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在體外重建HIV複製和整合過程,病毒「保護殼」或是治療...

2021-01-12 騰訊網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即愛滋病(AIDS)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當前,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通過阻斷病毒酶作用達到抑制病毒複製的效果,為HIV感染者贏得一線生機。

當然,耐藥性問題也隨之而來。儘管 「雞尾酒療法」(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提出為應對單一ART藥物耐藥性問題帶來了新的出路,但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探索,是否還有其他療法能夠為AIDS患者帶來生機?

10月9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Reconstitu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HIV-1 capsid-dependent re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vitro」的文章,通過構建一個無細胞系統,首次在體外揭示了HIV感染宿主細胞的第一步——病毒如何依次完成逆轉錄和整合,並提供直接證據證明病毒衣殼是HIV感染的重要元件

DOI: 10.1126/science.abc8420

猶他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Wesley I. Sundquist博士說:「我們正在學習人類所遇到的最重要病原體之一的新知識,這很重要,它幫助我們了解HIV感染宿主細胞的方式。」

HIV是一種單鏈RNA病毒,為了感染宿主細胞,必須將單鏈RNA基因組通過逆轉錄酶逆轉錄為雙鏈DNA副本,並把該副本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儘管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結構、生化、以及分子病毒學分析分別表徵了這兩個過程,但是由於病毒粒子深藏於細胞質與細胞核中,因此難以在細胞外對其進行機制上的研究。

HIV-1衣殼依賴性複製與整合的體外重建與可視化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研究人員利用純化的HIV-1病毒顆粒作為病毒基因組和酶的來源,在無細胞系統中重建了這些過程

首先通過使用一種能穿孔的多肽讓HIV-1輕微滲透病毒包膜,接著添加脫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s)啟動了內源性逆轉錄(ERT)過程,然後添加細胞提取物,模擬病毒DNA整合進外源DNA的過程。深度測序和克隆分析表明,在這個無細胞系統中發生了雙鏈DNA的積累並且病毒DNA整合方式與HIV感染細胞的方式一致

從外觀上來看,HIV病毒類似於一個圓形的蛋卷冰淇淋,六角形晶格的衣殼將病毒的遺傳物質包裹在裡面。先前的研究表明,HIV衣殼的主要作用是保護病毒的遺傳物質。但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衣殼似乎在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當使用遺傳和生化方法破壞衣殼的穩定性時,HIV竟然無法有效複製其遺傳物質。

在進一步分析中,研究人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和分子建模技術讓病毒衣殼上的每一個衣殼蛋白可視化。通過近距離觀察,研究人員發現,病毒脫殼是通過一系列的分解中間產物進行的,在8~10小時後病毒核酸鏈會從晶格開口處擠出,並且病毒衣殼在ERT反應期間基本上保持完整。

病毒複製過程中的影像核心。(A) 在標準ERT條件下,8到10小時後觀察到的破裂巖芯的斷層切片。(B)衣殼晶格映射及三維排列圖

這是首次有研究直接證明,衣殼不僅是病毒的「包裝」,還在其感染過程起著積極作用。

Sundquist說:「這與教科書寫的不同。我們的數據表明,病毒衣殼在支持有效的逆轉錄中起著積極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總之,這項研究使人們對HIV的感染原理有了新的認識,也有助於解釋為何一些針對HIV衣殼的在研藥物在臨床實驗中表現突出,說明HIV衣殼或許是改善AIDS這種終身性疾病治療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參考資料:

[1] Reconstitu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HIV-1 capsid-dependent replicationand integration in vitro

[2] HIV up close: Unprecedented view of virus reveals essential steps for causing AIDS

[3]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衣殼蛋白之漫漫徵程

相關焦點

  • 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近日,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茲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出了與HIV類似的病毒——SIV。這一重大突破使科學家們向開發人類HIV感染的療法邁進了一大步。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
  • 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這些病毒庫是病毒整合到宿主DNA中並潛伏多年的細胞和組織,是治癒感染的主要障礙。這些病毒庫中的SIV或HIV超出了ART所能達到的範圍,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可以抑制病毒複製並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科學家們發現,在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下,即便是進行了無保護的性行為,HIV病毒的感染風險依然是0%!這一研究也讓人類站到了消滅愛滋病的歷史節點上。愛滋病是一種影響廣泛的疾病,在全球約有4000萬名患者。這種疾病的歷史並不久遠:1981年6月,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才報導了愛滋病的首個病例。
  • 德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製造出能自我複製的體外生物系統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的領域不僅只有觀察及描述生命過程,也包含模仿生命的過程。生命的一個關鍵特徵就是複製能力,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化學系統。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的科學家製造出一個系統,能再生其自身的DNA 以及蛋白質組塊。體外自我複製系統所有生命有機體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就是能保存並自我繁衍產生不同的實體。在合成生物學的領域中,研究人員正研究由無生命的組塊來產生模仿生命的系統。然而,以人造方式產生可自我複製的系統是實驗的大挑戰。
  • 皰疹病毒複製過程被我國科學家發現
    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到了微小的皰疹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過程,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病毒學雜誌》上。單純皰疹病毒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病毒之一。據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卓然介紹,皰疹病毒的DNA複製過程是病毒裂解感染階段的核心事件。皰疹病毒是一種體積微小的球形病毒,直徑約為180納米。皰疹病毒基因組則是棒狀結構,直徑35-40納米、長度160納米,而普通螢光顯微鏡的解析度不超過200納米,因此存在分辨不清病毒基因組的不同區域,難以觀察到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等細節問題。
  • 人類首次視頻記錄HIV感染免疫細胞全過程
    而今,來自法國巴黎第五大學的 Morgane Bomsel 團隊於 Cell 子刊發表研究,首次證實了 HIV 病毒在體外尿道黏膜模型中感染免疫系統細胞的過程。病毒表面嵌有蛋白 gp120 與 gp41,主要對人類免疫細胞進行攻擊,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因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HIV 可以感染多種細胞,包括 CD4+輔助 T 細胞與巨噬細胞等在表面表達 CD4 分子的細胞。
  • 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
    2020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
  • HIV(愛滋病毒)-進化到精妙之巔的生物
    反轉錄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H和整合酶 一段蛋白能切出4個有用的酶,效率實在是太高了 實際上,不光是高級動物可以兩性繁殖,HIV病毒也會 當一個動物,尤其是一個細胞被兩種不同的病毒感染以後, 新合成的病毒顆粒裡面就可能有兩條不一樣的核酸,基因就可能發生重組,從而產生新的物種 這種變異效率,是很多更複雜的動物都不具備的 雖然不總是進化,但是總體抵禦惡劣環境和抗藥的能力是大大增強
  • 科學家利用超分辨顯微鏡觀察到皰疹病毒複製過程
    新華社昆明4月18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到了微小的皰疹病毒複製的動態變化過程
  • 生物谷2020年終巨獻|HIV重磅研究解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卡博特韋...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科學家們在HIV的病毒庫、致病機制、檢測和治療等方面取得重大的進展,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領域在這一年裡取得的重大發現。1.在體外重建HIV複製和整合過程,為開發靶向HIV衣殼的藥物奠定基礎doi:10.1126/science.abc842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和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試管中重現了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俗稱愛滋病)的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初步驟,實現 了幾十年來的夢想。
  • 10條結論看雙CD4-CAR-T細胞治療HIV病毒的效果
    結果顯示,4 組均表現為 ART 治療被中斷 2 周后病毒出現反彈,並且嚴重程度上沒有明顯的差異。而且 4-1BB/CD3-ζT 細胞療法不能防止外周血或組織中的記憶性 CD4+T 細胞被 HIV 感染和耗盡。這些數據表明 4-1BB/CD3-ζT 細胞治療不能抑制 HIV 的增殖進展。4. 4-1BB/CD3-ζT 細胞在 HIV 大量複製過程中表現出 T 細胞衰竭特徵。
  • 已有大量病例為何還要重建新冠病毒?
    補充病毒資源 加速檢測技術開發和藥物篩選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病例已經大規模出現的情況下,科學家們為什麼還要對其進行人工重建?程通表示,重建病毒將有助於人類了解病毒複製途徑,找到其「弱點」和藥物作用靶點,是研製病毒相關疫苗與治療藥物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
  • 科學家鑑別出病毒複製的關鍵過程
    病毒是一類能夠通過感染機體細胞從而誘發疾病的胞內寄生微生物,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常見病毒如何攔截宿主細胞蛋白,並在病毒釋放之前幫助新型病毒組裝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有望增加科學家們對機體病毒複製過程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開發出克制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
  • HIV病毒抑制速度翻倍 愛滋病CAR-T療法要來了?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Jim Riley教授和哈佛大學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的Todd Allen教授合作領銜的研究團隊,介紹了一種新型雙特異性CAR-T細胞免疫療法,可以幫助對抗HIV感染。近年來,CAR-T細胞已經為治療癌症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 體外具有ADE作用的SARS-CoV-2抗體不增強體內病毒複製和疾病增強
    撰文:唐小糖  2021年1月3日,關於SARS-CoV-2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作用的研究終於迎來了階段性進展,筆者對SARS-CoV-2的回顧總結如下:  早在7月27日,邁威生物公司和武漢病毒所就在bioRxiv上上傳了一項關於SARS-CoV-2的研究,發現單抗MW05和MW07可以在體外通過
  • HIV病毒攜帶者上藥後怎麼才能知道治療效果好壞?
    文章來源:醫聯健康眾所周知,高效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可以最大限度並儘可能長期地抑制病毒載量,重建並且維持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免疫激活和炎症反應從而減少器官損害,還可降低HIV相關的患病率和病死率[1],延長感染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使得愛滋病逐漸轉變為一種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
  • 這個人的治療經歷難以複製!
    先別激動,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治療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倫敦病人」的治療經歷這位愛滋病患者來自英國倫敦,代號「倫敦病人」,早在 2003 年查出感染了愛滋病病毒,2012 年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後來,他又不幸得了晚期霍奇金淋巴瘤。做了化療之後,他又在 2016 年接受了幹細胞移植,隨後又接受了 16 個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結直腸癌通常是由腺瘤緩慢發展而成,這說明結直腸癌發展很可能是一個陸續獲得基因突變的過程。研究人員將CRISPR/Cas9技術用於體外培養的人類腸道幹細胞,陸續引入了四個最常見的結直腸癌基因突變(APC、P53、KRAS和SMAD4)。他們通過去除培養基中的生長因子,來篩選發生了突變的細胞。
  • 複製失敗後「倒戈」 這種病毒「殘次品」或是新冠剋星
    複製失敗後「倒戈」 這種病毒「殘次品」或是新冠剋星這種顆粒比正常病毒小,所以它複製起來可能要比正常的病毒更快。但細胞工廠裡病毒複製的資源是有限的,這就使得正常的病毒複製變得很困難。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
  • 一種傳統發酵彝藥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複製體外研究
    體外研究結果表明,解本10號能顯著抑制SARS-CoV-2的複製,半數有效濃度EC50為稀釋到發酵液的769.1倍,選擇指數高達42.68。活性成分分析表明,解本10號中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黃酮、多酚、粗多糖等,這些活性成分可能是解本10號具有抗冠狀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研究為COVID-19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