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LC-IoT創新技術 打造行業智慧聯接

2021-01-08 中國電力新聞網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全球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浪潮已經到來,其顯著特點是將「物」納入智能互聯,觸發產業服務及商業模式創新,並對價值鏈、供應鏈和行業生態產生深遠影響。隨著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通過末端傳感器採集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多,並逐步延伸到對末端執行器的控制場景。而實現這些需求的基礎就是物聯網的感知層接入技術。感知層技術的首要目標就是將萬物互聯,保障最後一公裡的通信可靠、安全、高效。

  常見的物與物之間通信方式主要分為四大類,包括:

  1、工業總線技術:如RS-485、CAN等

  2、電力線通信技術:如IEEE 1901.1、G3-PLC等

  3、微功率無線技術:如ZigBee、Wi-SUN、LoRa等

  4、蜂窩通信技術:如NB-IoT、GPRS等

  以上四類通信方式中,前面兩種是有線通信技術,後面兩種是無線通信技術,有線通信受線路特性影響較多,無線通信則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各有其適用的應用場景。其中電力線通信技術的突出特點是網隨電通,對於那些有電力線供電的設備,無需額外部署專門的通信線路即可接入網絡,滿足了大量物聯網設備的通信需求。

  電力線通信技術適用的場景包括電力配用電網絡、城市智慧路燈、交通路口信號燈、園區樓宇自動化等,在這些場景中,設備有固定位置,通信距離在200米到5公裡之內。迄今為止電力線載波通信已經有大量的實踐運用,並且技術還在不斷優化升級,隨著邊緣計算技術的同步發展,物聯網感知層已經不再局限於傳感器的接入,而是進入到完整的智能化領域。華為PLC-IoT創新技術與時俱進,在提供高速、實時、安全的接入能力之外,還基於IPv6和邊緣計算能力,使能末端設備智能化。

  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即電力線通信,是一種以低壓電力線或雙絞線、同軸電纜等通信介質,通過調製解調技術實現數據傳輸的通信技術方案。PLC最大的優勢就是免布線,在有電力供應的地方,不用額外部署專用通信線路,就可以進行數據通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網隨電通,有電就有網。PLC按頻段分為窄帶、中頻帶和寬帶技術。窄帶電力通信技術是最早用在配用電網絡中的PLC技術,有一系列國際標準,如G3-PLC、PRIME、IEEE 1901.2等,其頻帶主要分布在3~500 kHz,主要用於遠程抄表場景。中頻帶PLC技術發源於中國,基於國家電網公司HPLC規範的中頻帶技術,廣泛用於用電信息採集領域,並於2018年發布IEEE 1901.1國際標準。

  PLC電力線通信是在加載工頻電力信號的通路上傳輸高速數據信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導致信號在電力線傳輸過程中受到幹擾,加快衰減,甚至丟失,實際情況包括:

  ● 配電變壓器對電力載波信號有阻隔作用。一般載波信號只能在一個變壓器的區域內傳輸,實際部署存在跨變壓器的共零線串擾情況,會使得距離很近的多臺變壓器間信號互相影響。

  ● 背景噪聲嚴重幹擾正常信號傳輸。阻性、感性、容性負載和大功率、小功率負載所產生的噪聲在電網上形成疊加,對信號影響嚴重。

  ● 載波信號受到負荷的影響在傳輸過程中存在高衰減。當負荷越重時,線路阻抗變小,會造成載波信號高衰減。比如當電力線空載時,載波信號可傳輸幾公裡,但負荷重時,只能傳輸幾十米。

  ● 電力線的分布屬性和時變性導致信號發生變形。電力線是分布式網絡,不同區域對數據信號影響不一樣,同時電力線是時刻變化的,時變性強,因此很難按照統一模式保證載波通信效果。

  儘管PLC技術一直受業內人士質疑,比如電網環境複雜、噪聲幹擾嚴重以及時變性大等因素,但從商業角度來看,PLC利用無所不在的電力線網絡作為通信媒介,極大地降低了高昂的網絡建設費用和後續運維管理費用。近年來,隨著調製/解調與糾錯技術的發展,半導體集成技術的提高,採用複雜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的PLC通信集成電路在抗幹擾能力方面提升很大,因此PLC電力通信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當前歐洲採用PRIME和G3聯盟的新一代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多載波PLC技術已大規模使用。華為公司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寬帶PLC通信(同樣基於OFDM技術),結合華為在通信領域所擅長的路由、交換和安全技術,應用在配電物聯網、AMI智能抄表、智慧燈杆等場景,在全球市場成功規模部署。

  華為寬帶PLC技術通過大量的實測數據,分析電力線信道特性,包括衰減特性、阻抗特性、噪聲特性等,開發出自適應最佳信號傳輸頻率的功能,設計出獨特的抗噪聲專利技術和抗衰減專利技術,實現高速、可靠、安全的長距離的電力線通信。主要技術包括:

  1.通信頻段自適應技術

  電力通信中的噪聲在不同場景,不同時間,分布不同,大部分場景下的噪聲集中在1MHz以下,甚至在500KHz以下,少數噪聲達到2.5MHz頻點,同時低頻線路會導致功放效率變低,信號能量損失變大,而高頻線路隨著傳輸距離增加信號衰減也在變大,所以電力線通信特點決定了在頻段選擇上有一定的範圍要求。經過大量實際測量工作,我們對信道模型和噪聲模型進行分析,在0.7M-12MHz頻段範圍內,華為採用預定義頻段自適應算法,適應低壓配電網絡複雜環境,達到最佳通信效果。

  2.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多載波技術

  通常數字調製是在單個電力載波上進行,如PSK、QAM等,這種單載波調製方式容易發生碼間幹擾,從而增加誤碼率,同時在多徑傳播的環境中受到瑞利衰落的影響會造成突發誤碼。而OFDM技術就是將高速率的串行數據轉換為若干低速率數據流,每個低速數據流對應一個載波進行調製,組成一個多載波同時調製的並行傳輸系統,就是將總的信號帶寬劃分為N個互不重疊的子通道,N個子通道進行正交頻分多重調製後,可以克服單個電力載波串行通信缺陷。

  由於OFDM技術抗幹擾能力強,頻譜利用率高,華為基於自身通訊技術的積累,將OFDM技術運用到寬帶電力線載波通信,物理層通信速率的設計能力達到10Mbps以上,滿足對海量終端實時並發任務響應。

  3.抗噪聲技術

  電力線通信的複雜性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不同場景下的噪聲特點各異,能量強,變化快。因此抗噪聲技術一直都是業界各廠商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客戶對PLC通信產品能力的重要評價因素之一。

  華為寬帶PLC技術主要從3個方面提供最具競爭力的方案:

  1)在時域上,設計有效的脈衝噪聲檢測與消除算法

  根據脈衝周期,佔空比,峰均比的差異,應對時域噪聲微秒級的變化,實時進行脈衝消除策略。

  2)在頻域上,設計有效的窄帶噪聲檢測與消除算法

  根據噪聲在不同頻點的功率譜密度分布,採用多種噪聲檢測處理方式,可以對寬度在1MHz以內的強色噪聲進行檢測和消除。

  3)針對多相位噪聲,採用相位開關策略進行屏蔽

  一般PLC網關設備需要在三個相位上進行數據收發,而三個相位的噪聲疊加會導致通信性能下降,我們通過對不同相位信號進行監控,屏蔽多相位噪聲串擾。

  4.抗信道衰落及負載變化技術

  信道衰落及負載變化較為複雜,對電力線通信質量影響非常大,也是電力客戶非常關注的通信質量問題之一。華為寬帶PLC方案提供頻段自適應選擇策略,通過頻段評估選擇,對衰減、噪聲、負載綜合評定,選取最佳工作頻段進行通信。

  除了寬帶PLC技術以外,華為在業界首創IP化PLC電力通信,即PLC-IoT技術方案,全稱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Internet of Things,應用在IoT物聯網「最後一公裡」智慧聯接場景。華為PLC-IoT採用IPv6架構,支持6LowPAN數據報文壓縮技術,比傳統非IP化PLC通信傳輸效率提升6倍,其內置LiteOS作業系統,可以實現少量業務APP快速部署,如協議解析APP,通過協議轉換解決海量終端設備「七國八制」協議適配難題。同時,華為PLC-IoT基於IP化網絡能力實現了分領域組網(類似VLAN虛擬區域網技術),未來還將突破電力自動拓撲識別,這個技術非常領先,可以真正做到末端海量設備即插即用,極大提升運維管理效率。

  具體來說,華為PLC-IoT帶來的價值包括:

  1.基於IPv6,提升PLC網絡通信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支持開放標準的IPv6技術,不同類型的末端設備可以共享PLC網絡,多種APP應用也可共享同一個PLC網絡,獨立訪問各自管理的末端設備而互不影響。同時PLC網絡對應用呈現為一個IP網絡,多個APP可以並發訪問PLC網絡,相對於原有非IP化HPLC網絡,大大提升並發能力和通信效率。同時,基於IPv6可通過TCP/UDP協議承載豐富的物聯網協議,如基於標準化的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即受限應用協議)實現高效數據傳輸。

  2.分領域組網,多個網絡共存互不影響

  同一區域允許組建不同領域的網絡,不同領域的PLC設備之間網絡隔離,PLC節點不會加入到本領域之外的PLC網絡,PLC網關也不會接納其他領域的PLC節點加入本網絡,從而實現多個不同領域的網絡共存,且互不影響。

  3.即插即用,支持設備自發現,簡化設備接入流程,提升業務上線效率

  PLC-IoT技術結合邊緣計算物聯網關,提供即插即用框架和SDK二次開發工具,可實現末端設備的自動發現,在物聯網關和遠端物聯網平臺進行註冊,快速建立物聯網關與末端設備之間的業務通道,有效解決傳統設備上線流程複雜,安裝部署周期長等問題。

  4.無擾臺區識別,簡化安裝部署現場配置,提升部署效率

  無擾臺區識別是華為推出的臺區識別創新技術,無需任何外加設備,根據寬帶載波技術特點和電網及信號特性,通過軟體實時分析處理,自動識別出末端設備所歸屬變壓器區域,減少現場配置,極大提升設備部署效率。

  同時,華為PLC-IoT在網絡安全防護方面也做了很多創新,比如支持鏈路層安全機制,通過AES128數據加密保證數據機密性,支持完整性校驗保證數據防篡改,採用序列號校驗方式防止重放衝擊,增強鏈路安全性,防止網絡攻擊。在通信傳輸安全方面,華為PLC-IoT基於DTLS(Datagram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即數據包傳輸層安全性協議)實現PLC節點基於數字證書的接入認證,並通過DTLS加密通道傳輸協商鏈路層加密密鑰,實現鏈路層數據加密傳輸,提供網絡安全保障。

  華為在2019年成立了PLC-IoT生態聯盟,旨在通過邀請高校、廠商夥伴等一起研討物聯網聯接創新,共同推進PLC-IoT相關架構、技術、應用的標準研究和制定,加速PLC-IoT技術和產品聯合創新,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合作,為各行業客戶提供基於PLC-IoT場景的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

  隨著新基建帶來新機遇,數位化、智能化成為各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從電力、交通、智慧園區到數字政府,華為PLC-IoT使能海量終端智能化,織就全IP時代物聯網「最後一公裡」,為整個行業數位化轉型帶來了價值,我們將繼續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堅持開放合作和技術創新,攜手行業夥伴,打造園區邊緣計算物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各行業客戶,促進產業發展,實現共贏。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焦點

  • 華為通過NB-IoT創新與合作,助力NB-IoT行業應用的發展
    倫敦2016年4月26日電 /美通社/ -- 今天在倫敦 M2M 大會上,華為展示了 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戰略以及 IoT 應用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創新成果,並介紹了與合作夥伴為共建 NB-IoT 生態系統所開展的工作,包括與沃達豐在英國紐伯裡共同成立沃達豐 NB-IoT 開放實驗室,旨在充分發揮 NB-IoT 的潛力,創造社會與經濟效益。
  • 電力線載波技術啟動 PLC-IoT拯救物聯網聯接
    電力線載波技術(PLC-IoT)可以讓電線傳輸網絡數據,有電就有網,拯救物聯網聯接,如果使用這種技術產品理論上可村村通。再通過網絡和後端聯接,讓生活或者行業更加的智慧。物聯網不僅要有物,也要有網。尤其是近年來,物聯網的爆發,讓聯接方式五花八門。什麼紅外、WiFi、藍牙、ZigBee、VB-IoT、LoRa、LTE等等,讓市場陷入混戰態勢。而且不同廠商之間的設備,不同類型的設備,都不能用一張網。導致要想讓物聯網實現,用戶需要建好幾張網,投入成本大大提高。
  • 華為郭平:聯接密度乘以計算精度,就是數字經濟的強度
    鳳凰網科技訊 9月23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主席郭平就」『5機』協同,共創行業新價值」的演講。他談到今年隨著5G在全球完成規模部署,華為正將聯接、雲、AI、計算和行業應用這五種技術、五大機會上融合在一起。
  • 華為郭平:聯接密度乘以計算精度就是數字經濟的強度
    9月23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主席郭平就「『5機』協同,共創行業新價值」的演講。他談到今年隨著5G在全球完成規模部署,華為正將聯接、雲、AI、計算和行業應用這五種技術、五大機會上融合在一起。如今華為面對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來自市場的新機會、一方面來自美國的打壓。
  • 華為周建軍:「5機」協同 助力智慧灣區建設
    為交流5G技術加持下大灣區創新建設、探討大灣區5G政策、規劃、產業發展、應用、安全,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模式及5G行業應用,多位專家學者及5G生態建設者圍繞「5G引領灣區未來」主題,結合實際應用案例進行了觀點碰撞。作為5G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廣東代表處代表周建軍發表了《「5機「協同,共創智慧大灣區》的主題演講。
  • 華為:聯接的密度乘以計算的精度,將正相關於數字經濟的強度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鄭湘琪】「華為將利用自身技術積累,圍繞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新機會,助力重慶汽車產業鏈提檔升級。」9月15日,在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式暨峰會上,華為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發表演講時表示。
  • 華為企業業務重磅發布數字平臺,打造數字世界的底座
    展會期間,華為以「數字平臺、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三大展區展示了華為面向企業市場的領先解決方案和四大明星產品。並主辦行業數位化轉型峰會,邀請全球物流、軌道、金融、航空、智慧城市等領域的領先客戶分享數位化轉型的成功經驗。
  • 華為鄭葉來:創新.普惠,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
    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在開幕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創新.普惠,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分享華為雲在各行業、城市方面的實踐,以及華為雲普惠AI理念如何深入行業生產系統,通過技術賦能產業實現智能升級。鄭葉來在演講中表示,技術創新是主旋律,未來的製造業是全球範圍內的高質量競爭,充分使用AI技術改進生產過程是企業的必然選擇。
  • 深耕細作篤前行,與「懂行人」一起,打造新業態下的未來智慧醫院
    而疫情也催生了醫療新業態下的新變化,傳統醫療信息化邊界被打破,按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標準,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打造引領業態革新的「未來智慧醫院」已勢在必行。其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中長期醫療行業布局,以及智慧醫院服務分級評估標準的推出,已明確了智慧醫院的發展方向。「雲、大、物、移、智」等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也驅動著傳統醫療向智慧醫療的數位化轉型升級。
  • 5「機」協同,共創新價值,華為精彩亮相2020世界5G大會
    華為將以「5「機」協同,共創新價值」為主題參會參展,通過展臺與多場峰會論壇,呈現5G 行業應用的創新實踐與產業觀點、5G智能生活新體驗、面向未來的ICT基礎設施規劃與能力、華為數字包容行動實踐以及智能終端產品,持續為產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創造新的價值。
  • 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美的攜手華為,打造懂你的智慧生活新體驗
    9月10日,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在廣東東莞松山湖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Together」為主題,邀請行業大咖一起探討5G、智能互聯時代下行業的趨勢和未來,上百位行業技術專家到場分享創新洞見。今年7月,美的與華為共同宣布升級戰略合作夥伴,展開智能家居產品、技術、5G+工業網際網路、混合雲、企業AI等多個場景的深度合作,為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目前華為HarmonyOS 2.0與美的多個品類智能家電打通,從硬體互助、交互體驗到用戶服務都進行了創新升級。
  • 鄭州智慧島攜手華為以城市生命體理念踐行未來城市創新
    隨著5G、人工智慧、物聯網、無人駕駛這些新技術的落地,未來城市將會演繹怎樣的場景?華為以城市生命體理念,通過大量實踐,在智慧城市領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2019年3月,智慧島大數據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將「智慧城市」理念延伸,提出了「八個一流」的建設標準,攜手華為著力打造基於現實、面向未來的「智慧島·未來城市全景實驗室」。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的「擺渡人」
    在華為全聯接2020期間,華為聯合領先的金融方案供應商長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亮科技),隆重發布面向全球的無接觸極速貸一體機解決方案。作為智慧金融的「擺渡人」,華為有能力將先進的理念與技術帶出去,帶動全球金融行業的整體提升。
  • 華為:下一個十年的變量是什麼?
    智慧高速公路也是智慧春運的一部分,將「雲+AI+5G」技術運用到高速公路中,讓整個公路變成「一張網」,藉助華為雲這個「神經中樞」的智慧管控,回家的路變得更安全、更順暢也充滿更多溫情。事實上不止是消除交通的擁堵,全行業迎來的智慧升級潮正在變革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這些變化總是在悄然中發生。
  • 華為風採 八大研究所 華為智慧之源
    華為一直致力於ICT領域的研發,而八大華為研究所,就如同"巨人"的"大腦"一般,用智慧推動華為不斷前進。走進華為,從"頭"開始,讓我們從華為八大研究所開始,去探尋華為的智慧之源。 北京 湖畔靜園 北京研究所成立於1995年,業務範圍包括IP研發、手機核心研發、高端研發。
  • 華為EMUI10獲年度行業創新獎 分布式技術成關鍵詞
    2019年12月26日,智見未來 2019年度星標大獎頒獎盛典於北京金隅喜來登酒店正式召開,公布了從438款入圍產品中經過激烈角逐脫穎而出的星標大獎、行業創新獎、專業選擇獎、用戶選擇獎、年度進取產品。其中華為EMUI10憑藉分布式技術榮獲2019年度行業創新獎,這也是ZOL舉辦年度頒獎12年來首個跨終端軟體產品獲得該殊榮。
  • 汽車GPS定位器的NB-IOT技術知多少?
    從最初的2G通訊網絡到現在布滿各個角落的4G通訊網絡,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方便了,而就在當下,物聯網的通訊網絡讓物與物之間的距離也變得更近了,不同於人與人之間的個人通信業務,在物與物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中,不同行業的應用產品在終端的數據採集
  • 智能聯接加速而來,華為全球聯接指數(GCI) 2019關鍵啟示錄
    隨著新技術的成熟,新型的、先進的應用將來自5G、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的融合。這種融合將創造出一個智能連接的世界,對所有個人、行業、經濟、社會和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不僅是個人與公司,甚至連很多國家與組織,都因為面對這個陌生的時代而產生焦慮與困惑。前沿技術如何影響經濟、解決社會性問題?
  • 成都電信攜手華為發布電信首個智慧家庭全光組網服務, 打造三千兆+...
    成都電信智慧家庭全光組網服務,包括全光纖組網技術解決方案和涵蓋語音、流量等豐富的通信業務服務,以全光纖組網實現全屋超千兆Wi-Fi 覆蓋和高品質業務承載,為廣大市民帶來全新的「5G三千兆+」智慧家庭升級體驗,將重塑F5G(第五代固定網絡)時代家庭寬帶體驗。
  • 39天,華為為東南大學智慧網絡加速
    於古樸中孕育創新,在變革中提升服務。在背後支撐科研生活和教學管理的是東南大學與時俱進的信息化建設。近年來,學校已經實現了教學、教務及日常管理的全面電子化、數位化,新一代數位技術正助力學校運行效率邁向全新的維度。但在各類系統不斷投入運營之時,學校師生和管理部門對於網絡資源的需求也在同步攀升,網絡的運營和運維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一是校園網絡不僅要承擔各類教學、教務系統的數據流、業務流,還要為校內的數千名老師和4萬餘名學生提供網絡聯接,龐大的帶寬需求讓學校網絡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