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突破!科學家闡明HIV攔截宿主細胞實現病毒不斷增殖的分子機理

2021-01-07 生物谷

2017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成功揭示了此前關於HIV的一種未知細節,即HIV是如何強迫宿主細胞擴散病毒從而進入到其它細胞中的,相關研究發現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HIV感染的新型療法。

圖片來源:Voth et. al / University of Chicago

HIV能夠成功感染宿主的一個關鍵技巧就是其能在宿主細胞內部不斷進行病毒繁殖,一旦病毒感染細胞後,其就會驅動細胞利用自身的膜來製造膠囊結構,而膠囊結構中充滿著HIV病毒,這種膠囊能夠進行修剪(即芽殖過程),同時不斷漂流感染更多宿主機體細胞,一旦進入到另一個值得信任的細胞中,膠囊就會破裂從中釋放出HIV的RNA結構。

科學家們都知道,芽殖過程主要涉及了HIV中名為Gag的蛋白複合體,但其中所涉及的具體分子過程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如今研究人員已經知道了最終的組裝結構,但所有的細節信息他們不得而知。研究者Gregory Voth表示,利用成像技術我們很難獲取該蛋白複合體在分子層面上的圖像,而這項研究中,我們構建了一種計算機模型技術來模擬Gag蛋白複合體的作用方式,模擬技術能夠讓研究者對模型進行調節以使其更清楚地觀測到分子過程的構建過程,隨後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對觀察到的結構進行了證實。

研究者構建了缺少Gag蛋白複合體關鍵部分的模型,隨後他們對其進行調節以便能夠清楚觀察到蛋白質如何利用宿主細胞的基礎結構來開啟芽殖過程,進而組裝關鍵蛋白的產生。這項研究闡明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來模擬病毒活動的強大力量。研究者希望一旦他們掌握了HIV的致命弱點,或許就有望開發出新型藥物來阻斷Gag蛋白複合體的積累,從而有效遏制HIV的增殖。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在HIV開啟芽殖過程後對其Gag蛋白的結構進行深入研究。(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Alexander J. Pak, John M. A. Grime, Prabuddha Sengupta, et al. Immature HIV-1 lattice assembly dynamics are regulated by scaffolding from nucleic acid and the plasma membran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 DOI: 10.1073/pnas.1706600114

相關焦點

  • PNAS:科學家闡明病毒利用宿主細胞中關鍵蛋白進行繁殖的分子機制
    2018年4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病毒有著非常有限的基因,因此其必須利用宿主細胞的細胞器來促進其複製繁殖,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烏普薩拉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許多病毒能在細胞中進行運輸的特殊宿主蛋白,相關研究或為研究人員後期開發新型廣譜的抗病毒療法提供希望。
  • 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
    2020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
  • eLife:突破!科學家發現HIV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攻擊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8年7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HIV或能攔截宿主細胞中的一種小分子來保護自身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所破壞,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鑑別出新型抗病毒療法靶點來開發新型策略抵禦HIV的感染,同時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測定新型藥物對病毒衣殼的靶向作用效率
  • 病毒如何在宿主體內細胞增殖的?
    病毒,是在地球上有別於細胞的另外一種生命形式。在體積上,病毒比細胞還要小,只有10到100納米之間。由於病毒比細胞還要小,這就決定了病毒結構及其簡單,其結構主要部分是: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的核。而病毒作為生命獨特形式,最大特點是不能獨立在自然環境生存,只能在宿主活的細胞中以增殖方式生存。
  • PNAS:突破!中美科學家成功闡明薑黃素有效抑制癌症進展的分子機制
    2(DYRK2),薑黃素是香料薑黃中存在的一種天然化合物,此前研究人員發現薑黃素這種特殊的作用能夠有效抑制DYRK2,從而損傷細胞增殖並且抑制癌症進展。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報導,薑黃素能夠結合併且抑制DYRK2,從而阻礙細胞蛋白酶體的功能,進而抑制小鼠機體中的癌症增殖,蛋白酶體是一種特殊的細胞器,其能夠破壞細胞中損傷或不被需要的蛋白質;研究者Banerjee說道,儘管薑黃素已經被研究超過250年,而且此前研究人員也報導過薑黃素具有一些抗癌特性,但並沒有研究人員闡明薑黃素與蛋白激酶相結合的晶體結構,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成功對薑黃素與
  • 科學家揭示一種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群體微生物研究中心教授張煉輝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揭示了一種全新的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
  • 科學網—揭示一種病原菌—宿主互作分子機理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方瑋)華南農業大學群體微生物研究中心教授張煉輝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揭示了一種全新的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
  • PLoS Pathog:科學家闡明HIV DNA被阻止進入細胞核的分子機制
    2018年1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核孔複合體和入核轉運器的多種組分能促進一種名為人類粘液病毒耐力蛋白2(MX2)的特殊蛋白抑制HIV-1的感染。
  • PNAS:重大突破!科學家在蝙蝠機體中發現白血病病毒的史前祖先
    本文研究首次發現了確鑿的證據,即δ逆轉錄病毒家族在哺乳動物中有著真實的古代起源,相關研究結果也為闡明這些病毒的特性,以及幫助研究人員深入理解該病毒引發疾病的機制提供了一定線索。δ逆轉錄病毒家族包括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感染這種病毒的患者為1500萬至2000萬,而且該病毒會引發一種罕見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然而在英國這種病毒感染非常罕見,而且很多攜帶該病毒的個體都不會患病。
  • 我國魚類免疫、抗病毒相關基因鑑定闡明分子機理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最近在魚類抗病毒和免疫的分子研究上取得突破:分離、鑑定了一批參與魚類抗病毒和免疫反應的基因,尤其是魚類幹擾素系統基因。該研究成果對進一步闡明魚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機制,以至推動魚類抗病毒藥物的研製和抗病毒育種技術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魚類病毒性疾病是至今無法解決的世界性難題。
  • PNAS:揭示腸道菌群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
    全球數百萬人都經歷著引發糖尿病的嚴重血糖問題,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影響血清素從而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
  • 科學家鑑別出病毒複製的關鍵過程
    病毒是一類能夠通過感染機體細胞從而誘發疾病的胞內寄生微生物,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常見病毒如何攔截宿主細胞蛋白,並在病毒釋放之前幫助新型病毒組裝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有望增加科學家們對機體病毒複製過程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開發出克制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
  • 2020年5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1.我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doi:10.1007/s11427-020-1716-x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
  • Cell:40年謎題被解開 科學家成功解析巨細胞病毒和宿主之間的進化...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7年4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解開了一個長達40年的奧秘,文章中研究人員闡明了巨細胞病毒
  • PNAS:驚人發現!蜱傳腦炎病毒或能利用神經元的運輸系統來誘發疾病
    2017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致死性的蜱傳播病毒能夠利用宿主神經元的運輸系統來移動其RNA,最終引發病毒的局部繁殖以及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 「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免疫作用機理
    病毒從其性質上說,是生命最原始的形態,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僅含有少數幾種酶類;病毒本身缺乏活細胞所具備的細胞器,如核蛋白體、線粒體等,也缺乏代謝必須的酶系統和能量,所以其自身不會像細菌一樣能在環境中增殖。在宿主細胞外與一般化學分子沒有什麼區別,(類似一段計算機代碼,沒有匹配的運行環境,啥都做不了)。
  • 科學家嘗試理解真菌與宿主間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寄生最高境界:操縱大腦
  • JEM:揭秘單純皰疹病毒躲避宿主免疫系統感染大腦的分子機理
    HSV1感染大腦的分子機制。研究者表示,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在機體免疫力發揮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病毒感染期間其能被病毒的DNA激活,隨後STING會開啟級聯細胞作用幫助機體抵禦入侵者。這些開始的效應包括基因激活和增強機體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蛋白(IFN,I型幹擾素)的產生。
  • 水生所在魚類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魚類分子免疫學學科組近幾年針對SVCV和GCRV的免疫逃逸機制開展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   幹擾素(Interferon,IFN)反應是魚類天然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細胞抵抗病毒入侵的一道重要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