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志遠121 北京宏遠佰思徳科技有限公司 2 固安朗瑪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速度為光速。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
翁志遠12
1.北京宏遠佰思徳科技有限公司 2.固安朗瑪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速度為光速。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通過微波衛星電視、小孔成像、反射、折射、稜鏡色散實驗以及微波屏蔽等實驗,證明電磁波、光波兩者的特性完全不同,採用頻率(波長)無法解釋。電子定向移動產生磁場,光波由光子組成,具有粒子性。光子是不帶電粒子,不具備電場和磁場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應該是電磁波。
關鍵詞:電磁波;電場與磁場;光波;波粒二象性;小孔成像;稜鏡色散;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一、現理論定義
(1)、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電磁場包含電場與磁場兩個方面,分別用電場強度E(或電位移D)及磁通密度B(或磁場強度H)表示其特性。按照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這兩部分是緊密相依的。電磁場的場源隨時間變化時,其電場與磁場互相激勵導致電磁場的運動而形成電磁波。
(2)、光波:通常指可見光,波長380~780nm之間,真空中傳播速度國際公認為299792458米/秒。從微觀來看,由光子組成,具有粒子性,但是宏觀來看又表現出波動性。光的波長跟顏色有關,可見光中紫光波長最短,紅光則相反。
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輻射形態,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同於光速。電磁輻射由低頻率到高頻率,主要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人眼可接收到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波長380~780nm)。頻率(波長)是電磁波的重要特性,按照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
二、分析
無論是教科書、參考文獻、科學刊物、科學雜誌、官方網站等等,都認為頻率是電磁波重要特性。將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統稱為電磁波。並且按照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電磁波的定義,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電磁場包含電場與磁場兩個方面,電磁場的場源隨時間變化時,其電場與磁場互相激勵導致電磁場的運動而形成電磁波。電子定向移動產生磁場,通過電磁波定義就可以發現問題。光波由光子組成,具有粒子性,光子是不帶電粒子,也不具備電場和磁場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應該是電磁波。
三、對比實驗
1、微波衛星電視
衛星電視技術採用地面天線,將電磁波微波信號發送到衛星上,衛星接收處理後再將內容發送到地面,全國各地所有用戶採用(大鍋小鍋)天線對準衛星,都能夠接收到衛星電視的播放內容。對於光波而言,這個技術可能就很難實現。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展,人類也無法短時間內通過改進電磁波接收天線,實現電磁波天線接收光波。理論指導實踐,沒準我們的兒孫後代們就傻到有這樣想法,並努力去實現。很有可能浪費他們一輩子青春和艱苦努力都不會有結果。
電磁波接收天線
光子定向移動不產生電場和磁場,也絕不可能是電磁波。科學理論來自實踐,同時指導實踐,該理論肯定不是實踐中來,也不可能去指導實踐獲得成功。無論我們人類怎樣努力,按照頻率波長不斷改進設計,都無法採用電磁波接收天線接收光波,即使採用大功率光波或者雷射將電磁波接收天線烤化燒毀,也都不可能實現電磁波(大小鍋)天線接收光波,有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實現。
2、木盒實驗
採用20釐米厚度的乾燥實木板(或陶瓷)做兩個正方盒。方盒中分別放入電磁波信號源和光源;四角四邊採用專業的技術密封,防止洩露。對應放置電磁波和光波接收器,所有實驗條件都完全相同。分別精確測試電磁波信號源、光波信號源穿透20cm厚度乾燥木板(或陶瓷)的情況。
(1)電磁波源:不管怎樣改變電磁波源的波長(從超長波到微波),所有電磁波穿透20cm實木板或陶瓷,幾乎都沒有任何的信號衰減。電磁波對於幹木板或陶瓷,也沒有發現任何的損傷和影響。
(2)光波源:不管是採用紅外線、可見光、還是紫外線,都不能夠穿透20cm實木板或陶瓷,外面的接收設備也都無法檢測到光波信號。光波信號強度大或者時間久,將導致木板溫度有升高。
通過對上述兩種完全不同的檢測結果和數據分析,發現電磁波信號源、光波信號源,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信號源。採用頻率(波長)無法進行解釋。
小孔成像實驗
3、實木方盒打孔,分別進行「小孔成像」實驗
(1)光波:能夠很容易的做到小孔成像。
(2)電磁波:對於電磁波來說有小孔,和沒有小孔都能很容易的穿透,所以也就無法實現小孔成像。分析和實驗結果證明:電磁波與光波,兩者性質完全的不同,頻率(波長)根本無法解釋。
4、反射、折射、稜鏡色散實驗
(1)光波:能夠很容易實現玻璃鏡子反射;折射;以及稜鏡色散實驗;
(2)電磁波:容易穿透玻璃鏡子,很難實現玻璃鏡子反射電磁波的實驗。雖然理論說光波和電磁波完全相同,只是波長頻率不同,但實驗結果卻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頻率無法進行解釋。
5、光譜分析元素成份:用光波可以實現;同屬電磁波,微波卻無法實現,頻率(波長)也無法解釋。
稜鏡色散實驗
6、(微波爐門)電磁波屏蔽實驗
(1)光波:可以順利的通過微波爐門小孔照射出來。光波強度大,會對金屬門有加熱。
(2)電磁波:金屬屏蔽門是根據電磁波設計,因此微波很難從小孔出來。金屬(導體)屏蔽和反射電磁波,是利用電磁波在屏蔽層上產生反向磁場,該方法只針對電磁波微波起作用。光波的光子沒有電場和磁場,因此該方法不適合光波。理論說光波是電磁波,但是光波與電磁波完全是兩回事。
原子內部結構
四、原因分析
電磁波:能夠輕易穿透實木方盒的解釋。眾所周知,所有原子的最外層都是帶負電荷的電子。電磁波發射的「電磁波電子」闖入實木板(或陶瓷)的原子矩陣,實木板原子核外電子產生的斥力,將「電磁波電子」排斥到原子之間的巨大空間裡,「電磁波電子」能夠順利的從實木板(或陶瓷)原子矩陣間巨大的縫隙中穿透過去,永遠都無法靠近和撞擊到原子核。原子與原子之間的間隙極其巨大,能夠允許大量的電磁波信號,集體的從實木板(或陶瓷等)原子矩陣中間穿透和傳播出去。
光波:與電磁波完全不同,光波發射的是光子。光子沒有電荷,原子核外電子對光子也沒有斥力作用。光波發射出來的光子,按照波粒二象性和直線運行,由於實木板(或陶瓷)的原子矩陣層,數量實在是太多太多。光子闖過一層原子矩陣又是一層原子矩陣,沒有斥力作用,最終都會撞擊到原子核上。撞擊原子核運動產生熱!光子撞擊原子核後也改變其運動方向。光子在原子內部不斷撞擊,消耗能量,導致實木板升溫。這就是光波不能夠穿透實木板(或陶瓷)的原因解答。
光波為什麼能穿透玻璃呢?這是因為玻璃的原子排列很有規律,且這種排列規律符合光波波長。無論光波怎樣運行,都不會撞擊到原子核上。這也就反過來,印證了原子的內部空間是極其巨大的。當然也會有部分光波撞擊消耗,濾光片就是根據這種原理設計。不同玻璃和物質的透光性不同,也正是這種原因造成。實木板或陶瓷等物質的原子矩陣對於光波來說,排列肯定是不符合光波的傳播路徑,還有不少混合物質的原子矩陣,排列根本就沒有規律,光子撞擊到原子核上的可能性和概率非常高。光子來回撞擊原子核產生熱,這就是光波無法穿透實木板和產生熱的內因。通過以上分析,完全可以證明光波和電磁波是兩種波,各種物理性質完全不同,採用頻率(波長)根本無法解釋。本人不但能從微觀上解釋這些,光波的發射以及波粒二象性統一難題,本人也都能夠從微觀上解釋出來,這個難題破解,對很多學科的研究都有幫助。
五、結束語
電磁波是由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通過微波衛星電視、小孔成像、反射、折射、稜鏡色散實驗以及微波屏蔽等等實驗,證明電磁波和光波,兩者的特性完全不同,採用頻率(波長)根本無法解釋。電子定向運動形成磁場,電場與磁場互相激勵導致電磁場的運動而形成電磁波。光波發射的是光子,光子不具有電荷性質,光子定向移動也不會產生磁場。因此,光波絕對不是電磁波。研究科學規律,總結科學理論來不得半點馬虎。材料科學和應用科學,是比較接地氣的。我們的理論科學需要好好的梳理一下,為子孫後代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參考文獻:
【1】.Hecht E.Optics. Reading,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1987
【2】.Walker Bruce H.Opt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Bellingham,Washington:SPIE,1998
【3】.Smith WJ.Modem Optical Engineering.Boston:The McGreaw-Hill Companies,Inc,2001
【4】.Ghatak AK,Thyagarajan K.Contemporary Optics.New York: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5】.張三慧.大學物理學--電磁學【M】.2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6】.梁燦斌,秦光戎,梁竹健.電磁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程守沫,江之水.普通物理學【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鍾鍚華.現代光學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