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數字能力是關鍵

撰文:康翔 編輯:阿由 設計:紫菜 作為《Bank 4.0》一書的作者,布萊特·金在2014年曾經預測西方國家銀行分支機構,將在2025年減少到其數位化時代之前峰值的70%左右。 彼時,布萊特·金隱隱有幾分擔心,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激進?然而,隨著近年來全球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不斷推進,以及今年這場疫情,布萊特·金髮現自己的預測有望提前「達成」。 毫無疑問,千行百業在疫情期間飽受考驗。在金融行業,數位化程度越高的機構,受到的影響就越小。他們通過數位化渠道和無接觸式服務,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務,實現價值的不斷提升。 金融行業正在加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如何以數位化、個性化的服務,敏捷響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成為每一家金融機構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構建數字能力是關鍵 近半個世紀以來,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信息技術。作為一個追求極致的行業,金融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必須比同業更強、更快,這也讓他們更加勇於嘗試新的技術。 在後疫情時代,乃至未來的較長一段時間內,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新技術的意義不僅是更強、更快,還要更穩——尤其是在充滿各種不確定的「新常態」下,業務的韌性極其重要。 此前,信息技術提升了傳統金融行業的效率,改變了服務方式,有效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交易成本和人員配置成本。而通過新型技術,金融行業將可以進一步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和內部運轉效能,實現更加優秀的服務能力,以及更大的價值回報。 對金融行業而言,業務層面的創新需求是其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動力,而今年的疫情導致用戶的使用習慣,成為新的考量內容之一。如何補足自身數位化轉型方面可能存在的短板,已經是銀行不容迴避的發展命題,這又對整個數位化轉型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毫無疑問,智慧金融是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問題是在一千個人的眼裡,就會有一千種對於智慧金融的不同認知,不同人群的金融服務需求也是大相逕庭。 譬如佔據中國27%人口比例的Z時代,未來必然是金融消費的主力軍。生於1995年以後的他們思想敏捷、行動果決,其中的3000多萬人已經步入社會,一旦不滿意服務,他們會在頃刻間用腳投票。 數字時代裡,由5G、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等技術構建而成的數字能力,是企業發展與運營的關鍵能力之一,也是智慧金融的堅實底座。充分運用技術拉近與客戶的距離,是新時代金融服務的先決條件,也是數位化轉型的目標與方向。 當然,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不是自己關起門來唱獨角戲,勢必需要與科技公司展開緊密合作。為此,金融機構尤其需要深刻理解技術,並且能夠洞察行業需求變化的數位化轉型夥伴。 做智慧金融的「擺渡人」 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華為擁有數十年的金融行業服務經驗,長期服務於全球60多個國家的1600家金融機構,其中包括了全球100強銀行中的45家。 在華為全聯接2020期間,華為聯合領先的金融方案供應商長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亮科技),隆重發布面向全球的無接觸極速貸一體機解決方案。 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後,相信每個人都對「無接觸」帶來的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儘管之前我們也曾經在不同的金融場景裡,或有意或無意地被「無接觸」過。 後疫情時代,作為國家經濟的基石,金融行業的數位化服務能力就顯得尤為必要。在防範可能的第二波疫情之外,它關係到金融市場的平穩有序運行,也關係到企業生產、居民生活的方法面面。 據悉,此次華為聯合長亮科技發布的無接觸極速貸一體機解決方案,搭建在華為FusionCube超融合基礎設施上。能夠快速在業務層面和系統層面動態橫向擴展,通過DevOps持續交付流水線,滿足金融機構日益個性化的發展要求。 長亮科技高級副總裁李宏廣表示,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華為為聯合創新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可靠、安全的環境,無論在伺服器、資料庫、5G網絡,或是雲平臺方面,均是如此。對於要求嚴苛的金融行業來說,磐石般的支撐能力必不可少。 據他介紹,雙方的聯合創新方案已經在鯤鵬系列實驗室經過了很多輪測試,測試結果非常好。 在疫情之下,金融是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由於這個緣故,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開始評估自身的數位化能力,並希望通過數位化轉型提升業務的穩健性和連續性。 華為企業BG全球金融業務部總裁曹衝認為,本次華為與長亮科技聯合發布的解決方案,充分滿足了疫情期間以及後疫情時代,金融機構和用戶對於高效放貸和貸款業務的需求。 華為始終採取開放的技術態度,開放的架構和產品得到了金融客戶的廣泛歡迎,並且在業內擁有大量成功實踐。 目前,中國金融業的很多應用已經領先全球同行。作為智慧金融的「擺渡人」,華為有能力將先進的理念與技術帶出去,帶動全球金融行業的整體提升。 共創行業新價值 目前華為在全球金融領域已經擁有1200多家解決方案型的夥伴、超過4200家服務夥伴,以及兩萬多家的銷售夥伴,圍繞著金融客戶織就了一張「方案+服務」的超大網絡,全天候地應對客戶的數位化轉型需求。 在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在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階段,華為不斷加大與各類生態夥伴的合作,為全球金融客戶創造出全新的價值:服務無處不在、服務如影隨形、業務永續在線、業務敏捷創新。 據曹衝介紹,國內司空見慣的一些金融場景和服務,在海外不少國家,甚至於某些發達國家也是無法提供的,譬如行動支付、手機錢包等。 基於此,華為將會把領先的ICT技術、國內金融行業的成功經驗,以及華為與國內金融機構在業務方面的聯合創新等成果輸出到國外,幫助更多金融客戶的業務連續性與創新。 事實證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充分受益於信息技術強大的穿透力與延展性,這在華為龐大的金融客戶案例庫中,可以說是俯拾皆是、不勝枚舉。 以某家老牌國際銀行為例,據曹衝介紹,在此前的一百多年時間裡,該行只累計了200萬客戶。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在充分採納數位化技術和使用新的業務模式後,這家銀行在隨後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就迅速發展了1000多萬的新客戶。 在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變革中,基於開放的技術架構、持續的研發投入、積極進取的合作理念,以及與全球領先金融機構的諸多轉型實踐,華為有信心與廣大生態夥伴一道,為客戶提供各種創新的數字金融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華為也不斷擁抱各種力量,以生態之力助力廣大金融機構的數位化轉型,以領先的理念、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未來智慧金融的發展,尤其需要構建數位化轉型的新範式。華為將圍繞金融行業的需求和願景夢想,以應用場景的創新來激活與引領行業的整體變革,打造共生共創共享的數字生態,創造行業新價值。 欲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