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技術:正從科幻逐步走向現實

2020-11-03 芯智訊

相信大家都看過《黑客帝國》這部經典的科幻片,在片中,主角們的大腦通過一個線纜與電腦連接後,就可直接憑藉意識暢遊虛擬世界,對於自己不會的東西,只需幾秒鐘,將相關知識輸入大腦即可學會。此外還有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當中,男主角通過意識替換控制阿凡達,然後又可通過阿凡達與飛龍進行意識對接,用意識直接控制飛龍。還有《阿麗塔:戰鬥天使》中的腦神經與電子裝置對接,可直接通過意識自由的控制整個機械軀體。這些確實是非常的科幻,現在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科幻有可能變為現實嗎?

對此,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功能圖譜與行為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驍健博士在芯智訊主辦的「2020第四屆生物識別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表示,要實現這些科幻片中情節並非完全不可能,但是距離實現還非常的遙遠。而目前的腦機接口已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彌補收發信息器官的帶寬差、替代受損傷的收發信息器官、不依賴收發信息器官直接和外界通訊。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功能圖譜與行為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驍健博士


由於大腦的信息的收發是通過神經元來完成的,所以腦機接口需要通過「傳感器」來監聽神經元的活動,而傳感器(神經電極)距離神經元越近,信號的清晰度就會越高。


因此,腦機接口技術也分成了非侵入式(腦外)、侵入式(通過手術等方式直接將電極植入到大腦皮層)和半侵入式(將腦機接口植入到顱腔內,但是在大腦皮層之外)。

相比之下,侵入式的腦機接口門檻較高,但是信號的清晰度也更高。Space X及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選擇的就是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其最新的技術是利用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向人腦中植入數十根直徑只有4-6微米的「線」以及專有技術晶片,然後可以直接通過無線的形式讀取大腦信號。與以前的技術相比,新技術對大腦的損傷更小,傳輸的數據也更多。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由於侵入式腦機接口的門檻較高,目前主要是歐美企業在做,國內企業幾乎沒有涉及。即便是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技術,國內從事的企業也並不多。

據李驍健博士介紹,目前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功能圖譜與行為研究中心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研究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比如在擬態神經電極陣列製造方面,已經實現具有有機柔性基底,可以完美貼附在腦組織表面,基本可以和腦組織融為一體。電極厚度約 1微米,寬度 5微米,單組 128通道;在高通量神經信息獲取和解析系統樣機方面,已擁有基於場編程門陣列和USB3.0技術的 1000通道,具有並行獲取神經信息的能力的系統樣機。每個通道可以達到 30K每秒採樣率。具有濾波、實時神經元信號探測和數據壓縮功能;在腦內微植入手術機器人方面,中科院已具有 5組獨立可編程自動操作的5維度位操作機械臂,定位精度小於 1微米。可同時對小動物的 5個腦區植入電極陣列。

「腦機接口技術並不是一項新技術,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為了幫助很多殘疾退伍軍人,幫助他們生活自理,美國就開始研究運動腦機接口技術。目前在運動腦機接口技術方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比如在2012年,第一個腦控機器人成功實現;2016年,第一個人腦控制癱瘓上肢也成功了。」李驍健博士說到。

對於腦機接口的研究,目前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運動功能,同時也可以用在視覺、聽覺、語言功能的恢復上,比如:人工耳蝸、人工視網膜、腦起搏器等。2019年第一個人腦神經解碼語音合成器研發成功,通過解碼與人類下頜、喉頭、嘴唇和舌頭動作相關的腦信號,可以合成出受試者想要表達的語音。

那麼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是否還可以用來治療腦精神疾病呢?李驍健博士表示,「這可能涉及多腦區協同的問題,現在問題在於我們怎麼找到這些靶點,找到了才能做到。」

對於腦機接口技術未來的發展,李驍健博士認為,提供人腦控外骨骼機器人、腦神經與神經形態電子的融合人都將成為可能。另外,植入式的寬帶腦機接口裝置如果被未來的6G高帶寬無線網絡充分支持,或可實現多人多地域的腦信息自由交流。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相關焦點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神奇科幻正逐步走向現實。這得益於「腦機接口」技術的創新發展,自上世紀70年代「腦機接口」技術誕生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能實時捕捉大腦複雜神經信號,並用來直接控制外部設備,使得人和機械可以作為一個生命不同組成部分而共存。人腦思維控制外部物體不再是幻想,電影中的科幻情景已開始大步走進人們的生活。
  • 從科幻到現實再到生活,腦機接口那些年
    FDA「突破性設備計劃」許可的消息,還是全球範圍內以Neuralink、Mind Maze、NeuroPace、BrainCo等為代表的腦機接口公司的頻現,都昭示著曾經被視為科幻的腦機接口如今已照進現實的事實。
  • 腦機接口技術讓科幻成為現實
    最近大腦-計算機對接的進展正在將腦間直接傳遞思想的科學幻想變成現實。過去幾年發表的一系列研究宣告了動物之間、人之間甚至人鼠之間腦活動的直接傳輸。這種「腦腦對接」(BBI)通過連接兩個個體的大腦實現了腦活動的實時直接傳遞。雖然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與科幻作品中的描述無法比擬,但通過意念簡單操縱機器,正一點一點走進現實。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當科幻照進現實,帶給人類的是顛覆還是毀滅?
    在單向腦機接口的情況下,計算機或者接受腦傳來的命令,或者發送信號到腦(例如視頻重建),但不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號。而雙向腦機接口允許腦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信息交換。或許用科幻電影裡的橋段,可以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腦機接口。
  • 當腦機接口技術走向臨床,你想好用來做什麼呢?
    從頭到尾把Elon Musk那個腦機接口的演講視頻看完了。想起1999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不過20年的時間,已經出現從科幻變為現實的可能性。腦機接口技術未來會推動對人腦工作原理的理解,並可能對社會的運行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
  • 從醫學使命到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道阻且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陳根不論是馬斯克「腦機接口」(BCI)技術的重大突破,包括其設備獲得FDA「突破性設備計劃」許可的消息,還是全球範圍內以Neuralink、Mind Maze、Neuro Pace、BrainCo等為代表的腦機接口公司的頻現,都昭示著曾經被視為科幻的腦機接口如今已照進現實的事實。
  • 陳根:從醫學使命到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道阻且長
    腦機接口公司的頻現,都昭示著曾經被視為科幻的腦機接口如今已照進現實的事實。當然,對於腦機接口未來意義的討論是必要的,這關乎人類文明的生長和社會整體秩序的更新,但事實上,大多數腦機接口技術最初其實是作為醫療應用而被開發。在遙遠的「人機」預言實現以前,回到腦機接口技術最初的醫學使命,也將幫助我們更多地靠近腦機接口的現實真相。
  • 腦機接口的副產品:萬物皆手足,人類將像三體文明一樣走向透明
    ,但腦機接口卻是現實的存在。腦機接口指在人或動物的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直接連接,實現腦與設備的信息交換。它的出現巧妙地規避了人類目前在意識領域的未知問題,實現人機互動或者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通俗的來說,腦機接口就是不去糾結人的意識到底是什麼,由什麼構成,怎麼產生?而是量化、區分、讀懂人的意識即可。毫無疑問這是一項足可以改變世界的技術,不僅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而且會給人類的進化和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 讓「阿麗塔」不再科幻!腦機接口技術已經來到你身邊!
    目前最複雜的腦機接口技術是雙向腦機接口技術(BCI),這項技術不僅能夠接收神經系統信號還能夠刺激神經系統。研究人員將雙向腦機接口技術視作治療中風和脊髓受傷患者的一種全新康復工具。研究人員已經表明,雙向腦機接口技術能夠用於增強兩個大腦區域之間或者大腦與脊髓之間的連接,而且能夠變更受傷區域的信息傳遞路線來激活麻痺的肢體。
  • 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
    在科幻電影中,經常有這樣的場景:殘疾人可以用機械臂自如地彈唱,人類依靠意念指揮著龐大的機械……其實,這些神奇的場景都是以一種技術為基礎的——腦機接口技術(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 馬斯克和他發布的腦機接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為一項突破性成就,腦機接口技術承載了人類對AI世界的所有幻想——人機互動,腦機相連,人類與AI共生。這場萬眾矚目的直播,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 2013年,無創腦機接口領域科學家賀斌和他的研究團隊利用無創腦機接口技術,實現了意念控制無人機飛行並跨越障礙。2019年,他的團隊又實現了意念控制下機械臂對運動光標的連續追蹤。創腦機接口領域的研究不再局限於驅動虛擬光標做簡單的二維運動,而是去驅動更貼近物理實際的實體做更複雜的三維運動。
  • 腦機接口的軍事應用,未來戰爭要成為現實了嗎?
    蘭德公司的研究發現,隨著美軍越來越多地在軍事活動中應用人工智慧(AI)和半自主系統,腦機接口可以有效幫助其擴展和改善人機協作。但是,由於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還不成熟,開發和採用時也會存在潛在的道德和法律風險,值得廣泛關注並及時採取措施。
  • 腦機接口、夢境控制……這家實驗室正在讓科幻電影成為現實
    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嗅覺香氛舒緩情緒等多項內容,將以國際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特色,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TCCI創始人陳天橋在落成儀式上致辭中表示,腦科學前沿實驗室是TCCI進行腦科學研究的重要載體,也是TCCI捐助5億人民幣支持中國腦科學研究的重要一步。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迎來新進展,令人不安的技術和未來
    如果說當今什麼技術最接近科幻,那麼一定是腦機接口。日前,SpaceX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推特發布消息稱,將會在8月28日發布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的項目進展情況。Neuralink公司由馬斯克在2017年創立,以腦機接口為主要研究方向,目標是實現人腦與人工智慧軟體互聯。該項目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將不但能修復殘疾人的受損功能,還能增強正常人的功能,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科幻作品中看到的「增強人類」。
  • 現實版《攻殼機動隊》?周鴻禕: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就如打開「潘多拉...
    簡直是科幻小說成真,網友們對此報以極大的熱情。 對此,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禕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馬斯克這項技術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他本人強烈反對腦機接口技術的廣泛應用
  • 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技術,人類未來或陷入巨大不確定狀態!
    昨天,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如約召開展示會,宣布其參與創立的Neuralink公司已在三頭豬腦中植入了腦機接口,將豬腦和計算機連接起來,並展示了這一技術帶來的功能。未來人類植入腦機接口後,將可以讓人類與人工智慧融合起來,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痴呆症和脊髓損傷等疾病,解決記憶力衰退、聽力喪失、抑鬱和失眠等問題。
  • 科技 | 腦機接口、夢境控制……這家實驗室正在讓科幻電影成為現實
    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嗅覺香氛舒緩情緒等多項內容,將以國際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特色,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TCCI創始人陳天橋在落成儀式上致辭中表示,腦科學前沿實驗室是TCCI進行腦科學研究的重要載體,也是TCCI捐助5億人民幣支持中國腦科學研究的重要一步。
  • 通過腦機接口控制意念?權威專家駁馬斯克:「營銷手段」
    米格爾是熱門領域「腦機接口」的權威專家,他曾於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主導發明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機械戰甲」,幫助28歲的截癱青年朱利亞諾•平託為當屆世界盃開球。身穿「機械戰甲」的平託成功開球後,電視轉播解說員激動不已:「平託行走的一小步,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一大步。」腦機接口技術從來不缺乏熱度。
  • 腦機接口權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
    特別是今年8月,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Neuralink公司(其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宣稱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甚至宣揚未來利用人腦數據讀取可實現「數字永生」。對此,米格爾在回答《中國科學報》提問時明確予以反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
  • 腦機接口權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
    特別是今年8月,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Neuralink公司(其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宣稱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實現「意念控制」,甚至宣揚未來利用人腦數據讀取可實現「數字永生」。對此,米格爾在回答《中國科學報》提問時明確予以反駁:「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數字)永生。」 以下為訪談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