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犯錯,家長不急,只需講這6句話!

2021-01-08 長城原創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幾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而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事情就已經很清楚並得到解決了。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資料圖。

  第一個問題是:「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地接著問他。

資料圖。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噁心的、幼稚的……

  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後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這樣子,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據新浪微博、 辣媽駕到俱樂部、新華e教新華e教新華e教整理)

相關焦點

  • 輔導孩子做作業,家長的反應折射了當代的家庭教育……
    當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家裡就出現了一種打仗的狀態,在外人看來,這家庭又在吵架了,其實注意聽,卻是孩子和媽媽的聲音我不會做 這是孩子的聲音這麼簡單都不會做,你上課幹嘛去了 這是大人的聲音寫個作業拖拖拉拉,一下子寫完了不就好了嗎 這又是大人的聲音
  • 微社區家長公益課堂開講啦
    信息時報訊(記者 溫倩茵)「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怎麼勸都沒用!」「到底要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曾遇到一些教育問題。為解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難,促進孩子與家長關係的發展,2021年,信息時報微社區e家通與陳百加教育集團合作,在社區、學校推出家長公益課堂,教會爸爸媽媽如何做優秀的父母。1月7日,家長公益課堂第一講走進海珠區綠翠小學,家庭教育專家與家長們分享親密式父母的12種教育模式。家長公益課堂第一講走進海珠區綠翠小學。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家庭教育: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5點教育
    眾所周知,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做出一番成就,但我們也必須明白,教育不僅僅局限於書本上,還包括其他各方面,如品德教育、素質教育等。我今天要講的是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當武漢大學改革時,他培養出了無數的優秀人才,他主張進行全國性的啟蒙教育。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婦聯等部門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學校辦學安全託底,解決學校後顧之憂,維護老師和學校應有的尊嚴,保護學生生命安全。
  • 家庭教育的三要素:榜樣、關係、環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這就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 智教慧學汪玫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源泉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每天都會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成為家長以後,這句話可以改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變得「好」一點,孩子就會成長得好一點。好父母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教育若只靠老師,那真的是耽誤孩子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可以當一個甩手掌柜了,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了。殊不知,這恰恰是最耽誤孩子的行為,家長這樣做無疑是把孩子推向深淵。教育二字,包含「教」和「育」,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教育界有一個著名的公式:「5+2=0」,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孩子蹲在地上觀察螞蟻,你叫他提褲子: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娃專心玩玩具,你讓他喝口水:可能有家長會說:娃是在玩,又不是在學習,打斷沒關係吧?錯!在玩耍和學習這兩件事上,孩子調動的是同一個能力——保持專注。
  • 【家庭教育】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趙剛:孩子是「腳...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營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日前,教育部、全國婦聯、中國教育學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在北京市育英學校舉辦了以「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全國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來自家庭教育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以及家長們齊聚一堂,共話家校協同育人的模式,共謀家庭教育發展的未來。
  • 初中部家長學校分享:不確定的時代,家庭教育的出路
    引言:前不久,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做了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這次演講觸及了許多中國教育現狀的痛點,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時代的不確定性,給了人機遇,也給了焦慮。面對「軍備競賽」般的教育大環境,疲憊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在踩踏式的競爭面前,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應對?
  • 孩子最怕「輸不起」?聰明家長這樣做!
    北疆女聲公開課——家庭教育小課堂 繼續陪著您和孩子 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孩子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有的家長說「孩子做什麼事都爭強好勝,就怕自己輸,要是學習上爭強好勝還好,但是孩子經常不光是在學習上爭強好勝,在一些小事上也特別爭強好勝,連吵個架都會分出個輸贏來,特別想做說最後那句話的人,為了一個小比賽、小活動的輸贏,孩子動不動就回家哭或者不吃飯了,好長時間還耿耿於懷,孩子爭強好勝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一定要多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鼓勵,加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當中,積極上進,樂觀開朗,內心獨立自主,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自信心的培養需要從小進行,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三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
  • 家庭教育漩渦中的弓弦箭,三種角色不定位,孩子的未來誰主沉浮
    三種角色定位,誰是誰非家庭教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時代話題,繞不開也躲不過,但凡別人家所碰到的問題和踩過的坑,你都會一個不落的重走一遍。有人說這是普通大眾的共性,還有人說這是孩子的成長規律。這支箭飛向什麼地方,離不開弓的作用也離不開弦的作用,兩者的協作與合力才是決定這支將要射出的箭能飛得多遠,以及是否能夠命中靶心。如果僅僅只是弓與弦的問題,討論起來相對簡單一些。但問題就在於弓與弦的背後還有一張老弓和一根老弦,即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家三代人,往往會令家庭教育問題走向複雜化。因此,這就涉及到家庭教育中,每個家庭成員的角色定位問題,如果定位不清晰,成年人容易鬧矛盾,孩子也容易出問題。
  • "激發孩子心理潛能"家庭教育公益報告會在邕舉行(組圖)
    李廣明攝大楊老師在臺上聲情並茂給家長門演講。李廣明攝  廣西新聞網11月7日訊(記者李廣明) 11月6日晚19時,由南寧市興寧區教育局主辦,完形教育迪揚心理學研究院承辦,廣西新聞網媒體支持的大型家庭教育公益報告會在廣西交通職業學院舉行,中國完形教育創始人大楊博士做為本次報告會全程演講者。
  • 孩子犯錯別嘮叨,容易產生超限效應,「獨處」「自然後果法」事半功倍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 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疲憊,父母會想,為什麼我說了那麼多遍,你還是不改呢? 孩子會想,為什麼你反反覆覆說一個道理呢,求求你別說了!
  • 「你不再犯錯,孩子就會變好」,了解「蝴蝶效應」,孩子越來越好
    很多家長總是埋怨自己的孩子總是犯錯,犯新的錯誤很正常,但是有的錯誤即便是苦口婆心地勸告了很多次,孩子依舊在犯,這讓家長們非常地頭疼。我們正常的思維是,孩子犯錯是孩子的事情,可是實際上,孩子犯錯,家長或許才是始作俑者。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或許可以用「蝴蝶效應」來幫助解釋。★01.
  • 2020中國家庭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家庭教育行業覆蓋人群規模龐大,目前中國學前幼兒及中小學生人數約2億(約佔 15%),家長(父母)數量約 3.4 億(約佔 25%),其中50%家庭平均年教育支出 1萬元以上。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9.6%,保持穩中向好發展趨勢。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文章字數:約1620閱讀時長:約6分鐘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當下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優質的環境而整日打拼事業,卻很少有時間真正去陪伴孩子成長。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白巖松:家長學會3句話,孩子情商低不了
    從白巖松的這一番講話也可以看得出來,情商對於個人的影響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白巖松還曾經談及,如果說家長常說這幾句話的話,那麼孩子的情商大多是低不了的。    家長學會3句話,孩子情商低不了  一、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現如今很多家長都總覺得自己對孩子不能夠太過於仁慈
  • 全國優秀教師李鎮西:學校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更重要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地方,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地方,是孩子接受薰陶時間最長、作用最大、最不可或缺的地方。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視,這是因為家庭教育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全國優秀教師李鎮西在一次關於家庭教育的報告中說過:「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一個孩子優秀與否,首先是其父母決定的。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是取決於其父母的家庭教育。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庭決定了孩子的成績,從電視劇裡看家庭教育
    教育主題無疑也成為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現代化的步伐加快,教育改革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父母、家庭的影響,而在一個人身上不可泯滅的印記卻是家庭。 所謂好的教養,正是體現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成功體現。沒有教養的人帶給這個社會的是傷害,好的教養的人帶給社會的是溫暖。現在推崇的素質教育,不正是對家庭教育的吻合嗎?由此看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話說:「窮人孩子早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