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湯科技參與主編 IEEE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發布
網易科技訊5月8日消息,由商湯科技SenseTime 參與主編的IEEE首個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生物特徵識別活體檢測標準》(IEEE Std 2790-2020)已於日前正式發布。
-
首個生物特徵檢測國際標準發布 將促進人臉識別更廣應用(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報導,5月8日,由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 參與主編的IEEE首個生物特徵活體檢測國際標準《生物特徵識別活體檢測標準》(IEEE Std 2790-2020)已於日前正式發布。
-
商湯科技擔任IEEE行動裝置增強現實標準工作組主席單位
會上,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消費電子協會-行動裝置增強現實標準工作組宣布正式成立,商湯科技擔任主席單位,牽頭系統化引領國際先進增強現實標準制定工作。
-
商湯科技首個AI軌交通行平臺如何承載千萬級通行量
從2019年開始,商湯科技與智元匯等合作夥伴在地鐵業主的指導支持下,建造了全球第一個人工智慧軌道交通通行平臺——SenseMeteor商湯睿知智慧軌交平臺。這些城市的日通行量達數百萬級,而北上等一線城市甚至達到千萬級,商湯科技的「超級平臺」是如何做到的呢?
-
商湯科技舉辦病理、放療兩大MICCAI國際挑戰賽 推動AI醫療落地
作為國際頂級醫學影像年會MICCAI的黃金贊助商,商湯科技近日宣布將聯合衡道病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西京醫院、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舉辦MICCAI 2019消化道病理圖像檢測與分割國際挑戰賽,聯合醫諾智能科技、浙江省腫瘤醫院舉辦MICCAI 2019放療規劃自動結構勾畫國際挑戰賽,旨在聚焦放療和病理兩大領域的臨床需求,將長期積累的數據資源和專家知識開放給研究領域
-
螞蟻金服立項首個「生物特徵識別多模態融合」IEEE國際標準
2月27日消息,螞蟻金服宣布在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成功申請成立「行動裝置生物特徵識別」標準工作組,並立項「生物特徵識別多模態融合」國際標準。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例,目前存在2D人臉、3D人臉、多光譜人臉等多種模態,每種都有特定的優勢和局限,單種模態的識別無論在識別性能還是在安全性上均存在瓶頸,多模態融合是人臉識別乃至生物特徵識別的重要發展方向。IEEE是目前全球最大非營利性專業技術組織,其標準協會IEEE-SA是世界領先的國際標準化機構。
-
安諾優達參與的國內首個NIPT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安諾優達參與的國內首個NIPT團體標準——《基於孕婦外周血漿游離DNA高通量測序無創產前篩查胎兒基因組疾病技術標準》正式發布。無創產前篩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是目前惠及人群最多的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臨床應用之一,已得到眾多醫生與孕婦的認可。
-
人臉識別技術獨角獸商湯科技最新估值113億美金,憑什麼?
在全球人工智慧技術中,中國絕對是處在領先地位,而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科技公司就在深圳,這家企業叫商湯科技。商湯科技與依圖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一起被稱為「AI四小龍」,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AI)企業。
-
全球首個飼料中黴菌毒素高通量檢測標準發布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11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最新農業行業標準《飼料中37種黴菌毒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發布,並將於4月1日起實施。由該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飼料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制定的該項標準,是全球首個飼料中黴菌毒素高通量檢測標準;其成功研發並發布,擴大了我國飼料及畜產品中黴菌毒素監測範圍,提升了風險發現能力。 團隊首席、中國農科院質標所研究員蘇曉鷗介紹,飼料及農產品中黴菌毒素汙染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給農業生產和食品安全帶來嚴重挑戰。
-
商湯科技成立子品牌商湯教育 系列新品發布
品玩9月23日訊,商湯科技今天舉辦線上發布會,宣布子品牌商湯教育正式成立,並發布一系列全新產品。在發布會上,商湯教育公布多項產品,分別是商湯教育平臺、商湯教育機器人系列、《人工智慧啟蒙》系列叢書和 AI 教師燎原計劃。
-
全息投影驚豔WAIC背後,商湯科技眼中的AI創新策源力是什麼?
商湯開源框架OpenMMLab升級為「人工智慧算法開放體系」,已覆蓋超過100+算法和超過600個預訓練模型,迄今在GitHub收穫16895個星標,居國內開源框架之首。剛剛過去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雖然以雲端峰會的形式舉行,嘉賓陣容卻沒有絲毫減弱。
-
身份識別之人臉活體檢測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臉識別技術越發的成熟,在金融、門禁、考勤、人證合一等領域中廣泛應用,而活體檢測是人臉識別中的重要環節,在近年來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活體檢測的常用方法 1、普通攝像頭活體檢測 二、雖然沒有配合指令的動作響應,但真實的人臉也不是絕對靜止的,總有一些微表情的存在,比如眼皮和眼球的律動、眨眼、嘴唇及其周邊面頰的伸縮等。
-
從20 篇ICCV 2017錄用論文,看商湯科技四大攻堅領域|ICCV 2017
今秋,在以水城而聞名的威尼斯,來自世界各地的三千多位學者薈萃一堂,共赴兩年一度的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 (ICCV)。這次大會的一個重要亮點就是中國學者的強勢崛起。根據組委會公開的數字,會議 40% 的論文投稿來自中國的研究者。在中國的人工智慧浪潮中,商湯科技以及它與港中文的聯合實驗室無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力量。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本報訊(記者沈佳)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全國首個藥物基因高通量飛行時間質譜法檢測標準發布,填補藥物基因...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提出,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歸口發布的《生物樣本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檢測--高通量飛行時間質譜法(MALDI-TOF MS)》團體標準正式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布。
-
生物特徵識別:身體即密碼
(資料圖片) 伴隨著iPhone X引入Face ID,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識別,一夜間忽然迎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勝景」 前不久,曠視科技(Face++)宣布獲得4.6億美元C輪融資。無獨有偶,商湯科技也於近日宣布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指紋、虹膜、手掌、靜脈……當名目繁多的生物特徵識別相繼湧現,無密碼時代漸行漸近。
-
MICCAI 2019落幕,商湯成功舉辦兩大挑戰賽
2019年10月18日,深圳——10月13日至17日,國際頂級醫學影像學術會議MICCAI 2019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在中國深圳舉辦,商湯科技七篇論文入選主會。
-
全球首個高通量基因測序儀標準發布!中檢院聯合華大智造等單位發起...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國內首個醫療器械行業基因測序儀標準——《高通量測序儀標準》,這也是全球首次針對基因測序儀設定標準,體現了我國在基因測序領域的前瞻性和先進性。該標準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第一起草單位)牽頭髮起,同時聯合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起草單位)、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東莞博奧木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諾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貝瑞和康基因診斷技術有限公司、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illumina Inc.【代理人:宜曼達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與撰寫。
-
國內首個標準貨櫃尺寸p2+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今日交付
「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浦東國際機場正式交付。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出席儀式,並與市科技黨委、上海海關、市科委、市經信委、市衛健委、寶山區政府、機場集團等代表共同見證實驗室啟動。 這是國內首個採用標準貨櫃尺寸的p2+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由寶山太平貨櫃、中科院有機所、上海海關保健中心等多家單位參與建設。實驗室外觀為一個標準貨櫃大小,可支持集卡、貨輪、鐵路等各種運輸方式。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本報記者 沈 慧攝伴隨著iPhone X引入Face ID,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識別,一夜間忽然迎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勝景」前不久,曠視科技(Face++)宣布獲得4.6億美元C輪融資。無獨有偶,商湯科技也於近日宣布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指紋、虹膜、手掌、靜脈……當名目繁多的生物特徵識別相繼湧現,無密碼時代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