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全力以赴推進...

2021-01-09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北極星售電網獲悉,近日上海市發改委印發《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方面指出,要充分發揮綠色技術銀行作用,推動若干節能環保領域綠色技術示範項目落地。持續推進智慧燃煤電廠、天然氣分布式供能、先進儲能、高效太陽能利用、海上風電、新一代核電、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網際網路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在城市交通方面將加快推進充電示範站和充電配套設施建設,新增10-15個計程車充電示範站點建設,支持交通樞紐、郵政分撥中心、場站、停車場等交通設施採用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持續推進智慧燃煤電廠、天然氣分布式供能、先進儲能、高效太陽能利用、海上風電、新一代核電、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網際網路、PM2.5及臭氧汙染協同控制和城市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

持續深化碳排放交易工作,推進適應氣候變化。全力以赴推進國家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做好年度碳排放配額發放和履約保障,深化推進碳交易。繼續做好國家低碳城市、低碳發展實踐區、低碳社區等試點工作。

此外還將推進奉賢海上風電項目和臨港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和分散式風電開發試點示範。推進分布式光伏的規模化、多元化發展,推動陳家鎮漁光互補等示範項目建設,年內新增光伏裝機20萬千瓦。對部分重點用能單位開展「一對一」節能診斷,推進實施30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具體詳見下文:

關於印發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滬發改環資〔2020〕41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落實。

上海市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代章)

2020年4月27日

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

2020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本市要繼續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要求,全面完成各項既定目標任務。結合本市實際,現制定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明確工作目標,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

2019年,圍繞國家關於建設生態文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部署,本市加快產業、能源、交通和農業等重點領域結構調整,優化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穩步實施煤炭削減替代,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加快推進生態綠化、垃圾處置和汙水處理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守牢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節能減排各項任務。

2020年,本市要對照「十三五」規劃和汙染攻堅戰明確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著力促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著力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和能評、環評制度,挖掘節能潛力,著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相適應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生態文明不斷邁上新臺階。

工作目標:2020年,單位生產總值(GDP)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0.5%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下降0.5%以上;全市能源消費增量控制在450萬噸標準煤以內,力爭控制在350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控制在960萬噸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300萬噸左右;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力爭比上年有所下降,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4%;細顆粒物(PM2.5)濃度與上年持平併力爭有所下降,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繼續下降。

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一)聚焦重點區域和領域,更高標準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落實壓減淘汰任務,全年啟動實施項目800項,按計劃完成驗收前期推進的重點區域調整8項。主動服務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加快推進吳淞、吳涇、高橋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升級,實施優「化」、涉重金屬企業以及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等專項調整工作。強化土地高質量利用,結合資源利用效率評價工作,梳理低效用地清單,更多途徑推進低效用地處置,全市實施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平方公裡。

(二)嚴格實施節能環保準入,加強源頭控制。依法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推進能評、環評「一網通辦」。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的能耗環保指標保障力度。強化汙染源頭控制,嚴格實施「批項目、核總量」制度,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證核發及管理基本全覆蓋,推進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與排汙許可制度的有機銜接。

三、加快能源結構優化調整

(三)持續優化能源結構。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七家重點用煤單位落實控煤目標責任。完善「發電調度和控煤目標相結合」的控制機制,合理控制發電用煤。繼續控制鋼鐵石化行業煤炭消費總量。擴大清潔能源利用規模,天然氣、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分別達到12%、14%。

(四)推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推動電源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閔行燃機建設,研究推動吳涇地區煤電基地轉型調整。完成洋山液化天然氣(LNG)儲罐擴建項目,加快推進上海第二LNG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奉賢海上風電項目和臨港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和分散式風電開發試點示範。推進分布式光伏的規模化、多元化發展,推動陳家鎮漁光互補等示範項目建設,年內新增光伏裝機20萬千瓦。

四、推動產業節能和綠色發展

(五)挖掘節能改造潛力。對部分重點用能單位開展「一對一」節能診斷,推進實施30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研究系統性、區域化整體節能措施,推進重點節能技改項目50項。強化數據中心能源效率(PUE)指標監測和能耗總量監管,推動小散老舊數據中心結構優化及改造提升。開展餘熱資源共享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完善「網際網路+餘熱共享」的大資料庫交互平臺,加強供需對接,促成一批示範性項目。研究推動節能項目和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繼續開展「綠色沙龍」、「綠品慧」等線上線下推廣對接活動,做好節能技術產品推廣。

(六)深入推進產業綠色發展。聚焦減硝行動和上海製造「綠色創先」專項行動,確保完成全市在用中小鍋爐提標改造。科學組織空氣重汙染應急管控和重大活動期間空氣品質保障,針對鋼鐵、建材、化工等大氣汙染高排放行業,實施分類差別化管理。加快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力爭創建40個綠色工廠和15個綠色園區、開發90項綠色產品、打造8條綠色供應鏈和建設一批綠色信息基礎設施,繼續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製造示範單位,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綠色製造服務機構。

五、強化交通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治

(七)持續完善綠色綜合交通體系。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結合自貿區政策創新發展,促進中轉集拼、沿海捎帶等業態發展,推進內河航道及滬通鐵路建設。推進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提升軌道交通運輸能力,加強軌道交通網、公交線網的融合。推進實施慢行交通設施改善項目,引導和規範定製公交、分時租賃等綠色出行方式發展。

(八)推動城市交通電動化和清潔化。大力推廣純電動計程車和公交車,年內新增計程車中純電動計程車佔比不低於80%、更新或新增公交車全部為新能源車。出臺充(換)電設施互聯互通有序發展暫行辦法,破解充電樁進小區難及電動計程車充電難等問題,鼓勵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和自用、專用充電樁分時共享。完善充電設施建設布局,加快推進充電示範站和充電配套設施建設,新增10-15個計程車充電示範站點建設。推進LNG清潔能源應用,推進貨櫃牽引車清潔能源替代。支持交通樞紐、郵政分撥中心、場站、停車場等交通設施採用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鼓勵全社會推廣應用B5生物柴油。

(九)加強交通環境治理。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加快淘汰國三柴油車,統籌油、路、車治理,有效防治道路運輸大氣汙染。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汙染物控制標準及船舶排放區要求,推進船舶、港口汙染防治。加快綠色港口建設,加大岸電設施、LNG船舶加注站建設,提升岸電使用率和LNG應用。加快綠色機場建設,繼續完善橋載設施建設,推廣地面輔助電源使用,加快推廣電動擺渡車輛。

六、深入推進綠色建築發展

(十)提升新建建築能效水平。持續推進綠色建築發展,新建民用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單體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築和國家機關辦公建築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低碳發展實踐區、重點功能區域內新建公共建築按照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的比例不低於70%,更加注重綠色運營效果。深入開展綠色生態城區試點實踐,逐步推行公共建築設計用能限額制度,推進超低能耗建築試點示範項目落地。

(十一)推進既有建築綠色改造。結合55萬平方米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探索開展綜合效果更好的既有建築綠色改造。深入推進既有公共建築節能節水改造,實施改造200萬平方米,編制《公共建築智慧節水系統技術導則》並開展試點。構建公共建築集中空調製冷系統能效提升適宜技術體系,開展超大型公共建築節能降耗年度數據統計評估研究。推進公共建築能效監測管理水平,逐步納入建築用電以外的其他用能品種數據;完善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能耗對標、能耗限額管理制度。

(十二)推進裝配式建築與綠色建材發展。推動《上海市裝配式建築單體預製率和裝配率計算細則》《上海市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落地,促進設計理念及相關技術創新、施工效率提升、內裝工業化發展及集成技術的應用。以裝配式建築工程實踐為基礎探索發展智能建造,促進裝配式建築與建築信息模型(BIM)等智能技術融合發展。加強建築工地、拆房工地、道路揚塵汙染控制,推進綠色施工。大力推進建材綠色化,提高綠色建材在建築中的使用比例。

(十三)強化公共機構、樓宇飯店和市政基礎設施等領域節能。完善提升建築能耗監測系統應用,推進建築的精細化管理與控制。繼續開展示範創建和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工作,推動全市36家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和28家上海市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創建,推進楊浦區、嘉定區組織集中統一實施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試點。嚴格執行公共建築夏季、冬季空調溫度設置標準,以公共建築智能化改造和系統調適節能為手段,逐步提升室內環境質量。以合理用能指南為依據,加強能效對標管理。推動道路照明老舊燈具改造,新、改擴建道路照明工程和合杆工程採用新型節能光源,發光二極體(LED)燈盞佔比提高至12.8%。推動汙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節能。

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產業

(十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深入實施政府節能環保強制採購和優化採購制度,結合資源環境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和重大舉措實施,加快培育壯大綠色循環低碳技術產業的市場需求。推動節能環保企業總部和上市公司第二總部落戶上海,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產業綠貸平臺建設,完善平臺功能,擴大金融機構合作範圍。組織舉辦國際交流合作論壇,聚焦節能環保產業投資、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全方位合作對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售電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推進智慧燃煤電廠、新一代核電等領域先進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北極星電力網獲悉,近日上海發改委印發《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方面指出,要充分發揮綠色技術銀行作用,推動若干節能環保領域綠色技術示範項目落地。
  • 應對氣候變化如何推進?四川找準四個問題,明確四大舉措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殷鵬)5月30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為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確保完成「十三五」節能降碳目標任務,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組織召開了2020年度第一次工作推進會,會上安排部署了近期重點工作。
  •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二論積極應對氣候...
    把中央提出的戰略目標轉化成切實的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就要利用好大氣汙染物減排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產生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來源,也是產生大氣汙染、導致大氣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組織健全、法律先行:日本政府十分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以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的《全球變暖對策本部》;日本氣象廳設立了「氣候課」「氣候變化對策室」「氣候變暖情報中心」「氣候研究部」等應對氣候變化機構。1998年4月28,日本日頒布了《全球氣候變暖對策推進法》。
  • 環境保護部傳達國務院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精神
    環境保護部傳達國務院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精神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8 13:34 來源: 環境保護部網站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今日(3月27日)在北京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傳達國務院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精神,審議並原則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江蘇省鎮江市等40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市、縣)的審核意見,以及《環境監察稽查辦法(草案)》。
  • 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
    汙染防治、生態保護、核安全等專項規劃要體現綠色發展和氣候友好理念,協同推進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以及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升等相關目標任務。推動將應對氣候變化要求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能源、產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規劃。  (六)全力推進達峰行動。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卡託維茲大會達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基本建立了2020年後落實和履行《巴黎協定》的一系列機制和規則,為各方履行《巴黎協定》提供了明確指導。各締約方將於2020年底之前通報或更新各國國家自主貢獻及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原定於2020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推遲到2021年。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五、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作用  加大對氣候變化相關科技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投入力度,加快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重大技術的研發、示範和推廣。加強氣候觀測系統建設,開發全球氣候變化監測預測預警技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和氣候變化適應技術等,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履行國際公約的能力。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戰略和方案研究,為制定政策和對外談判提供支撐。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2006年中國政府制定了第十一個五年(2006-2010年)規劃,其確定的節能目標是到2010年單位能耗比2005年下降20%,汙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2007 年6 月4 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正式發布。
  • 《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
    《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擬於近期印發 2020-12-29 10:42:59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李苑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苑
  • 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如何增強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中國要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從生產到消費都要考慮碳排放約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擘畫宏偉藍圖「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開幕 全人類需共同努力減排
    由於2010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到期,國際社會需要在本次大會上對溫室氣體減排作出新安排,就2012到2020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達成一項新協議,為今後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指明方向。  然而,與會的全球三大氣候陣營——歐盟、以美國為首的傘形集團(包括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發展中國家(中國和77國集團),仍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等關鍵議題上存在爭議。  三大「氣候陣營」表現各不相同:歐盟自視為應對氣候變化領導者,在節能減排主張及實行方面一直積極搶佔「制高點」,強調美國應承擔減排責任。但金融危機後,歐盟態度轉趨消極,在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上尤其缺乏誠意。
  • 中國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減碳按下快進鍵
    減碳按下快進鍵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危機之一。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艱苦卓絕努力,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汙染防治、生態保護、核安全等專項規劃要體現綠色發展和氣候友好理念,協同推進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以及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升等相關目標任務。推動將應對氣候變化要求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能源、產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規劃。(六)全力推進達峰行動。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通過計劃生育,到2005年中國累計少出生3億多人口,按照國際能源機構統計的全球人均排放水平估算,僅2005年一年就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億噸。  此外,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制定,相關體制和機構建設,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和提高公眾意識等方面也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
    ,緊緊圍繞《「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及《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6—202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切實履行部門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政策保障,採取有力措施,努力推進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 我國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針對近幾年出現的新問題,中國政府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進一步強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措施。2004年國務院通過了《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草案)。200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中國第一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高清大圖」
    此外,數據還將服務於全球變化研究,準確評估全球碳循環、溫室氣體排放等。  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正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力量的又一次匯聚,爭取為明年氣候變化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增加政治推動力。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助推著中國碳排放總量上升為世界最大。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
    五、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作用  加大對氣候變化相關科技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投入力度,加快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重大技術的研發、示範和推廣。加強氣候觀測系統建設,開發全球氣候變化監測預測預警技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和氣候變化適應技術等,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履行國際公約的能力。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戰略和方案研究,為制定政策和對外談判提供支撐。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中國率先行動,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對此,塗瑞和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從過去的參與者、貢獻者身份,逐漸轉變為引領者的身份,尤其在應對氣侯變化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