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治理既要力度也要溫度

2020-12-03 中國環境報

  94歲老人行動不便,為了辦理激活社保卡,被親屬抬到銀行,在櫃檯前抱起做人臉識別。社保卡本是便民利民服務之卡,但老人被抱起時的無耐困窘,著實刺痛了人心。

  現代科技為優質高效便利服務提供了條件,但不能只方便相關機構,而成為百姓辦事的門檻。辦公環境、辦公設施再好,如果沒有為民服務的意識,只會成為冷冰冰的花架子。

  筆者認為,這件事情表面來看是一個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問題,相關單位考慮不周,但窺斑見豹,實則是一個工作作風問題、觀念意識問題、為誰服務的問題,是責任意識和責任心的缺失。缺少一顆為民服務之心,事先自然想不到做不到。

  要讓好的政策落地,發揮好作用,還得靠人去落實。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和風俗習慣等存在差別,訴求自然不同。政策法律法規要求雖然嚴格,但事在人為,如果轉變觀念,提高服務意識,主動作為,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工作做好,讓群眾滿意。

  當前,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入深水區,在一定時期內,監管矛盾會比較突出,需要群眾的參與、理解和支持,需要營造全民共治的良好社會氛圍。因此,汙染治理既要力度,也要溫度,既要講原則,也要講方式。

  比如,車輛尾氣汙染治理利國利民。但造成尾氣超標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如汽車維修保養、駕駛習慣和方式、使用狀況和油品質量等,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原因。部分司機並不清楚,因此常常對查處結果產生質疑,甚至出現過激言語和行為,如果處理不當,會不利於執法工作的開展,也會帶來不良社會影響。查處一輛超標車,只需要短短幾分鐘,但是要通過日常執法檢查,充分調動廣大車主的積極性,自覺履行環保義務,就是一份責任,更是一門學問。

  面對司機的質疑,執法人員不應一罰了之,而應做有心人,查書本問專家,做好服務。尊重每一名司機,耐心傾聽司機意見,幫助分析原因,共同探討治理措施。在交流中增進了解,化解隔閡,逐漸形成共識。現在出門前先檢查車輛尾氣是否合格,已成為很多司機的自覺行為,上路行駛車輛超標率明顯下降,政府治理車輛尾氣汙染的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政策法律法規原則性比較強,需要在實際執行和落實過程中因材施教,切不可搞「一刀切」。要學會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樂於接受的方式,解民之所憂。只有這樣,政策法律法規才能落地並發揮作用,同時讓政府滿意、讓群眾放心。

相關焦點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由國家出臺法律法規,完善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強制性標準,分領域、分品類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汙染政策。二是在治理層面,加大限塑、禁塑力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從源頭上加強循環利用。嚴厲打擊不符合標準產品和相關生產、銷售、使用行為,特別要把非標農用地膜作為治理重點,堅決杜絕進入市場、鋪進農田。三是在研發層面,加大財政、稅收等政策激勵。
  • 江西出臺政策措施 加大力度治理塑料汙染
    今年6月,江西省印發實施了《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為了促《實施方案》落到實處,江西省政府新聞辦和江西省發改委於8月28日專門就「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召開新聞發布會。
  • 德令哈 環境汙染治理有力度
    今年以來,我市在環境汙染治理中,通過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源頭治理全市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自覺強化政治意識,狠抓責任落實,對照要求定措施,雷厲風行抓整改,確保問題整改有力度。在中央第一輪反饋及自查的10個問題中,7項完成整改,2項達到序時進度要求,1項已做出解釋說明。
  • 明年汙染防治攻堅戰總基調: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會議確定,明年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要重點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完善相關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防控。會議強調,明年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要樹立全面、整體的觀念,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重大政策出臺和調整要進行綜合影響評估,切實抓好政策落實,堅決杜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 大氣汙染治理要強化治本之策 解決結構性問題
    3月31日,在全省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大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強調。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把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作為治本之策,全面抓好省委、省政府《關於強力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和18個專項實施方案的落實,集中力量抓好根治大氣汙染的重點工作。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二、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著重金屬汙染土壤範圍的逐漸擴大,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工作難度逐漸增加,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但是在實際的治理環節中仍然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隨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相關工廠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逐步對工業生產進行深加工,而此時排放的重金屬相對於之前的汙染力度更大,經常出現鉈中毒以及銻中毒問題,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 臭氧汙染治理亟待加大攻堅力度
    近年來,在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氣顆粒物汙染濃度持續降低,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臭氧汙染問題開始顯現。目前,全球臭氧背景濃度呈增長趨勢,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立方米左右。
  • 既要「剛性制度」 也要「柔性治理」
    因此,要使社區治理繼續保持高效、長效,關鍵是加強黨建在這項工作中的「龍頭」作用。   長期以來,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並稱社區治理的「三駕馬車」。在本市眾多住宅小區中,由居委會牽頭,「三駕馬車」齊心協力破解社區治理完整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提出三個亮點 六項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系統性是指相關政策措施基本涵蓋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既針對傳統領域,也包括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協同性是指既提出了禁止、限制類的管制要求,也明確了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綠色產品,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加強規範回收和處置等系統性措施;有序性是指充分考慮這項工作在各地區各行業的複雜性,突出重點,分步驟、分領域,積極穩妥推進塑料汙染治理整體工作。
  • 地下水汙染的途徑,以及治理問題
    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地下水的汙染也越來越普遍,本章水質在線監測儀廠家來和大家一起了解有關地下水汙染的途徑,以及治理的問題。有關地下水汙染主要途徑有:1.生活汙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生活垃圾和廢水出現在我們面前,廢水直接排放隨著地表水的下滲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質汙染;2.工業汙染,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放話,有害氣體進入大氣再隨著降雨進入地下水中
  • 期刊擷萃丨劉炳江: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 著力補齊大氣汙染...
    摘 要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臭氧(O3)和細顆粒物(PM2.5)的重要前體物,當前我國O3汙染問題日益凸顯,實施VOCs治理攻堅能有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補齊大氣汙染治理短板,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霧霾治理成效初步顯現 今後3年力度有增無減
    中科院在《我國大氣PM2.5汙染現狀及控制對策建議》的報告中指出,過去十多年來,我國對大氣汙染控制持續加大力度,火電、鋼鐵、冶金等行業在降塵、脫硫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多數城市大氣煙塵與二氧化硫濃度增長態勢得到遏制,部分地區甚至開始緩慢下降。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逆溫」是重汙染發生的氣象誘因。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工程師王步英介紹,夏季,近地面溫度較高、上層空氣較冷,形成「下暖上冷」的溫度分布,底層的熱氣流會抬高、上升,有利於汙染物的垂直擴散。  所謂「逆溫」,指地面溫度較冷、上層溫度較暖的「下冷上暖」,形成穩定的形勢,不利於汙染物的對流和垂直擴散。
  • 土壤有機物汙染及其治理技術
    由於土壤汙染自身的特點很難引起公眾關注,所以在預防和治理土壤汙染的同時還應加強土壤汙染科普與宣傳,充分利用輿論導向作用,加強公眾參與力度,提高全社會保護土壤環境的意識和責任,使土壤汙染防治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 白色汙染治理納入網格化
    新鄉網訊(記者翟京元)與城鄉環境治理緊密結合,把白色汙染治理納入網格化管理,新鄉縣在推進白色汙染治理工作中,實現縣、鄉、村宣傳、推進全覆蓋。   目前,根據治理方案,新鄉縣利用當地電視臺、部門融媒體公眾號、戶外電子屏、電信部門等媒體和平臺,開展塑料汙染治理系列報導,加大塑料汙染危害和治理等公益廣告、宣傳片投放力度,發布塑料汙染治理政策和科普趣味短片。
  • 贛州市VOCs汙染防治培訓暨重點企業VOCs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
    日上午,贛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全市VOCs汙染防治培訓暨重點企業VOCs治理工作推進會,各縣(市、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及省、市重點企業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通報了2020年上半年臭氧汙染情況,對下半年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邀請了先河環保於文鵬總工及局綜合執法支隊陳鋒就生態環境部印發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實用手冊》、《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現場檢查指南(試行)》等書籍以及VOCs汙染防治及減排技術、VOCs在線監控系統建設重點內容進行了講解。
  • 臭氧汙染治理 聽聽專家怎麼說
    對話人: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迪特˙施韋拉博士採訪人:中國環境報記者宋楊☞ 加大臭氧治理力度會取得哪些效益?■ 根據美國實施當前臭氧標準的估算,公眾健康收益折算成經濟收益高達29億美元~59億美元。中國環境報:近些年每到夏季,臭氧都成為中國多地的首要汙染物。
  • 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原標題: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渤海會成為第二個死海嗎?8月10日的《經濟參考報》給出了確定的回答:記者近日深入調研發現,渤海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汙染和破壞,渤海環境服務功能和可持續利用功能嚴重減退,近乎成為「死海」。
  • 四部委部署工業爐窯大氣汙染治理
    原標題:四部委部署工業爐窯大氣汙染治理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近日印發《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方案》,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有關要求,指導各地加強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 經濟參考報:治理各種海洋汙染刻不容緩
    目前,全球海洋汙染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工業廢水汙染、海水養殖汙染、各類船隻汙染、海洋石油開採汙染以及核輻射汙染。我國海洋汙染主要來源於陸地排汙,排入中國海域的汙水和各種有毒物質80%來自陸地。海洋汙染造成魚類減少、海洋物種瀕危等直接影響,還會產生厄爾尼諾、海岸侵蝕、海平升降等次生災害,治理海洋汙染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