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科學家闡明病毒利用宿主細胞中關鍵蛋白進行繁殖的分子機制

2020-11-29 生物谷

2018年4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病毒有著非常有限的基因,因此其必須利用宿主細胞的細胞器來促進其複製繁殖,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烏普薩拉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許多病毒能在細胞中進行運輸的特殊宿主蛋白,相關研究或為研究人員後期開發新型廣譜的抗病毒療法提供希望。

圖片來源:www.phys.org

隨著現代DNA測序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能夠非常容易地在一個有機體中鑑別出所有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然而他們常常卻無法有效理解這些蛋白質的細胞功能,文章中,研究人員就重點對一種名為ZC3H11A的人類基因進行了深入研究,長達20年時間研究人員一直並不清楚該基因功能的重要性,Shady Younis博士說道,很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非常感興趣對該基因進行研究,最終我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實現了在人類細胞系中失活該基因,然而,ZC3H11A基因的失活似乎並未產生太大效應,這就表明,該基因似乎對人類細胞的生長並不必要。

隨後研究人員想嘗試去研究病毒感染缺失ZC3H11A基因的細胞會出現什麼反應,讓他們吃驚的是,相比表達該基因的細胞而言,缺失該基因的細胞中腺病毒的生長發生了明顯降低,這一偶然發現似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或許能夠促進研究人員繼續深入研究人類細胞中ZC3H11A基因對於病毒感染的作用。

研究者表示,至少有4種不同的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HIV和單純皰疹病毒)都會依賴ZC3H11A基因來生長,這些病毒需要該基因來將病毒的RNA從細胞核運輸到宿主細胞質中,當病毒被釋放到細胞外感染新的宿主細胞之前,病毒蛋白常常會在宿主細胞質中進行合成。ZC3H11A是一種壓力誘導的RNA結合蛋白,這似乎是細胞應對壓力的一種前所未有的部分新機制。

研究者Goran Akusjarvi表示,我們的觀察結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期間增加ZC3H11A蛋白的水平或許是一個讓人非常驚訝的研究發現,因為病毒通常會通過關閉宿主蛋白質的產生來支持病毒繁殖;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壓力發生期間,核複製病毒能夠攔截一種被激活的RNA運輸細胞機制。

所有脊椎動物機體都有ZC3H11A基因,而且該基因在所有人類細胞中都進行表達,因此毫無置疑,該基因的確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然而,實際上,其似乎對於細胞生長並不重要,但卻對於多個病毒的繁殖非常重要,這或許就能使得該基因成為科學家們開發廣譜抗病毒療法的新型靶點。

最後研究者Leif Andersson說道,如今我們迫切需要開發出新型的抗病毒療法,這正如我們冬天所經歷的嚴重流感一樣,目前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檢測是否能有效阻斷病毒利用宿主細胞中ZC3H11A蛋白質的功能,如果在活體動物中證明能夠損傷病毒生長的話,那麼或許在其它細胞中也能夠證實該結果,這對於後期開發新型抗病毒療法或許非常重要。(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Shady Younis, Wael Kamel, Tina Falkeborn, et al. Multiple nuclear-replicating viruses require the stress-induced protein ZC3H11A for efficient growth. PNAS (2018)  doi:10.1073/pnas.1722333115

相關焦點

  • PNAS:突破!科學家闡明HIV攔截宿主細胞實現病毒不斷增殖的分子機理
    圖片來源:Voth et. al / University of ChicagoHIV能夠成功感染宿主的一個關鍵技巧就是其能在宿主細胞內部不斷進行病毒繁殖,一旦病毒感染細胞後,其就會驅動細胞利用自身的膜來製造膠囊結構
  • 科學家鑑別出病毒複製的關鍵過程
    病毒是一類能夠通過感染機體細胞從而誘發疾病的胞內寄生微生物,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常見病毒如何攔截宿主細胞蛋白,並在病毒釋放之前幫助新型病毒組裝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有望增加科學家們對機體病毒複製過程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開發出克制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ACSDBC:科學家闡明伊波拉病毒複製關鍵蛋白的晶體結構
    2014年9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前西非等國爆發的伊波拉病毒感染已經奪去了2000多人的生命,這就急需科學家們早日闡明該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特性來幫助開發出保護性的疫苗或者抗病毒藥物來抑制疫情的發展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科學家揭示偽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識別受體nectin-1的分子機制
    病毒表面糖蛋白D (gD)與宿主細胞受體的識別是α-皰疹病毒感染初期的必不可少的步驟。在迄今已鑑定的gD受體中,細胞黏附分子nectin-1參與了多種α-皰疹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過程,被認為是最有效的gD受體。因此,gD識別nectin-1的分子機製成為α-皰疹病毒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科學問題。
  • PNAS:驚人發現!蜱傳腦炎病毒或能利用神經元的運輸系統來誘發疾病
    2017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致死性的蜱傳播病毒能夠利用宿主神經元的運輸系統來移動其RNA,最終引發病毒的局部繁殖以及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 PNAS:突破!中美科學家成功闡明薑黃素有效抑制癌症進展的分子機制
    2018年7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激酶抑制劑特異性分析技術成功揭示了薑黃素如何在原子水平下結合激酶雙特異性酪氨酸調節激酶
  • 科學家發現HIV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攻擊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8年7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HIV或能攔截宿主細胞中的一種小分子來保護自身免於被宿主免疫系統所破壞,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鑑別出新型抗病毒療法靶點來開發新型策略抵禦HIV的感染,同時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測定新型藥物對病毒衣殼的靶向作用效率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PLoS Pathog:科學家闡明HIV DNA被阻止進入細胞核的分子機制
    2018年1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核孔複合體和入核轉運器的多種組分能促進一種名為人類粘液病毒耐力蛋白2(MX2)的特殊蛋白抑制HIV-1的感染。
  • PNAS:揭示腸道菌群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
    全球數百萬人都經歷著引發糖尿病的嚴重血糖問題,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影響血清素從而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
  • B肝病毒X蛋白調節宿主細胞自吞噬
    近期《肝臟學》(Hepatology 2009, Vol. 49, No.1, p60-71)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趙慕鈞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即B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SARS-CoV-2或能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來感染宿主細胞並進行複製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和吉森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SARS-CoV-2如何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genome origami)來成功感染宿主細胞並在其中進行複製,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靶向作用病毒基因組特殊部位的有效藥物,從而治療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在內的多種病毒複製。
  • 科學家揭示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並擴散的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阻斷一種高傳染性病毒在澳大利亞中部偏遠地區的傳播,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在社區成年人中的感染率超過了40%,HTLV-1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病毒,其會誘發白血病和淋巴瘤。
  • 加州理工團隊揭示新冠病毒抑制宿主防禦的機制
    、蛋白質翻譯和膜蛋白轉運,並描述了病毒幹擾這些基本細胞過程的分子機制。最後,NSP8和NSP9與信號識別粒子中的7SLRNA結合,並在感染時幹擾蛋白質向細胞膜的轉運。對這些基本細胞功能的破壞抑制了幹擾素對病毒感染的應答。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SARS-CoV-2利用多管齊下的策略對抗重要的細胞過程,以抑制宿主的防禦。
  • Nature & NSMB:科學家闡明生物有機體中刺激作用傳輸的分子機制
    來自蘇黎世大學等處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深入解析了生物體中刺激傳輸的分子機制,文章中研究者重點關注所謂的G蛋白,該蛋白可以幫助傳輸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可以達到細胞內部;研究者利用一種自己開發的新型技術發現對G蛋白功能非常重要的結構,尤其是少許的胺基酸可以明顯影響G蛋白的功能;相關研究為改善研究者對於機體感覺及激素活動的理解,並且開發新型藥物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 科學家揭示新城疫病毒「劫持」宿主翻譯系統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創新團隊發現,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宿主細胞後能夠「劫持」宿主翻譯系統,同時還激活細胞的雙鏈DNA斷裂反應,為病毒複製服務。該研究為更好地防控新城疫和改造溶瘤病毒提供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