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不是電磁波的相關實驗和理論依據

2020-12-08 鈦克風暴

翁志遠121 北京宏遠佰思徳科技有限公司 2 固安朗瑪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速度為光速。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

翁志遠12

1.北京宏遠佰思徳科技有限公司  2.固安朗瑪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速度為光速。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通過微波衛星電視、小孔成像、反射、折射、稜鏡色散實驗以及微波屏蔽等實驗,證明電磁波、光波兩者的特性完全不同,採用頻率(波長)無法解釋。電子定向移動產生磁場,光波由光子組成,具有粒子性。光子是不帶電粒子,不具備電場和磁場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應該是電磁波。

關鍵詞:電磁波;電場與磁場;光波;波粒二象性;小孔成像;稜鏡色散;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一、現理論定義

(1)、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電磁場包含電場與磁場兩個方面,分別用電場強度E(或電位移D)及磁通密度B(或磁場強度H)表示其特性。按照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這兩部分是緊密相依的。電磁場的場源隨時間變化時,其電場與磁場互相激勵導致電磁場的運動而形成電磁波。

(2)、光波:通常指可見光,波長380~780nm之間,真空中傳播速度國際公認為299792458米/秒。從微觀來看,由光子組成,具有粒子性,但是宏觀來看又表現出波動性。光的波長跟顏色有關,可見光中紫光波長最短,紅光則相反。

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輻射形態,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同於光速。電磁輻射由低頻率到高頻率,主要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人眼可接收到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波長380~780nm)。頻率(波長)是電磁波的重要特性,按照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

二、分析

無論是教科書、參考文獻、科學刊物、科學雜誌、官方網站等等,都認為頻率是電磁波重要特性。將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統稱為電磁波。並且按照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電磁波的定義,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電磁場包含電場與磁場兩個方面,電磁場的場源隨時間變化時,其電場與磁場互相激勵導致電磁場的運動而形成電磁波。電子定向移動產生磁場,通過電磁波定義就可以發現問題。光波由光子組成,具有粒子性,光子是不帶電粒子,也不具備電場和磁場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應該是電磁波。

三、對比實驗

1、微波衛星電視

衛星電視技術採用地面天線,將電磁波微波信號發送到衛星上,衛星接收處理後再將內容發送到地面,全國各地所有用戶採用(大鍋小鍋)天線對準衛星,都能夠接收到衛星電視的播放內容。對於光波而言,這個技術可能就很難實現。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展,人類也無法短時間內通過改進電磁波接收天線,實現電磁波天線接收光波。理論指導實踐,沒準我們的兒孫後代們就傻到有這樣想法,並努力去實現。很有可能浪費他們一輩子青春和艱苦努力都不會有結果。

電磁波接收天線

光子定向移動不產生電場和磁場,也絕不可能是電磁波。科學理論來自實踐,同時指導實踐,該理論肯定不是實踐中來,也不可能去指導實踐獲得成功。無論我們人類怎樣努力,按照頻率波長不斷改進設計,都無法採用電磁波接收天線接收光波,即使採用大功率光波或者雷射將電磁波接收天線烤化燒毀,也都不可能實現電磁波(大小鍋)天線接收光波,有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實現。

2、木盒實驗

採用20釐米厚度的乾燥實木板(或陶瓷)做兩個正方盒。方盒中分別放入電磁波信號源和光源;四角四邊採用專業的技術密封,防止洩露。對應放置電磁波和光波接收器,所有實驗條件都完全相同。分別精確測試電磁波信號源、光波信號源穿透20cm厚度乾燥木板(或陶瓷)的情況。

(1)電磁波源:不管怎樣改變電磁波源的波長(從超長波到微波),所有電磁波穿透20cm實木板或陶瓷,幾乎都沒有任何的信號衰減。電磁波對於幹木板或陶瓷,也沒有發現任何的損傷和影響。

(2)光波源:不管是採用紅外線、可見光、還是紫外線,都不能夠穿透20cm實木板或陶瓷,外面的接收設備也都無法檢測到光波信號。光波信號強度大或者時間久,將導致木板溫度有升高。

通過對上述兩種完全不同的檢測結果和數據分析,發現電磁波信號源、光波信號源,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信號源。採用頻率(波長)無法進行解釋。

小孔成像實驗

3、實木方盒打孔,分別進行「小孔成像」實驗

(1)光波:能夠很容易的做到小孔成像。

(2)電磁波:對於電磁波來說有小孔,和沒有小孔都能很容易的穿透,所以也就無法實現小孔成像。分析和實驗結果證明:電磁波與光波,兩者性質完全的不同,頻率(波長)根本無法解釋。

4、反射、折射、稜鏡色散實驗

(1)光波:能夠很容易實現玻璃鏡子反射;折射;以及稜鏡色散實驗;

(2)電磁波:容易穿透玻璃鏡子,很難實現玻璃鏡子反射電磁波的實驗。雖然理論說光波和電磁波完全相同,只是波長頻率不同,但實驗結果卻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頻率無法進行解釋。

5、光譜分析元素成份:用光波可以實現;同屬電磁波,微波卻無法實現,頻率(波長)也無法解釋。

稜鏡色散實驗

6、(微波爐門)電磁波屏蔽實驗

(1)光波:可以順利的通過微波爐門小孔照射出來。光波強度大,會對金屬門有加熱。

(2)電磁波:金屬屏蔽門是根據電磁波設計,因此微波很難從小孔出來。金屬(導體)屏蔽和反射電磁波,是利用電磁波在屏蔽層上產生反向磁場,該方法只針對電磁波微波起作用。光波的光子沒有電場和磁場,因此該方法不適合光波。理論說光波是電磁波,但是光波與電磁波完全是兩回事。

原子內部結構

四、原因分析  

電磁波:能夠輕易穿透實木方盒的解釋。眾所周知,所有原子的最外層都是帶負電荷的電子。電磁波發射的「電磁波電子」闖入實木板(或陶瓷)的原子矩陣,實木板原子核外電子產生的斥力,將「電磁波電子」排斥到原子之間的巨大空間裡,「電磁波電子」能夠順利的從實木板(或陶瓷)原子矩陣間巨大的縫隙中穿透過去,永遠都無法靠近和撞擊到原子核。原子與原子之間的間隙極其巨大,能夠允許大量的電磁波信號,集體的從實木板(或陶瓷等)原子矩陣中間穿透和傳播出去。

光波:與電磁波完全不同,光波發射的是光子。光子沒有電荷,原子核外電子對光子也沒有斥力作用。光波發射出來的光子,按照波粒二象性和直線運行,由於實木板(或陶瓷)的原子矩陣層,數量實在是太多太多。光子闖過一層原子矩陣又是一層原子矩陣,沒有斥力作用,最終都會撞擊到原子核上。撞擊原子核運動產生熱!光子撞擊原子核後也改變其運動方向。光子在原子內部不斷撞擊,消耗能量,導致實木板升溫。這就是光波不能夠穿透實木板(或陶瓷)的原因解答。 

光波為什麼能穿透玻璃呢?這是因為玻璃的原子排列很有規律,且這種排列規律符合光波波長。無論光波怎樣運行,都不會撞擊到原子核上。這也就反過來,印證了原子的內部空間是極其巨大的。當然也會有部分光波撞擊消耗,濾光片就是根據這種原理設計。不同玻璃和物質的透光性不同,也正是這種原因造成。實木板或陶瓷等物質的原子矩陣對於光波來說,排列肯定是不符合光波的傳播路徑,還有不少混合物質的原子矩陣,排列根本就沒有規律,光子撞擊到原子核上的可能性和概率非常高。光子來回撞擊原子核產生熱,這就是光波無法穿透實木板和產生熱的內因。通過以上分析,完全可以證明光波和電磁波是兩種波,各種物理性質完全不同,採用頻率(波長)根本無法解釋。本人不但能從微觀上解釋這些,光波的發射以及波粒二象性統一難題,本人也都能夠從微觀上解釋出來,這個難題破解,對很多學科的研究都有幫助。

五、結束語

電磁波是由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通過微波衛星電視、小孔成像、反射、折射、稜鏡色散實驗以及微波屏蔽等等實驗,證明電磁波和光波,兩者的特性完全不同,採用頻率(波長)根本無法解釋。電子定向運動形成磁場,電場與磁場互相激勵導致電磁場的運動而形成電磁波。光波發射的是光子,光子不具有電荷性質,光子定向移動也不會產生磁場。因此,光波絕對不是電磁波。研究科學規律,總結科學理論來不得半點馬虎。材料科學和應用科學,是比較接地氣的。我們的理論科學需要好好的梳理一下,為子孫後代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參考文獻:

【1】.Hecht E.Optics. Reading,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1987

【2】.Walker Bruce H.Opt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Bellingham,Washington:SPIE,1998

【3】.Smith WJ.Modem Optical Engineering.Boston:The McGreaw-Hill Companies,Inc,2001

【4】.Ghatak AK,Thyagarajan K.Contemporary Optics.New York: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5】.張三慧.大學物理學--電磁學【M】.2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6】.梁燦斌,秦光戎,梁竹健.電磁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程守沫,江之水.普通物理學【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鍾鍚華.現代光學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相關焦點

  • 光波全息調頻
    楊用衍射實驗展現了光的波動性特徵,還提出顏色是由光波波長不同所致,用眼睛的三色受體解釋了色覺原理。萊昂哈德·歐拉也是光波動說的支持者之一,他在《光和色彩的新理論》(Nova theoria lucis et colorum)中闡述了他的這一觀點,他認為波理論更容易解釋衍射現象。
  • 電磁波是怎樣被發現的
    科學發展到今天的輝煌,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科學人的艱苦卓越的奉獻,一個個新理論被建立,舊理論被推翻,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科學的發展歷程是一場浩浩蕩蕩的逐鹿大戲,有願為知己者死的,有與異見者不共戴天的,有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的,有奮鬥到死卻離成功僅一步之遙卻終未有一獲者,有站在前人肩膀上順手牽羊者。
  • 從聲波運動規律研討電磁波的運動規律
    如果此慣性系即不是太陽、也不是銀河系和本星系,那麼,我們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說:能讓陀螺所指方向始終不變的慣性系應該是一種特別的慣性系,相對此慣性系無旋轉量的慣性系都應具備此類性質。人造衛星中的地球同步衛星,即所謂靜止衛星是指相對地球表面是靜止不動的。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來觀測,它不符合經典物理規律。
  • 電磁波的兩位「親兒子」,讓你的通訊更快更通暢
    它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在赫茲實驗之前,誰也沒有見過或驗證過它的存在。可是,赫茲堅信它存在,因為它是麥克斯韋(Maxwell)理論的一個預言。而麥克斯韋理論哦,它在數學上完美得簡直像一個奇蹟!仿佛是上帝之手寫下的詩篇。這樣的理論,很難想像它是錯誤的。
  • 電磁波譜及各種電磁波的應用
    調幅 調頻 檢波【易錯點】(1)無線電波不能發生幹涉和衍射現象。 ( )(2)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在本質上完全不同。 ( )(3)無線電波的發射需要開放電路。
  • 電磁波和引力波
    不過,大多數人對電磁波還比較熟悉,起碼這個名詞經常聽到,因為它與我們現代社會通訊系統密切相關。那麼,既然引力波和電磁波都是「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兄弟」,以此加深大家對這次引力波探測事件的理解。
  • 電磁波和引力波及其未來
    不過,大多數人對電磁波還比較熟悉,起碼這個名詞經常聽到,因為它與我們現代社會通訊系統密切相關。那麼,既然引力波和電磁波都是「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兄弟」,以此加深大家對引力波探測的理解。從赫茲實驗到LIGO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於1865年預言電磁波;愛因斯坦於1916年預言引力波。
  • 關於回答網友輻射和電磁場,電磁波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
    我們知道了電磁波是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傳遞能量和動量。又知道了萬物皆有輻射。且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那麼萬物都有輻射電磁波的能力嗎? 都具有磁場或電磁嗎?這個問題是別人留言問我的,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留言的人是大學生,他是被國內百科知識誤導了。
  • 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估計誰也沒有想到自這個問題提出後竟然爭論了300多年;1637年笛卡爾提出光可能是一種粒子,並試圖從力學證明光的反射、折射定律1665年格裡馬爾迪通過實驗發現光的衍射現象,提出光是波;接著著名物理學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再現衍射實驗,光的波動說被廣為流傳1672年牛頓通過三稜鏡實驗分離出七色光,成為光的粒子說的領軍1678年惠更斯發表《光論》堅守光的波動論1704年牛頓待胡克、惠更斯逝世後
  • 電磁波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證實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1898年,馬可尼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產生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
  • 電磁波的波長、頻率和電磁波譜
    作為一種通信技術,5G仍然是以電磁波為傳輸載體,仍然需要遵循電磁波的相關物理規律。波長和頻率這兩個電磁波的基本概念,對於理解5G仍然是非常有用的。波的波速、波長和頻率波的基本公式:v = λ * f這個公式將波的三個基本性質關聯起來:波速v、頻率f、波長λ。這個公式其實更像是由上述三個屬性的定義而推導出來的。
  • 以色列研究人員第一次觀察到了電子波和光波相位匹配後的相互作用
    雷射(紅色)必須以精確的角度耦合才能發生強相互作用,從而導致電子(由白光表示)同時從雷射器吸收和發射數百個光子。結果,電子轉化為由光子能量量子隔開的離散能量的能量梳。「我的研究結果在開始時就引起爭議,但是幾年後,其他科學家開始在相關效應中發現類似的理論特徵,例如史密斯-珀塞爾效應。」卡米納說, 「這些發現增加了人們對建立實驗以測試這些理論預測的興趣。」
  • 斐索流水實驗,以太理論和相對論的交鋒
    即,認為運動介質在以太中運動,它既不是一毛不拔,也不是把以太全部打包拖走,而是只拖走一部分。拖走多少呢?它認為以太會被流水部分拖曳,然後才能合理的解釋這個實驗(當然,其實還是有點小問題的。比如,大家看到這個條紋數居然和波長有關,那麼,難道黃光和紫光對應的以太還不一樣麼?)。
  • 光波的奧秘:關於可見光和不可見光
    光波和海浪有些相似。波浪本身有大小之分,波浪就是一波一波衝上海岸,而且波浪只有在偶爾才會翻滾。波浪的大小叫作波長,波浪多久重複一次叫做波的頻率。想像你坐在海上的一艘船裡,船隨著波浪上下起伏。如果那天趕上的波浪有較長的波長,那麼海浪只會讓船偶爾上下起伏,或者說以較低的頻率。然而,相反的,如果是波長很短的波浪,波浪之間會靠的很緊,然後你就會感覺船在明顯地上下浮動,這就是以很高的頻率。
  • 電磁波真的存在嗎
    電磁波真的存在嗎?—— 赫茲與人類資訊時代的起源現在,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就站在卡爾斯魯厄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裡,專心致志地擺弄他的儀器。1887年,那時候,赫茲剛剛30歲,新婚燕爾,也許不會想到他將在科學史上成為和他的老師亥姆霍茲一樣鼎鼎有名的人物,不會想到他將和汽車大王卡爾·本茨一起成為這個小城的驕傲。現在他的心思,只是完完全全地傾注在他的那套裝置上。
  • 揭秘量子力學理論,看完真是漲知識了!
    量子力學理論並不是來自於一個瘋狂的想法,而是來源於電燈泡。,問題是如何發出更多的可見光,而不是紫外線和紅外線。"中他拋棄了現有的理論,並回歸於測得的實驗數據。
  • 選修3-4 14.5 電磁波譜
    一、電磁波譜電磁波的頻率範圍很廣。無線電波、光波、X射線、γ射線,都是電磁波。其中,人眼可見的電磁波——可見光,只是電磁波中的一小部分。按照電磁波的波長或頻率大小的順序把它們排列成譜,叫做電磁波譜。無線電波波長大於1mm(頻率小於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無線電波用於通信、廣播及其他信號傳輸。廣播電臺和電視臺都有發射無線電波的設備,許多自然過程(例如星際間的氣體和塵雲會發出無線電波;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微波輻射 )也輻射無線電波。因此,天文學家可以用射電望遠鏡接收天體輻射的無線電波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 斐索流水實驗,以太理論和相對論的交鋒| 狹相支線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時有沒有疑問:不是說相對論把以太拋棄了麼?如果以太理論是錯誤的,那為什麼菲涅爾的部分曳引假說還能跟斐索流水實驗符合得非常好呢?  如果這個以太理論對流水實驗的解釋是正確的,那狹義相對論怎麼看待這個實驗呢?  在主線文章裡,限於篇幅和主題,我沒法說太多。在這篇以斐索流水實驗為主題的支線文章裡,就來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 從黃昆方程到極化激元——黃昆方程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這組方程在本質上與許多重要的物理方程一樣,不是推導的結果,而是基於高度的洞察力,對物理原理的抽象概括。牛頓方程和薛丁格方程也不例外。   黃昆的新貢獻更在於,他進一步引入了電磁波傳播的遲緩(Retardation)效應,即離子之間庫侖相互作用不是瞬時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