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

2021-01-07 生物谷

2020年5月20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5月14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V-1 viral cores enter the nucleus collectively through the nuclear endocytosis-like pathway」。

人們普遍認為,HIV-1感染細胞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膜融合、病毒核心釋放、逆轉錄、細胞質中的衣殼解體、病毒基因組進入細胞核、病毒基因組整合,然後利用宿主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發現,病毒衣殼也存在於細胞核中,並在整合位點選擇和免疫逃逸中發揮著作用。

圖片來源:NIAID。

這項新的研究顯示,HIV-1病毒衣殼在染色體整合位點附近會脫殼。考慮到HIV-1病毒核心的大小遠大於核孔,病毒核心如何通過核膜屏障仍是未知數。

為此,這些研究人員對HIV-1和宿主細胞的選定成分進行了不同的標記,以便能夠動態跟蹤病毒與宿主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他們發現,在進入細胞後,HIV-1病毒顆粒沿微管移動,選擇性地聚集在微管組織中心(MTOC),這會導致附近的核膜發生變形、內陷和修復,從而形成包裹住病毒核心的核囊泡。隨後,核囊泡內膜破裂,將HIV-1釋放到細胞核內。

這種現象類似於細胞內吞,因此被命名為「核內吞樣途徑(nuclear endocytosis-like pathway)」。他們初步研究了涉及這一過程的因素。

這項新研究擴大了對HIV-1進入細胞核的複雜性的理解,這可能為HIV-1病毒學特性提供了新的見解。這種進入細胞核機制的分子細節和病毒生物學特性還需要進一步的闡明。(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Xia Li et al. HIV-1 viral cores enter the nucleus collectively through the nuclear endocytosis-like pathway.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0, doi:10.1007/s11427-020-1716-x.

2.HIV-1 viral cores enter nucleus collectively through nuclear endocytosis-like pathway
https://phys.org/news/2020-05-hiv-viral-cores-nucleus-nuclear.html

相關焦點

  • PLoS Pathog:科學家闡明HIV DNA被阻止進入細胞核的分子機制
    2018年1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核孔複合體和入核轉運器的多種組分能促進一種名為人類粘液病毒耐力蛋白2(MX2)的特殊蛋白抑制HIV-1的感染。
  • 科學家揭示新城疫病毒「劫持」宿主翻譯系統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創新團隊發現,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宿主細胞後能夠「劫持」宿主翻譯系統,同時還激活細胞的雙鏈DNA斷裂反應,為病毒複製服務。該研究為更好地防控新城疫和改造溶瘤病毒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課題組發現HIV-1可藉助核膜內吞方式進入細胞核
    該研究結合採用細胞分子影像和電鏡觀察,發現HIV-1攜帶衣殼的病毒核心進入細胞核途徑。  人們普遍認為,HIV-1感染細胞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膜融合、病毒核心釋放、逆轉錄、細胞質中的衣殼解體、病毒基因組進入細胞核、病毒基因組整合,然後利用宿主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
  • 加州理工團隊揭示新冠病毒抑制宿主防禦的機制
    儘管存在迫切的需要,但我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SARS-CoV-2發病機制的分子基礎。在此,我們全面揭示了SARS-CoV-2蛋白與人類RNA之間的相互作用。NSP16 結合U1和U2剪接RNA的mRNA識別域,並在SARS-CoV-2 感染時抑制整條mRNA的剪接。NSP1與位於核糖體mRNA進入通道的18S rRNA結合,導致感染時對mRNA翻譯的全面抑制。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在內的多種病毒複製。
  • IGF1R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進入宿主的受體
    IGF1R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進入宿主的受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4 14:31:29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David J.
  • 科學家發現HIV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攻擊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8年7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HIV或能攔截宿主細胞中的一種小分子來保護自身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所破壞,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鑑別出新型抗病毒療法靶點來開發新型策略抵禦HIV的感染,同時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測定新型藥物對病毒衣殼的靶向作用效率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反應參與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病毒的感染過程》)。為了全面了解SFTSV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該研究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SFTSV感染過程中宿主細胞的動態應答圖譜。通過對生物學過程的聚類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可以顯著激活宿主細胞的內質網應激(ER-stress)和UPR。進一步的功能驗證發現,SFTSV感染可同時激活UPR的三條通路,其中有兩條通路參與了SFTSV的複製,且病毒的糖蛋白是主要的激活因子。
  • 科學家闡明HIV攔截宿主細胞實現病毒不斷增殖的分子機理
    2017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成功揭示了此前關於HIV的一種未知細節,即HIV是如何強迫宿主細胞擴散病毒從而進入到其它細胞中的,相關研究發現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
    The bacteriophage φ29 tail knob protein possesses a pore-forming loop for cell membrane penetration」)的論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細胞內膜新機制。
  • PNAS:科學家闡明病毒利用宿主細胞中關鍵蛋白進行繁殖的分子機制
    2018年4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病毒有著非常有限的基因,因此其必須利用宿主細胞的細胞器來促進其複製繁殖,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烏普薩拉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許多病毒能在細胞中進行運輸的特殊宿主蛋白,相關研究或為研究人員後期開發新型廣譜的抗病毒療法提供希望。
  • 我國科研人員揭示病毒劫持宿主感病基因的新計謀
    Plant Cell | 中科院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組揭示病毒劫持宿主感病基因的新計謀編輯 | 奕梵植物細胞核內的TGS主要通過對病毒基因組DNA進行甲基化從而抑制病毒的轉錄和擴增;而雙生病毒則編碼沉默抑制子 (Viral Suppressors of RNA silencing, VSRs) 抵禦TGS。大量的報導主要闡述雙生病毒VSR蛋白自身的功能,如C2蛋白通過幹擾植物細胞甲基循環消除植物TGS對病毒基因組DNA的甲基化。
  • 科學家利用單病毒粒子示蹤技術揭示海水魚類病毒侵染機制---中國...
    研究人員應用單顆粒成像與示蹤技術並結合分子生物學手段,實時追蹤了單個SGIV的病毒粒子進入石斑魚宿主細胞的精細動態過程,觀察到SGIV是藉助細胞表面的絲狀偽足進入細胞。    近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秦啟偉研究團隊與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宏達合作,首次將單病毒粒子示蹤技術應用於水生經濟動物大分子DNA病毒研究,從時間、空間尺度多層次揭示了石斑魚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SGIV)侵染宿主活細胞的機制,有助於深入理解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課題組發現HIV-1可藉助核膜內吞方式進入...
    該研究結合採用細胞分子影像和電鏡觀察,發現HIV-1攜帶衣殼的病毒核心進入細胞核途徑。 人們普遍認為,HIV-1感染細胞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膜融合、病毒核心釋放、逆轉錄、細胞質中的衣殼解體、病毒基因組進入細胞核、病毒基因組整合,然後利用宿主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
  • 科學家最新研究:如今生物細胞內的細胞核,或是病毒促使演化來的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他們想的就要更多、更遠了。在對medusavirus進行研究的時候,Takemura又閱讀了其他大量的文獻。在此期間,他突發靈感,聯想到了當今生物的遠古祖先在進化過程中,出現細胞核的那個瞬間。他認為,細胞核的出現,或許就與這樣的病毒有關。我們知道,雖然細胞是個非常微小的結構,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Cell:我國科學家揭示人FcRn是B族腸道病毒的細胞脫衣殼受體
    2019年5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B族腸道病毒(Enterovirus B, EV-B)包括埃可病毒(Echovirus)、柯薩奇病毒B、柯薩奇病毒A9,以及多個新發現的B族腸道病毒血清型。它們是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腸道病毒屬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嚴重的人類傳染病的致病因子。
  • 2020年5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1.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doi:10.1007/s11427-020-1716-x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病毒創造了細胞核?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研究人員從一些發現中獲得了信心,比如巨型病毒會在原核細胞內建立「病毒工廠」,即與細胞核相似的區室,能夠解耦轉錄(閱讀基因)和翻譯(構建蛋白質)的過程。但其他大多數研究真核生物起源的研究者並不同意這種看法。病毒:是禮物還是欺騙?科學家普遍認為,真核生物最早出現在25億至15億年前。
  • 科學家首次在體外重建HIV複製和整合過程,病毒「保護殼」或是治療...
    當前,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通過阻斷病毒酶作用達到抑制病毒複製的效果,為HIV感染者贏得一線生機。 當然,耐藥性問題也隨之而來。儘管 「雞尾酒療法」(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提出為應對單一ART藥物耐藥性問題帶來了新的出路,但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探索,是否還有其他療法能夠為AIDS患者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