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突破!科學家發現HIV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攻擊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1-01-07 生物谷

2018年7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HIV或能攔截宿主細胞中的一種小分子來保護自身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所破壞,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鑑別出新型抗病毒療法靶點來開發新型策略抵禦HIV的感染,同時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測定新型藥物對病毒衣殼的靶向作用效率。

圖片來源:UNSW

HIV能夠形成病毒衣殼,而衣殼能夠保護病毒的遺傳物質免於宿主防禦機制所破壞,當病毒進入到宿主細胞後,其就能進入細胞核引發感染;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單分子顯微技術,利用這種新技術研究人員發現,HIV能夠特異性地合併來自宿主細胞的小分子—肌醇己糖磷酸,從而來增強病毒衣殼的功能,這樣宿主就在無意間為病毒感染提供了保護性材料,從而就會使得病毒進入宿主細胞核才會釋放出病毒粒子。

研究者Till Bocking教授說道,一旦離開病毒,HIV的衣殼在幾分鐘內就會分崩離析,而我們的策略就是闡明病毒原始的衣殼如何在不離開病毒膜的情況下實時分解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病毒進行工程化操作使其攜帶螢光標記,這樣就能利用螢光顯微技術來監測病毒衣殼發生的變化;隨後研究人員就能夠觀察到不同分子對病毒衣殼所產生的效應,同時還能精確發現病毒衣殼開始出現「崩塌」的時間。

在細胞內部,病毒衣殼需要變得更加穩定,因為病毒引發感染的過程需要花費數小時,因此研究人員就想知道在細胞中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能夠維持病毒衣殼保持穩定,最後他們發現,一種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水平較高的特殊分子—肌醇己糖磷酸能夠讓病毒衣殼變得非常堅固,即能使其穩定長達10-20小時。這就好像開關一樣,當你結合這個分子以後,就會穩定衣殼,而釋放這個分子後就會開啟衣殼。

研究者Leo James博士說道,如今科學家們對HIV的衣殼已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研究人員至今還並不清楚HIV的衣殼如何在既能保持穩定的情況下還能泰然自若地脫去衣殼,而這個問題一直是HIV研究領域科學家們需要解答的一個重大問題。當前被批准的HIV療法能夠在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來靶向作用特殊的酶類,但並沒有一種療法是直接靶向作用HIV衣殼的,因此後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開發出可替代的新型藥物來改善當前HIV的療法,同時還需要儘可能避免患者毒性副作用的發生。(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Donna L Mallery, Chantal L Márquez, William A McEwan, et al. IP6 is an HIV pocket factor that prevents capsid collapse and promotes DNA synthesis. eLife (2018). DOI:10.7554/eLife.35335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秘為何癌細胞會躲避宿主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
    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關聯或能揭示癌症躲避宿主機體免疫系統的分子機制,如果我們將癌症比喻為一系列拼圖的話,本文研究或許就能將這些拼圖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圖像景觀。
  • 科學家揭秘為何癌細胞會躲避宿主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
    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關聯或能揭示癌症躲避宿主機體免疫系統的分子機制,如果我們將癌症比喻為一系列拼圖的話,本文研究或許就能將這些拼圖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圖像景觀。
  • 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
    2020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JEM:揭秘單純皰疹病毒躲避宿主免疫系統感染大腦的分子機理
    2020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單純性皰疹病毒(HSV1,Herpes simplex virus)感染開始於機體黏膜表面,HSV1會在黏膜表面感染上皮細胞,當其從末梢神經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後,就會感染大腦並引發單純皰疹性腦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這是一種罕見疾病,如果不治療的話死亡率較高;在很多病例中,患者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會抑制
  • 探尋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
    文/T.Shen 提高免疫系統,我們都知道其是保護機體免於損傷的重要防禦屏障,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多項研究破解了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成果進行篩選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中美科學家聯合警告:新冠病毒與HIV類似,會劫持T細胞攻擊人體免疫...
    來自上海復旦大學和紐約血液中心的科學家近日聯合警告,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像愛滋病病毒(HIV)一樣破壞人體主要免疫細胞,從而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他們在病毒的突刺蛋白中發現了一個獨特的結構,顯示病毒包膜和T細胞膜在接觸時似乎引發了融合這種融合導致病毒的基因隨後進入T細胞,劫持了T細胞,使其失去了保護人體的功能。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在免疫反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淋巴細胞是一類具有免疫識別功能的細胞系是,是淋巴系統幾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執行者,也是對抗外界感染和監控體內細胞變異的一線「士兵」。
  • 新發現!科學家鑑別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
    2020年3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兩個月內,一種此前並不為人所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全球開始傳播,感染了超過10萬人(新聞發布時的數據),而且目前感染人數還在持續上升,有效的應對措施需要有用的工具來幫助監測病毒的傳播,同時研究人員還需要了解機體免疫系統如何對病毒產生反應。
  • 科學家發現基於納米生物學技術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Trained Immunity-Promoting Nanobiologic Therapy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Potentiates Checkpoint Inhibition」,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免疫治療耐受性的機制被發現
    科學家們表示,這些發現揭示了潛在的新型藥物靶點,並可能有助於將免疫治療的益處擴大到更多的患者和其他類型的癌症。 科學雜誌發表的兩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這些發現。 第二份報告確定了黑色素瘤細胞中的免疫治療耐藥機制,由Dana-Farber癌症免疫治療研究中心主任Kai Wucherpfennig博士和Dana-Farber的Shirley Liu博士領導。 這兩個小組匯集了一個發現,即抵抗免疫檢查點阻滯的作用受到一組調節DNA如何包裝在細胞中的蛋白質的變化的嚴格控制。
  • 研究揭示宿主蛋白Cyclophilin A調控抗病毒天然免疫機制
    6月8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文軍課題組在國際期刊elife 在線發表了題為Cyclophilin A-regulatedubiquitination is critical for RIG-I-mediated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s 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宿主蛋白Cyclophilin A(CypA,親環素A)對RIG-I介導的抗病毒天然免疫的調控機制。
  • PNAS:突破!科學家闡明HIV攔截宿主細胞實現病毒不斷增殖的分子機理
    2017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成功揭示了此前關於HIV的一種未知細節,即HIV是如何強迫宿主細胞擴散病毒從而進入到其它細胞中的,相關研究發現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細胞核受體介導的新型分子機制,其或能幫助確定巨噬細胞的識別和擴張,巨噬細胞在機體中扮演著「免疫崗哨」的角色,這種新型機制或能特異性地影響漿膜腔(serous cavities
  • eLife 病毒利用免疫蛋白來避免抗病毒免疫系統!
    2020年7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近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通過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詭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病毒防禦系統,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病毒感染。病毒有許多策略來避免免疫系統的防禦。它們通常通過劫持免疫系統自身的蛋白質來達到這一目的。
  • 一種新發現的機制可以使免疫系統檢測並應對HIV
    現在,挪威科學技術大學(NTNU)分子炎症研究中心(CEMIR)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前未知的免疫系統可以檢測和應對HIV感染的方法,這可以提高治癒疾病的機會 。他們的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Sci Adv | 結核菌誘導焦亡免疫調控機制
    至今結核分枝桿菌導致慢性感染機制不明,細菌進化出多種機制既可以逃逸宿主免疫攻擊又可以啟動抗結核免疫反應以維持細菌慢性感染。因而目前急需深入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與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機制和慢性感染機制,從而為研製新型疫苗和發掘新型抗結核藥物靶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