹、腹脹;時常膝蓋腫痛,胸乳部腹部、大腿部、下肢的外側及足背部和足中趾等多處出現疼痛症狀,面且足中趾活動受限。如果身體一旦出現上述症狀,說明胃經出了問題,這時要及時敲胃經或按摩胃經上的重要穴位。

一起來敲胃經

按摩胃經的目的是調節胃腸功能,敲打胃經,從鎖骨下,順著兩乳,經過股部,到雙腿正面,一直敲到腳踝,敲打時可稍微用力一些。胃經上的足三裡穴有很多功效,因為它是強壯穴,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同時又可以補益人體虛弱。它同時也是一個消氣穴,太衝消的氣是肝膽之氣,足三裡消的是胃腸之氣,如果吃東西消化不良就產生好多濁氣,揉太衝就不管用了,肚子不舒服產生好多脹氣、濁氣,這時就要揉足三裡穴。在每天早上7-9點這個時間段沿著胃經的循行路線進行敲打或者按揉效果最佳,這個時間是胃經經氣最旺的時候。

相關焦點

  • 此物本辛溫解表之品,卻又能去腐生肌、調理足陽明胃經氣機
    此物本辛溫解表,卻又能去腐生肌、調理陽明經氣,為「胃家之要藥」。在中草藥裡,有很多「身兼數家之長」的植物。它們廣為大眾所知的,或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具備的功用,卻和人們理解的「常識」大不相同。比如白芷,本來就是一味很有名的辛溫解表藥。在絕大多數本草家與醫家的描述裡,它主要是以發散風寒,尤其最善於主陽明頭痛。
  • 為何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腎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腎臟的好壞影響著人體的方方面面,以下是根據所學所總結精即精華、精微,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和生殖繁衍的基本物質。腎所藏的精,按其來源可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
  • 足陽明胃經的特定穴為何多而好用?
    足陽明胃經從頭面至足部共45穴,穴位大多比較常用,並且安全有效,不僅是因為陽明經多氣多血,而且此經的特定穴位也相比於其它經絡更多些,每個都能挑起一面大旗,針感舒服易接受,所以一直較多使用,今天咱們就來理理這些特定穴的神奇之處。
  • 《周易》數理之——後天八卦對應人體部位與器官
    《周易》象數之 後天八卦後對應人體部位與器官一、河圖洛書與後天八卦和人體部位及五行屬性《易傳·繫辭》中的「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本是星圖,是體;洛書就是脈絡圖,是用。「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河圖內容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洛書」之意,其實就是「脈絡圖」,是表述天地空間變化脈絡的圖案。洛書,它的內容表達實際上是空間的,包括整個水平空間、二維空間,以及東西南北這個方向。河圖、洛書是易學衍演,象數輪轉的橋梁,陰陽五行術數應用之源泉。
  • 辰時胃經當令(7:00~9:00)
    辰時是胃經當令,這個點該吃早飯了,我們全身的氣血這個時候已經全升起來了。辰時太陽也升起來了,也是陽氣非常足的時候。中醫講究平衡,陽氣足的時候,我們得用陰來平衡一下。另外胃經不消化還容易導致胃經氣血不足。到了9點鐘,由於胃裡沒有食物傳來,脾沒有東西運化,人就會感到頭暈乏力。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不正常了,人體的氣血就會不足,各臟腑也會因缺少氣血的供養而使你百病纏身。可見,不吃早餐的「犧牲」是很大的。另外,不吃早餐還有一個危害,那就是容易導致糖尿病。
  • 淺析:足陽明胃經為何循行於軀幹前面屬陰的部位上?
    在《素問·金匱真言論》當中有這樣的描述:「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從十二經的分布規律來看,大體上符合這一原則。《靈樞·逆順肥瘦》有這樣的描述「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經脈循行的大的規律。這十二經當中只有足三陽貫穿了人體的軀幹。
  • 氣是人體和生命的精微物質,有先和後天之分,構成複雜,作用重大
    第二來源於後天。來源於先天的是稟受於父母的精氣。也就是先天之精氣。來源於後天的包括水谷之精氣和自然之清氣。是人出生以後獲得的。所以稱為後天之精氣。先天之精氣是通過腎主生殖作用,由父母之生殖之精相結合而形成胚胎。所以先天之精氣是構成生命形體的原始物質。後天的精氣是在出生之後,一是通過脾胃的運化作用,從水谷中吸收的營養物質。二是通過肺的呼吸作用,從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氣。
  • 人體十四經脈,你知道嗎?
    人體十四經脈,你知道嗎?十四經絡是由古人對人體經絡穴位進行分類並分別命名的。它包括12經脈和任、督2脈合稱14經,是針灸、刮痧選穴配區的主要依據。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十四經脈吧!任脈主治陰經氣血/調節月經任脈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為人體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於胞中,止於下頜,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此經主要有調節陰經氣血、調節月經的作用,主要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相關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