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7月下旬以來,我國南北方同時出現高溫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高溫預警。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表示,強降雨後大範圍高溫捲土重來可能性小。
實況:20地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歷史極值
從7月21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7月25日到28日是高溫影響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一個時段。
「總體來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高溫日數普遍有3天到6天,其中,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南部、浙江、湖南北部等地高溫日數有7天到9天。」何立富說,「自7月29日起,受強降雨影響,華北地區高溫得到緩解,高溫範圍有所減小。」
在本輪高溫天氣過程中,北京、河北、四川、重慶、山東、遼寧等地的20個縣(市、區)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歷史紀錄極值。其中,過程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28日。山西新絳(42.7℃)和古縣(40.8℃)、河北灤平(38.7℃)突破當地最高氣溫歷史記錄極值。
特點:影響範圍大、持續時間長、體感溫度高
何立富說,與往年相比,這一輪高溫天氣具有影響範圍大、極端性不突出、持續時間長、體感溫度高等特點。
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高溫天氣,影響範圍非常大,基本上涵蓋了中東部大部分地區。而且,我國南北方同時出現大範圍高溫的情況也比較罕見。
不過,本輪高溫極端性不突出,突破歷史極值地區較少。和歷史同期相比,在本輪高溫過程中,南方地區的高溫極端性不突出,高溫的強度並不是特別強,最高氣溫很少突破40℃。而往年這個時期,江南、江漢一帶經常有突破40℃以上的高溫天氣。突破歷史極值地區也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四川盆地東部、重慶、湖北西北部等地。
截至7月30日,高溫天氣已持續10天。其中,黃淮以南地區的高溫過程預計在8月2日結束。
成因:暖性高壓脊疊加副高的共同影響
7月下旬,副高出現明顯北跳、西伸加強的趨勢。副高西伸到四川盆地東部,控制了我國黃淮以南大部分地區。同時,華北地區上空有暖性高壓脊存在。在暖性高壓脊的控制下,主要是下沉氣流,太陽輻射強,溫度上升幅度大。
「可以說,受暖性高壓脊疊加副高的共同影響,導致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過程。」何立富說。
趨勢:強降雨過後大範圍高溫捲土重來可能性小
7月29日至30日,四川盆地、華北、東北地區將出現強降雨過程。降雨能否逼退高溫,降雨過後,高溫是否捲土重來?對此,何立富介紹說,強降雨過後,伴隨北方冷空氣的緩慢南下,長時間控制我國東部地區的副高會逐漸向海上東退減弱。高溫天氣會先從華北地區得到緩解,同時,黃淮以南地區的高溫強度也會逐漸減弱。
預計8月2日,我國多地高溫天氣得到階段性緩解。後期,高溫天氣還會出現,因為8月正值伏天,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還會出現高溫天氣過程,但出現大範圍持續性的高溫天氣的可能性比較小。
新京報記者 鄧琦
見習編輯 周博華 校對 範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