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百科冷知識:道路「白改黑」對於車輛而言有什麼價值

2021-01-07 汽車科學島

白改黑為道路建築術語,概念是在鋪裝好的商砼(混凝土)路面上,加鋪設一層瀝青混凝土路面。普通商砼路面為白色,瀝青為黑色,為什麼要這麼「折騰」呢?知識點:瀝青路面相比商砼普通很太多優勢。對於環境而言瀝青路能夠「吸塵」,其密密麻麻的點等於有無數間隙,在縫隙中貯存的灰塵可以減少行車過程中的煙塵,這對於行人和城市環境而言都會有極大的改善。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針對汽車用戶體驗的升級,關鍵點有兩點。

01輪胎噪音_下降

商砼路面的硬度非常高,這種材料的成品說白了就像是「人工合成大石頭」,輪胎在這種道路上碾壓會產生高強度的振動,而振動必然會引發空氣的共振而產生聲波。所以汽車在商砼路面駕駛的噪音會非常大,尤其是中低速行駛時的風噪很小,此時輪胎噪音就會特別的突出,但是瀝青路面就沒有這一問題,因為「軟綿綿」。

知識點:瀝青路面承載能力比較弱,一般高速公路很少使用這種材料。因為以中重型車輛在瀝青路面行駛很容易導致路面變形,狀態就像小型載客汽車在積水路面行駛時一樣, 積水會產生水膜導致車輪上浮,重型車輛壓在瀝青道路上也是基本相同的狀態。但整備質量不過一兩頓的小車就沒有這一顧慮,軟軟瀝青路面不僅不會變形,而且可以通過複雜的路面結構與硬度吸收和降低輪胎的振動,實現車輛NVH水平的提升。

02安全與油耗

知識點:兩類型路面滾動摩擦係數與滑動摩擦係數

商砼鋪裝路面·0.010/1.0瀝青鋪裝路面·0.012/1.0瀝青路面的滾動摩擦係數高於商砼路面,這就等於車輪以每分鐘數千轉的高速運轉時,每一轉的轉矩損耗都會減少、整體輪上輸出功率會提升。通俗的解釋為:在高摩擦係數的路面行車,發動機能夠以低一些的轉速讓車輛實現相同的速度,低轉速等於低油耗——瀝青路面能夠節油。

汽車制動距離的長短決定了駕駛安全係數,那麼兩類型道路在滑動摩擦係數相當的前提下,滾動摩擦係數更高的瀝青道路自然能縮短制動距離,這對於減少家用代步汽車以及非機動車交通事故率也會很理想的提升效果。而且摩擦力更強則等於汽車的失控概率更低,比如車輛在商砼路面切彎,其車速產生的橫向作用力將將大於車輪抓地力則會側滑;而相同的車速在瀝青路面因摩擦力更大,車身則能穩定的過彎。

總結:道路「白改黑」對於各類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都有安全提升效果,同時也能夠降低急加速打滑程度以提升車輛性能。而且理論上只要車身的重量不超過路面承受的閾值,車輪以再高的速度運轉也都不會造成路面明顯變形;所以家用代步汽車的各類車型都不用擔心,即使是整備質量偏大的皮卡和輕客也沒有關係,不限行的重載輕卡可能會有些反面作用,概念就是這樣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汽車百科冷知識:座椅布局能否改裝,比如「232/223」
    七座車「2+3+2」座椅布局是一種實用價值非常的模式,因為進出第三排需要摺疊中排獨立座椅,且第三排的空間會被壓縮到極小的程度。於是有很多用戶嘗試改裝為【2+2+3】的MPV模式,然而在改裝後肯定無法通過年檢,遇到道路檢查也會被處罰;因為座椅布局屬於車輛內部安全結構,並不屬於一般理解的「內飾」,而安全結構是不允許改動的。
  • 冷知識:汽車「鯊魚鰭」功能解析
    #命名的由來:在汽車頂棚的尾部總有一個立起天線狀物體,形狀看起來就像是鯊魚浮出水面露出的「鰭」,所以這枚天線也就被稱之為「鯊魚鰭天線」了。01知識點「鯊魚鰭」設計不僅僅用於汽車,飛機上也是有應用的;比如波音飛機就有這種設計,而且並不是傳統的垂直尾翼。
  • 汽車百科冷知識:夏季應該降低輪胎氣壓嗎?
    關於汽車胎壓的調整,一般建議都會是上述標準。然而這是忽略了絕大多數汽車用戶的實際用車方式的結論,可以說家用代步汽車基本都是以兩位公裡數的短途通勤為主,很多車輛還是閒置的時間比用車的時間長的多。那麼胎壓的調整就不宜刻意降低,因為除了增加油耗以外沒有任何價值。
  • 汽車百科知識:熱效率的概念,內燃機最終的價值
    但是在轉化過程中的每一種因素都會「損耗能量」,這裡所謂的損耗是以【有效輸出能量】為基礎的區分,沒有轉化為機械能的能量對於內燃機而言就是被浪費的部分。(此部分能量並未消失·為轉化其他形態的概念)上圖為普通內燃式熱機的熱效率平均標準,在轉化過程中只有35%左右的熱能可以轉化為動力,也就是說消耗1升燃油實際「浪費了650ml」,這就是燃油動力汽車能耗很高的原因。
  • 汽車百科冷知識:NVH是什麼,噪音振動會影響駕駛嗎?
    NVH_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的縮寫,釋義為噪音、振動、聲振粗糙度,是評價汽車的重要因素之一。關於噪音與振動無需贅述,重點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聲振粗糙度」。其基礎為聽覺系統對於噪音和振動的主觀感受,這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因為不同人對聽覺與觸感的敏感程度有很大差異;所以標準只是取平均值,使其達到大部人都不會感覺到不舒適的程度即可。所謂不舒適是指噪音振動對情緒的影響,以及對於機體的損傷程度。
  • 汽車百科冷知識:太陽能發電與電動汽車_為何沒成為黃金伴侶
    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提升,如何充電可以提升便利性並降低成本成為了行業技術突破的方向。然而目前仍沒有理想的解決方案,只有針對營運車輛的低效率「光伏發電」,比如公交車普遍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對於普通小微型載客汽車而言,目前的研發方向還是提升動力電池組的充電效率,爭取一步步地縮短充電時間,為什麼這些小車不使用光伏發電呢?
  • 對於普通家用汽車用戶而言·SUV真的是最佳選項嗎?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對於英文不太陌生的話,相信不會把這一詞組翻譯為「越野車」。其準確的釋義應為「運動型多用途車」,這種車型究竟有什麼吸引力能夠風靡全球呢?原因放在第二節解析,首先來了解一下普通家用汽車的車身結構特徵。
  • 汽車油箱的「小秘密」-六大知識點與三個冷門知識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油箱的容積問題,在用戶手冊(汽車說明書)上會有標註,但是標註的容積只是「安全容積」,實際還有2L左右的冗餘;這種設計帶來的錯誤理解有很多,下面就來逐一進行分析吧。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油量表指示燈點亮後,汽車還能行駛多少公裡呢?其實各個品牌的量產汽車餘量的標準基本為「12.5%」,下半箱油實際只有27.5%屬於「無提示」正常使用標準,那麼這一剩餘比例的續航會是多少呢?
  • 汽車百科知識科普:各類車型爬坡能力極限&道路實際標準
    摘要:公共道路標準,普通車型極限,特殊車型標準,「神車標準」。汽車爬坡能力成為某些特殊車輛的賣點,比如追求通過能力的「SUV&ORV」。然而普通車輛用戶實際完全沒有必要關注這一參數,因為標準公共道路的設計會滿足所有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通勤!參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之規定,公路最大坡度要去≤9%,不過這並不是說最大的坡度會有9度,而是要按照公式計算得出【坡比】才可以。
  • 汽車百科冷知識:風水冷內燃式熱機為什麼不採用「風冷」
    摩託車可以採用風冷散熱系統,汽車卻普遍使用水冷散熱,原因正在於「熱」的程度存在差異。摩託車的排量一般按照「cc/ml」計量,前者為體積單位、後者為容積單位,準備的公制計量方式應該用ml(毫升)。汽車的發動機似乎再小也要有「0.66L」,這是全球性能等級最低的日系Kcar的排量標準。國產汽車(涵蓋合資)的排量標準目前為「≥1.0L-NA/T」的標準,至此可以找到為什麼汽車不能僅用風冷的原因了。因為最小排量的汽車也是中等摩託車排量的4倍,性能理想的汽車會有8倍以上的排量差;排量指發動機進氣或排氣流體體積的綜合,排量越大進氣量越大,再看空燃比。
  • 百科知識:「氮氣輪胎」能否降低汽車爆胎風險?
    「N·氮氣」被視為汽車輪胎最理想選項,因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在高溫高壓與催化環境中才能出現發化學反應,也就是所謂的「惰性氣體」,然而這種理解是錯誤的。觀察元素周期表,真正的惰性氣體有右側一列,分別為:氦氖氬氪氙氡,其特點為外層電子為「8」,而氮氣為「6」。
  • 燃油動力汽車啟動系統知識普及:啟動原理/冷啟動/原地熱車概念
    說明:解析這一問題需要基於發動機「啟動系統」的機械原理,在掌握啟動原理的知識後,對於很多依靠經驗積累的錯誤用車知識會有顛覆性的認知。比如高頻率啟動發動機的影響,啟動失敗是否會傷車,啟動後是否需要原地熱車,啟動會後應該如何正常駕駛車輛才能起到「保養作用」等,下面從基礎的啟動原理開始講解。
  • 汽車百科冷知識:冷空調開與不開,油耗差值會有多大?
    因為「怠速」的標準是以最低進氣量與噴油量做功,輸出的功率(熱能)只需要滿足機體自運轉-不熄火即可。運行阻力假設需要8kw的功率才能克服,打開冷空調後會被消耗掉5kw左右,毫無疑問(8-5)剩餘的功率無法讓發動機穩定怠速;那麼想要發動機怠速不熄火就要【多輸出5kw的功率】 ,轉速的提升等於噴油量的提升,說白了就是燃燒更多燃油轉化更高的功率實現怠速。
  • 特殊問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電芯質保」的變化與概念
    進入主題:比亞迪汽車的「電芯終身質保」是什麼概念呢?  在這一過程中反而出現了銷量的增長,比如「漢」的單月銷量已經破萬,這種結果說明了調整標準並沒有錯,對於車主而言其實也沒有問題。  因為NCM·鎳鈷錳三元鋰電池的容量衰減速度是比較快的,如果用車裡程多則可以在售車之前將容量減低到符合更換電芯的標準,電芯換新後的車輛評估價值總能夠合理了,待第二任車主將車輛再開到符合換電標準後,車齡也決定車輛的殘值沒有再折騰的必要性了——此時沒有保值率的概念,而是殘值率。
  • 「燃料電池」汽車無法普及的原因解析:共計三個硬傷
    【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本質是什麼?認為氫燃料電池具備發展潛力,也許是還沒有搞明白這種車輛的本質。其基礎並不是以氫能作為動力源,而是液態氫作為發電的基礎,將產生的電流輸入到動力電池組進行「實時發電」;車輛的本質是電動汽車,只是增加了一組「燃料電池·增程器」而已,那麼這種技術具備發展潛力嗎?
  • 汽車百科知識:總質量&整備質量概念,為什麼不用「重量」標註?
    內容概述:質量與重量的概念差異,汽車必須用「質量」標註的原因。汽車技術層面的關鍵詞有:整備質量,總質量,車輛質量多個概念。這裡所謂的質量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一般理解的「車輛質量」指產品的穩定性或品質,說白了就是汽車的故障率是否高,用車是否會省心。
  • 趣味知識:汽車輪胎充「氮氣」是否能降低爆胎係數·氮氣惰性嗎?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內容概述:汽車輪胎空氣的功能,空氣主要成分與氮氣和惰性元素關係,實際測試結果解析。【汽車輪胎充氮氣】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氮氣被視為「惰性氣體」,是可以讓普通輪胎降低爆胎風險,安全等級接近「RSC-洩氣保用輪胎」的優質選項;然而這種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壓縮空氣與爆胎係數並無絕對關係,輪胎壓力閾值有非常充足的冗餘,本篇分為三節簡單解析。
  • 汽車百科冷知識:邁/碼/公裡,哪種單位是國內車速計量標準?
    西方文化入侵實際是有跳板的,以早早融合西方文化並且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香港文藝作品作為平臺,通過文化西化了太多太多80/90後。在汽車領域使用「邁」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然而在中國完全不適用。這種計量方式目前只剩下少數大英國協國家或早期的殖民地還在使用,歐洲主要國家基本都採用了「公制單位」,即使是北美的量產車也普遍提供兩個選項,為英裡和公裡的雙重選項。原因主要是公裡標準更容易計量,在數據統計方面實際要比英制單位更簡潔明了,當然這也是文化差異與文化融合中大英國協國家的滯後造成的結果。Yard_釋義為碼,1碼等於3英尺或0.9144米。
  • 各類車型爬坡角度知識解析:有能爬45°角的量產汽車嗎?
    按照這一公式計算得出的坡度比例可能會令人非常詫異,不過最重要的知識點其實是普通道路的坡比;因為不是所有車型都是越野車,那麼有沒有一些道路會讓普通轎車或微型汽車無法通勤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設計施工標準)要求公路最大坡比「≤9%」,計算得出的結果是「arctan0.09=5.1427°」,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參考下圖吧,可以說5度的坡度不會有車輛上不去,而且5度就不算很緩的坡道了哦。
  • 汽車百科冷知識:虧電應急啟動後電瓶會因駕駛虧電嗎?多久能充滿
    摘要:汽車兩路電,電瓶供電能力,耗電設備以及發電功率。汽車「虧電」無法啟動的情況相信很多車主都遇到過,但推車或併線啟動後行駛多久才能為車輛充滿電,或者說啟動後發動機是否會「即時充電」卻不太了解。高標準電瓶:12V-65Ah,能使用這種電瓶的車輛並不多。然而這種所謂的大容量也只是有780瓦的絕對容量,實際使用中能達到左右的容量就算不錯了;依靠電瓶為這些電耗極高的設備供電,結果怕是幾分鐘就會虧電,之後即使再由發動機為其充電也是不合理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