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百科知識:總質量&整備質量概念,為什麼不用「重量」標註?

2021-01-12 汽車科學島

內容概述:質量與重量的概念差異,汽車必須用「質量」標註的原因。汽車技術層面的關鍵詞有:整備質量,總質量,車輛質量多個概念。這裡所謂的質量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一般理解的「車輛質量」指產品的穩定性或品質,說白了就是汽車的故障率是否高,用車是否會省心。

然而整備質量和總質量的概念卻完全不同,指的並不是總體品質而是「物體慣性量度」,可以理解為標量而不是重量。

重量計算公式:W=mgW為重量,M為質量,G為自由落地加速度。重量的單位其實是【牛頓·N】,兩者換算的標準為1kg=9.8N!也許這些內容並不是那麼好理解,怎樣直白一些的懂得兩者的差別呢?

不論準確程度:重量是為物體受重力(引力)大小的度量,曾經用秤拎著稱物體的重量,實際就是在測試該物體受到引力作用的程度,或者理解為引力對物體的拉力究竟有多大。這是在「垂直狀態」下對物體的測量,但是汽車並不是單純的垂直受力。

駕駛汽車是不是在「平移」?質量指的正是物體平移慣量的物理量,雖然也能用克、公斤、噸來度量,但是計算過程中的理解與概念並不是垂直或以其他角度受到重力影響的數值,這樣解釋應該可以明白了吧。

汽車計量單位是不可以淡出能用重量來計算的,因為在高速移動的過程中車身結構會承受各個角度作用力的影響。重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加速、巡航、減速、過彎等等過程中,車輛的輪胎懸架、金屬框架甚至內部的座椅配置都在承受各種慣性質量,為保證車輛在多種狀態下的是穩定運行——質量才是參考的基礎。

假設某一臺承載式車身(沒有獨立底盤)的轎車,其整體結構強度能承受1000kg的重量;但是在移動中受到各種角度作用力的「質量影響」,鋼材結構直接達到了抗拉強度的極限。結果自自然會是車身直接散架。

所以汽車要計算出整備質量和總質量,前者可以理解為「空車+一箱油的重量概念」,但是後者就得理解為滿載人員或貨物後,車輛強度可以承受的極限。

同理載貨汽車也要有總質量的概念,而且真實的載重量也得稱之為「額定載質量」;只有在限定的載質量範圍內裝載多少公斤或多少噸的貨物,經過計算後的【重量·N】的標準才會是汽車的真實極限。

說明:普通汽車偶爾超過額定載質量問題不大,這點從曾經大量貨車都在超載,但是車輛也能用上幾年的現象中可以得到印證。因為車企不能保證用戶是否會偶爾超載,所以必須留有一定程度的冗餘才能保證全時駕駛安全。但是這種用車方式還是會加速車身金屬疲勞,車輛的使用壽命是會受到嚴重影響的哦。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汽車的整備質量、最大總質量、最大裝載質量都表示什麼意思?
    我們在談論汽車時,經常說這輛車的自重是多少,最大總質量是多少,能裝載多少貨物等。它們都表示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汽車的整備質量、最大總質量、最大裝載質量有什麼區別。整備質量是汽車重要參數之一,它可以影響汽車多方面的性能,比如動力性、經濟性、油耗等。一般來說,汽車的級別越高,汽車的整備質量越大。對於同級別的車型來說,整備質量越大,汽車的動力性和經濟性越差,油耗也越高。現在的汽車製造趨勢是輕量化、環保、節能,大量的輕質材料在汽車上應用,比如鋁、塑料等,汽車的的整備質量總體是下降的。
  • 汽車百科冷知識:道路「白改黑」對於車輛而言有什麼價值
    白改黑為道路建築術語,概念是在鋪裝好的商砼(混凝土)路面上,加鋪設一層瀝青混凝土路面。普通商砼路面為白色,瀝青為黑色,為什麼要這麼「折騰」呢?知識點:瀝青路面相比商砼普通很太多優勢。對於環境而言瀝青路能夠「吸塵」,其密密麻麻的點等於有無數間隙,在縫隙中貯存的灰塵可以減少行車過程中的煙塵,這對於行人和城市環境而言都會有極大的改善。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針對汽車用戶體驗的升級,關鍵點有兩點。
  • 科普:汽車發動機功率不應該用「匹」標註,扭矩比馬力更重要
    說明:在解析這一問題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發動機的數據有哪些,以及參數的「單位」應該如何標註。扭矩_N·m轉速_rpm功率_kw馬力_PS知識:1:(N·m×rpm÷9549)×1.36=PS,此為「米制馬力」的計算公式。
  • 汽車油箱的「小秘密」-六大知識點與三個冷門知識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油箱的容積問題,在用戶手冊(汽車說明書)上會有標註,但是標註的容積只是「安全容積」,實際還有2L左右的冗餘;這種設計帶來的錯誤理解有很多,下面就來逐一進行分析吧。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油量表指示燈點亮後,汽車還能行駛多少公裡呢?其實各個品牌的量產汽車餘量的標準基本為「12.5%」,下半箱油實際只有27.5%屬於「無提示」正常使用標準,那麼這一剩餘比例的續航會是多少呢?
  • 汽車百科知識:熱效率的概念,內燃機最終的價值
    名詞解釋:內燃機「熱效率」指輸出能量的總量,與實際有效輸出(機械能)的比例。燃料燃燒會產生熱能,以能量守恆定律為基礎得出的結論為:消耗多少能量就會產生多少能量。(此部分能量並未消失·為轉化其他形態的概念)上圖為普通內燃式熱機的熱效率平均標準,在轉化過程中只有35%左右的熱能可以轉化為動力,也就是說消耗1升燃油實際「浪費了650ml」,這就是燃油動力汽車能耗很高的原因。那麼想要實現節油就得提高熱效率,比如升級到40%等於少浪費5%,油耗自然而然會降低一些。不過這只是理想狀態下的理論值,沒有任何內燃機能做到「全時最佳熱效率」!
  • 百科知識:「氮氣輪胎」能否降低汽車爆胎風險?
    「N·氮氣」被視為汽車輪胎最理想選項,因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在高溫高壓與催化環境中才能出現發化學反應,也就是所謂的「惰性氣體」,然而這種理解是錯誤的。觀察元素周期表,真正的惰性氣體有右側一列,分別為:氦氖氬氪氙氡,其特點為外層電子為「8」,而氮氣為「6」。
  • 瀝青路面&商砼路面:不同類型的公路對於汽車油耗影響的知識共享
    眾所周知汽車在摩擦力低的路面加速容易打滑,而且車輛的制動距離會比較長;其中打滑的概念為車輪轉矩大於輪胎摩擦力,結果必然造成輪上功率損耗,發動機升轉導致油耗升高。     各類型路面的摩擦係數決定了汽車行駛中的「輪上功率損耗」,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兩種專業鋪裝路面的差異。瀝青路面的滾動摩擦係數與高於商砼硬路,這一參數對於不同類型的汽車分別為優點和缺點。
  • 汽車百科冷知識:風水冷內燃式熱機為什麼不採用「風冷」
    摩託車可以採用風冷散熱系統,汽車卻普遍使用水冷散熱,原因正在於「熱」的程度存在差異。摩託車的排量一般按照「cc/ml」計量,前者為體積單位、後者為容積單位,準備的公制計量方式應該用ml(毫升)。重機車撇開不談,絕大多數代步型與越野型摩託車的排量均為【≤250ml】的標準,如果不好理解的話則可以用0.25L-NA自然吸氣標註。汽車的發動機似乎再小也要有「0.66L」,這是全球性能等級最低的日系Kcar的排量標準。
  • 「鼓剎&盤剎」知識點盤點:前盤後鼓的車輛用戶尤其需要掌握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內容概述:兩類制動器的特點鼓式制動器的缺點汽車的制動器分為「鼓式&盤式」,一般為貨車用鼓、小車用盤。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分呢?大部分汽車愛好者都認為這是製造成本的差異導致的結果,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基於成本的考量綜合制動力的強弱需求,這才是大型或重型車輛以鼓剎為主的核心因素。
  • 整備重量?總重量?我的車到底有多重?
    所以我們除了看數值之外,也要了解重量的計算方法,才能較為公平地評估車輛重量。近來日本車廠也開始棄用「乾重」概念,改為以整備質量(Curb weight)來表達車輛重量。   裝備(整備)/路邊重量(Curb / Kerb Weight)   裝備重量泛指能把該輛車正常運作的必需耗材重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輛車的自重,它的規範的定義是指車的幹質量加上冷卻液,各類液壓油液和燃料(不少於油箱容量的90%)
  • 都說日系汽車「鐵皮薄」則安全性差·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所以在車輛結構強度(防撞保護能力)方面表現比較好的汽車,是自主品牌和美系汽車,不過與「鐵皮厚度」仍舊沒有絕對關係。01兩道防撞結構在車輛碰撞測試中有正面100%強度測試,這一類目考驗的是「梁」的強度。然而這些日系汽車最起碼還有一層單層輥壓的防撞梁,韓系汽車現代起亞會為後防撞梁使用玻璃鋼,有些車的前防撞梁甚至也會用這種材料,什麼是玻璃鋼?所謂的玻璃鋼指「玻璃纖維加強塑料」,抗拉強度要低於普通的鋼材,相比屈服強度≥660Mpa的高強度鋼差距更大。所以這些車以中低速碰撞也會有相當大程度的損傷,車輛的維修成本與駕乘人員損傷的程度也會比較大。
  • 汽車「發動機·機油」粘度知識解析:級別與粘度標準並無絕對關係
    ,本篇以「10W-40」為參考。低溫粘度以數字加W的組合標註,winter的含義為冬季或者低溫,加上數字則代表機油的凝固溫度;但是數字並不代表溫度標準,而是要用數字加上﹣35得出的數值才是冰點溫度。發動機溫度的固定標準,等於機油在該溫度環境中的流動性標準;如果車輛建議使用的是40高溫粘度,而降低到30粘度標準則會造成機器的嚴重磨損,為什麼這麼說呢?參考核心的活塞缸壁的潤滑,如果沒有有效的潤滑則有可能「拉缸」;也就是活塞與氣缸的異常磨損,這會造成發動機的燒機油,甚至活塞卡滯導致發動機嚴重損壞。
  • 汽車按鍵能否實現「全漢字」標註,為什麼要使用英文?
    汽車中控臺物理控制按鍵是否能用全中文?這一問題比亞迪汽車應最有發言權,因為所有的自主品牌只有比亞迪率先使用了漢字標註,然而仍舊無法做到全中文。小字符的識別難度高等於增加了安全駕駛隱患,如果用縮寫應該如何標註才便於識別呢?——似乎沒有通順的命名方式,這點在自動擋檔位標註方面也是適用的。「PRNDSLM」這些檔位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呢?
  • 提升總質量是關鍵
    ▎不拉貨都超載一位來自山東的孫師傅對商車邦表示:「我的車自重(滿油)重量為5噸,如果按4.5噸的總質量標準進行管理,即使是空車,那我只能在晚上交警下班的時候跑。」當然,輕卡應該都是按照正規的流程才能完成總質量認定,行駛證的整備質量和實際車輛出廠的整備質量差距這麼大,到底是誰的責任?
  • 汽車發動機的基礎知識:L/T的含義與技術特點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在汽車領域有一些常見的錯誤標註方式,但因約定俗稱的習慣而被沿用至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L&T」的區別,這些字母是什麼意思呢?對於普通自然吸氣發動機而言,排出的廢氣是直接被浪費掉的;而渦輪增壓系統則是從排氣歧管引出一條管路,在管路中增加一組「空氣壓縮機」(渦輪增壓器),利用超高壓的排氣驅動壓縮機的渦輪高速運轉,與渦輪連接的還有一組在進氣系統中的渦輪。
  • 硬核話題:普通家用汽車選多大排量合適?
    01基礎知識「自然吸氣&渦輪增壓」的區別要了解,其概念是兩種不同的內燃機進氣方式;所謂的自然吸氣(normally轎車的特點是車身比較低,車架使用的鋼材比較少,說白了就是整備質量低(車身比較輕)。對於第一節內容的總結應為「大扭矩低轉速即可實現大馬力」,這是理想的節油狀態;而公制馬力的驅動力是有固定標準的,為1PS=75kg物體每秒一米的運動標準。
  • 特殊車身結構解析-「半承載式」有哪些優缺點?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承載式非承載式半承載式對於「承載」車身結構想來汽車愛好者都很熟悉,因為我們使用的轎車、SUV和MPV,甚至很多輕型客車都是這種類型;承載的概念是金屬車身框架承受四大總成,以及內飾座椅和駕乘人員的重量
  • 客觀解析汽車防撞梁·是否「越硬越好」
    然而車身結構中的A/B柱會用到1500Mpa左右的高強度鋼板,為什麼不能給防撞梁用呢?很多汽車愛好者認為這是在控制製造成本,否則總會有高強度鋼;甚至有人建議使用鐵軌鋼替代防撞梁,有意思的(危險)的是真的有人去改裝,殊不知這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 趣味知識:汽車「車窗起霧」是什麼原因造成?
    汽車車窗起霧的原因是什麼?如果足夠注意生活中的細節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汽車車窗頻繁起霧的季節或天氣中,所有建築物的玻璃也都會出現「玻璃內側起霧」。這點說明了「起霧」不是汽車特有的問題,而是玻璃帶來的問題,解析這一問題的關鍵詞為:預冷凝結。「霧」的概念霧:自然天氣現象,在水汽充足且大氣(氣流穩定)的環境中,空氣「相對溼度達到100%」時,空氣的水分子則會凝結成直徑極小的水滴。
  • 雙離合變速箱「乾式·溼式」區別詳解:只有溼式才適合家用汽車
    手動擋汽車與AMT變速箱並不用擔心,因為操作MT的時候是人工控制換擋的頻率,重點是能夠有效控制半聯動的時間(半聯動為長時間滑動摩擦);所以離合器的磨損與溫度都是可控的,而AMT的換擋積極性很低,半聯動的效率也不會很高,磨損也是可以理想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