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專項項目揭示大規模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對區域氣候的影響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全球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項目團隊揭示大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建立將促進非洲撒哈拉沙漠的降水和植被恢復。 撒哈拉沙漠具有豐富的風力和太陽能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不僅可為人類提供清潔的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也可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然而,大規模建設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對該區域氣候的影響尚未明確。
-
「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啟動
8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項目——「三大洋相互作用機制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啟動會暨年度進展交流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吳國雄、陳大可、王會軍等院士專家受邀參會。
-
「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研究揭示氣候變化情景下洪水導致交通...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全球變化人口與經濟系統風險形成機制及評估研究」項目楊賽霓教授團隊在氣候變化對交通基礎設施影響評估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通過複雜系統、災害系統和交通工程研究方法的緊密結合,將公路網絡這一典型關鍵基礎設施系統作為自然災害的承災體對象,創建了一套能夠動態定量估算大空間尺度上洪水災害導致公路網失效的模型以及路網系統狀態快速估算的分析模型。
-
未來十年我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高敬、成欣)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近日,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4項目標。
-
未來十年我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日前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實現快速發展,均居全球首位。
-
「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項目揭示黑碳氣溶膠跨南北區域相互...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黑碳的農業與生活源排放對東亞氣候、空氣品質的影響及其氣候-健康效益評估」項目團隊揭示了黑碳氣溶膠跨南北區域相互傳輸影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孔少飛教授團隊通過對華北平原南部和華中地區設置的5個黑碳氣溶膠觀測站的同步在線觀測數據的研究表明:汙染天氣條件下,由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黑碳使得大氣中黑碳的質量濃度和吸收係數分別增加了26.4%-163%和18.2%-236%;南方城市來源於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濃度在逐漸降低,而在北方和郊區,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呈上升趨勢。
-
越南計劃利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應對缺電風險
為此,越南工貿部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將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補充納入2021-2025階段運行,以克服缺電風險,確保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報導稱,越南工貿部部長陳俊英近日表示,2021-2024階段越南將出現缺電現象,缺電將於2021年逐步顯現,至2023年將達到峰值133億千瓦時。至2024年,缺電將有所緩解,但仍將缺110億千瓦時。
-
太陽能、風能發電:現狀與建議
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清潔電力來源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我國近年來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風電已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而光伏電池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規模已經佔據全球前列。
-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20-12-16 10:29:26 來源:新華網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
大功率風電核心技術國家重點項目啟動
風電設備產業鏈初步形成風電是資源潛力巨大、技術較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在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形勢下,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並已在全球大規模開發利用。「十一五」到 「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經歷了飛速發展的10年,成為國內繼火電、水電之後的第三大電源。
-
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全力以赴推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北極星售電網獲悉,近日上海市發改委印發《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方面指出,要充分發揮綠色技術銀行作用,推動若干節能環保領域綠色技術示範項目落地。
-
科技部:「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 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於改革過渡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科發資〔2015〕423號)、《科技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立項管理工作流程的通知》(國科辦資〔
-
英國風電或「擠壓」太陽能?
諮詢公司BJSS的顧問溫恩說:「委員會氣候變化報告中提出的一些關鍵點涉及到風力發電以及到2030年將其發電能力再擴大10千兆瓦至40千兆瓦。」「這符合政府提出的到2030年停止內燃機車銷售的倡議,這反過來又將提高對電力及其基礎設施的需求,以支持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增加使用。
-
今年各大發電形式發電量變化情況 重點電力項目進程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不斷加快國內清潔能源發展,讓「電」變得越來越清潔,從火電改造到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產業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電力在我國建設投產,那麼2020年我國有哪些重點電力項目的建設呢?發電比例又有哪些變化呢?
-
垃圾發電、風電、光伏項目節能減排計算方法及效果分析
>一、風電、光伏、垃圾發電項目節能效益分析(一)「能源」的定義和「節能」的本質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質能和電力、熱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¹。基於此,在判斷風電、光伏、垃圾發電項目的減排效果時,首先假設沒有這些項目時,人類需求的電力全部由燃燒煤炭的火力發電項目所提供,那麼燃煤火力發電項目的汙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即為「基準線」,而風電、光伏、垃圾發電排放量如果低於這個「基準線」水平,那麼這些項目就有著確定的減排效果和潛在的減排收益。
-
歐洲多國計劃關閉燃煤電廠,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發展
總之,歐洲多國計劃關閉燃煤電廠,歐洲煤炭使用的下行軌跡越來越明顯,加速電力行業減排和能源需求電氣化將不可逆轉,歐洲能源轉型之路或將迎來轉折點。那問題來了,歐洲是全球三大經濟中心之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都處在世界前列,對電力的需求量一直非常巨大。如果加快能源轉型,紛紛關閉燃煤電廠,那電力缺口如何彌補呢?
-
德國或提前完成淘汰煤電計劃 風電、太陽能發電將成主力軍
德國或提前完成淘汰煤電計劃 風電、太陽能發電將成主力軍光伏系統工程 來源:中國電力報 作者:http://www.cpnn.com.cn/sd/gj/201903/t201 2019/3/8 11:16:41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E3G是全球傑出智庫之一
-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環境問題
因而,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五次氣候評估報告關於環境問題的論述,對於我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大趨勢下有效改善環境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 氣候變化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根據IPCC評估報告,1880年~2012年,全球海陸表面平均溫度升高了0.85℃。全球尺度上的升溫已然是科學事實,而溫度升高的結論在區域層面上的表現並不一致,比如依然存在溫度降低的區域。
-
風電和光伏發電有望成為廣東省發電裝機量增長比率最大的兩種能源
海上升壓站是項目建設的關鍵。所有的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在此匯集,通過送出海纜連接到陸地上的電網,輸送給千家萬戶。海上風電對漁業養殖有沒有影響呢?「不但沒有影響,而且有利於漁業養殖。」中廣核新能源華南分公司總經理陳亞賓說,每一個海上發電基礎就是一個大面積人工島礁,有利於貝類和蝦類的生長。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等重大項目研究,並組織編寫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為國家制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政策和參加《氣候公約》談判提供了科學依據。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最終要依靠科技。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大規模能源、交通、建築等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不能及時獲得先進的、有益於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則這些設施的高排放特徵就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存在,這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出了嚴峻挑戰。 (四)對中國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提出了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