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新世紀初的「新舟」,積極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超越,日益成長壯大,現已成為世界支線航空運輸業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截止2012年10月,新舟系列飛機已獲得國內外訂單近200架,交付客戶76架,運營在非洲、亞洲、南美洲與獨立國協等14個國家的200餘條航線上,新舟機群飛行小時與飛行起落數雙雙接近20萬,樹立了「中國製造」與中國民機的品牌形象。
新世紀放飛新希望
雖說「和平與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旋律,但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強權政治的影子依然存在。「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落實好「科學發展觀」,走強軍富民之路,才能使國家與民族長久立於不敗之地。民機產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其發展水平已成為國力強弱的標誌,同時兼具國家經濟、軍事、政治發展的多重需要,受到了世界發達國家與主要發展中國家的普遍重視。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越來越多的進口飛機湧入了中國的天空,幹線機隊不斷擴大乃至出現過剩,中國的支線航空出現了長期的低迷,曾經為中國支線航空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運七機群,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偌大藍天,竟然一時難覓中國銀燕的影子。
沒有民機的航空工業是不完整的航空工業。中國民機產業的發展走過了一次極為坎坷與波折的漫漫長路。挫折和彎路讓中國航空人明白,「以市場換技術」是行不通的,要發展民機產業,只有立足自我,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環顧世界形勢更為嚴峻,民機市場產業格局業已形成,幹線飛機基本被波音和空客兩大航空工業巨頭所壟斷;支線航空市場漸成龐巴迪、ATR和巴西航空公司鼎足之勢,三大支線飛機製造商分享了世界市場的主要份額。中國民機要想在已經形成高度壟斷的世界民機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其存志也堅,其行路也難!
為使民機產業在國內外航空工業發展的大環境下求存、發展、壯大,我國選擇了「以自主創新為主、從支線飛機起步、以幹線飛機為目標」的戰略決策。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責無旁貸地扛起了振興民機產業的大旗,新舟60飛機生逢其時,光榮地承擔了這一歷史性任務。
千錘百鍊成就「新舟」
依託成熟的飛機研製生產經驗與國際領先的航空零部件國際合作技術製造、項目管理水平,中航工業西飛研製生產的渦槳支線飛機-新舟60於本世紀初首飛成功。
作為首次嚴格按照與國際接軌的我國適航標準CCAR-25部設計生產和試飛驗證的新舟60飛機,從設計、研發、製造、試飛、適航驗證到批量生產,始終注重突出安全、舒適、經濟、環保、易維護和駕駛品質優良等特性,可滿足國內外日益增長的支線航空運輸與通用航空運輸需求。
在研製期間,新舟60飛機歷經雷達罩雷擊試驗、風擋玻璃鳥撞試驗、防火試驗等大型專項試驗89項;在適航取證過程中,歷經高溫高原環境飛行、結冰飛行、全程夜航飛行、發動機單發飛行和失速飛行等試飛科目156項。驗證結果表明,新舟60飛機主要指標已經達到了當代國際同類先進支線客機的水平。
2000年2月,新舟60首飛成功;2000年6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2000年12月,取得生產許可證。2004年,商務部將新舟60飛機確定為重點高科技機電類外貿產品。2006年5月9日,新舟60取得印尼適航當局適航證,成為國內首次取得國外運輸類飛機適航證的民用客機。目前,新舟60飛機已獲得印尼、菲律賓、寮國等13個外國適航部門頒發的適航證。
在繼承諸多優勢的基礎上,為不斷滿足市場及客戶需要,中航工業西飛對新舟60飛機進行了以結構優化、綜合航電、內裝飾改進為主要內容的優化,進一步提升了用戶使用價值,研製了新舟600客機。該機於2008年10月首飛成功, 2010年5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2011年11月,新舟600飛出國門,在第12屆杜拜國際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受到廣泛關注。
為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中航工業西飛在新舟600客機的基礎上積極研製貨運型。2012年10月24日,新舟600F民用貨機成功實現首飛。至此,新舟飛機形成了較完善的專業化、系列化譜系,初步形成了客運型、貨運型、公務型,多型並舉、多用途發展的新格局。
飛出國門天地寬
在世界支線航空領域,新舟60飛機是一顆新星。誕生之初,面對國內支線航空運輸市場的低迷,中航工業積極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在國家「走出去」產業政策的引導與支持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在非洲,2004年11月,辛巴威籤署兩架新舟60飛機購機合同,中國民機首次實現國外銷售「零」的突破。2005年5月,兩架新舟60飛機交付津航,並很快投入運營。2008年6月,在慶祝中國自主研製生產的民用客機新舟60飛機在非洲運營3周年之際,新舟的首家國外用戶、辛巴威航空公司執行長齊昆巴表示,「新舟60機群幫助我們實現了打造非洲最先進、最有競爭力航空運輸公司的夢想,使辛巴威航空公司走在了非洲航空業的前列。」繼辛巴威之後,尚比亞、剛果(布)、蒲隆地、喀麥隆先後購買了新舟60飛機。由於運營狀況良好,剛果(布)於2011年12月再次籤訂一架新舟60飛機購機合同,成為首家二次購機的非洲用戶。
在亞洲,2005年12月,寮國航空公司籤訂兩架新舟60飛機購買合同,中航工業西飛首次實現新舟60飛機自營出口。2006年6月,印尼鴿航籤訂15架新舟60飛機購機合同,成為新舟飛機最大一筆出口合同。2006年7月,首架新舟60飛機交付亞洲首家用戶-寮國航空公司,新舟60飛機的東亞市場得到不斷拓展。截止目前,新舟60飛機已運營在寮國、印尼、菲律賓、緬甸、斯裡蘭卡、柬埔寨與塔吉克斯坦等國的國內外航線上。由於已投入航線新舟60飛機的出色表現與成功運營,寮國三次、菲律賓兩次批量購買了新舟60飛機。2010年11月,寮國政府訂購兩架新舟600飛機,該機型首次實現外銷。
老航利用新舟60飛機開闢了多條新的國內外航線,營運效果喜人。寮國的新舟60公務機獲得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VIP乘客的好評。《萬象時報》引用旅遊部門代表的評價稱,新舟60飛機乘座非常舒適,特別是空調系統,十分適合寮國的氣候環境。寮國交通部部長松馬說:「寮國旅遊業發展迅速,寮國航空公司的旅客運輸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有信心使用好新舟60飛機,更好地為寮國人民和國外遊客服務。」
在南美洲,2008年2月,兩架新舟60飛越大半個地球,歷經冰雪嚴寒等惡劣天氣考驗,行程2萬公裡,安全抵達玻利維亞。在海拔4058米的玻利維亞拉巴斯國際機場,新舟60飛機圓滿完成了高原運營適航驗證飛行,突破了以往適航取證機場高度3600米的紀錄,再一次向世界彰顯了「中國製造」的優秀性能和品質。
在歐洲,2012年5月23日,烏克蘭MARS航空公司籤訂3架新舟60飛機,新舟60飛機邁出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的第一步,表明新舟60飛機的良好性能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同時也標誌著中國與歐洲在航空領域的合作取得突破。
國內市場捷報傳
在國外市場凱歌高奏的同時,國內市場也捷報頻傳,奧凱航空、英安航空、民航飛行學院與幸福航空先後籤約購機。2008年10月,新舟60飛機正式投入奧凱航空的國內航線運營,執飛天津——煙臺——大連——錦州的環渤海航線。隨後,奧凱航空使用新舟60飛機相繼開通哈爾濱分別至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黑河、漠河等十餘條航線,初步搭建了環渤海地區和遍布黑龍江省的支線航空網。
2009年8月,新舟60飛機正式投入幸福航空航線運營,執飛西安——延安航線。目前,以國產新舟60飛機為運營機隊的幸福航空已開通國內航線二十餘條,初步貫通了我國的西北與東南,成為我國航空運輸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0年12月,新舟600飛機交付首家用戶中國民航飛行學院。2011年3月,首架新舟600飛機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接替了為培養中國民航飛行員服務長達20多年的運七—100飛機,擔當起民航高級教練機的歷史使命,中國民機實現完美「傳承」。
作為國產民機開路先鋒的新舟系列飛機,經過國內外市場的重重洗禮,為國產民機產業開闢出了一方晴空,書寫了「中國製造」的新篇章。
布局未來,乘勢發展
在新舟60飛機嶄露頭角,發展勢頭迅猛的同時,中航工業、中航工業飛機公司與西飛國際便超前謀劃,精心布局民機產業的發展。基於對未來世界範圍渦槳支線飛機的市場需求預測,以及同主要競爭對手優劣勢的對比分析,圍繞新舟系列飛機的發展,確立了「系列化發展、多用途開拓、國際化挺進、全球化支援」的發展思路,通過 「鞏固新舟60、推出新舟600、發展新舟700」 三大步,不斷滿足國內外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新舟系列飛機與我國民機產業的持續發展。
系列化發展,即在鞏固與發展50座級渦槳飛機產品的基礎上,產品線向70-90座級延伸;以參與全球同類飛機高端市場競爭為目標的新舟700飛機,已進入預研階段。新舟700飛機將取得FAA和EASA適航證,飛向更為廣闊的歐美以及全球市場。
多用途開拓,即在新舟系列客機的基礎上,以市場與客戶需求為導向,適時進行貨機、公務機、海洋監測機、遙感航測機、醫療救護機、人工降雨機與森林滅火機等多用途改裝。
國際化挺進,即以全球視野謀劃企業發展,不斷順應與滿足客戶需要,穩步推進新舟系列飛機的改進、發展與市場拓展,實現商業成功,謀求與客戶的共贏。
全球服務支援,即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服務理念,不斷完善全球服務支援體系,在用戶培訓、售後服務、用戶資料和備件支持等方面,為遍及全球的新舟飛機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用戶安全、可靠的運營。
展望未來,中航工業西飛國際將堅持中國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同步發展的戰略,未來十年內實現亞太地區市場銷量第一,在非洲、拉美地區銷量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格局,並在歐美地區實現銷售突破,躋身於渦槳支線飛機世界級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