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後向散射系統的誕生與技術原理之探討

2021-01-08 我是天邊飄過一朵雲

我們已步入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然而物聯網節點高度依賴電源供電,嚴重影響了物聯網的普及應用。因為在一個實際部署的、有一定規模的物聯網中更換電池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首先需要準確知道成百上千個節點中哪些節點需要更換電池,然後遠赴野外,找到這些節點並進行電池更換。只要物聯網系統運行,這樣的工作就需要不斷迭代進行。僅僅是更換電池的人力代價,就足以讓物聯網潛在用戶望而卻步。更何況,電池的大量使用也將導致嚴重的環境汙染。

令人欣慰的是,低功耗感知元器件、低功耗處理晶片、低功耗通信等技術的出現,為物聯網擺脫電池束縛帶來了希望。物聯網節點能否在擺脫電池束縛的同時依然感知世界?後向散射(backscatter)系統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該系統「裁剪」了耗電的射頻電路部分,編碼、調製節點感知的信息從反射的信號中傳遞出去,並將這一過程的能量消耗降低至微瓦級,這點能耗假如可以從環境中獲得的話,沒有電池的無源物聯網就不再是夢想了。

後向散射的思想誕生源於一場情報刺探事件1945年,前蘇聯把一枚木雕的美國國徽送給了美國大使。八年後美國中情局才發現,這個國徽居然是沒有電源的竊聽器1。這個竊聽器有一個鼓膜連接的鋼針,人們交談產生的聲波會通過鼓膜轉化為鋼針的震動,從遠處發射的無線信號到達鋼針後,會被鋼針反射回去,鋼針上微小的震動實現了對屋內聲波的調製編碼,反射的同時傳輸聲音信息。竊聽器雖小,蘊含的技術卻耐人尋味,其本質是聲波震動的感知,利用聲波震動對所反射的無線射頻信號進行調製,實現了不需要電源供電的通信,為無源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帶來曙光。

什麼是後向散射呢?當電磁波與天線相互作用時,它們被天線吸收或沿不同方向散射,傳統意義上,沿著入射方向的散射稱為後向散射。但這些散射在通信系統中都可以看作是後向散射或者背向散射。在後向散射通信系統裡,節點通過調整和天線相連接的MOSFET開關器件、阻抗匹配電路的狀態變化,實現對反射電磁波物理量的改變。

當節點對入射信號進行後向散射時,可以通過修改信號的振幅、相位和頻率這三個參數實現對感知的數據進行編碼調製。那麼,我們怎樣修改反射信號的振幅和相位?一種可行的方法是,通過改變節點天線的阻抗影響反射係數r,從而改變振幅和相位。同時,我們可以改變節點基帶調製信號的頻率,以實現後向散射信號的頻率調製。簡而言之,後向散射系統是通過後向散射環境中的電磁波,將感知節點需要傳輸的數據「以搭便車的方式加載」到散射(反射)信號上,然後傳輸到接收端實現數據傳輸的通信系統。

了解了後向散射的基本原理,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RFID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系統,它和後向散射系統有什麼區別呢?

RFID系統由閱讀器、天線和標籤(節點)三部分組成,其原理是:無源標籤在磁場中接收閱讀器發射的射頻信號,憑藉感應電流獲得的能量發送存儲在標籤晶片中的標識信息,最後閱讀器將識別結果發送給主機。RFID閱讀器和標籤之間的通信及能量傳遞方式有電感耦合和電磁後向散射耦合兩種。一般在低頻段使用電感耦合方式,在高頻段使用雷達探測目標的空間耦合(後向散射耦合)方式。

從通信和能量傳遞角度看,RFID的高頻段工作模式與後向散射系統是相似的。從系統角度看,後向散射系統與RFID不同的是,節點在射頻源不發送射頻信號時也能主動感知數據,並具有簡單計算的能力,這要求節點所捕獲的能量可存儲,以支撐節點發送一定長度的數據並進行計算。

相關焦點

  • 物聯網後向散射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後向散射技術本身低功耗,一旦節點功能確定,在節點中實現計算功能,耗電佔大頭的FPGA可以流片做成AISC,這樣系統的功耗會進一步降低。雖然後向散射技術將無線通信的功耗降低了若干個數量級,並且有了多個後向散射通信系統實現,但是在生活中普遍使用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 RFID射頻識別技術詳解之RFID系統構架與基本原理
    物聯網已被確定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無疑給正在發展的中國物聯網又吹來一股強勁的東風,而RFID技術作為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其應用市場必將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而擴大。
  • 遠程後向散射技術:實現長距離低功耗的物聯網通信
    導讀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遠程後向散射技術」,演示了一種幾乎以零功率運行的設備,它傳輸數據的距離最高可達2.8千米。這項研究突破了長久以來的障礙,有望實現一系列設備互聯。為此,筆者曾經介紹過由美國華盛頓大學開發的「interscatter」技術,在這項技術中,一種稱為「後向散射」的通信技術成為了關鍵。這項技術並不是設備自身產生Wi-Fi信號,而是通過鄰近的行動裝置,例如智能手錶的藍牙傳輸創建Wi-Fi信號。設備只需要簡單地發射現有信號,就可以交換信息。
  • 網絡通信後向散射系統的傳輸、組網與調度簡介
    後向散射系統的傳輸:提升吞吐、通信質量和通信距離是後向散射傳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對於網絡系統而言,吞吐量越大意味著這個系統單位時間內成功傳輸的數據越多,系統性能越好。影響吞吐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信噪比、信道狀態等。
  • 光纖中的後向散射噪聲及在NG-PON系統中對上行信號的影響
    NG-PON2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光接入技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研究,而隨著NG-PON2標準(ITU-T G.989)的推出,其研究更加熱門。在NG-PON2中一般要求ONU是無色無光的,下行信號和上行信號在同一個波長、同一根光纖中傳輸,後向散射噪聲會對上行信號產生串擾,影響系統性能。
  • 輻射、散射近場測量及近場成像技術
    但是,截止目前為止,關於輻射、散射近場測量以及近場成像技術溶為一體的綜述性文章還未見到公開的報導,這對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無疑是一種遺憾。為使同行們能全面地了解該技術的發展動態,該文概述了近幾十年來關於輻射、散射近場測量及近場成像技術前人所做的工作及其最新進展,並指出了未來研究的主要方向。
  • 雷射光散射譜儀測量原理
    利用式 (1) , 經濃度外推 即可求出大分子分子量 M 和第二維裡係數A22.對於大粒子 (>λ / 20 ) 做靜態光散射測量,要考慮內幹涉的影響 , 其主要結果是前後向散射呈不對稱分布,內幹涉程度與質點大小及 形狀有關 , 因此需對不同溶液濃度的樣品在不同散射角度上測量 散射光強 , 稱為掃角。
  • 基於物聯網的電錶信息採集系統的原理及設計
    打開APP 基於物聯網的電錶信息採集系統的原理及設計 發表於 2018-12-16 09:54:03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項國家發明授權專利——一種基於物聯網的電錶信息採集系統。
  • 研究人員通過調整後向散射改善光學數據傳輸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光波和聲波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抑制光從材料缺陷中的散射,這種散射可以改善光纖通信。他們的發現發表在《光學雜誌Optica》上。 光波在遇到障礙物時會散射,無論是窗戶上的裂縫還是光纜上的微小缺陷。研究人員說,大部分光線從系統中散射出去,但其中一些光線又向光源散射,這種現象稱為反向散射。
  • 散射免疫比濁法的測量原理
    散射免疫比濁法的測量原理
  • 前向散射型能見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前向散射型能見度傳感器TS AVS 能見度儀是我公司基於氣溶膠前散射原理而研發設計的一款能見度智能監測設備。該產品由光發射器、光接收器及微處理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組成,測量範圍具備多種選擇,可選10m-10km,30km,50km三種量程,可增加測雨、雪天氣現象模塊。
  • 蔡小舒教授:淺談光散射顆粒在線測量技術
    下面先重點介紹光散射在線測量方法:光散射在線測量方法光散射的基本原理是當一束雷射入射到顆粒時,顆粒會向整個空間散射入射光,如圖是雷射入射到有顆粒的水中,顆粒向各個方向散射入射雷射的照片。根據測量顆粒散射光原理的不同,可以把光散射顆粒在線測量方法分成幾類:前向靜態光散射法,側向光散射法,後向光散射法,消光法,光脈動法等。
  • 關於物聯網應用電池壽命問題探討與研發
    打開APP 關於物聯網應用電池壽命問題探討與研發 電子觀察說 發表於 2021-01-06 11:12:15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
  • 物聯網煙霧報警器是什麼原理?物聯卡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離不開物聯卡的數據傳輸過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煙霧報警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場景。 離子感煙探測器按結構可分為離子型探測器和光電型探測器,其原理是:煙氣進入探測電離室,使兩電離室兩端的分壓比發生變化,當電壓升高到一定值時,就會開關電路,發出報警信號。但是光電感煙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散射原理來檢測火災初期的煙氣,並及時發出報警信號。 當安裝煙霧報警器時需要注意什麼?
  • 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
    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作為一種新型的粒度測試儀器,已經在其它粉體加工與應用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它的特點是測試速度快、重複性好、準確性好、操作簡便。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源消耗有重要意義。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是利用粒子的布朗運動,根據光的散射原理測量粉顆粒大小的,是一種比較通用的粒度儀。
  • 物聯網的定義、工作原理及組成部分
    打開APP 物聯網的定義、工作原理及組成部分 胡薇 發表於 2018-08-14 11:46:49 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 引領物聯網時代的先鋒———R FID
    本文稿以此為藍本,探討應用R F ID技術,構建物聯網系統(Internetofthings),來解決以上問題。港灣管理的關鍵是貨櫃、車輛和人員的自動識別,所有的信息都能夠在物聯網系統上得到實時傳遞和動態跟蹤貨物信息。  物聯網從網絡結構上看,是通過網際網路(Internet)將眾多R FID應用系統連接起來,並在廣域網範圍內對物品身份進行識別的分布式系統。
  • Day2之顆粒測試技術多領域應用探討——第十一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
    會議現場  會議第二天(17日),精彩報告繼續上演,共13個學術報告依次進行,依次就顆粒測試技術多領域應用進行探討張紅霞等採用熱拉伸法,以標準球形粒子為原料製作橢球粒子,搭建IPI實驗系統,採用雙CCD同時獲取粒子在相互垂直的兩種偏振態下的幹涉圖像,實現球形粒子與橢球形粒子的形態判別及轉向判別。
  • 圖解共享單車物聯網開鎖原理
    貢獻單車是典型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產品。可大家知道共享單車的工作原理嗎?下邊我以摩拜單車為例,為大家講解共享單車的開鎖原理和工作過程。一、 摩拜單車的工作系統由三部分組成,自行車,手機APP,摩拜雲端系統。打開手機摩拜aqq掃碼的時候,手機APP已經識別了鎖子的編號,然後APP將編號傳送給摩拜雲端伺服器。
  • 動態光散射技術入門及儀器採購指南
    本文中,馬爾文儀器公司產品營銷經理Stephen Ball將向您介紹DLS的工作原理,並就購買光散射系統時的關注事項為您並提供一些專業建議。   通過觀察散射光,可以測定粒子分散體系或分子溶液的特性,如粒度、分子量和zeta電位。光散射系統充分挖掘利用這些特性之間關聯,並在近幾十年間經過不斷完善,目前已經能為常規實驗室應用提供高度自動化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