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陳凌燕 鄭晶晶 通訊員章晟 馬遙遙 實習生葉喆媛 譚桂芬 攝影:記者王永勝
2012年配型成功,他願意捐獻,但患者因病情復發放棄;
2013年配型成功,他願意捐獻,但患者因經濟原因放棄;
2014年他再度配型成功,這一次,他將捐髓救助一名14歲韓國女孩,一了救人心願。
連續三年三次配上型,來自宜都的劉正強創下國內單人配型成功頻率、概率之最。
前兩次捐獻都未能實現
「之前兩次,都是進行到體檢複查階段就沒下文了。我覺得,對我和他們都是一種遺憾。」昨日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接受捐獻前體檢的劉正強說。
35歲的劉正強在宜都市中醫院工作,參加工作以來,每年都義務獻血,2005年加入中華骨髓庫。加入該庫的大部分志願者等不到一次配型成功的機會,而劉正強不同。2012年起,每年他都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電話,也都欣然答應捐獻。然而,2012年、2013年連續兩次都因患者突生變故,捐獻戛然而止。
「我這次又來做捐獻體檢,我愛人跟我開玩笑說,你要是再捐不成就別捐了吧。」劉正強笑著說。話雖這麼說,但從父母到妻子,家裡每個人都明白,只要有機會救助他人,劉正強不會說不。
劉正強從小生長在農村,父母都以務農為生。他說,自己的成長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所以,只要能幫別人,他一定會幫一把。
這一次他要救韓國女孩
「今年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電話,我想都沒想就說好。」劉正強說,生命短暫,如果能有機會救別人,一般人應該都不會放棄,「這是人的本性。」
這一次,跟他配型成功的是一名14歲韓國女孩,因為患再生障礙性貧血正徘徊在生死邊緣。
跨國捐獻程序更為複雜,昨日上午劉正強體檢,光血樣就抽了11管,此外還包括內外科檢查、心電圖、精神壓力測試等項目(如圖)。
「我有個女兒,5歲。」劉正強柔聲說,女兒還太小,等她長大點,會把這些捐獻的事告訴她,希望她能為老爸驕傲。
三次配型成功創全國之最
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介紹,骨髓捐獻配型成功機率並不高。目前中華骨髓庫庫容約186萬,能連續三年跟不同的患者配型成功的,僅劉正強一人。
武漢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主任王紅祥分析,捐髓者和受捐者是根據基因配型實現的,劉正強的基因型屬於相對常見的類型,因此配型機率比其他人要高,有些人可能是幾萬甚至十萬分之一的機率,他可能是萬分之一。
對於這樣的低概率事件反覆發生在自己身上,劉正強笑稱沒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這都是平常小事吧,我就是抱著一顆平常心做決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