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蝴蝶先生」,純屬巧合。
在今年元旦的永康首屆攝影藝術節上,一組「會飛的花朵」吸引了我,作者就是「蝴蝶先生」。
「蝴蝶先生」,今年51歲。
他們說,這個「蝴蝶先生」,是永康農行的職員,為了拍蝴蝶,在城區支行做中層的機會他不要了。
家裡的客廳、過道,都是塑料箱子,裡頭是他的寶貝——養著各種蝴蝶的毛毛蟲哩……
幾天接觸下來,「蝴蝶先生」和我聊了很多很多……
我以前的確是個中層
可我一點成就感也沒有
我叫張紅飛,農行永康支行的一名員工,現在金華我是拍到蝴蝶種類最多的人。
在迷上蝴蝶之前,我覺得自己有點輕度抑鬱,雖然是單位中層,工作生活毫無成就感。
熟人、親戚,會來找我,想要貸款,按情應該貸,按理不一定能貸,想幫沒幫成,心裡難受。
上頭派下來的任務,完不成,放不下,晚上睡不好,一覺醒來,還是被它纏著。
要化解一場不開心,要過十天半個月,常常是這件不開心的事情還沒丟掉,下一件又來了……
在酒桌上,我一般都不太講話。
可能在你們看來,我碰到的都是一些小事,可我就是那樣一個人,心理上過不去。
回城區做中層也不想了
只想去拍我喜歡的蝴蝶
2005年5月的一個中午,我帶著相機出門逛逛,無意中拍攝到了一隻停在石榴花上的蝴蝶。
我把這個照片給朋友看,大家都說拍得太好了,那一刻,我覺得很幸福。
拍蝴蝶最好的日子,是在3到11月。7月、10月最多。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種絲帶鳳蝶,太美了,跟了7天,才看到它停在一株小草上的樣子。我激動地按下了快門。
回家發現,照片糊了,因為我當時太興奮,手抖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拍到了很多蝴蝶,很多人都喜歡,說我拍得好,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2007年,我的工作地點從鄉鎮調回了城區,還是繼續做中層。
但是,我去跟領導說,我不想坐這個位子了。
我心裡是想,希望有更多時間,去拍我喜歡的蝴蝶。
為了拍它們的一生
我開始養毛毛蟲
2007年的時候,我就拍到了永康170多種蝴蝶了,都發在網易的「相冊」裡。
我當時的網名叫「蝴蝶飛飛」,粉絲17000多人,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網友們經常問我:這些蝴蝶叫什麼名字?屬於什麼種類?在哪兒拍的,有什麼習性?
我突然意識到,我拍的,只是蝴蝶生命的最後一程,是羽化之後的模樣,它們之前是什麼樣,我還真不知道。
廣州有個蝴蝶專家叫陳錫昌,他建議我,可以自己親手養蝴蝶。
2011年2月,我第一次帶著蝶卵回家,用葉子小心兜著,是田裡很常見的「寬邊黃粉蝶」。
三天以後,幼蟲出來了,採來嫩葉餵養,半個月後,幼蟲成蛹,一周之後,真的成蝶了。試養成功。
2012年,我採集了20多種蝴蝶卵,分別用小塑料儲物箱裝著,放在家裡的客廳、房間過道裡,分類貼上標籤,箱子裡鋪上幼蟲喜歡吃的葉子。
嫩葉都是從外面採來的,得趁露水沒幹的時候,馬上裝保鮮袋在冰箱裡冷藏
(記者插嘴:家裡養著這麼多毛毛蟲,妻子沒有意見嗎?答:她沒意見,她很支持我的)。
幼蟲孵出來之後,每天早上五六點鐘餵一次、晚上七點餵一次,還要給它們清理排洩物。
一般幼蟲蛻皮四五次之後,就會成蛹。
我每天都等著盼著。
等蛹的顏色變深,花紋出現變化,我就知道,快了。
脫繭羽化的時間也就三五秒,非常非常容易錯過。我只好捧著相機盯著盒子,一直守。
有時,從早上5點開始守,到7點不得不上班去了,下班回來,蝴蝶已經羽化結束。
有時下雨,空氣溼度增加,它又會延遲羽化,讓人乾瞪眼。
到了休息日,從早上守到中午,餓了,吃個午飯,一回頭,它又羽化結束了。
所以,你看我現在,已經養出了40多種蝴蝶,拍到的羽化照片就只有五六張啊。
現在有蝴蝶有圈子有粉絲
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我拍了這麼多年蝴蝶,感覺是本地可以拍的蝴蝶越來越少。
2011年的時候,永康金山公園的蝴蝶,一天隨便拍拍就有幾十種。2012年,金山公園蝴蝶幾乎看不到了。後來在武義找到了兩個拍攝點,能拍到十幾種,2013年再過去,發現這兩個點也沒什麼蝴蝶了。
去年10月7日,我從廣西帶回了「巴黎翠鳳蝶」的卵。
這種蝴蝶的幼蟲,只吃一種叫「飛龍掌血」的嫩葉,永康這邊買不到,我全都放在冰箱的零度保鮮格裡。
我帶回來很多卵,最後出來三條幼蟲。過年的時候,它們可以在家裡羽化紛飛了,到時,歡迎你來我家做客。
我把照片發到網上,有那麼多人關心,我還交到了一批專家級的朋友。去年10月,蝴蝶專家陳錫昌請我一起去廣州拍蝴蝶,我還認識了一個香港的退休警官,他才是真的超級蝴蝶迷,養了300多種蝴蝶,我比起他,小巫見大巫。
我們大家還一起到廣西平果縣拍蝴蝶。我一口氣4天拍了四十多種蝴蝶,採了10多種蝴蝶卵。
開心的事多了,不開心的事少了,我覺得,以前的心理上的那些包袱,已經完全沒有了。
蝴蝶媽媽和它們的「寶寶」,自上而下依次為紅珠鳳蝶、柳紫閃蛺蝶、二尾蛺蝶、麝鳳蝶。(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