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光速不變理論」?

2020-12-03 魅力科學君

只要是一束光,那麼不管它相對於什麼慣性參考系,它的傳播速度都是一樣的。在愛因斯坦的相關理論中,「光速不變」可以說是我們最難接受的一個概念了,但就這個與常識相悖的理論,卻偏偏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公理。

那麼這條公理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這事要從大名鼎鼎的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的電磁學基礎方程組講起,這組方程不光統一了電磁領域,而且還計算出了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速一致,從而預言了光也是電磁波,這個預言隨後被實驗物理學家所證實。

於是一個問題就擺在科學家們的面前,那就是所謂的速度都是相對某個參考系的,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又是以什麼為參考系呢?對於這個問題,當時的主流理論認為宇宙中存在著一個無處不在的、絕對靜止的參考系-「以太」。

在當時的科學界,對「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這個說法早已認同。顯而易見的,地球相對於「以太」是有一個速度的,如果真空中的光速是相對於「以太」這個參考系的,那麼根據速度疊加原理,從地球上發射出去的不同方向的光,它們的速度必定不會是相同的。

為了驗證這個理論,美國物理學家阿爾伯特.麥可遜(Albert Abrahan Michelson)和愛德華.莫雷(Edward Morley)於1887年利用麥可遜幹涉儀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即麥可遜-莫雷實驗。這次實驗的結果是,光速在不同慣性參考系以及不同的方向都是不變的。

這個實驗結果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因為它似乎撼動了當時整個物理學的根基,於是科學家紛紛進行了相似的實驗,實驗的精度也大幅的提升,然而這眾多實驗的結果都是驚人的一致!順便提一下,阿爾伯特.麥可遜也因此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科學家們不得不面對這一事實,即經典運動學是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也是對的,但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就不對了呢?於是他們提出了各種理論來試圖解釋這個現象,但這些理論都不能做到完美的程度。

這個時候愛因斯坦大膽地指出,既然事實就是這樣的,那麼在宇宙中「以太」就不應該存在,而「光速不變」就應該做為一條物理學中的定律。

在此基礎上,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假設光速對於任何慣性參考系都是不變的。為了支持「光速不變」,時間和空間就不應該是絕對的了,這就是「鍾慢尺縮效應」。

當一個物體在低速運動的情況下,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程度極其細微,所以經典運動學可以給出近似的解釋,而當這個物體的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間和空間就改變得越明顯,這個時候就只能用相對論來解釋了。

愛因斯坦就這樣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也可以看出,「光速不變」這條定律,是愛因斯坦基於觀測到的自然現象提出的一個合理的假設,簡單的講,就是猜的……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了真空中的光速其實是可變的,那麼整個世界將因你而改變!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提出「光速不變原理」?
    而「光速不變原理」則是愛因斯坦的原創。其實,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是有點復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我們回想一下初高中學過的平面幾何證明,就會發現,相對論和這個平面幾何很類似。平面幾何也被我們稱為歐幾裡得幾何學。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光速不變原理」
    1905年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有點類似於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僅僅利用幾條公設,就建立了一套理論體系。歐幾裡得幾何學有五條公設。而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也用到了兩條假設: 相對理性原理(也可以叫做伽利略變換) 光速不變原理 而其中最大的突破其實來自於後面這一條「光速不變原理」,那愛因斯坦為何會提出這條假設呢?
  • 【物理探秘】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光速不變原理」
    而愛因斯坦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成果是相對論。1905年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有點類似於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僅僅利用幾條公設,就建立了一套理論體系。歐幾裡得幾何學有五條公設。而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也用到了兩條假設:而其中最大的突破其實來自於後面這一條「光速不變原理」,那愛因斯坦為何會提出這條假設呢?牛頓 vs 麥克斯韋其實這件事就要從牛頓開始說起,在牛頓之前,物理學並沒有發展出一整套集大成的理論。而牛頓改變了這一切,他提出了牛頓三大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讓我們知道天上和地上是遵循同一套物理規律的。
  • 什麼是光速不變?什麼是鍾慢尺縮?愛因斯坦為什麼要提出相對論?
    那麼光速不變這一事實應該怎麼解釋?怎樣解決?這時,愛因斯坦橫空出世,提出了相對論,給出了光速不變下的計算方法。所以相對論當然是以光速不變作為基本原理的。這從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學角度來看,相對論當然是不可思議的。
  • 光速不變理論是如何被推導出來的?愛因斯坦說的都是對的嗎
    而在科學界,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光速不變」理論,這個理論是由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推導出來這個理論的呢?先讓我們看一下「光速不變」理論的概念,簡單來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創立出來的,即沒有物體可以超越光速存在。
  • 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不,他只是假設而已
    在大家的印象中光速不變的原理是隨著愛因斯坦1905年狹義相對論發表時,同時提出的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一切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均有效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一個常數,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前者說的是一切物理定律(除引力外)在洛侖茲變換下保持形式不變,不同的時間內進行的實驗得出的物理定律是一致的。
  • 愛因斯坦理論面臨挑戰:光速並非恆定不變!
    這次檢測有可能打破由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不變的,為每秒30萬米。據美聯社報導:物理學界的科學家們為之震驚。但是他們也十分高興,因為最新提出的一項關於宇宙在次原子狀態下運作方式的假設可能是正確的。澳大利亞雪梨市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約翰·韋伯教授是這個觀測小組的負責人。他說:「這將對物理學的基礎有巨大的影響。」
  • 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為什麼是矛盾的
    有人認為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是矛盾的。我們暫且把它稱為「時空光速悖論」。下面是這個悖論的產生的原理。相對論是對的嗎相對論與牛頓理論的一個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對空間的認識。牛頓認為空間是絕對的,而愛因斯坦認為空間是相對的。因此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時空彎曲的概念。相對論之所以被認為是正確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正是它對絕對空間的否定和對時空彎曲的幾何學解釋。顯然,相對論認為在宇宙空間中沒有真正或絕對的直線和平面存在。不僅空間是彎曲的,而且時間也是彎曲(可變)的。
  • 中國科學家證明愛因斯坦光速不變假設不成立
    論光速不變的相對性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以強大的科學邏輯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假設只是來源於狹隘的洛倫茲變換的一種狹隘推論的定義,雖然愛因斯坦反過來用這定義假性地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而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但在狹義相對論的邏輯框架內,實際上還存在著廣義的時間空間參數變換,即完全時空變換,因而隱含著眾多與狹義相對推論相對矛盾的推理,即狹義相對論完整的推論是完全相互否定的。
  • 光速不變理論遭質疑(組圖)
    劍橋科學家挑戰愛因斯坦」或「科學家質疑基本自然定律」為題做了報導。劍橋大學麥可·墨菲等學者的這項研究再次將我們的目光引向了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光速是恆定的嗎?我們理解的基本常數是穩定不變的嗎?  在普通人看來,光速不變理論有很多難以理解之處。
  • 光速的本質是什麼,光速為什麼不變?
    導讀:光速的本質是什麼?光速為什麼是光速?光速為什麼是不變的?光速不變!
  • 洛倫茲收縮與光速不變
    愛因斯坦則是先提出兩條根本性的原理,然後在這兩條原理的基礎上用數學工具嚴格推導出洛倫茲變換。這兩條原理,一條就是相對性原理,另一條是愛因斯坦本人提出的「光速不變原理」。愛因斯坦本人高度評價自己提出的光速不變原理。他認為,自己的相對論與牛頓經典物理學的分水嶺就是光速不變原理。
  • 【相對論介紹四】光速不變原理講的是什麼?
    這期我們將來重點介紹光速不變原理。經過不均勻介質,光速減慢愛因斯坦曾經高度評價自己的「光速不變原理」,他認為,自己的的相對論與牛頓經典物理學的分水嶺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光速不變原理的意思是:光的運動速度與光源相對於觀察者的運動無關。
  • 哲學與科學的對決——破解「光速不變」
    就是說,光速是物質現象的一種,其實也是相對的,《相對論》僅僅是一種現象規律、相對真理,需要發展。這一點,愛因斯坦也承認,稱之為「規律決不會是精確的,因為我們是藉助於概念來表達規律的,而即使概念會發展,在將來仍然會被證明是不充分的」。
  • 光速不變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實際上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礎,相對論是建立在兩條基本假設至上的科學理論,這兩條基本假設,其中之一是光速不變原理,另外一個就是相對性原理。相對性原理實際上就是我們初高中所學的參考系的一些相關知識,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 愛因斯坦發現了光速不變原理?其實在他之前早已有人證明!
    在大家的印象中光速不變的原理是隨著愛因斯坦1905年狹義相對論發表時,同時提出的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一切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均有效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一個常數,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
  • 愛因斯坦提出光速是物質運動最高速,那還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嗎?
    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確把光速的大小確定為物體運動不可超越的速度。下面來詳細談談。一,光速不變原理光速不可超越指的是靜止質量不為0的物體運動速度,或者說是傳遞有效信息或能量的速度不能超越光速。這個結論不光來自於大量的實踐觀測,也來自於一個叫做「光速不變」的原理,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之一。
  • 為什麼是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而不是其他人?
    如果要問愛因斯坦為什麼會發現相對論,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談:外部因素:物理理論的矛盾內部因素:愛因斯坦的個性&物理直覺到此,我們來總結一下,麥克斯韋和牛頓力學的理論在「光速」這件事情上出現了矛盾,而且這個矛盾是需要被修復的,這其實是引發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愛因斯坦的個性&物理直覺至於內部因素,來自於愛因斯坦的個性,他不是那種保守的人。
  • 關於光速不變的澄清
    為什麼?因為所謂的觀測事實有時也欺騙我們。魔術師可以欺騙廣大的觀眾,所謂想當然的客觀事實對人們的欺騙比魔術師更甚,只不過我們平時不自知而已。如果一定要反相對論,必須從理論存在的前提與條件中尋找答案。本文的討論只限於狹義相對論。首先,我們必須對光速不變有一個準確與全面的認識。什麼是光速不變?它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對於觀察者而言,無論觀測者的運動狀態為何?他測量到的光速是不變的。第二層意思是相對於光源而言:即無論光源的運動狀態為何?光的傳播速度不變。人的眼睛是無法識別光速的。所謂的觀察者,是指測量儀器而言。
  • 光速恆定不變,這是怎麼被發現的?源於一次大膽的假設
    光速為299792458m/s,且恆定不變。光速不變是怎麼一回事呢?光速是宇宙系統內部運動的最快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且光速相對於任何參考系而言都是恆定不變的。這是不是有些不好理解?那就讓我們從牛頓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