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愛滋病病毒衣殼蛋白結構圖首次繪出

2020-12-06 科學網
《細胞》:愛滋病病毒衣殼蛋白結構圖首次繪出
為人類尋找愛滋病治療新法帶來了曙光

 

《細胞》雜誌6月11日網絡版刊發文章稱,美國科學家採用X光晶體照相術,首次精確描繪出構成人類愛滋病病毒(HIV)衣殼的CA蛋白六聚物結構圖,為人類尋找愛滋病治療新法帶來了曙光。

 

自1981年愛滋病首次發現以來,所有的治療藥物都瞄準了愛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的關鍵步驟,如利用蛋白酶抑制劑阻斷蛋白分裂,從而防止病毒的產生。這些藥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命,但隨著病毒抗藥性的增強,其效用越來越不明顯。

 

為此,科學家們開始尋求另外一種解決途徑,希望通過阻礙病毒衣殼形成或摧毀病毒衣殼來削弱甚至殺死愛滋病病毒。但由於對HIV病毒衣殼的結構和形成機制沒有更清楚的認識,科學家們一直無法找到相應的辦法來達到目的。病毒衣殼是包圍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層蛋白質,由一定數量的殼粒組成。科學家們此前發現,HIV病毒衣殼是由大約250個六邊形的蛋白團呈蜂窩狀排列組合而成,其內包裹著病毒遺傳物質。HIV病毒會綁定細胞表面受體,然後將衣殼轉移到細胞的胞漿之中,從而感染人體細胞。

 

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馬克·耶格爾教授和他在維吉尼亞大學、猶他大學的同事一起,採用X光晶體照相術,第一次詳細描述了構成HIV病毒衣殼的六邊形蛋白體的高清分子結構,他們稱這種六邊形蛋白體為CA蛋白六聚物。研究人員發現,在CA蛋白六聚物中,六個胺基酸鏈的氮末端聚合在一起,形成六聚物的中心,而胺基酸鏈的碳末端則形成圍繞中心的「軟」帶,起著連接相近六聚物的作用。大約250個這樣的六聚物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病毒衣殼。由於起連接作用的「軟」帶非常柔軟,所以這些衣殼的曲率並非固定不變。

 

通過觀察,研究小組還發現了六聚物中相近CA蛋白分子的胺基酸氮末端與碳末端的連接方式,這對了解HIV病毒衣殼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科學家找到幹涉這種連接的方法。比如設計出能夠插入關鍵位置的小分子,來阻礙衣殼的形成,或者使衣殼處於不穩定狀態。而任何能夠使病毒衣殼不穩定的東西,不論是阻礙六聚物的聚集結合,還是促成病毒衣殼的損壞解體,都會起到削弱甚至殺死病毒的作用。

 

該研究項目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喬治·E·休伊特醫學研究基金資助。

 

相關焦點

  • 日本開發出靶向HIV-1衣殼蛋白的低分子抗HIV活性化合物
    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生體材料工學研究所藥物化學領域的玉村啟和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與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病原體基因組解析研究中心的主任研究官佐藤裕德帶領的團隊,以及該研究所愛滋病研究中心的主任研究官村上努帶領的團隊通過聯合研究,著眼於全球99.999%的流行株都沒有發現突變的高度保守衣殼(CA)蛋白序列,以此為靶點進行計算機篩選,並根據分子建模進行了設計和有機合成,成功開發出了在微摩爾濃度下具有活性的新型低分子抗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當細胞外病毒穿過細胞質膜時,它會獲得一個外部包膜(第五層橘黃色)。關於感染性病毒體的組成和結構以及負責誘導豬中保護性免疫反應的病毒蛋白的鑑定方面的大量知識盲點阻礙了疫苗的開發。通過使用優化的「基於塊的」重構方法與梯度散焦校正相結合,衣殼重構的解析度提高到4.8Å。衣殼由2760個偽六聚體的衣殼和12個五聚體的衣殼構成,排列為T=277的二十面體晶格(h=7,k=12)。
  • 英研究人員繪製出重要植物病毒高清結構圖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英國利茲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繪製出一種雙生病毒的三維結構圖,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雙生病毒的獨特構造,有助於理解這類病毒的繁殖和致病機理,應對相關的農作物病害。雙生病毒科是植物病毒中種類最多的科之一,包含的病毒超過360種,在全世界範圍內對玉米、棉花、西紅柿等多種作物造成嚴重危害,帶來巨大經濟損失。這類病毒的形態比較特別,此前人們對其構造了解不足,妨礙了對致病機理的研究。
  • 兩篇Science解析出皰疹病毒HSV-1/HSV-2衣殼三維結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祥喜(WANG Xiangxi)教授、饒子和(RAO Zihe)教授和章新政(ZHANG Xinzheng)教授與來自湖南師範大學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同事們一起採用分區重建和精確的埃瓦耳德球校正方法,重建出解析度為3.1Å的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B衣殼結構,構建出它的原子模型,因而加深對HSV-2 B衣殼組裝機制的理解。
  • 科學家首次在體外重建HIV複製和整合過程,病毒「保護殼」或是治療...
    ,首次在體外揭示了HIV感染宿主細胞的第一步——病毒如何依次完成逆轉錄和整合,並提供直接證據證明病毒衣殼是HIV感染的重要元件。深度測序和克隆分析表明,在這個無細胞系統中發生了雙鏈DNA的積累,並且病毒DNA整合方式與HIV感染細胞的方式一致。 從外觀上來看,HIV病毒類似於一個圓形的蛋卷冰淇淋,六角形晶格的衣殼將病毒的遺傳物質包裹在裡面。先前的研究表明,HIV衣殼的主要作用是保護病毒的遺傳物質。
  • 你知道愛滋病病毒的膜蛋白上有哪些廣譜中和抗體表位嗎?
    愛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自 1981年在美國首次報告以來,其在全球流行已導致3900 萬人死亡,是人類面臨的嚴重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雖然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能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使愛滋病成為一種可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但HAART治療不能徹底治癒愛滋病,因為愛滋病毒感染早期即能夠在靜息記憶性CD4+T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及濾泡樹突狀細胞等形成病毒儲存庫,目前的HAART療法無法清除儲存庫,患者需終身服藥,一旦停藥儲存庫中的潛伏病毒即重新激活,迅速出現病毒反彈,這是愛滋病治癒的巨大挑戰
  • 武漢病毒所等獲得草魚呼腸孤病毒衣殼內部的核酸和聚合酶複合物結構
    該研究利用200kV加速電壓的冷凍電鏡與對稱失配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水生呼腸孤病毒/草魚呼腸孤病毒近原子分辨的完整結構,包括病毒顆粒外部雙層二十面體對稱的衣殼和衣殼內部非二十面體對稱的聚合酶、輔助蛋白及病毒核酸結構,精確闡述了聚合酶及其複合物與核酸、衣殼蛋白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及精細的結構信息,研究了該病毒衣殼蛋白通過構象變化來協調聚合酶的複製與轉錄狀態切換的機制
  •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重磅級研究成果聚焦HIV研究領域新進展!
    HIV的遺傳信息被稱之為衣殼的蛋白層所包圍,衣殼能作為保護HIV的盔甲,闡明衣殼的形成過程和機制或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HIV感染的新型療法,然而近十年來,科學家們還並未在實驗室中成功重建HIV的衣殼結構。
  • 愛滋病病毒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疫苗可能很快面世
    中國網11月3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1月1日報導,一項關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結構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地開發疫苗,從而預防這項致命的疾病。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愛滋病病毒包膜蛋白的第一個原子水平的結構圖。這些科學家表示,這項發現具有非常大的醫學價值。愛滋病病毒的外殼非常複雜,正是它的相關結構可以協助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細胞。而現在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目前為止愛滋病病毒外殼最清晰的詳細圖像。
  • 高福等獲得近16000個蛋白的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結構信息
    既沒有疫苗也沒有抗病毒藥,幾種蛋白(包括p72,p49和p17)都參與了衣殼的形成,但是衣殼的分子結構對於理解病毒的進入和組裝很重要,目前尚不清楚。ASFV顆粒由8280份主要衣殼蛋白p72、60份penton蛋白和至少8340份次要衣殼蛋白組成,其中可能有3種不同類型。像其他核質大DNA病毒一樣,次要衣殼蛋白在衣殼外殼下方形成一個六邊形網絡,通過將相鄰的衣殼蛋白「膠合」在一起,起到穩定劑的作用。該研究提供了ASFV衣殼結構的全面分子模型,這將有助於未來對策的發展,包括疫苗。
  • 人類為什麼不能直接殺死病毒?
    病毒是自然界最為簡單的生物,就是核酸加外面包裹的蛋白,大部分是蛋白質外殼包裹著幾個基因而已。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它身上只有10個基因,而我們人類身上有20000個基因。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必須嚴格在生物體內的活細胞內寄生。病毒的遺傳物質存在於它的核心,外面有衣殼蛋白包裹,某些病毒還有包膜。病毒核心遺傳物質DNA或者RNA,以及複製所需要酶類存在的部位。
  • B肝強生在研新藥,雙重作用機制,阻斷病毒衣殼組裝過程
    原理上,該藥物阻止B肝病毒衣殼組裝過程,無論從抑制病毒複製水平到劑量依賴方式,JNJ-0440都符合衣殼抑制劑原理,而且AASLD 2018研究人員公布的結論是,JNJ-0440屬於泛基因型,涵蓋B肝病毒A-H基因型臨床分離株,均具有體外抗病毒活性。
  • 接吻是否會傳染愛滋病? 愛滋病傳播途徑有哪些
    人體感染HIV後,會引起T淋巴細胞損害,導致持續性免疫缺陷,多個器官出現機會性感染及罕見惡性腫瘤,最後導致死亡。愛滋病病毒(HIV)體外層的脂蛋白包膜中嵌有gp120和gp41兩種糖蛋白,gp120與淋巴細胞表面的CD4糖蛋白有嗜親性,可與其特異性結合;gp41介導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膜融合。因此,HIV經皮膚黏膜破損處或經血液等其他途逕到達血液後,可選擇性地侵入CD4+淋巴細胞。
  • 愛滋病病毒侵入細胞核全過程(圖)
    侵入人體細胞的愛滋病病毒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電法國巴斯德研究所3日證實,該所專家首次拍攝到愛滋病病毒侵入人體並感染細胞核的全過程,從而將人類對愛滋病病毒的了解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治療和戰勝愛滋病帶來了曙光。  這項成果是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沙爾諾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完成的。
  • 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
    B肝國產新藥GLS4,影響病毒複製,阻斷衣殼裝配靶點設計還是在2019年的美國肝病協會年會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公布了該在研抑制劑新藥的2期臨床數據結論。GLS4屬於B肝病毒衣殼蛋白裝配抑制劑,2期試驗周期為24周觀察,每日使用2次或者3次,劑量為120 mg。
  • ...人類終將戰勝HIV|HIV|抗艾|戰勝|免疫系統|愛滋病|病毒|細胞|...
    T細胞很少給普通病毒攻城略地的機會,然而,每個HIV外的GP120上面都布滿了糖分子,即便是專門負責識別外來信息的免疫細胞,看到包裹著糖分子的物質也會將其誤認為人體正常細胞,使HIV逃避開免疫系統的清除。作為免疫細胞家族中的頭號「殺手」,CD4+T細胞擁有可以結合識別抗原蛋白的大將CD4蛋白,HIV正是利用了CD4蛋白,將其膜表面的GP120與其結合作為病毒感染細胞的入港口。
  • 愛滋病藥物Biktarvy已成王,新一代突破性抗病毒方案關注點?
    HIV-1 Capsid: The Multifaceted Key Player in HIV-1 infectionRukobia主要作用於病毒與細胞相互作用過程的,這是第2個獲批用於該過程的藥物,另一個是一個單克隆抗體
  • 2020年5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20年5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愛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 科學家「看」到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
    新華社柏林10月5日電(記者張毅榮)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藉助超高解析度的螢光顯微鏡,成功「看」到了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以及這一過程所需的分子物質。這為抗艾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愛滋病病毒感染細胞後,會在細胞質膜處組裝病毒顆粒。
  • 《科學》:寨卡病毒結構圖首次繪製—新聞—科學網
    《科學》:寨卡病毒結構圖首次繪製解析度近原子尺度 有助開發藥物和疫苗     圖為寨卡病毒表面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