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第一代晶矽太陽電池到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再到以燃料敏化為代表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人們對太能能的研究從未停止。本期小編整理了18本太陽能領域的重要專著,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的原理研究及進展以及近期很火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希望能有一本對你有價值。
英文書名:Third Generation Photovoltaics:Advanced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作者: Martin A. Green
出版社: Springer
副標題: Advanced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出版年: 2005-12-21
頁數: 172
ISBN: 9783540265627
本書簡介:
光伏,陽光直接轉換為電能,是發電增長最快的技術。 「第一代」產品使用與微電子中相同的矽晶片。 「第二代」薄膜,進入市場後有潛力通過消除材料成本大大提高經濟性。Martin Green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光伏研究人員之一,他認為「第二代」光伏將最終達到自己的材料成本限制,產生「第三代」高性能薄膜。 本書探索了能源轉換潛力:改進光伏性能的先進方法並概述了可能的實施路徑。
英文書名:ORGANIC SOLAR CELLS Fundamentals, Devices, and Upscaling
作者: Barry P. Rand Henning Richter
出版社: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出版年: 2005-12-21
頁數: 795
ISBN: 978-981-4463-66-9
本書簡介:
考慮到不同領域的人補充知識的需求,本書的15章涵蓋了OPV持續成功開發的所有方面,包括材料設計和合成,器件結構和表徵,量子化學和光學建模,相關滾軋加工主題,透明導體,基板,模塊設計和製造相關主題,以及最終的壽命和穩定性。 解決了不同的有時甚至競爭的方法,例如使用小分子與聚合物相比作為電子給體材料或液體處理和氣相沉積。
英文書名:Harnessing Solar Heat
作者: Brian Norton
出版社: springer
出版年: 2005-12-21
頁數: 271
ISBN: 978-94-007-7274-8
本書簡介:
本文涵蓋了用於太陽能轉換成熱量的太陽能技術的各個方面,或者作為直接使用的輸出,或者作為其他用途(例如發電或冷卻)的媒介。本文使用作者自己的研究,以及在阿爾斯特大學,克蘭菲爾德大學,都柏林理工學院等許多同事和合作者的技術。開始的章節介紹太陽能氣象,輻射傳熱,材料性能和能量存儲的相關基本方面。太陽能收集器在詳細討論之前一系列章節介紹了全方位的應用。早的章節考慮:太陽能資源;其在地理,光譜,天空幾何和時間域中的分布;太陽能吸收,傳輸和損耗的物理學表面;和用於存儲收集的太陽能的技術。特定收集器子系統在7、8、9中討論。本書是一個以研究為導向的學術著作,引用了同行評議文獻出版物。
英文書名:Next Generation of Photovoltaics
作者: Luque L. Pez, Antonio L.
出版社: Springer
副標題: New Concepts
出版年: 2012-3-31
頁數: 369
ISBN: 9783642233685
本書簡介:
本書是2008年在Cercedilla(西班牙)舉行的一次會議的結果,討論了可用於提高光伏(PV)設備效率的新概念。前三章回顧了多結太陽能電池和集中光的使用。第4章和第5章討論了所有光伏器件的共同興趣話題。特別是,第5章回顧了等離子體激元的潛力。第6章和第7章分別討論有機系統和多重激子太陽能電池中的上轉換。第8-13章討論了中間帶太陽能電池概念,其追求將小於帶隙能量光子轉換成太陽能電池電流而沒有電壓下降,第8章介紹了這一概念,其餘章節則沿著不同的框架進行了擴展:模型(第9章),量子點(第10章),薄膜(第11章),GaInN(第12章),離子注入矽(第13章)。
英文書名:Perovskite Materials: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作者: Likun Pan and Guang Zhu.
出版社: ExLi4EvA
出版年: 2016-02-03
頁數: 642
ISBN: 9789535122456
本書簡介:
本書總結了鈣鈦礦材料領域中專有技術的當前狀態:合成,表徵,性質和應用。 這本書是能源,物理,化學和材料研究領域科學家的重要參考資料。大多數章節包括對實際知識和前沿研究結果的評論。它也是研究生的合適閱讀材料。
英文書名:Solar Cell Device Physics
作者: Fonash, Stephen
出版社:Elsevier
出版年: 2010-4
頁數: 381
ISBN: 9780123747747
本書簡介:
在過去15年中,太陽能電池領域出現了大量的新想法; 關於能量轉移的話題已經變得更加豐富,納米結構和納米材料已經革新了新技術發展的可能性。然而,太陽能還是不能在世界電力市場中普遍存在,除非它能夠與傳統的發電方法(例如化石燃料)相比具有經濟競爭力。新版本中Stephen Fonash博士增加了等離子體激元,多重激子激發生成過程,納米結構和納米材料(如量子點)等尖端主題的覆蓋範圍,提高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等。
英文書名:SOLAR CELLS –DYE-SENSITIZED DEVICES
作者: Leonid A. Kosyachenko
出版社:InTech
出版年: 2011-11
頁數: 502
ISBN: 978-953-307-735-2
本書簡介:
「太陽能電池」的四卷版的第二本書專門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它被認為是非常有前途的,因為它們由低成本材料製成,具有簡單廉價的製造程序,並且可以加工柔性化。 DSSC成為真正新型的能量轉換裝置,是第三代太陽能技術的代表。這些設備中太陽能轉換為電的機制是相當奇怪的。在DSSCs中實現的能量轉換效率低,然而,它在過去幾年中快速改善。據認為,DSSC仍處於開發階段的開始階段,將在未來的大規模生產中佔據一席之地。
英文標題:Applied Photovoltaics
原著作者: Wenham, S. R./ Green, M. A./ Watt, M. E./ Corkish, R.
出版社: Stylus Pub Llc
頁數: 323
ISBN: 9781844074013
本書簡介:
本書英文版原著是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開設的、電氣工程系和太陽能與可再生能源工程系同名專業課程"應用先伏學"所使用的標準敏材,原薯作者Martin Green 被授(執行研究主任) .Stuart Wenham教授(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Corkish博士(光伏工程學院院長〉和Muriel Watt 博士均是新南威爾斯大學光伏工程研究中心的資深專家和光伏太陽能業界權威,十餘載以來,研究中心在Green教授與Wenham 敏授的領導下取得了及其輝煌的成就. 在矽材料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世界領先. 是單結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最突破者和保持者。對於高等院校師生以及光伏從業者而言,本書是一部優秀的教材與參考資料,全書共分12章. 主要內容包括太陽輻射的特性. 半導體與P-N 結基礎.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特性及設計、光伏電池的互聯組件的裝配.獨立光伏系統組成與設計,光伏特殊應用,偏遠地區供電系統,併網光伏系統以及光伏水系統等。
作者: 李申生
出版社: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1996-6
頁數: 411
ISBN: 7-81039-637-4
本書簡介:
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日益備受人們的關注,太陽能以它的許多特點廣泛應用於人類生產、生活的諸多方面。本書詳細介紹了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太陽能的起源與傳播、太陽能的特點、太陽能的低溫熱利用和中高溫熱利用,以及太陽能的電利用等知識。
作者:(日)太陽光發電協會
譯者:劉樹民 宏偉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4月
頁數:239 頁
ISBN:7030170881
本書簡介: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與施工》主要介紹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與施工,內容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特性、結構及種類,功率調節器的工作原理、功能、電路構成以及種類、選擇方法,相關設備及部件如旁路元件、接線箱、蓄電池、防雷對策等,以及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與施工、維護檢查及測量。在最後一章和附錄中還介紹日本的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相關法令及手續,以及併網系統技術要求準則、日本重要地區日照量數據等。
英文標題:Solar Energy Conversion
作者: Likhtenshtein, Gertz I.
出版社:Springer
出版年: 2012-3
頁數: 283
ISBN: 9783527328741
本書介紹:
在本書中,經驗豐富的作家和國際知名科學家Likhtenshtein教授,從化學家的角度考慮太陽能轉換的不同物理和工程方面。從理論到現實生活系統,他精確地顯示了在轉換光能時發生了哪些化學反應。它是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人員從事太陽能轉換的一個重要指南。
英文標題:Science China Materials
作者:戴松元、楊世和、匡代彬、孫立東、李亮、曹國忠、鄭凱波、肖立新、魏明燈等。
出版時間:2016年59卷第10期(785-883頁),
出版社:SCIENCE CHINA PRESS
本書簡介:
主要包括量子點電池、染料敏化電池、聚合物光伏電池等主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作為有希望的替代太陽能電池技術引起了很多關注。 為了提高DSSC的效率,採用光陽極的各種表面改性以減少DSSC的複合。 表面改性的方法和適合於表面處理的材料,例如用作抑制電荷複合的能量勢壘光陽極的阻擋層,用於在表面上獲得正電荷的酸處理和CBE的負運動,以及二元氧化物的表面改性……
作者:(澳)格林(Green,M.A.);李秀文等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7年1月1日
ISBN: 7505300679
本書簡介:
紹了太陽電池的基本理論,分析了限制太陽電池轉化效率的限制因素,詳細描述了矽太陽電池,組件,方陣和系統的設計、製造工藝、性能測試和反應。對聚光電池、聚光系統和其它半導體材料的太陽電池以及關於太陽電池研究取得的新進展也有相應的描述。
英文標題:SOLAR CELLS–THIN FILM TECHNOLOGIES
作者:Leonid A. Kosyachenko
出版社: InTech
出版時間:2011年10月
ISBN: 978-953-307-570-9
本書簡介:
這四卷本書的第一本書是致力於最有希望的光伏領域之一,已經達到大規模生產的第二代薄膜太陽能模塊,並在世界各地的幾個國家建設了強大的太陽能發電廠 。使用諸如CIGS和CdTe的直接間隙半導體的薄膜技術提供最低的製造成本並且在工業中變得更加普遍,允許以比晶片或帶狀矽模塊更大尺度改善生產的可製造性。這只是時間問題,薄膜如CIGS和CdTe將取代基於晶片的矽太陽能電池作為主要的光伏技術。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光電效率仍然遠低於理論極限。 增加太陽能電池的這個關鍵參數的科學和技術問題在本書的幾個章節中將被討論。
英文標題:SOLAR CELLS–NEW ASPECTS AND SOLUTIONS
作者:Leonid A. Kosyachenko
出版社: InTech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ISBN: 978-953-307-761-1
本書簡介:
「太陽能電池」四卷版的第四卷討論了太陽能電池效率和光電化學太陽能電池中氫氣生產的一般問題。對太陽能電池中的量子尺寸效應一般和超晶格,量子點等的具體實例給予了相當大的關注。新材料,例如作為太陽能電池活性材料的氧化亞銅,用作pin結太陽能電池中的吸收層,InGaAsN作為用於多結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有希望的材料,討論了具有MIS結構的太陽能電池中的InP。幾個章節致力於有機光伏的狀態和觀點的分析,如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聚(對亞苯基-亞乙烯基)衍生物,光伏紡織品,光伏纖維等。
英文標題:Solar Collectors and Panel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作者:Reccab Manyala
出版社: Sciyo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頁數:454 頁
ISBN: 978-953-307-142-8
本書簡介:
本書為專家,研究人員以及太陽能收集器和面板研究,技術,應用,理論和研究趨勢領域的新手提供了快速閱讀。它涵蓋太陽能電池板應用的詳細使用,從照明到太陽能車輛的使用。
英文標題:SOLAR CEL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作者:Arturo Morales-Acevedo
出版社: InTech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頁數:386 頁
ISBN: 978-953-51-1003-3
本書簡介:
在過去十年中,光伏(PV)技術已經顯示出成為世界發電的主要來源的潛力 - 即使在金融和經濟危機時期也有強勁和持續的增長。因為全球對光伏優勢的認識提高,這種增長預計將在未來幾年持續。然而,成本仍然是進一步擴大光伏發電功率的最大障礙,因此降低成本是光伏和太陽能電池調查的主要目標。本書打算通過覆蓋太陽能電池物理和技術領域廣泛的現代研究課題,為此目的做出貢獻。已經建立的第一代矽太陽能電池技術,第二代薄膜和第三代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包括用於降低太陽能電力成本的新技術,如CZTS,有機聚合物和串聯太陽能電池基於III-V化合物-在集中的太陽光下-在本書中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域的專家研究。最後,兩章還專門用於系統工程,提供了完整的光伏能源研究和應用視角的全景。
英文標題:Solar Energy
作者:Radu D Rugescu
出版社: InTech
出版時間:2013年2月
頁數:432 頁
ISBN:978-953-307-052-0
本書簡介:
目前的「太陽能」科學書希望在新技術上打開一系列具有實際影響和興趣夫人第一手文本。它們可能包括化石燃料的生態燃燒,利用當地和偏遠社區的空間技術,在星際規模上發展安全網際網路通信的新趨勢,推進技術的新突破等。 編輯將很高興地看到,本書是開放的辯論,他們將等待讀者的反應與極大的興趣。
欲下載本文中的18本太陽能專著,請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詞「18本太陽能專著」
本文內容整理於網際網路,僅對相關專著的介紹、評論或科學研究,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聲明:
1. 本文版權歸革鑫納米所有,公眾號和媒體轉載請與我們聯繫!(手機/微信:13989848845)
2. 因學識有限,難免有所疏漏和謬誤,懇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