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北極星售電網獲悉,近日上海市發改委印發《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方面指出,要充分發揮綠色技術銀行作用,推動若干節能環保領域綠色技術示範項目落地。持續推進智慧燃煤電廠、天然氣分布式供能、先進儲能、高效太陽能利用、海上風電、新一代核電、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網際網路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在城市交通方面將加快推進充電示範站和充電配套設施建設,新增10-15個計程車充電示範站點建設,支持交通樞紐、郵政分撥中心、場站、停車場等交通設施採用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持續推進智慧燃煤電廠、天然氣分布式供能、先進儲能、高效太陽能利用、海上風電、新一代核電、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網際網路、PM2.5及臭氧汙染協同控制和城市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
持續深化碳排放交易工作,推進適應氣候變化。全力以赴推進國家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做好年度碳排放配額發放和履約保障,深化推進碳交易。繼續做好國家低碳城市、低碳發展實踐區、低碳社區等試點工作。
此外還將推進奉賢海上風電項目和臨港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和分散式風電開發試點示範。推進分布式光伏的規模化、多元化發展,推動陳家鎮漁光互補等示範項目建設,年內新增光伏裝機20萬千瓦。對部分重點用能單位開展「一對一」節能診斷,推進實施30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具體詳見下文:
關於印發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滬發改環資〔2020〕41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落實。
上海市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代章)
2020年4月27日
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
2020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本市要繼續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要求,全面完成各項既定目標任務。結合本市實際,現制定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明確工作目標,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
2019年,圍繞國家關於建設生態文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部署,本市加快產業、能源、交通和農業等重點領域結構調整,優化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穩步實施煤炭削減替代,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加快推進生態綠化、垃圾處置和汙水處理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守牢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節能減排各項任務。
2020年,本市要對照「十三五」規劃和汙染攻堅戰明確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著力促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著力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和能評、環評制度,挖掘節能潛力,著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相適應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生態文明不斷邁上新臺階。
工作目標:2020年,單位生產總值(GDP)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0.5%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下降0.5%以上;全市能源消費增量控制在450萬噸標準煤以內,力爭控制在350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控制在960萬噸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300萬噸左右;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力爭比上年有所下降,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4%;細顆粒物(PM2.5)濃度與上年持平併力爭有所下降,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繼續下降。
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一)聚焦重點區域和領域,更高標準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落實壓減淘汰任務,全年啟動實施項目800項,按計劃完成驗收前期推進的重點區域調整8項。主動服務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加快推進吳淞、吳涇、高橋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升級,實施優「化」、涉重金屬企業以及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等專項調整工作。強化土地高質量利用,結合資源利用效率評價工作,梳理低效用地清單,更多途徑推進低效用地處置,全市實施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平方公裡。
(二)嚴格實施節能環保準入,加強源頭控制。依法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推進能評、環評「一網通辦」。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的能耗環保指標保障力度。強化汙染源頭控制,嚴格實施「批項目、核總量」制度,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證核發及管理基本全覆蓋,推進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與排汙許可制度的有機銜接。
三、加快能源結構優化調整
(三)持續優化能源結構。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七家重點用煤單位落實控煤目標責任。完善「發電調度和控煤目標相結合」的控制機制,合理控制發電用煤。繼續控制鋼鐵石化行業煤炭消費總量。擴大清潔能源利用規模,天然氣、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分別達到12%、14%。
(四)推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推動電源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閔行燃機建設,研究推動吳涇地區煤電基地轉型調整。完成洋山液化天然氣(LNG)儲罐擴建項目,加快推進上海第二LNG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奉賢海上風電項目和臨港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和分散式風電開發試點示範。推進分布式光伏的規模化、多元化發展,推動陳家鎮漁光互補等示範項目建設,年內新增光伏裝機20萬千瓦。
四、推動產業節能和綠色發展
(五)挖掘節能改造潛力。對部分重點用能單位開展「一對一」節能診斷,推進實施30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研究系統性、區域化整體節能措施,推進重點節能技改項目50項。強化數據中心能源效率(PUE)指標監測和能耗總量監管,推動小散老舊數據中心結構優化及改造提升。開展餘熱資源共享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完善「網際網路+餘熱共享」的大資料庫交互平臺,加強供需對接,促成一批示範性項目。研究推動節能項目和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繼續開展「綠色沙龍」、「綠品慧」等線上線下推廣對接活動,做好節能技術產品推廣。
(六)深入推進產業綠色發展。聚焦減硝行動和上海製造「綠色創先」專項行動,確保完成全市在用中小鍋爐提標改造。科學組織空氣重汙染應急管控和重大活動期間空氣品質保障,針對鋼鐵、建材、化工等大氣汙染高排放行業,實施分類差別化管理。加快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力爭創建40個綠色工廠和15個綠色園區、開發90項綠色產品、打造8條綠色供應鏈和建設一批綠色信息基礎設施,繼續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製造示範單位,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綠色製造服務機構。
五、強化交通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治
(七)持續完善綠色綜合交通體系。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結合自貿區政策創新發展,促進中轉集拼、沿海捎帶等業態發展,推進內河航道及滬通鐵路建設。推進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提升軌道交通運輸能力,加強軌道交通網、公交線網的融合。推進實施慢行交通設施改善項目,引導和規範定製公交、分時租賃等綠色出行方式發展。
(八)推動城市交通電動化和清潔化。大力推廣純電動計程車和公交車,年內新增計程車中純電動計程車佔比不低於80%、更新或新增公交車全部為新能源車。出臺充(換)電設施互聯互通有序發展暫行辦法,破解充電樁進小區難及電動計程車充電難等問題,鼓勵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和自用、專用充電樁分時共享。完善充電設施建設布局,加快推進充電示範站和充電配套設施建設,新增10-15個計程車充電示範站點建設。推進LNG清潔能源應用,推進貨櫃牽引車清潔能源替代。支持交通樞紐、郵政分撥中心、場站、停車場等交通設施採用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鼓勵全社會推廣應用B5生物柴油。
(九)加強交通環境治理。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加快淘汰國三柴油車,統籌油、路、車治理,有效防治道路運輸大氣汙染。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汙染物控制標準及船舶排放區要求,推進船舶、港口汙染防治。加快綠色港口建設,加大岸電設施、LNG船舶加注站建設,提升岸電使用率和LNG應用。加快綠色機場建設,繼續完善橋載設施建設,推廣地面輔助電源使用,加快推廣電動擺渡車輛。
六、深入推進綠色建築發展
(十)提升新建建築能效水平。持續推進綠色建築發展,新建民用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單體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築和國家機關辦公建築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低碳發展實踐區、重點功能區域內新建公共建築按照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的比例不低於70%,更加注重綠色運營效果。深入開展綠色生態城區試點實踐,逐步推行公共建築設計用能限額制度,推進超低能耗建築試點示範項目落地。
(十一)推進既有建築綠色改造。結合55萬平方米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探索開展綜合效果更好的既有建築綠色改造。深入推進既有公共建築節能節水改造,實施改造200萬平方米,編制《公共建築智慧節水系統技術導則》並開展試點。構建公共建築集中空調製冷系統能效提升適宜技術體系,開展超大型公共建築節能降耗年度數據統計評估研究。推進公共建築能效監測管理水平,逐步納入建築用電以外的其他用能品種數據;完善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能耗對標、能耗限額管理制度。
(十二)推進裝配式建築與綠色建材發展。推動《上海市裝配式建築單體預製率和裝配率計算細則》《上海市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落地,促進設計理念及相關技術創新、施工效率提升、內裝工業化發展及集成技術的應用。以裝配式建築工程實踐為基礎探索發展智能建造,促進裝配式建築與建築信息模型(BIM)等智能技術融合發展。加強建築工地、拆房工地、道路揚塵汙染控制,推進綠色施工。大力推進建材綠色化,提高綠色建材在建築中的使用比例。
(十三)強化公共機構、樓宇飯店和市政基礎設施等領域節能。完善提升建築能耗監測系統應用,推進建築的精細化管理與控制。繼續開展示範創建和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工作,推動全市36家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和28家上海市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創建,推進楊浦區、嘉定區組織集中統一實施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試點。嚴格執行公共建築夏季、冬季空調溫度設置標準,以公共建築智能化改造和系統調適節能為手段,逐步提升室內環境質量。以合理用能指南為依據,加強能效對標管理。推動道路照明老舊燈具改造,新、改擴建道路照明工程和合杆工程採用新型節能光源,發光二極體(LED)燈盞佔比提高至12.8%。推動汙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節能。
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產業
(十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深入實施政府節能環保強制採購和優化採購制度,結合資源環境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和重大舉措實施,加快培育壯大綠色循環低碳技術產業的市場需求。推動節能環保企業總部和上市公司第二總部落戶上海,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產業綠貸平臺建設,完善平臺功能,擴大金融機構合作範圍。組織舉辦國際交流合作論壇,聚焦節能環保產業投資、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全方位合作對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售電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