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的實驗

2021-02-23 望天鵝

早晨,我在樹下散步,樹蔭灑滿路邊,一個光斑跳啊,跑啊。突然,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陽光從樹縫上透過來,照在地上的光影不是葉縫的形狀,而是一個個圓圓的亮斑。

我趕忙跑到那邊去問上大學的姐姐。姐姐說:「那圓圓的亮斑是太陽的像。」我奇怪極了:「誰給太陽照相呢?」姐姐又說:「這就是『小孔成像』。」我更糊塗了,姐姐接著說:「做個實驗你就明白了。」

我按照姐姐的要求,拿來了蠟燭、火柴、一張紙和剪刀。實驗開始了,姐姐點燃蠟燭,放在桌子上,又在紙的中間剪了一個圓洞。我充滿了好奇,目不轉睛地盯著姐姐的一舉一動。

忽然,姐姐問我:「把紙放在火苗後面,燭光穿過小孔,會在牆上照出影子來,對吧?」我使勁點了點頭。姐姐接著問我:「那牆上的影子會是什麼形狀的呢?」我想也沒想就說:「當然是圓的啦!」姐姐笑笑,沒說話。她將紙放在燭光後面,牆上立刻出現一個光影。咦?光影怎麼是長的,不是圓的?沒等我想好,姐姐輕輕吹了吹燭苗,火苗一動,我看得更清楚了,這是火苗的影子!我驚訝地瞪大眼睛問姐姐:「這是怎麼回事啊?」姐姐說:「這是小孔成像呀!」

我恍然大悟,原來,那樹葉縫就像一個小孔,而陽光就像燭光那樣從葉縫中射過來,地上就出現一個個太陽的像了。「可小孔為什麼能成像呢?」姐姐神秘地對我說:「你以後就會知道了。」

我趴在窗口,向路邊的樹影望去,只見無數個圓圓的光斑還在跳躍。我心想:萬事萬物都有科學道理。我真盼望自己快點長大,好解開那一個個的未解之謎。


長白第一實驗小學四年一班  李霽軒  

指導教師  於晶義

 

 

您的讚賞會使我們更加努力

相關焦點

  • 科學小實驗: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呢
    羋盒錦囊初步了解光學知識,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實驗器材相機底座、調焦筒、鏡頭座、凸透鏡片、小孔板、放大鏡、底座、蠟燭、成像屏>實驗步驟1、將放大鏡插在底座上,點燃蠟燭,並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一直到成像物上的像被調整至最清晰為止2、 先把成像屏小心扣入相機底座的圓筒槽裡,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部,與調焦筒相扣,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同時改善成像效果
  • 影響世界的重要實驗:小孔成像、眼睛成像原理
    後來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進行了「暗箱」實驗。在一個用厚厚的帘子遮住窗戶的暗室裡,晴天時在帘子上通一個小孔,這樣窗外的世界就在窗對面的牆壁上投影出一個上下顛倒的影像。阿爾哈曾意識到光是直線傳播的,從窗外樹頂端射入的光線在穿過窗簾上的小孔後,會投射在牆的底端;而從樹的底端或根部傳出的光線會投射到牆的頂端;樹的其他部分和窗外的其他物體與窗簾小孔連成的直線,延伸到牆面上所得到的相應的點構成了整個畫面的中間部分。
  • 八年級:[製作]小孔成像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實例中:小孔成像是學習的重要知識點。【視頻】:小孔成像的製作、實驗、原理視頻反思:1、視頻中的半透明塑料片呈現出了蠟燭的像,像這樣能夠接受光的屏幕叫光屏。2、蠟燭有無數條光線,只有與小孔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光線才能通過小孔成像。3、成像性質與小孔的形狀無關。
  • 奇妙的小孔成像
    我們不能直接觀測,推薦使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紙上觀察日環食的過程。實驗準備材料:1.易拉罐2.紙杯3.蠟燭4.剪刀5.紙巾實驗過程步驟底部挖一個小孔(注意孔要小)。實驗現象
  • 科技小製作小孔成像照相機原理
    實驗目的:    1)初步了解光學知識        2)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
  • 浪漫物理之小孔成像現象
    這是孫少輝老師在2017年前後所寫的一首詩,用文學語言描述了物理學中的小孔成像現象。小孔成像現象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是誰做的?魯班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中國古代有位超牛的科學家,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就是他做的。2016年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衛星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墨子號。他的成就放到現在,至少也得是個中科院的首席科學家。他就是春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殷商王室的後代。先祖從貴族降為平民。到了墨子就成為了農民。墨子到底有多牛呢?我們知道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可是你知道嗎?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小孔成像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小孔成像 2020-03-02 2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華小課堂」2 大孔成斑 小孔成像 斑像大小與誰(相)關?
    「小孔成像」雖不是中考終點考點,但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像的性質;相關計算;實驗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例題 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一個開有正方形大孔的卡片甲,並用另一張卡片乙去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則太陽光下小明 不可能觀察到的光斑形狀是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
  • 專家推薦「小孔成像法」看日偏食(圖)
    「小孔成像法」看日食就看你的創意  中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雷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50分報導,距離我國長江流域日全食僅剩兩天時間了,22日上午8點25分,青島也將迎來12年來最大的一次日偏食
  • 北京日偏食,小孔成像觀測,別有一番風趣
    由於手中沒有專業的遮光鏡,於是準備用小孔成像觀察。找來了漏勺和搓絲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空場地上,用搓絲板拍攝小孔成像這種樹影也是小孔成像的原理背景是白色汽車,現在已經到了15:50,馬上就到食甚了已到食甚食甚時分的小孔成像
  • 首次繪成光線穿過小孔衍射圖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光的直線傳播是有其局限性的,當光線穿過尺寸比其波長還要微小的小孔時,就會發生非常明顯的衍射現象。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稱,他們最近首次繪製出光是如何穿過小孔並發生衍射現象的。
  • 光學基礎:光的反射及平面鏡成像
    4.平面成像作圖方法平面鏡成像作圖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根據反射,第二種方法是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5.平面成像的範圍要看到物體在平面鏡中完整的像,需藉助邊界光線,邊界光線的公共部分,即為完整像的觀察範圍。
  • 光波不是電磁波的相關實驗和理論依據
    通過微波衛星電視、小孔成像、反射、折射、稜鏡色散實驗以及微波屏蔽等實驗,證明電磁波、光波兩者的特性完全不同,採用頻率(波長)無法解釋。電子定向移動產生磁場,光波由光子組成,具有粒子性。光子是不帶電粒子,不具備電場和磁場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應該是電磁波。
  • 「實驗探究」(光學實驗)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目的】1.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2.感受並體會什麼是「虛」像。【考題賞析】一、理化生實驗測試1.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距與物距的關係(2019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一、七題物理實驗(16分)試題實驗器材:平面鏡成像實驗器一套
  • 阿貝成像原理和空間濾波實驗及計算機模擬實驗
    阿貝-波特(Abbe-Porter)實驗作為近代物理實驗中的重要實驗之一,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頻譜分解、空間頻率、空間濾波、頻譜綜合等概念,更有助於對《數字圖像處理》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在實驗中,了解阿貝成像原理後,利用阿貝-波特實驗裝置和濾波系統,從改變頻譜入手來改造一幅光學圖像,進行光學信息處理.在此基礎上,在MATLAB環境中完成阿貝-波特實驗的計算機模擬,從而實現數字圖像的處理
  • 雷射加工微小孔內表面粗糙度的測量方法
    考慮到微小孔雷射加工工藝的的優點及其應用日益增加的趨勢,本文著重研究採用雷射加工的微小孔內表面粗糙度的測量。2 測量實驗(1)被測微小孔的確定        被測微小孔孔深為4mm;孔徑分別為0.2mm、0.25mm和0.3mm;實驗中每種直徑的微小孔各加工3個。
  • 實驗教學有力量
    在與同學們不多的交流中,我感到兩年來我在實驗教學方面所做的努力還是留給了同學們較深的印象。在去校門口迎接第二撥同學時,本來在我辦公室閒聊的劉鵬程同學特地要求陪我一起去門口走走,在同行的路上,他笑著問我:「吳老師,你現在還經常做實驗嗎?」「當然,我們物理組的老師一直都很重視做實驗的」我告訴他。「我印象特別深的是那一次您做壓縮空氣引火儀實驗,把手掌都拍得通紅,也沒能成功。」
  • 牛頓的三稜鏡實驗
    「伽利略以降,隨著望遠鏡、顯微鏡等裝配有各式透鏡的光學儀器的廣泛應用,透鏡成像的色差困擾成為新的光學研究的重要誘因和研究熱點,包括克卜勒、笛卡爾、波義耳、虎克、惠更斯和牛頓等著名科學家都對這一主題的進行了新的重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成就,翻開了光學的新篇章。」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樊小龍博士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