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IAPR/IEEE生物特徵識別冬令營2018:第三日

2021-01-14 生物特徵識別冬令營

(攝影:馮遠滔,本科生,深圳大學)


IAPR/IEEE Winter School on Biometrics 2018於2018年1月29日在深圳金百合大酒店開幕,此次活動將由香港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中科院自動化所和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體學院聯合主辦;由平安科技鼎力贊助


本次冬令營將持續5天,面向青年學者和研究生,邀請了16位生物特徵識別領域的頂尖國際專家介紹科研進展和工業應用,並安排了社交活動。報告內容包括人臉、虹膜、指紋、靜脈、步態、籤名等特徵的識別,以及移動端生物特徵識別、反欺詐、特徵數據保護等。

第一場 人臉識別安全

(作者:徐學斌,碩士生,新疆大學)

今天是Winter School的第三天,早上深圳淅淅瀝瀝的小雨也並沒有減弱大家在會場的的熱情,香港浸會大學的Pong C Yuen教授為大家帶來第一場精彩的講座,題目是「人臉識別系統的安全」。相信大家對人臉識別技術並不陌生,Yuen教授首先舉了一些人臉識別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人臉識別在支付寶付款安全中的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在深圳通往香港的口岸中的應用,以及人臉檢測在門禁系統中的應用。但是通過Yuen教授在接下來的講述中,我們了解了人臉識別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近年來受到很大的挑戰,在檢測系統的八個方面都可以植入造假,以及對應這些挑戰產生的一些新的技術。


首先是一些人利用照片作假,使檢測設備誤以為是真人,產生誤判,不過我可們以用動態檢測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讓被識別人做出微笑,眨眼等動作來進一步確定是否是本人。接下來Yuen教授著重講述了3D Mask attack的出現以及最新的應對之策:RPPG技術。3D列印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可以將模擬人臉列印出來,然後通過這種3D面罩六十歲的老人甚至可以裝出二十多歲姑娘的模樣,而人眼很難識別。

RPPG技術在應對這一挑戰時表現卓越,通過光學檢測技術,戴3D面罩和不戴3D面罩我們將收到截然不同的反射光波,通過分析反射光波我們可以判斷是否戴有人3D面罩,而且這種檢測實時性高,檢測方便。

最後Yuen教授介紹了深度動態紋理檢測,深度學習等技術在人臉檢測保護技術中的應用以及所做研究的實驗數據分析,結論等等。

 

  會後大家討論氣氛熱烈,積極向Yuen教授提問,但是由於時間有限的原因,第一場講座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劃上了句號,期待下次還有機會能夠聽Yuen教授的講座!

第二場 從3D人臉到3D人臉識別

(作者:衛建澤,碩士生,中國民航大學)


趙啟軍教授團隊提出了一個基於3D的人臉重構算法,並圍繞這個重構方法擴展出多個算法。

1> 2D、3D的人臉算法比較

相比於只擁有單視角、紋理信息的的2D人臉算法,3D人臉算法擁有更多的視角,而且還有除紋理以外的幾何信息。

雖然擁有更多的信息,但3D人臉算法並沒有2D人臉那麼廣泛的使用。這是由於其高成本、應用場景受限、邊際利益等諸多原因,使其雖很早提出,卻沒有很好發展。

2> 基於3D的人臉重建算法

為了有效的解決複雜的3D重建算法,趙教授的團隊先提出了兩個假設:

  1- 人臉等於平均臉、識別信息和表情信息的加和。

  2- 3D的人臉空間(landmark)可以利用多個矩陣變換獲得一張2D圖像。

基於以上的兩個假設,使用兩個目標函數實現了

基於以上的兩個假設,使用兩個目標函數實現了cascadedregressor和mapping matrix的求解,實現了重建過程和3D-2D的映射過程。

3> 圍繞重構算法的擴展

圍繞3D的人臉重構算法,趙教授的團隊提出了三種新的算法:

1- 協同人臉對齊算法

2- 獲取人臉的Disentangling特徵

3- 基於mugshot人臉重構及任意角度的識別算法

 

對於人臉的3D方面的工作,趙教授團隊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成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場 平安科技的生物特徵識別應用


本次活動的贊助商平安科技黃章成高級工程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平安科技如何將生物特徵識別應用於企業的業務中去,讓人耳目一新。特別介紹到「豬臉識別」時,大家都笑了。但隨後了解到平安科技降至應用到養豬場的保險理賠中,防止多次索賠,發揮巨大作用。真是想不到還有這個用途啊!


社會實踐 公司參觀

(作者:王家祺,碩士生,北京交通大學)


午飯過後,伴隨著細雨,我們參會者分別乘坐兩輛大巴前往了位於深圳市南山區高新科技園北區,深南大道北側10000號的騰訊大廈。對於使用多年騰訊業務並且從事IT行業的人來講,這次可以說是朝聖之旅。騰訊大廈是騰訊第一座自建寫字樓。成為深圳特區聞名全國的深南大道上的新地標。

到了大樓後,我們先在一樓樓梯上合了一張影。緊接著到了二樓展廳,在一個高顏值,英語口語超級地道流利的講解員(表示汗顏)帶領下開始了對騰訊的參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QQ實時在線人數的星雲圖。在這個大屏幕上,正實時顯示著全國使用QQ用戶的數量和分布情況。緊接著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騰訊的發展歷程、業務情況、員工風貌、社會責任以及騰訊對自主創新的追求等內容,並且介紹了騰訊的各項業務在公安、旅遊、商業、交通、規劃中的重大作用。

參觀完騰訊後,我們乘車來到這次WSB2018的贊助商——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八卦嶺工業區平安科技公司。平安科技負責開發並運營平安集團的關鍵平臺和服務,支持平安集團的保險、銀行、投資和網際網路業務高效發展,是平安集團的技術孵化器,在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面有著強勁的研究和開發能。到了四樓的展廳後,講解員分別給我們介紹了平安科技的發展歷史,平安科技在車輛定損、聲紋識別、人臉識別、微表情識別、豬臉識別以及機器人、3D列印方面的成果都讓我們印象深刻。

通過公司參觀,我們知道了最新工業界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和科研成果,更加激勵了我們的研究熱情!

晚宴

(作者:葉子云,碩士生,中國民航大學)

 

企業參觀結束後,我們來到海主人餐廳,共享今晚的晚宴,餐廳的就餐環境特別好。

借用一個同桌的謎語,雖然不知道點在哪裡(尷尬臉):「晚宴吃飯,誰最先吃到飯?答案:相機📷」。 

最後附上一張餐廳的燈光,希望能與各位分享。吃飽喝足的各位好好休息,學無止境,答應我,明天還要早起學習呦!


報告的講稿請到活動網站下載:https://www.comp.hkbu.edu.hk/wsb18/programme.php



相關焦點

  • 微信公眾號「生物特徵識別學術平臺」啟用
    國際生物特徵識別領域有兩個學術組織,一個是國際模式識別學會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on Biometric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attern Recognition),簡稱IAPR-TC4;另一個是IEEE的Biometrics Council
  • 生物特徵識別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根據數據顯示,2007 年全球生物特徵識別行業的市場規模為 30.1 億美元,2015 年達到 130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20.07%,預估到 2020 年,全球生物特徵識別的市場可以突破 250 億美元。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指紋、虹膜、手掌、靜脈……當名目繁多的生物特徵識別相繼湧現,無密碼時代漸行漸近。「阿富汗少女」藉助虹膜識別技術,時隔17年後,拍攝者在上千個自稱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那位擁有綠色眼眸的「阿富汗少女」在前不久舉行的2018中科虹霸產品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虹霸創始人譚鐵牛再次講起那個曾經牽動人心的故事——「阿富汗少女」。
  • 生物特徵識別:身體即密碼
    (資料圖片)  伴隨著iPhone X引入Face ID,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識別,一夜間忽然迎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勝景」  前不久,曠視科技(Face++)宣布獲得4.6億美元C輪融資。無獨有偶,商湯科技也於近日宣布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指紋、虹膜、手掌、靜脈……當名目繁多的生物特徵識別相繼湧現,無密碼時代漸行漸近。
  • 螞蟻金服立項首個「生物特徵識別多模態融合」IEEE國際標準
    2月27日消息,螞蟻金服宣布在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成功申請成立「行動裝置生物特徵識別」標準工作組,並立項「生物特徵識別多模態融合」國際標準。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例,目前存在2D人臉、3D人臉、多光譜人臉等多種模態,每種都有特定的優勢和局限,單種模態的識別無論在識別性能還是在安全性上均存在瓶頸,多模態融合是人臉識別乃至生物特徵識別的重要發展方向。IEEE是目前全球最大非營利性專業技術組織,其標準協會IEEE-SA是世界領先的國際標準化機構。
  • 第十三屆IEEE-NEMS 2018國際會議
    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參加第十三屆IEEE-NEMS 2018國際會議。本次會議將於2018年4月22-26日在新加坡召開。 IEEE-NEMS國際會議是微米、納米及分子系統領域十分重要的高水平國際會議之一,旨在匯集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士,就微納米學術界前沿問題進行專題討論,推動最新研究成果的共享,促進跨領域學科信息、知識的互通,從而增進各技術領域的發展。
  • 2018美國太空局(NASA)探索冬令營
    2018美國NASA太空冬令營活動NASA太空營訓練+矽谷探索+探訪名校【送給孩子一份終生難忘的新年禮物>】——————————————————————————————美國NASA太空探索特訓冬令營讓孩子們在驚聲尖叫中「穿越星際」!!!
  • 關注:生物特徵識別十大關鍵技術解析
    為了提高生物識別系統的易用性、舒適性和用戶的接受程度,同時又要保證生物特徵信號的質量,此外還要小巧精緻、成本低廉,生物特徵傳感器技術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最近已經有通過非接觸方式採集的3D指紋傳感器技術。生物特徵傳感器的核心技術包括: 1)智能定位技術 生物特徵獲取裝置必須讓用戶和識別系統處於合適的距離和位置才可以捕獲合格的生物特徵信號。
  • 當前主要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發展及趨勢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Biometrics)是指利用人體與生俱來的生理特性和長年累月形成的行為特徵來進行身份鑑定的一種識別技術。該技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遠高於口令、密碼或者ID卡等傳統方式。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具有安全性好、不易丟失、難以仿冒和攜帶方便等諸多優點,目前可用於身份識別的人體特徵包括指紋、虹膜、面部、掌紋、靜脈等生理特徵和步態、筆跡、聲音等行為特徵。
  •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身份識別,「刷眼」更可靠(關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虹膜識別技術已在煤礦中投入使用。通過眼睛中的虹膜,我們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對身份的識別及認定。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說:「虹膜是位於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徵。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虹膜紋理,即使同一個人的左右眼或同卵雙胞胎,其虹膜紋理也有顯著差異。虹膜識別技術正是通過對比虹膜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的身份。」
  • 各種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存在的缺陷
    從技術水平的角度來看,人臉是唯一不需要用戶主動配合就可以採集到的生物特徵信息。其他生物特徵的採集過程,如指紋、掌紋、虹膜、靜脈、視網膜,都需要以用戶的主動配合為前提,即如用戶拒絕採集,無法獲得高質量的特徵信息。同時,人臉天生就暴露在外,識別身份具有自然性,同時,應用成本較低。
  • 捷通華聲推出多維融合生物特徵識別系統
    這種關聯性提供了強有力的身份識別、認證保障。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確保了生物特徵識別的準確性和速度,現在通過人臉和指紋識別的方式解鎖手機,用戶幾乎感受不到識別過程。相比以前的驗證方式,無論是輸入密碼還是圖形解鎖,用戶體驗都得到了質的飛躍。更重要的是,你再也不用擔心忘記密碼了。
  • 生物特徵識別六大技術未來如何發展?
    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張大鵬教授:生物特徵識別的新進展 | CCF-GAIR...
    模式識別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生物特徵識別又是模式識別的典型應用,因此,今天我將趁機匯報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相關工作。簡而言之,我們將模式識別、圖象處理做成了一個平臺,緊接著通過該平臺進行生物特徵識別。我們在這方面做了許多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應用的探討。
  • 人工智慧的發展讓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變得更加成熟
    用戶身份認證是對用戶真實性的識別和檢測,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前提。傳統的用戶身份識別通常採用口令認證,但是口令在網絡中容易被竊取和破解。使用硬體設備進行加密認證能提高認證安全性,但是硬體設備可能會丟失或者損壞,從而增加成本或造成不便。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張大鵬教授:生物特徵識別的新進展|CCF-GAIR 2019
    當下流行的人工智慧,當年一般都稱為模式識別,總的來說,模式識別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許多領域息息相關,是人工智慧最流行的組成部分。模式識別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生物特徵識別又是模式識別的典型應用,因此,今天我將趁機匯報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相關工作。
  • 商湯科技參與主編 IEEE首個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發布
    e公司訊,由商湯科技參與主編的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首個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生物特徵識別活體檢測標準》(IEEE Std 2790-2020)已於日前正式發布。這一標準將進一步促進人臉識別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更廣泛、安全地使用。
  • 商湯科技參與主編 IEEE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發布
    網易科技訊5月8日消息,由商湯科技SenseTime 參與主編的IEEE首個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生物特徵識別活體檢測標準》(IEEE Std 2790-2020)已於日前正式發布。
  • 人臉識別和生物識別在支付領域上的風險
    2018年9月,FIDO推出了生物識別認證項目,包括安全部分與生物識別性能部分。隨後在12月GP推出了相關聯的生物識別TEE標準,符合該TEE標準,或FIDO認可的其它TEE、SE認證的設備或元件將可獲得更高的FIDO生物識別安全等級。FIDO生物識別認證是目前標準最高、流程最嚴格、最具權威性的認證標準之一。目前通過該認證的有三星S10、S10+等型號設備。三是ISO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