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嘗試構建類似人腦的神經網絡,期望藉此提升運算性能,應用於AI等領域。近日,東京國立信息研究所(NII)發布論文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表示「時間晶體」的量子特性,能夠用於構建複雜的神經網絡。
時間晶體會在時間下周期性重複,展現永動狀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Frank Wilczek在2012年提出時間晶體的理論。簡單來說,固體、液體、氣體屬於三維晶體,它們的pattern在三維空間下有周期性重複的特性,但從時間維度來看,它們都恆定不變;然而時間晶體不僅在三維空間有周期性的特性,在時間下也會周期性重複,呈現一種永動狀態。
時間晶體的概念像是一杯熱茶,無論放了多久,它的溫度仍然比室溫高,但因為熱茶的能量沒有與外部交互作用,因次沒有違反物理定律。
幾年前,物理學家成功排列了一條鐿離子(ytterbium ion)線,用雷射光照射時,它們的糾纏電子對就以這種方式失去平衡。科學家也在其他材料觀察到類似的行為,為糾纏粒子系統量子交互作用的演化方式提供新見解。
通過時間晶體,研究團隊模擬複雜的神經網絡
近期,研究團隊通過圖論中的工具,映射時間晶體排列的潛在變化,並展示時間晶體的排列,如何模仿高度複雜的網絡。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提到,「這類網絡並非規律或隨機,而是包含許多生物、社會與技術系統中的非凡拓撲結構(nontrivial topological structures)。」
使用超級計算機模擬這類系統,需要漫長的時間與龐大的硬體資源;但通過量子計算機中特定的量子字節合,東京國立信息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Kae Nemoto表示,能夠模擬出複雜的網絡,規模相當於全球的網絡。量子計算工程師Marta Estarellas則表示,這個發現不僅帶來一種理解量子過程的新方式,也帶來看待量子計算機的不同方式。
通過時間晶體的網絡模擬,未來科學家有望藉此技術模擬新藥、通信軟體等等。但目前相關研究仍在初期,還要過上好一陣子才會應用於產業中。
參考資料
《Science Advances》、《Science Aler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