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繪成光線穿過小孔衍射圖

2020-12-06 科學網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光的直線傳播是有其局限性的,當光線穿過尺寸比其波長還要微小的小孔時,就會發生非常明顯的衍射現象。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稱,他們最近首次繪製出光是如何穿過小孔並發生衍射現象的。

 

從長遠來看,此次研究還預示著太拉赫顯微鏡學和太拉赫光譜學的重大進步,前者是一種潛在、有趣的新型成像技術,後者是使用光來鑑別物質微小數量的一項技術。最新出版的一期《光學快報》(Optics Express)雜誌詳細刊登了他們的最新發現。

 

物理學告訴我們,要讓光通過一個比光的波長一半還小的小孔異常困難。代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利用太拉赫輻射進行了實驗,實驗中用到的這種太拉赫輻射是頻率接近1012億赫茲的遠紅外光。利用這種輻射,研究人員可以測量穿透光在小孔附近的電場力,而不是平常所測量的穿透光的強度,因為光的電場值更能揭示光在此種情況下的表現。通過使用雷射束測量小孔附近晶體的折射率,研究人員以極高的精確度測量出了電場力的大小。由於晶體的折射率在不同的電場中的折射率略有不同,因此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測量折射率的變化程度,得出光在小孔附近電場力的值。

 

代夫特理工大學的普蘭肯說:「由於技術條件不夠,因此以前從未有人對這個過程進行過測繪。」該實驗被稱為「鮑卡姆普模型」,以荷蘭飛利浦公司的一位研究員命名,他於1950年創造出了光穿過小孔的理論模型,實驗首次證實了這一研究結果。例如,根據鮑卡姆普的預測,電場強度在小孔的邊緣處最大,並且電場強度會隨著使用的太拉赫光的頻率的降低而降低。通過實驗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小孔比光的波長小50倍,仍有大量的光能穿過小孔,這使小孔附近的測量成為可能。這一技術還使研究人員能夠記錄光穿過小孔的整個過程,從而可以通過放慢一萬億倍的速度來觀察光穿過小孔,以及光波以環形波狀向外移動的過程。

 

普蘭肯及其同事的這些新發現不僅是基礎科學角度的重大成果,還將有助於研發太拉赫顯微鏡學的使用。從長遠來看,普蘭肯希望使用微型小孔作為改進的太拉赫光源,這些光源孔越小,利用太拉赫顯微技術成的像就越清晰,測量物質微小數量就越容易。太拉赫輻射(頻率約1012億赫茲)是一種電磁輻射,它正日益頻繁地用於圖像創建。例如,許多材料,如紙、布和塑料都會阻止可見光,卻在太拉赫輻射面前呈透明狀。

 

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時,就會發生離開直線路徑繞道障礙物陰影裡去的現象。產生衍射的條件是:由於光的波長很短,只有十分之幾微米,通常物體都比它大得多,但是當光射向一個針孔、一條狹縫、一根細絲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的衍射。當狹縫很寬時,縫的寬度遠遠大於光的波長,衍射現象極不明顯,光沿直線傳播,在屏上產生一條跟縫寬度相當的亮線;但當縫的寬度調到很窄,可以跟光波相比擬時,光通過縫後就明顯偏離了直線傳播方向,照射到屏上相當寬的地方,並且出現了明暗相間的衍射條紋,紋縫越小,衍射範圍越大,衍射條紋越寬。(來源:新浪科技  劉妍)

 

(《光學快報》(Optics Express),Vol. 16, Issue 10, pp. 7407-7417,A. J. L. Adam,P. C.M. Planken)

 

相關焦點

  • 浪漫物理之小孔成像現象
    這是孫少輝老師在2017年前後所寫的一首詩,用文學語言描述了物理學中的小孔成像現象。小孔成像現象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 影響世界的重要實驗:小孔成像、眼睛成像原理
    以前人們總是認為人能看見物體是靠眼睛發射出的光線被物體反射的結果。而阿爾哈曾的觀點卻恰恰相反,他認為視力並不是一些從眼睛發出並感受外部世界的東西作用的結果,而是由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再從物體表面反射進入眼睛所導致的。後來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進行了「暗箱」實驗。
  • 專家推薦「小孔成像法」看日偏食(圖)
    青島觀象臺專家向人們推薦了一種即簡單有趣又能充分發揮創意的觀測方法——小孔成像法。  青島觀象臺臺長介紹說,因為此次日全食帶在我國長江流域,青島距離全食帶較近,所以能夠看到太陽被月亮遮掩住的面積是12年來最大的一次,達到了85.6%,也就是說日偏食最大的時刻,太陽會像一個彎彎的月牙一樣掛在天空中。
  • 八年級:[製作]小孔成像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實例中:小孔成像是學習的重要知識點。【視頻】:小孔成像的製作、實驗、原理視頻反思:1、視頻中的半透明塑料片呈現出了蠟燭的像,像這樣能夠接受光的屏幕叫光屏。2、蠟燭有無數條光線,只有與小孔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光線才能通過小孔成像。3、成像性質與小孔的形狀無關。
  • 木星不同深度磁場圖首次繪成 顯著異於其他已知行星
    木星不同深度磁場圖首次繪成 顯著異於其他已知行星 2018-09-10 09:41:53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他最NB的是將黑暗繪成光明!
    倫勃朗光線是一種普遍而善用的光線,用精確的三角立體光,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線,讓其餘部分隱藏於光暗之中。給人以穩定莊重的感覺。倫勃朗的油畫一貫採用「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臺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法國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 小孔成像的實驗
    姐姐又說:「這就是『小孔成像』。」我更糊塗了,姐姐接著說:「做個實驗你就明白了。」我按照姐姐的要求,拿來了蠟燭、火柴、一張紙和剪刀。實驗開始了,姐姐點燃蠟燭,放在桌子上,又在紙的中間剪了一個圓洞。我充滿了好奇,目不轉睛地盯著姐姐的一舉一動。
  • 隱身衣將成現實?科學家首次研製完全隱形裝置
    目前,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隱形裝置,能夠首次實現物體「完全消失」,即使在自然光線環境下。一旦光線穿過該物體,隱形裝置之後恢復光線,使其返回最初狀態,因此這種幹擾變化並未被探測到。從事這項研究工作的何塞·阿扎那(Jose Azana)教授說:「我們的研究工作代表了隱形衣探索之路的重大突破!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傳播照明光波穿過物體而未探測到變形扭曲,使觀察物體在現實寬波段照明下完全隱形,就像物體和隱形衣並不存在一樣。
  • 光線穿透玻璃,可以理解為光子穿過了實體嗎?
    光線傳播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的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了,我們在初中物理學習時就知道光線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且保持恆定,當遇到物體時,會因物體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其反射的程度和方向都會發生變化,而在由一種介質進入另外一種密度不同的介質時會發生折射,等等。
  • 科學小實驗: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呢
    羋盒錦囊初步了解光學知識,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實驗器材相機底座、調焦筒、鏡頭座、凸透鏡片、小孔板、放大鏡、底座、蠟燭、成像屏1、將放大鏡插在底座上,點燃蠟燭,並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一直到成像物上的像被調整至最清晰為止2、 先把成像屏小心扣入相機底座的圓筒槽裡,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部,與調焦筒相扣,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同時改善成像效果3、把之前裝置內的小孔板換成凸透鏡片
  • 《細胞》:愛滋病病毒衣殼蛋白結構圖首次繪出
  • 北京日偏食,小孔成像觀測,別有一番風趣
    由於手中沒有專業的遮光鏡,於是準備用小孔成像觀察。找來了漏勺和搓絲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空場地上,用搓絲板拍攝小孔成像已到食甚食甚時分的小孔成像食甚再看食甚的小孔成像食甚時分,用墨鏡遮住手機拍攝太陽,由於光線太強烈,看不出日偏食的部分
  • 光線以光速穿過人體,為何不會造成傷害?答案其實很簡單
    不過,雖然說宇宙已經已經成了人類的探索目標,但是有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直在限制著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它就像一條繩子,將人類死死地拴在地球附近,這條繩子就是:速度。而對物理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組成光的光子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物質,它具有「波」和「粒」兩種特性,同時也具有質量,那麼為什麼運行速度達到光速的光子,在撞擊或者穿過人體的時候,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呢?其實這個問題曾經也是一個令科學家們束手無策的問題,而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光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被科學家們揭開。
  • 耳朵上的小孔到底是什麼?-耳朵,聰明孔,生科醫學 ——快...
    耳朵上的小孔到底是什麼?耳朵上的小孔,其實是一種先天性耳畸形,醫學上稱先天性耳前瘻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按國內的調查顯示,它的發生率為1.2%,女性比男性高。為什麼會長這個小孔?
  • 淺談攝影光線的三大特性
    當光線從光源發射出來,便是攝影的開始,攝影究其本質而言就是對光線的控制,我們可以區別清晨的朝霞,中午的烈日,傍晚的夕陽,我們也知道哪裡安裝螢光燈,白熾燈,一盞燈光對室內裝修風格的影響,然而攝影師的能力不只是對特定用光效果的掌握,我們更需要對這種效果進行技術性的描述,能夠描述光線是控制光線的第一步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
  • 肺腺癌分子全景圖首次繪成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對肺腺癌開展了大規模、高通量、系統性的全景蛋白質組學研究。
  • 插頭上的兩個小孔是幹什麼用的?
    插頭上的兩個小孔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這兩個洞是輔助固定插頭的。
  • 新玻璃薄膜可反射各種波長光線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成功開發出可反射各種波長光線的玻璃薄膜,使普通透明玻璃能夠呈現包括紫外光、紅外光以及可見光在內的各種斑斕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