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物聯網「最後一公裡」:華為PLC-IoT特點與優勢解讀

2020-12-06 C114通信網

C114訊 12月16日專稿(蔣均牧)隨著人類社會加速邁向智能化、隨著各種新型數位技術的湧現,「萬物互聯」已經不再只是個口號,而海量智能設備的「最後一公裡」問題亦日益浮出水面。

在此背景下,華為開創了中頻帶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PLC-IoT,實現了數據在電力線介質的高速長距離傳輸,並基於該技術發展出IPv6、多模通信、邊緣計算等獨特技術和被集成模式;與此同時,作為一種新型物聯手段,PLC-IoT在短時間內就被市場所接受,其產業生態和行業實踐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豐富起來。

從「人人有寬帶」到「物物能智聯」,或許這一天並不遙遠。

點亮物聯網「最後一公裡」

物聯網概念提出已有20多年,在經歷了熱炒與冷遇後迎來了產業的爆發期,並納入了更多價值與內涵。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5萬億人民幣,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2萬億人民幣;從全球來看,到2020年物聯網市場的空間將超過1.7萬億美元,相關連接數亦將達到208億個。另一方面,其形式也不再局限於小型設備、小型網絡,而是進入到完整的智能化領域,賦能人們的衣食住行以及各行各業的升級轉型,成為智能社會不可或缺的底層支柱。

然而機遇與挑戰總是相攜而來,重要性的提升以及多樣化的場景、海量的設備連接,也令物聯網「最後一公裡」的可靠安全通信越來越受重視。常見的物聯手段各擅勝場,或通信距離有限、或易受環境影響,無法覆蓋到所有的場景。PLC-IoT則因其「網隨電通」、在現網大部分為有源設備的情況下不用額外部署專門線路的特性,成為不少場景特別是對現網環境通信線路部署嚴苛的場景下的首選,比如電力配用電、路口交通信號燈、城市路燈等。

具體來說,PLC-IoT是基於HPLC/IEEE 1901.1結合華為特有技術的,面向物聯網場景的中頻帶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其工作頻段範圍在0.7-12MHz,噪聲低且相對穩定,信道質量好;採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技術,頻帶利用率高,抗幹擾能力強;通過將數位訊號調製在高頻載波上,實現數據在電力線介質的高速長距離傳輸。PLC-IoT應用層通信速率在100Kbps到2Mbps,通過多級組網可將傳輸距離擴展至數公裡,基於IPv6可承載豐富的物聯網協議,使能末端設備智能化、實現設備全聯接。

將電力線通信(PLC)應用於物聯網也並非易事。眾所周知,低壓電力線的拓撲結構和物理特性都與傳統通信傳輸介質不同,是在已加載工頻電力信號的通路上傳輸高速數據信息,因此帶來了工作環境惡劣、噪聲幹擾嚴重以及時變性大等問題;同時,信號很容易產生反射、駐波和諧振等現象,令信號的衰減特性極其複雜,造成PLC信道具有很強的頻率選擇性。

而華為PLC-IoT精確有效地建立了電力線通信信道傳輸模型,根據頻率選擇特性確定最佳信號傳輸頻率,並通過大量的實測數據分析獲得電力線的信道特性,針對這些特徵設計有效的抗噪聲技術和抗衰減技術,最終大大地提高了電力線的通信性能,實現高速、可靠、實時的長距離通信。

PLC-IoT技術特點與優勢

肇端於智能電網、不止於智能電網,PLC-IoT產業的發展可謂一日千裡。目前該技術已經在電力、交通、金融、消防等多個行業落地成功實踐,同時超過100家合作夥伴基於該技術與華為準備展開相應的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集成與聯合創新。那麼是什麼令PLC-IoT迅速得到了眾多客戶及合作夥伴的青睞?很大程度上這歸功於其本身的技術特點與優勢。

首先,PLC-IoT基於IPv6,提升PLC網絡通信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基於開放標準的IPv6技術,不同類型的末端設備可以共享PLC網絡,物聯網關主機側應用和容器內多個應用也可共享同一個PLC網絡,獨立訪問各自管理的末端設備而互不影響,提升PLC網絡的並發能力和通信效率。同時,基於IPv6可通過TCP/UDP協議承載豐富的物聯網協議,如基於標準化的CoAP協議實現高效數據傳輸,以及通過DTLS協議實現末端設備接入認證和數據加密傳輸,加固了HPLC/IEEE 1901.1的安全性。開發者可以在網關的容器中和尾端模塊的SDK上,參考乙太網開發方式,基於Socket接口訪問PLC網絡節點,並且可以藉助大量開源軟體的成熟能力,快速開發應用,大大簡化了PLC的開發難度。

其次,PLC-IoT實現無擾臺區識別,簡化安裝部署現場配置,提升部署效率:無擾臺區識別是華為主推的新一代臺區識別技術,無需任何外加設備,根據寬帶載波技術特點和電網及信號特性,僅通過軟體分析處理,在模塊本地自動分析出末端設備所歸屬的變壓器區域。利用無擾臺區識別的結果,可免除白名單配置,從而減少現場配置,提升設備部署效率。

第三,PLC-IoT+RF雙模通信,擴大通信覆蓋範圍,解決設備組網盲點:雙模通信採用寬帶電力線載波與微功率無線通信技術融合,在高頻次採集的場景下,PLC-IoT與RF雙通道並行採集不同節點的數據,提升效率40%左右。關鍵信息交互時,雙通道可同時傳輸關鍵信息,形成冗餘通道,實現可靠通信。並且當設備發生停電故障、PLC鏈路斷開時,可通過RF通信及時上報停電事件。

第四,PLC-IoT利用旁路耦合技術,可靠上報停電事件,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PLC-IoT模塊配合旁路耦合電路,為PLC-IoT通信提供了又一種逃生通道。當電力線開關斷開後,PLC-IoT模塊可通過旁路耦合單元繼續通信,將停電事件等重要信息上報給物聯網關,實現停電主動搶修,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解決停電後如何將信息上報並及時進行處理的問題。

最後,即插即用,支持設備自發現,簡化設備接入流程,提升業務上線效率:PLC-IoT模塊結合邊緣計算網關,提供即插即用框架,PLC-IoT尾端模塊開放SDK,第三方應用通過簡單函數調用,即可實現自身末端設備的自動發現,以及向容器中業務APP與遠端物聯網平臺的註冊,使能物聯網關與末端設備快速建立業務通道,有效解決傳統末端設備上線流程複雜,安裝部署耗時的問題。

「萬物互聯」的宏偉畫卷正徐徐展開,PLC-IoT作為點亮「最後一公裡」的技術無疑將在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發揮重要作用。據了解,12月19-20日,首屆PLC-IoT產業發展論壇暨華為PLC-IoT生態聯盟成立大會將在東莞舉行。屆時不僅將探討PLC-IoT技術和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方向、發布一系列創新成果,更將正式宣告華為PLC-IoT生態聯盟的成立,以此為依託做大產業蛋糕、實現商業共贏。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華為PLC-IoT創新技術 打造行業智慧聯接
    感知層技術的首要目標就是將萬物互聯,保障最後一公裡的通信可靠、安全、高效。PLC最大的優勢就是免布線,在有電力供應的地方,不用額外部署專用通信線路,就可以進行數據通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網隨電通,有電就有網。PLC按頻段分為窄帶、中頻帶和寬帶技術。窄帶電力通信技術是最早用在配用電網絡中的PLC技術,有一系列國際標準,如G3-PLC、PRIME、IEEE 1901.2等,其頻帶主要分布在3~500 kHz,主要用於遠程抄表場景。
  • 華為物聯網平臺:深入了解NB-IOT生態系統圖和框架技術
    NB-IoT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為萬物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構建於蜂窩網絡,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於GSM網絡、UMTS網絡或LTE網絡,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 電力線載波技術啟動 PLC-IoT拯救物聯網聯接
    電力線載波技術(PLC-IoT)可以讓電線傳輸網絡數據,有電就有網,拯救物聯網聯接,如果使用這種技術產品理論上可村村通。物聯網不僅要有物,也要有網。尤其是近年來,物聯網的爆發,讓聯接方式五花八門。什麼紅外、WiFi、藍牙、ZigBee、VB-IoT、LoRa、LTE等等,讓市場陷入混戰態勢。而且不同廠商之間的設備,不同類型的設備,都不能用一張網。導致要想讓物聯網實現,用戶需要建好幾張網,投入成本大大提高。
  • 汽車GPS定位器的NB-IOT技術知多少?
    今天主要討論一下NB-iot相關知識。NB-iot又叫窄帶物聯網,基於蜂窩網絡,平均消耗大約190KHz的數據信息量,目前國內普及較高的通訊類型為華為技術推動的NB-IoT,NB-IoT數據流量使用多為中國電信制式的,並且中國電信特為NB-IoT創建了數據信息傳送頻段,所在信號的幹擾相對要好很多。
  • 騰訊IOT安卓開發初探
    添加自定義功能物聯網設備,之所以叫物聯網,是因為大家想把傳感器獲得的數據放在雲端,或者通過雲端去控制物聯網設備。那麼放什麼數據,控制什麼功能,則需要我們去定義。在騰訊IOT中,可以使用新建功能定義這些功能。點擊進入產品,選擇新建功能。
  • 超級物聯網時代,華為、阿里、小米誰能搶佔AIoT生態C位?
    技術立身擴容物聯網版圖,華為全方位構建AIoT網絡  自從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尤其是今年禁令升級後,華為的處境有些艱難,手機業務影響較大,因此華為消費者業務今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物聯網市場。    「1+8+N」戰略  華為的物聯網戰略是典型的「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邏輯,自己牢牢把控手機這一數字中樞,延展可以和用戶、手機智能交互,且貢獻穩定性收入的八個高頻消費的產品
  • 華為鴻蒙做物聯網系統有機會,難度也不小
    隨著谷歌與華為恢復合作,華為對鴻蒙系統的說法有改變,近日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表示鴻蒙系統的未來並非為了手機,而是為了物聯網,希望應用於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方面,其強調鴻蒙系統能精確控制時延在5毫秒以下,柏銘科技認為在物聯網即將起飛之時,華為鴻蒙系統有機會在物聯網市場獲得發展機會,當然難度也不小。
  • 科拉德IoT工業物聯網網關IPC-606B-B工控機
    物聯網是一種物體之間的網絡樞紐來傳達信息,IOT工業物聯網網關能夠更加快速的提高傳輸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能夠讓工廠之間的信息流通更加方便也能夠更快地汲取到信息的變化,這種高效率的傳輸可以大大的加快工廠的效率並且能夠令生產更加有質感。
  • 上海市物聯網聯合開放實驗室發布NB-IoT行業應用規範指引
    摘要 【上海市物聯網聯合開放實驗室發布NB-IoT行業應用規範指引】為推進上海市物聯網產業加速發展,在上海市經信委的支持下,上海市物聯網聯合開放實驗室組織來自各個企業的專家,根據行業應用需求測試設定,聯合起草了《NB-IoT行業應用規範指引》(下稱《
  • 華為通過NB-IoT創新與合作,助力NB-IoT行業應用的發展
    倫敦2016年4月26日電 /美通社/ -- 今天在倫敦 M2M 大會上,華為展示了 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戰略以及 IoT 應用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創新成果,並介紹了與合作夥伴為共建 NB-IoT 生態系統所開展的工作,包括與沃達豐在英國紐伯裡共同成立沃達豐 NB-IoT 開放實驗室,旨在充分發揮 NB-IoT 的潛力,創造社會與經濟效益。
  • 物聯網平臺有哪幾種類型
    物聯網系統由四個主要部分組成:硬體、軟體、用戶界面和網絡。   物聯網平臺將四個部分連接成一個內聚性、可管理和可解釋的系統。該平臺有助於使數據攝取、通信、設備管理和應用程式操作流暢、統一。   不僅如此,物聯網平臺還為您提供了一個構建框架,使您不必從頭開始創建物聯網系統。
  • 續航裡程1000公裡!華為造車得要領,不服也得服
    如今華為也來湊這個熱鬧了。有媒體消息曝出,稱華為目前的首款電動汽車已經處於研製的最後階段,只差攻克無人駕駛技術了。2013年華為聯手東風及長安在車聯網方面聯手,雙方計劃加快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工作,五年過去了,據稱華為在石墨烯電池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充電十五分鐘,續航裡程可以達到1000公裡以上。
  • plc是什麼?應用領域有哪些?
    plc是一種控制系統,在各行各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及客戶的使用要求不同,去進行相應的編程代碼調整,從而滿足客戶的使用要求。plc應用領域有:1.開關量邏輯控制眾所周知,plc取代了較為傳統的繼電器,利用它邏輯運算的特性,實現了單獨控制和多方控制及自動化生產線的控制等等。比如:數控工具機、自動化包裝線等。
  • 打通理論通往人心的「最後一公裡」
    要趁熱打鐵、繼續發揮傳播優勢,把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全面、科學、深入、生動地把這一重要思想轉化為人們願意看、喜歡看、看得懂、記得住的可視化新媒體產品,講好13億多人民學習宣傳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彩故事,同時加快推進網絡理論傳播國際化進程,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一步深入網絡,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在網絡空間高高飄揚。
  • 華為又開設NB-IoT實驗室 這次是在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
    【TechWeb報導】2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澳大利亞開設了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NB-IoT)實驗室,專為研究和開發應用、智能設備和傳感器網絡。
  • 西藏統一電網打通「最後一公裡」
    央視網消息:昨天(4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輸變電工程——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全面投入運行。這標誌著西藏統一電網打通了「最後一公裡」,我國國家大電網也實現了大陸所有縣域的全覆蓋。
  • 智能製造百萬年薪 需精通物聯網UI(AR/VR/MR)3D軟體、3D列印
    2013 年,任正飛熱烈擁抱物聯網,對將士們說「你要 15 億乾物聯網,不,我給你 100 億」5 年過去,華為在 2C 領域智慧型手機倒是拿到了金牌,但這是 2012 年以前的戰場,別人已經放棄的戰場。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個戰場是智能眼鏡:AR 智能眼鏡、VR 護目鏡、MR 頭顯。
  • 巨頭加碼物聯網:阿里雲啟動堡壘行動,呈現群雄逐鹿格局
    在當前智能化變革大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不會去費時費力的自建物聯網平臺,從而選擇更加先進的企業物聯網平臺。在此之前,IDC針對中國公有雲物聯網平臺2019年廠商評估報告中顯示,阿里雲、華為和百度三大公有雲廠商則排前三。
  • 展現架構優勢 解讀華為AR3200系列路由器
    而為了滿足這些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新需求,華為AR G3路由器應運而生。而今天,我們就將為大家詳細解讀AR G3系列中的華為AR3200系列企業路由器。     AR3200系列路由器秉承了華為在數據通信、無線通信、PON接入及軟交換領域的深厚積累,並依託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VRP平臺,提供包括有線和無線的Internet接入、專線接入,PBX、融合通信及安全等功能,適用於大中型園區網出口、大中型企業總部或分支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