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有全球網際網路風向標之稱的美國 「臉譜」(Facebook)宣布:以10億美元價格收購一家只有13名員工、成立僅3年的公司。這家平均每個人值7700萬美元的公司叫Instagram,尚無官方中文譯名,它是做什麼的呢?「圖片共享應用」。「臉譜」為全球網際網路業指明了新一輪投資方向,這恰好印證了百度執行長李彥宏的預言:網際網路讀圖時代正在來臨。
「讀圖」怎麼玩
Instagram的名字在中國還比較陌生,在美國已經很紅。「移動圖片分享應用」的概念,聽起來比較拗口,使用方法卻很簡單。你用自己的上網設備下載Instagram客戶端後,使用裡面修圖功能,可以對自己隨心抓拍的圖片進行加工,然後實時將圖片放在推特、臉譜甚至新浪的微博等社交網站上與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分享。概括一點說,我們熟悉的微博,是以文字內容來建立網絡社交圈,Instagram則以圖片形式來建立網絡社交圈。
Instagram不僅可以通過電腦下載,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也能下載。Instagram還被蘋果評為「2011年度iPhone最佳應用」。目前,僅通過蘋果應用商店,Instagram就有超過3000萬用戶,超過5億張的上傳照片。
乍一看,Instagram有點「舊瓶裝新酒」的意味。因為修圖啊,網上分享圖片啊,都不是最新技術。只是Instagram將這些功能做到了 「極致」:比如修圖功能都是專業級別的,且簡便易用;又如要上傳圖片到幾家社交網站,不需要逐一上傳,各家社交網站在這裡都可以共享,一鍵就能同時完成幾大社交網站的上傳。業內人士說,Instagram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便捷的前期拍照處理和多樣化後期分享。
在美國還有一家類似Instagram的產品叫Pinterest網站。Pinterest的「成績」比Instagram更好。據本月初的統計,Pinterest已拿下美國人最常訪問的社交網站第三名,僅次於「臉譜」與推特。Pinterest上月訪問量達1.04億人次,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在上個月底加入Pinterest,並在上面貼了自己感興趣的圖片,包含寵物照與家族食譜。
Pinterest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據說,Pinterest的名字是圖釘(Pin)和興趣(Interest)的結合。美國人喜歡用圖釘把紙條釘上牆壁的留言板,Pinterest這個網站上就沿用了圖釘和留言板的主要元素。你能夠根據興趣,開設各種留言板,如主題為美食、旅遊等,然後把你私藏照片或是網際網路搜羅而來的圖片「釘」上留言板,與他人分享。瀏覽其他網站時,看到好圖片也能按下「釘」,把這張照片「釘」上板。
國內「讀圖」爭奪才開始
「讀圖」網站和應用為何能紅?傳播學認為,圖片比文字更加具有吸引力。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與密密麻麻的文字符號相比,五光十色的圖像和影像更容易吸引視線。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彭亞說,現在只要你置身於城市之中,就會發現自己的眼睛幾乎無時無刻不被各種圖片所充斥——大到路邊巨幅的廣告圖片,小到報刊亭中擺放的一份份報紙雜誌上的新聞圖片。「圖像社會」或叫「視覺文化時代」已經來臨了。而且,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並沒有時間靜下心來細細閱讀一段文字,反而一張張具有衝擊力的圖片更容易獲得心靈的震撼。如Pinterest採用了瀑布流形式,有別於一般網站的翻頁形式,通過用戶「釘」上的大量精美圖片,形成綺麗繽紛的視覺衝擊。
在網際網路領域,「讀圖」現象已經開始明顯了。「由於帶寬成本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圖片被上傳到網上。網際網路的內容主流正從文本向圖片過渡。」李彥宏說。其實,李彥宏很早就關注到讀圖商業模式。去年4月,他預言「讀圖時代」會是中國網際網路業的機會,還指出「未來兩到三年中,很有可能成就一批很不錯的公司」。
過去一年半時間,國內讀圖模式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前,國內類似網站已經有30家左右。除了早期的堆糖網、知美網、迷尚網、拼範網、碼圖網、愛採圖、布兜、發現啦等各圖片網站,美麗說、蘑菇街、淘寶哇哦、人人旗下的人人逛街、凡客旗下的凡客達人等融入Pinterest元素的購物分享社區也紛紛出現。這些網站的崛起受到風投關注:豆瓣網以5000萬美元率先融資,美麗說完成了約1億元人民幣的第三輪融資,花瓣網在上線之後第5天便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首輪融資。
而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加入讓這個領域更加熱鬧:去年年底,百度與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領銜的清華交叉信息實驗班合作,聯合培養創新人才的四大研究課題之一便是 「圖像內容分析及在圖像搜索中的應用」;今年年初360公司推出類似網站——「我喜歡」;不久前,騰訊讀圖·知天下上線、開心網推出 「開心集品」、電商排頭兵噹噹也表示今年要推相似產品等。
不過,ChinaVenture(投資中國網)認為,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在讀圖領域都還沒有形成氣候,爭奪才剛剛開始。
盈利模式仍未找到
在微博上偶然做了一個小測試,記者無意間加了堆糖網的關注。每天,堆糖網都會發布若干張圖片,有風景照、服飾鞋包的照片、家居照,還有手工作品照片,全部註明「來自網友某某的收集」。照片都很漂亮,經過幾句簡潔的文字渲染說明,愈發讓人覺得賞心悅目。記者看到特別喜歡的會加以轉發,也會得到好友的讚賞。但是,這家網站靠什麼獲得收入?通過微博做了一定程度的推廣之後,又如何把粉絲進一步轉化為網站自身的忠實用戶?記者總覺得白看了它的圖,卻沒有什麼貢獻於它,有點兒不好意思。
大部分網站恐怕與堆糖網差不多,關鍵的盈利模式問題依然無法解決。這也是Instagram選擇「出售」的一個原因。
國外類似的讀圖網站多有社交基因,通常情況下讓用戶免費使用,尚無清晰的商業模式。以Pinterest為例,目前主要靠三種方式盈利:一是定向的產品推送。很多公司開始入駐Pinterest,建立企業帳戶推廣產品,並獲得大量客戶。二是與電商網站合作,目前,Pinterest為ETSY網站輸送了大量的用戶和交易,結合在線商店的聯盟連結,獲得分成。三是基於興趣的廣告,通過沉澱足夠用戶興趣圈,定向推廣廣告。但目前為止,這些盈利方式都是圍繞精準廣告銷售和用戶個人數據展開,發展並不成熟,而且如果廣告推廣過多過快,可能會降低用戶體驗,從而流失部分客戶。Instagram也有類似的難題。據《紐約時報》報導,經營者擔心進一步發展廣告推廣會減少用戶數量,因此選擇在大紅大紫之際賣給「臉譜」。
而國內的「讀圖」網站多嫁接在電子商務網站上。大部分電子商務網站本身並不盈利,再多提供個「讀圖」應用,只能更加「燒錢」。
對於大部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要想在競爭中取勝,不能跟在別人後面跑,而必須靜心思考依靠自身技術創新到底能在讀圖時代做些什麼。
讀圖網站的境況,容易使人聯想到視頻網站。它們都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熱門應用,人氣極高,然而盈利者寥寥。這是否意味著,視頻或讀圖不是一個值得獨立經營一家企業的應用模式,而需要嫁接到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平臺?
當然,創新是網際網路的最重要基因,所以現在說「應該如何」言之尚早。網際網路每個階段的熱點,都是通過逐步演進的方式,通過簡化、體驗等方式讓新的產品成為流行。那些有志於在讀圖時代走得更遠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需要做的是精研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