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養蝴蝶一養就是22年 廈門居然有養蝶專業戶

2020-12-02 廈門網

  -大帛斑蝶很黏人。

  -許爾林將蝴蝶的蛹取下收集起來。

  ▲枯葉蛺蝶翅膀的兩面呈現完全不同的圖案。

  金斑蝶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顏梅麗)前不久,位於同安汀溪的禾伯鮮農創新農場,上千隻蝴蝶被放飛。它們沒有急著回歸大自然,而是圍繞著現場的人群飛舞起來,這個富有詩意的畫面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轟動。

  被放飛的蝴蝶有枯葉蛺蝶、美眼蛺蝶、鉤翅眼蛺蝶、玉帶鳳蝶等品種。那麼,這些蝴蝶是怎麼被培育出來的呢?昨日,記者走訪禾伯鮮農創新農場蝴蝶保育基地,採訪了蝴蝶的培育者許爾林——一位有著20餘年蝴蝶生態保育經歷的養蝶人。

  用心

  起早貪黑餵幼蟲「轉移工程」得及時

  記者來到農場時,許爾林和妻子正在給幼蟲餵食。蝴蝶的一生要經過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四個階段,不同階段所需的食物也不同,如在幼蟲期是取食寄主植物的葉子,成蝶後則是取食蜜源植物的花蜜。

  給幼蟲餵食就是一項「轉移工程」。許爾林將幼蟲期的寄主植物種植在花盆內,當幼蟲吃完一株植物上的葉子時,許爾林和妻子就及時將一條條幼蟲轉移至另一株葉子茂盛的植物上。

  「養蝶就得起早貪黑,以保證它們有充足的食物。」許爾林說,幼蟲的食量隨著體型變大而增大,在後期如果食物補充不及時,飢餓的幼蟲就會啃食樹枝損傷植物,甚至吃掉掛在植株上的蛹。為此,許爾林和妻子每天早出晚歸,避免蝴蝶幼蟲出現斷糧。

  堅持

  為了培育新品種 在野外「守株待蝶」一周

  1998年,從四川來廈的許爾林在島內一家蝴蝶館打工,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到蝴蝶保育工作,自此與蝴蝶結下不解之緣。由於沒有人系統地傳授養蝶技術,許爾林只能邊看邊學邊琢磨,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升。

  2003年,許爾林和妻子開始獨立在東坪山蝴蝶谷培育蝴蝶,第一個品種是大帛斑蝶。可惜出師不利,由於沒有完全掌握大帛斑蝶的生活習性,連續培育三批均以失敗告終。出於對蝴蝶的喜愛,許爾林鼓起勇氣做第四批大帛斑蝶的培育。許爾林總結出了適合大帛斑蝶生存的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從卵期開始,經過幾個月的摸索,終於看到破繭成蝶的畫面。

  「看到羽化的那一瞬間很激動,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就像是將自己的孩子養育成人了一樣。」許爾林說。

  為了培育新品種,許爾林會抓一些野生蝴蝶來繁育後再放生。他說,為了捉那些已經交配過的蝴蝶,他得守在蝴蝶會來產卵的寄主植物附近等待,有時候一等就是一個星期。另外,為了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比如它們是喜陰的還是喜陽的、乾燥的還是潮溼的,許爾林常常在野外「跟蹤」蝴蝶,觀察它們的起居習慣,一跟就是半天。

  據介紹,蝴蝶谷還是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和廈門一中的科考教學實踐基地,央視紀錄片《森林之歌》在那裡拍攝了6個月,許爾林是現場顧問,他養的彩蝶也翩然入鏡。

  熱愛

  蝴蝶在哪家就在哪 22年來只回老家四次

  許爾林說,通過跟蹤發現,大自然中蝴蝶的數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定期放飛一些本地有的蝴蝶品種,可以幫助維持蝴蝶種群的活力,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因為每天都需要給蝴蝶補充食物,為了方便照顧蝴蝶,我們就把家安在了養蝶的地方。蝴蝶在哪,我們的家就在哪。」許爾林說,2003年至2019年,他一直在東坪山蝴蝶谷養蝴蝶,常年住在山上,下山的次數屈指可數。

  養蝶的環境如果使用藥物,對蝴蝶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許爾林夫妻倆從未噴藥除害。也因此,許爾林和妻子經常被蚊子和馬蜂叮得全身大包小包。許爾林打趣說,住在山上,各種飛的、爬的、跳的動物都成了家裡的常客。

  在東坪山蝴蝶谷運營期間,許爾林夫妻倆雖然開發了一些收費項目,但扣除日常開銷,收入所剩無幾。去年,許爾林結束了在東坪山的蝴蝶保育工作,今年加入禾伯鮮農創新農場,從事的依然是蝴蝶保育工作。

  許爾林說,在廈門養蝶22年間,因為要照顧蝴蝶,他只回老家4次。每次放寒暑假,父母就帶著孫子來看望他們。當被問及是什麼動力讓其默默地養了這麼多年的蝴蝶?許爾林說:「是熱愛,蝴蝶的每次蛻變,都會讓我覺得生命是如此奇妙,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欣賞到蝴蝶的美麗。」

  養蝶小貼士

  現在有些「昆蟲迷」會購買一些卵或幼蟲在家養殖,蝴蝶嬌弱,如何才能養好?許爾林認為,在廈門蝴蝶最佳的養殖時間是7月-11月,養蝶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卵期:放置於乾燥通風的自然環境下,周邊溫度23℃-32℃之間最適宜,避免強陽光暴曬,遠離殺蟲劑等除蟲藥物。

  幼蟲期:不同品種的幼蟲,所吃的植物葉子可能也不同,要給幼蟲提供足夠的食物。儘量不要觸摸幼蟲,也不要將它們放在陽光下暴曬。

  蛹:這階段除了避免強陽光照射之外,還要防止被螞蟻等昆蟲咬傷,可將它們放入小網袋然後懸掛起來;

  蝴蝶:成蟲期蝴蝶的嘴像一根能自由伸曲的吸管,取食花蜜、樹汁、腐爛水果汁液等。它們對生活空間大小要求比較高,若過於狹小不利於它們生存,可將它們放於院子裡,用較大的網圍起來飼養。

相關焦點

  • 廈門居然有養蝶專業戶 還是央視紀錄片《森林之歌》現場顧問【組圖】
    被放飛的蝴蝶有枯葉蛺蝶、美眼蛺蝶、鉤翅眼蛺蝶、玉帶鳳蝶等品種。那麼,這些蝴蝶是怎麼被培育出來的呢?昨日,記者走訪禾伯鮮農創新農場蝴蝶保育基地,採訪了蝴蝶的培育者許爾林——一位有著20餘年蝴蝶生態保育經歷的養蝶人。
  • 湖南婁底有蝶痴 愛蝶養蝶欲建蝴蝶博物館
    從1998年到今,他在家養了近萬隻蝴蝶並製作成了標本。他說,他的目標「四萬」,即養萬隻蝶,讀萬冊書,行萬裡路,藏萬塊奇石。靠窗外是一排盛放著泥土的木柜子,裡面栽種著樟樹、椿樹、柑橘等,再用鐵絲網一擋,便成了一個研究蝴蝶的簡易實驗室。
  • 探秘廈門「蝴蝶王國」 走近「會飛的花朵」
    沒錯,它們就是被稱為「會飛的花朵」的蝴蝶。調查顯示,廈門是蝴蝶的樂園,單單廈門島就有64種之多,它們除了棲居在山林、公園,還飛進小區裡,甚至還會在居民家的窗臺上「歇腳」。炎炎夏日裡,因為這些美麗精靈的存在,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飛過面前的蝴蝶您認得嗎?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它們小時候真是毛毛蟲嗎?記者帶您一起探秘。
  • 走近「會飛的花朵」 探秘廈門「蝴蝶王國」
    沒錯,它們就是被稱為「會飛的花朵」的蝴蝶。調查顯示,廈門是蝴蝶的樂園,單單廈門島就有64種之多,它們除了棲居在山林、公園,還飛進小區裡,甚至還會在居民家的窗臺上「歇腳」。炎炎夏日裡,因為這些美麗精靈的存在,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飛過面前的蝴蝶您認得嗎?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它們小時候真是毛毛蟲嗎?記者帶您一起探秘。
  • 怎麼樣養蝴蝶 - 百度經驗
    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蝴蝶是一種美麗而有神奇的生物,在一些國家認為蝴蝶是靈魂的化身。它美麗的翅膀,總讓人為之著迷。而如今蝴蝶成為人們的新寵,常常能在婚禮等場所看到她們的倩影。有些人想要留住這種美,讓感動多停留一秒。那麼該怎樣養殖蝴蝶呢?
  • 養過貓養過狗這種東西你肯定沒養過,而且美麗異常
    對於喜歡花草和動物的人們來說他們的內心有有一份對可愛和美的最求,養過寵物錢錢萬唯獨你錯過了它。就是蝴蝶。很多朋友剛聽到養蝴蝶估計就不知道怎麼下手了。今天我就一步步來教大家養蝴蝶。讓你成為朋友圈裡最閃亮的星。
  • 露養多肉要小心蝴蝶兇猛
    那裡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有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蕩。捕蟲網是男孩子必備的玩具,我喜歡忍著一身的蚊子包去捉蝴蝶和蜻蜓,也喜歡捉菜青蟲放到螞蟻洞口,看螞蟻們把菜青蟲折磨得打滾。在自然課的老師鼓勵我把一條菜青蟲撫養成菜粉蝶之前,我從來都沒想到過它們竟然是同一種東西。有點兒遺憾的是我沒有觀察到菜青蟲化蝶的過程。後來又養了很多次也沒有觀察到它們是怎樣從蛹裡鑽出來的。
  • 夫妻養螞蚱 刷爆朋友圈
    全州這對夫婦在家鄉養這種東西!》的文章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該文章主要講述了全州縣蕉江瑤族鄉的張樹春、支小妹夫婦從北方引進螞蚱養殖的事。●夫妻養螞蚱刷爆朋友圈談起為何會選擇養殖螞蚱,張樹春說,這是他千挑萬選後,才定下來的養殖品種。1978年出生的張樹春,成家後在外面打拼了十幾年。2013年底,張樹春決定回鄉搞種養。
  • 五旬男子自覺生活無望 熱衷養蝴蝶治好輕度抑鬱
    可能在你們看來,我碰到的都是一些小事,可我就是那樣一個人,心理上過不去。  回城區做中層也不想了   只想去拍我喜歡的蝴蝶  2005年5月的一個中午,我帶著相機出門逛逛,無意中拍攝到了一隻停在石榴花上的蝴蝶。
  • 「蟹王」專業戶的高效「養蟹經」來啦~
    「蟹王」專業戶的高效「養蟹經」來啦~2017-11-16 16: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高淳發布作為養蟹帶頭人,蔣貽盛也因此被人家贊為「蟹王」,而這一頭銜與其一直以來的高效養殖模式密不可分。上世紀90年代初,蔣貽盛就開始積極探索螃蟹養殖新技術,提出了以「良種、生態、營養、規範、品牌」為核心內容的技術與管理體系建設。
  • 蝴蝶蘭好養嗎?記住3個「小技巧」,養一盆,年年開花,美如蝴蝶
    有喜歡蝴蝶蘭的嗎,難養嗎?蝴蝶蘭真的好美麗,開花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而且蝴蝶蘭盆栽真的不便宜哦,不過它確實很漂亮,花色鮮豔,枝條筆直,葉子翠綠,很多養花的朋友都很喜歡,它養護起來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但是要做好這幾個方面才行,注意一下,養起來也比較簡單,有的花友養的蝴蝶蘭,開完一次花之後,就不管它,那其實好好養護一下,不會說養一次就不會開花了,還可以繼續養起來,繼續開花的:蝴蝶蘭好養嗎?
  • 幼蟲養一個月就能羽化成蝴蝶
    辦公室裡兩張辦公桌,桌上、椅子下,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透明碗,養的全是蟲子。  於煒,植物保護室工作人員,養蟲子已經5年多了,前後加起來有60多種。  為什麼養蟲子?  於煒笑著說,只有把蟲子一天天養大,一天天觀察,才能了解蟲子的習性,比如它幾月份生,一年繁衍幾代,喜歡吃什麼植物等等。知道了這些,才能知道它是什麼時候,又是怎樣傷害植物的,才能及時防治。
  • 三農:利用牛糞養蚯蚓年入百萬
    從十幾年前夫妻倆創業開始,牛靈主外跑銷售,李嶽主內管技術,夫妻倆一直是村裡的模範夫妻。牛靈抓蚯蚓的時候記者注意到,她的手上還一直戴著個戒指,她說這是李嶽送給她的,不能取下來,怕丟了。記者:我看你說起李嶽給你送了個戒指還挺甜蜜的。牛靈:是的呀,送的跟自己買的不一樣的,心情兩樣的。記者:心情咋兩樣呀?
  • 農村老人說: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道盡辛酸
    即使社會發展至今,養兒防老,依然是農村老人養老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對生兒子依然有一種執念,而且總是希望能多生幾個,這樣以後可以相互分擔,會輕鬆一些。但往往事與願違,有時候家中兒子多了,反倒不是件好事,因為他們會相互推卸責任,就會應了農村那句老話: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輪官馬」是什麼意思呢?官馬,當然是指政府的馬。
  • 為什麼丁克夫妻,寧願養寵物也不願要孩子?他們的苦很少有人懂
    小張夫婦倆就是年輕人中的一員,他們在最繁華的首都打拼,結婚三年也一直沒有傳出喜訊來。家裡的老人這時不幹了,父母非常著急,隔一天一個電話的來催生,甚至在節假日他們不遠萬裡的來到小兩口的家中,當面要起孫子來。小張也頗為糾結,其實夫妻倆早已經商量好,要做一個丁克家庭,但是這樣的話卻不敢告訴老人。
  • 80後夫妻大山裡養蜂養紅腹錦雞,甜蜜美麗產業帶來豐厚收入
    安康旬陽縣銅錢關鎮雙河村,36歲的李選陽和32歲的妻子石全珠在大山裡養蜂、養紅腹錦雞,甜蜜美麗的產業給他們帶來一年30多萬元的收入。夫妻倆以前一起去外地打工,煤礦、鐵礦、建築工地都幹過,有了孩子後他們也是帶著孩子去打工。李選陽說:「回想當年在礦上打工的情景,還是挺危險的。」
  • 南醫大小夥養蝶十年給保護虎鳳蝶提建議
    走進南京醫科大學二棟宿舍129室,最裡面一張床鋪的書柜上有個小盒子,裡面常年放有二三十條毛毛蟲。盒子的主人叫尹方韜,是基礎醫學院2013級臨床專業大二學生,作為」蝴蝶愛好者「,他喜歡去野外尋找各種蝴蝶、拍攝觀察它們的成長過程。
  • 《終極鬥羅》龍天養:您居然就是唐三,藍軒宇的爺爺?我是小養
    《終極鬥羅》龍天養:您居然就是唐三,藍軒宇的爺爺?我是小養 想看《終極鬥羅》24冊,25冊同人文的小夥可以微信搜一搜「阿傑閱讀小說」 龍天養本身是一個宇宙之中誕生的碎片,經過了無數年的吸收能量才是形成了龍馬雙子星,天龍星和天馬星的。
  • 世界上最危險的寵物,有人養了一噸重的公牛,有人卻養北極熊
    但是養一頭一噸重的公牛甚至比養熊還要危險,因為這頭牛體型碩大力大無窮,可能在它眼中善意的玩鬧就會變成一場禍端,比如有一次這頭牛和男主人玩鬧,居然用它的角頂著主人跑出去十幾米遠,好在最後沒有受傷,這頭牛此後也再也沒有這樣玩鬧過,反而十分溫順。
  • 盤點國內影視明星養的寵物,李冰冰養蜘蛛,而他卻有一個動物園
    1、霍思燕霍思燕是我國著名的女演員,她的老公杜江更是出演了許多優秀的影視劇,他們的兒子嗯哼也跟隨夫妻倆參加了許多綜藝節目。霍思燕特別喜歡養寵物,她家裡養了兩隻貓四隻狗,其中有一隻超大的泰迪(貴婦犬)名叫駱駝。霍思燕說駱駝是他們家的一員,她和杜江也是因為駱駝才在一起的,曾經有人出六百萬要買駱駝,霍思燕都沒有賣,可見駱駝已經成為了他們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