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到尾把Elon Musk那個腦機接口的演講視頻看完了。想起1999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不過20年的時間,已經出現從科幻變為現實的可能性。
從視頻上看,一方面是縫紉機式的手術機器人讓人嘆為觀止,可在動物和人腦自動植入數千根電極絲。另一方面是植入器件實現了微型化和無線傳輸、充電。
不過,在神經信號解碼方面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只能簡單演示小豬四肢運動和腦內神經放電的關係。不知是喜是福!
什麼時候出現能突破倫理的奇點級應用?不得而知。
不過,鑑於Musk已經在快捷支付、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星際移民等領域取得的耀眼成就,絕對值得期待。有Musk站臺,資本和人類精華們必然蜂擁而至。
雖然在基因和生理層面,目前我們對大腦仍力不從心。面對過於複雜的事物,人類仍然一直有辦法。就像我國的雜交水稻已經推廣了半個世紀,但雜交優勢理論的研究仍然推進緩慢。
搞應用的顯然有不同的思路。既然一時半會兒在腦科學理論上無法突破,Musk的團隊,明顯是想直接跳過複雜的理論,試圖讓機器去適應大腦。
先植入晶片,獲取人各種感知的數據,再通過大數據分析,是有可能捕捉到現象級應用機會的。
據說近期將在多種醫療應用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盲人視覺恢復、脊髓損傷修復等腦疾病治療。
自從阿爾法狗不斷地把圍棋界的精華們按在地上摩擦,估計再沒人認為自己比超級計算機更聰明。
Elon Musk說:如果你無法擊敗他們,就加入他們。而且至少現在來看我們沒有選擇。
腦機接口技術未來會推動對人腦工作原理的理解,並可能對社會的運行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
未來已來,當腦機接口技術走向臨床,你想好用來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