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點擊上方【憨爸在美國】查看往期內容 ---
如果現在提起「化學」兩個字,不知道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的是什麼。
是那張密密麻麻布滿字母、漢字、數字的化學元素周期表?還是課堂裡那些丁零噹啷的各種化學實驗器材?
化學是一門非常特殊的學科:作為基礎科學,它超級重要,初中必學;但作為基礎學科,它卻是學的最晚的一門科目,初三才開始學;同為理科,化學很特殊,學習內容大都是微觀層面的,很抽象。
我們本就生活在一個物質的世界裡,而化學就是研究物質的,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化學元素就像身邊的一花一木,隨處可見;
化學反應無時無刻都在我們的周圍發生;
各種新材料的出現改善我們的生活:
小到一塊肥皂,大到航天材料,都離不開化學的發展
……
但是試想如果孩子跟化學的第一次接觸是通過教科書上那些複雜的方程式、難懂的化學符號和各種實驗裝置,理解起來該是如何困難,又怎麼會喜歡學習化學呢?如果能給孩子做好化學啟蒙,從小培養孩子對化學的興趣,化學就不會變成初三的「突然襲擊」,學習就不會痛苦。
今天推薦的是一套中國原創的漫畫化學啟蒙書《這就是化學》。它全部的知識腳本由北京市育才學校的化學高級教師亓玉田親自創作,真是我到目前為止見過的最好玩、講的最生動、最接地氣的化學啟蒙書了。
中科院院士、理化所研究員、北京市化學名師聯袂推薦,稱它為「化學啟蒙必讀書」。腦洞大開的漫畫、精心設計的故事情節、接地氣的表述手法,把初中化學的知識脈絡梳理的異常清晰。沒有複雜似「天書」的化學方程,一樣能讓孩子理解化學各個知識點,即便是教科書中的重難點也能輕鬆理解和掌握。
所以它就特別適合5~12歲的孩子。低齡的孩子可以通過漫畫,在生動有趣的講解下慢慢熟悉以後所要學習的化學知識;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平穩過渡到未來中學的化學學習。
有幾點特別吸引我:
特專業:名校化學高級教師親自撰寫知識腳本。
特好玩:漫畫+故事,大開腦洞,輕鬆get化學知識點
特實用:匹配中學化學教材,完美啟蒙
下面我就詳細說說這套書的內容,它能給孩子的化學學習提供怎樣的幫助。
《這就是化學》一套共有8冊:
《分子和原子》
《元素》
《單質和化合物》
《溶液》
《奇妙的化學反應》
《酸鹼大戰》
《氧化與還原》
《南極化學之旅》
一套書循序漸進地搭建了初中化學的整個體系框架:
從化學的基本要素——分子、原子、元素講起(1、2冊)
再到複雜一些的單質、化合物、溶液等物質(3、4冊)
之後引出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5、6、7冊)
最後以一場南極化學之旅結束(8冊)
用漫畫故事形式的講述,有趣又好懂,讓化學知識不再枯燥。前7冊主要是講解各種基本的化學知識,最後一冊 《南極化學之旅》是一個探訪南極的小故事,不僅把前面7冊的化學知識綜合串起來,更藉由故事去展現化學在生活領域和科學領域的運用。
每一本書結構基本都是固定的4塊:漫畫故事、總結、思考題和問答收納盒。
書裡全部的知識點講解都是通過漫畫來引入,然後一步一步展開。化學研究物質都是從微觀的角度來的,原子、分子、離子等等,這些是化學的最基礎內容,但是我們肉眼無法觀察到,很抽象,對孩子來說理解就更困難。
好比一個鐵塊,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個金屬塊,但是要怎麼跟孩子解釋組成它的是鐵元素,為什麼會有元素,鐵所屬的金屬元素有什麼特性……太抽象了,不容易講也難理解。
用漫畫來講,就變得很有優勢了。抽象的概念全都變成直觀的卡通人物形象,所有的知識點都有對應的卡通形象。很好區分,所以不論講什麼概念都特別容易理解。
比如第1本《分子和原子》。它從化學最根基的物質性質組成——分子、原子這些開始,帶孩子進入化學的奇妙世界。我們就看第一節「什麼是分子」。
這一節只有4頁,這4頁漫畫就能講清4個知識點:
分子的概念:它是什麼?
分子的特點:小、無所不在、數量驚人
分子的間隔大小使得物質有不同的密度
分子間隔的影響因素(熱脹冷縮)
開篇就從物質構成的角度引出「分子」這個概念——物質組成的微粒。在這套漫畫裡,分子是個紅色的小不點,它會介紹自己的許多特點:
非常小,肉眼看不見;無處不在,有各種分子(水分子、氣體分子)。
接著一頁的兩個漫畫會把分子的特點描繪的更生動,而且很有對比反差感,特別能加深印象:分子似乎不存在,因為它小到肉眼看不見,連它自己都希望體重秤指針動一動,能讓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但是它的數量又多到驚人,一個小水滴裡的分子數量可以數到自己認識的位數都包不下……
再接下去就會講分子和分子之間的一些關係,比如「間隔」。我們通常說的「密度」大小,就跟分子「間隔」的大小有關。漫畫書用這些卡通小人,就解釋清楚了「密度」的由來,還有液體、氣體、固體的密度差異。
分子的間隔還會變化,我們大人知道一個詞語「熱脹冷縮」。但要想向孩子清楚解釋這個概念,估計你會直撓頭。書裡兩格漫畫搞定這個現象的原因和結果:
溫度會影響分子之間的間隔:受熱間隔會增大,預冷減小。
用下面這種「離遠點」「抱緊點」的擬人方式來解釋,是不是一下子就看懂了?
整套書的漫畫都是這樣的,把化學裡的抽象概念具體化、擬人化。又好看又有趣,化學啟蒙變得超簡單,孩子也不會排斥,化學的興趣就能慢慢培養起來。
在漫畫故事結束後有一個總結版塊,這部分主要是幫助梳理和回顧整本書的大致內容。
總結章節也一樣是卡通圖,而且大部分是思維導圖的流程圖形式,這就能很好地幫助孩子理順知識的先後關係和思路。如果能根據總結章節裡出現的線索,說出與之相關的內容,就說明孩子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比如第5冊《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一本,是從「什麼是化學變化」開始講起的,一共講了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複分解反應4種化學反應,還講了「質量守恆定律」。
它的總結章節是兩個跨頁漫畫構成,化學反應內容一張,質量守恆定律一張。這是其中化學反應的總結圖,5張小圖串起整本書的章節內容。
這三個都是這一本第一節 「什麼是化學變化」的主角:煤的燃燒、植物的光合作用、鐵釘生鏽都是化學變化。
總結之後就是思考題,思考題題型豐富,題目的考察點都跟知識點密切相關,但又不照搬漫畫故事來出題。從知識點本身出發,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掌握,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第1本《分子和原子》,它是整套書的第一本,講的是4個微觀的粒子概念:分子、原子、電子、離子。思考是個排序題,就是給水分子、電子、氧原子和桌球大小排序。
題目看起來就一個大小比較很簡單,但做對它是需要把這幾種粒子的概念和相互之間的關係理順的:
原子的結構圖是不是記住了、
分子和原子的關係、
電子和原子的關係,
具體物品和這些微粒的關係有沒有理清
……
這些通通都是這冊最重要的知識點。
再看第5冊《奇妙的化學反應》,思考題有兩道:1、判斷哪些是化學反應。2、說出氧氣、鹽酸、木材、煤炭的化學性質。
第一題中,水結冰和食鹽溶解這兩個現象都不是書裡出現的,但是化學反應的定義是書中一開始就重點講的,孩子就得根據概念定義去判斷到底是不是。
第二題的4個物質本冊中也沒有,但是書裡把化學性質的分類和說明都講了,掌握住知識點才能說出答案。
這個部分總結了該冊書中包含的主要知識點,方便孩子歸納總結,也可隨時查閱,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全書固定四步:故事、總結、思考、提問,為孩子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科學學習體系,在這樣一個循環後,孩子自己能夠去主動理解和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並提出合理的假設或質疑,儼然是一副小小科學家的派頭了。
Part.2 名校名師操刀,化學院士作序推薦,
完美啟蒙初中化學
這套書的知識腳本是一所全國知名學校——北京市育才學校的化學高級教師亓玉田老師親自創作的。他本人也是省級優秀教師、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核心教師。
名師親自操刀,所以整個知識框架特別實用而且接地氣,孩子讀完這套書可以完美啟蒙初中的化學知識框架。
下圖是書和九年級化學教材的知識比對,所有彩色字體的課題這套書裡都有講。「化學啟蒙必讀書」這個稱呼一點不誇張。
創作團隊「米萊童書」也是國內專業的原創童書團隊。是中國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跨領域綜合方向)授牌的中國青少年科普內容研發與推廣基地。該團隊出版收穫過2019「中國好書」大獎、桂冠童書、也入選「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出品優質不用懷疑。
比如九年級上冊的化學教材裡,講了稀有氣體和它們的實際用途。這是化學教材的內頁。
此外,這套書還有中科院院士李永舫作序推薦,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研究員張維審讀,在內容質量方面又加上了「雙保險」。
化學真的很特別,初中階段只在初三學一年。而且初中化學是高中化學的基礎,如果初中化學學不好,高中階段的化學基本就只能放棄。
初中階段的化學有大量的基礎知識點,很多都需要記憶和背誦。但化學根本上是從分子、原子這種微觀層面來研究物質的,不論是物質的各種名字、化學反應、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都很抽象,學習就會出現難點。
但是這套書,不管是內容的設計,還是漫畫的運用,給化學啟蒙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大量的擬人、類比、故事,讓化學變得接地氣,很多難點也變得更容易。漫畫裡有12個化學相關的卡通形象:紅色的分子、粉色的元素、黃色綠色的離子……有了它們一切化學知識都變得又親切又生動。
在化學學習中,化學反應,尤其方程式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這套書雖然定位是啟蒙,隻字未提複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但卻通過類比的方式,展現了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第5冊《奇妙的化學反應》中講解 「複分解反應」,科學解釋這個概念是:
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實際的化學實驗裡,有個碳酸鈉和氯化鈣溶液反應就屬於這種反應。書裡把這個反應過程變成了一個跳舞的場景。在這個場景裡,一開始有兩組「舞伴」(兩種化合物):
舞會開始,這兩組跟著音樂結成了兩組「新的舞伴」,卡通形象讓離子的重新組合一目了然。
Na2CO3+CaCl2═CaCO3↓+2NaCl
但書裡是用卡通形象總結這個反應過程,從左到右的變化清清楚楚。
再看一個「置換反應」,初中會學到一個硫酸銅和鐵的置換反應。而書裡講這個同樣是大開腦洞的場景設定——綁架案:
最後也是一格漫畫解釋這中間的反應過程,藍色的是什麼、鐵的作用、綠色的是什麼。
化學變化的原理如果覺得不明白,那麼這個工廠流水線的場景能幫忙。
這套書不僅能夠解答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疑惑,還能夠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問題引發思考,通過思考培養興趣,運用興趣學習知識,再利用知識解答問題。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一點對於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書中的大部分內容都立足日常生活,所以閱讀的過程非常有代入感,同時養成愛提問、愛思考的習慣。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鐵釘為什麼會生鏽?蘋果醋是如何被製作出來的?用什麼東西可以洗淨油汙?用什麼東西可以除去水垢?這些生活中很常見的問題,在這套圖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碳酸飲料在搖晃過後打開,為什麼會噴出來?喝完碳酸飲料為什麼會打嗝?這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而在這些現象的背後,就隱藏著關於氣體溶解度的知識。當壓強減小或是溫度升高時,氣體的溶解度就會減小,碳酸飲料中的二氧化碳就會跑出來。
化學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學科,它就藏在我們身邊,並且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書裡面通過大量的不同場景和案例展示,讓孩子真切體會到這一些。
分子是看不見的,它的運動我們也看不見,但是我們能感受:聞到的花香、味甜的糖水、衣服能被曬乾……這些都是分子運動的結果。
古詩詞裡就有形容化學變化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除了《這就是化學》外,我找了一套同樣是漫畫的經典物理啟蒙書《這就是物理》。給想理化一起啟蒙的多一個組合套裝選擇,也非常超值。
這套物理科學啟蒙全書包含10本書,內容涵蓋中小學必學的10大重要的物理科學主題:引力、磁性、能量、聲音、光、電、熱、力和運動、物質……10個物理主題,一網打盡各類物理知識,給孩子構建一個系統的物理知識框架。
物理和化學一樣,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們物理學科的學習。但是提起物理,無數的公式、各種抽象的概念又讓人望而卻步。
《這就是物理》跟前面說的《這就是化學》一樣,不講定理,不套公式,而是通過漫畫的形式,導入物理知識,讓抽象、難懂的物理概念、定理,用漫畫故事的形式演繹出來!
它將每一個抽象的物理概念都擬人化,都化身為一個滑稽有趣的卡通角色。
例如在《力和運動》這本書中,「力」和「運動」是一對不能分離的好朋友。
它們一起踢足球、騎自行車、滑冰、乘坐火箭起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學到什麼是力,和力相關的概念(如重力、摩擦力等)以及力和運動的關係。
每個漫畫場景都來源於日常生活,回答孩子生活中的無數個「為什麼」,用清晰易懂的物理知識解析我們周圍的科學現象。
比如,《光》中講到一個許多孩子會問到的問題: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雨滴使光線發生了彎折!
看到了嗎?每顆雨滴都像一個小小的三稜鏡。它把太陽光分散成不同顏色的光。
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黑洞是怎麼一回事?浩瀚宇宙的謎團該如何解開?
比如,《光》中講,萬物為什麼呈現不同的顏色呢?為什麼我們眼睛看到的香蕉是黃色的?
比如,《電》中講,靜電是怎麼產生的?電荷是怎樣從地毯,通過你的身體,再傳遞到門把手上的呢?
語言通俗化、易理解,同時每幅插畫緊緊圍繞文字來展開,即使低齡孩子不看文字,也能理解畫面的內容。
比如,《物質及其變化》中,講到「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物質狀態時,作者做了生動的比喻,理解起來輕鬆又有趣。
沒有孩子會排斥漫畫,讀圖是他們更容易接受的學習方法,既有趣味性,又不失科學性,在輕鬆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思維方法,也讓家長省心。
《這就是物理》在孩子的視角,用擬人化的故事情景,將物理知識融入到趣味對話中。讓「高冷」的物理變得更加接地氣,十分受孩子們的喜歡!
不管是物理還是化學,都採用童趣滿滿的漫畫風格,重塑了理化色彩繽紛、潮流動感的新印象,孩子們仿佛進入一次美妙的讀圖和探險。語言不枯燥不說教,清新流暢,詼諧風趣,幫孩子們揭秘藏在表象下的科學秘密。
《這就是化學》《這就是物理》平裝,32開本,適合年齡5-12歲。《這就是化學》8本/套,38頁/本。《這就是物理》10本/套,32頁/本。
1、《這就是化學》,重1.3kg。定價200元,團購價89元。
2、《這就是化學》+《這就是物理》,重2.7kg,定價400元,團購價168元。
團購時間:北京時間9月3日早上8點 ~ 9月6日晚24點
北京發貨,圓通,全國包郵(青海、西藏加收30元,新疆、港澳臺不發貨)。下單後三日內發貨,周日不發貨。
可提供電子發票,如需發票,下單請備註開票信息及郵箱地址,截團後統一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