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趙剛:孩子是「腳...

2020-12-08 騰訊網

【新聞背景】

儘管我國的基礎教育在不斷朝著「適合學生發展」的方向改革,但仍無法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學校教育根本上是解決社會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共性的教育,而個性化的教育主要在家庭。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營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日前,教育部、全國婦聯、中國教育學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在北京市育英學校舉辦了以「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全國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來自家庭教育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以及家長們齊聚一堂,共話家校協同育人的模式,共謀家庭教育發展的未來。

一提起教育,在許多人意識中的反映就是學校做的事情,孩子上學了就是接受教育,學校成了教育的代名詞。其實,人一出生,就處於一種教育環境中:一種來自與血緣相關的近親和環境的影響,形成人的價值觀、生活技能與行為喜好等;另一種是傳播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地方,如學校這種組織。從人一生的成長來看,學校以外的功能遠大於學校。因為學校的特點是標準化、強制化,而家庭是個性化、特色化。學校教育針對的是群體,共性施教,缺陷是難以因材施教,給每個孩子提供個性的教育,這一職能需要家庭來承擔,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家長與教師的協同施教,成為今天追求優質化教育的每個家庭的必然選擇。沒有合作與協同的機制,我們的孩子很難得到適合的教育。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是國家為培養適應世紀的人才、促進教育內涵發展而作出的戰略選擇,它直接體現了「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各級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家長轉變觀念,始終圍繞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這一根本要務開展各項工作。

適合的教育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目前,儘管基礎教育不斷朝著「適合學生發展」的方向改革,但仍然無法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學校還不能真正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我國的基礎教育普遍注重共性而忽視個性。基礎教育就像是一雙固定尺碼的鞋,每個孩子就像是大小不一的腳,入學就開始「穿鞋」,腳大需要「削足適履」,腳小隻好把大鞋當「趿拉板兒」,家庭和學校根本無法改變「尺碼」,無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穿上適合自己腳的鞋子。共性實質是作為社會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個性是指自我發展的獨特性,家庭在個性化教育方面佔絕對優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家庭沒有發揮個性化教育的優勢,沒有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一些學校也對培養學生個性重視不夠。從學校角度看,一方面,由於班額過大,特別是五六十人以上的超級大班,再加上繁重的教學任務,老師難以根本顧及不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另一方面,由於升學的壓力,許多學校教師把主要注意力和精力幾乎全部用在了教學上,老師的興奮點根本不在學生的「個性」上,而是在「分數」上,教育的多樣性變為單一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學生偏科,特別是高考要考的學科成績不好,老師則想盡辦法督促學生「補短」,害怕高考往下拉分。從家長角度看,一些明智的父母在配合學校共性教育的同時,努力發現並培養孩子的個性特長,這是值得提倡的。而許多家長卻不是這樣,他們把家庭變成學校的「分校」,自己則成了老師的「助教」,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這是很不可取的。

家長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優勢與弱勢,家長的職責主要是揚其所長,而不是補其所短。揚其所長,就是使「長」變得更「長」,這樣做會事半功倍,可以培養拔尖人才,至少能培養一技之長;而補短則不但不能使「短」變「長」,而且還會使「長」變得不「長」了,這樣做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使孩子變成平庸之輩,還有可能毀了孩子。

客觀地說,沒有家長希望自己孩子的天賦和潛能被埋沒,都想要探索孩子的各種優勢,發展孩子的每一項專長,但在平時教育中,家長最關心的是「重點大學」,而不是孩子的「智力強項」。每一個生命都具有靈性和與生俱來的稟賦,關鍵在於怎樣去訓練和開發。如果我們的學校和家庭能夠注重「揚長」而不是「補短」教育,努力發掘孩子的潛能和智力強項,何愁培養不出傑出的拔尖人才。基本的結論是:個性化是人才形成的基本規律,多樣化是人才形成的客觀要求。學校共性教育必要的「補短」與家庭個性教育執著的「揚長」相結合,才是最好的合作!只有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作者系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理事兼家長與教師合作管理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看完別急著走哦

如果覺得好看

記得點右下角的「好看」

並轉發支持一下哦

~歡迎留言~

覺得好看別忘了點個「好看」哦!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新視角——2020全國城市家庭教育論壇」圓滿閉幕
    ,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李勁松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張姝主席在致辭中指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基石,市婦聯將大力推動家庭教指導服務,辦好家長學校,發揮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的作用,搭建好傳播科學家庭教育知識的平臺,促進孩子良好道德品質、健康人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大力開展「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活動,推動廣大家庭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
    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課題組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每一省份選取不同行政級別的市、縣)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分別進行了家庭教育相關問題的調查。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庭決定了孩子的成績,從電視劇裡看家庭教育
    教育主題無疑也成為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現代化的步伐加快,教育改革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父母、家庭的影響,而在一個人身上不可泯滅的印記卻是家庭。 所謂好的教養,正是體現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成功體現。沒有教養的人帶給這個社會的是傷害,好的教養的人帶給社會的是溫暖。現在推崇的素質教育,不正是對家庭教育的吻合嗎?由此看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話說:「窮人孩子早當家。」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學術層面,北京師範大學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有溫暖的家」是學生心中「人生最重要的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學術年會倡議新時代新家風,指出家風建設對社會和諧與民族復興具有根基意義;兩岸家庭教育學者熱議隔代教養利弊,認為祖輩教養的確是很多家庭的剛需,但父母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是鐵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成立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共建家校合作的教育環島
  • 家庭生活是家庭教育的優勢資源
    □ 關穎作為家長,是把家庭教育的著眼點、著力點放在家庭中還是家庭以外呢?有的家長為孩子找最好的學校、報最好的課外班,整天盯著孩子的功課、帶孩子奔波在各種培訓課堂,以為這樣自己的孩子才能不落後於別人家的孩子,給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甚至出類拔萃。其實,孩子認識世界是從家庭開始的。
  •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10-1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
  • 全國優秀教師李鎮西:學校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更重要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地方,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地方,是孩子接受薰陶時間最長、作用最大、最不可或缺的地方。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視,這是因為家庭教育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無論多麼重要,學校教育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重要」到怎樣的程度?「重要」到不可缺少——是的,「不可缺少」!什麼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家中長輩對年輕一代或者家庭成員進行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識的前提下進行的。
  • 騰訊教育副總裁趙爾迪:K12教育不少問題本質是家庭教育問題
    作者:安然 出品 | 深網·騰訊小滿工作室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第一個環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
  • 寫在國際家庭日,幾個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值得深思!
    多是因為題目中「幾個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所吸引,下面一線教師就來和大家分享這個節日的內涵和幾個家庭教育的案例,供大家反思。從1994年開始每年的5月15日被確定為國際家庭日。旨在引起大家對家庭問題的重視,促進家庭幸福,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很多人確實總是一味的要求家人要多掙錢,要求孩子考高分……家庭矛盾激化、成員壓力巨大,何談幸福。
  • ...市婦聯「家庭教育流動學校」百場講座進萬家項目走進蒲呂石魚
    11月26日,市婦聯「家庭教育流動學校」百場講座進萬家項目走進蒲呂街道和石魚鎮興發村,分別開展了題為《親子閱讀 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和《祖輩當好配角 父母教育不缺席》的兩場專題講座。在蒲呂街道會議室裡,親子閱讀推廣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小讀者學堂重慶分會會長、聯合國兒基會學前教師培訓優秀志願者、首屆全國創新運用十大新聞人物劉豔老師為大家分享了家庭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開展好家庭閱讀,指導和幫助孩子成長成才。
  • 永博明教育陽江行——「中國兔爸」家庭教育大型公益巡講圓滿舉辦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上」好第一課,扣好第一粒「紐扣」,請讀懂孩子的心靈。再忙,也要做一個好家長!今天您缺席了孩子的教育,明天他會缺席精彩的人生!
  • 施一公除了有位學霸妻子,父母都是名校畢業生,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施一公先生身上擁有的標籤很多,他是我國的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西湖大學校長和清華大學生活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兩人有著相似的人生軌跡,在外求學一同回國發展,妻子十分支持他的事業,兩人擁有愛的結晶後,就在家相夫教子,做他強有力的後盾,不讓施一公為家裡的事情操心,是一位很好的賢內助,施一公能夠在事業上這麼成功是離不開妻子的支持的,除了妻子外,他所成長的家庭環境也是助力他成才的因素,父母都是名校畢業生,接收到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 輔導孩子做作業,家長的反應折射了當代的家庭教育……
    當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家裡就出現了一種打仗的狀態,在外人看來,這家庭又在吵架了,其實注意聽,卻是孩子和媽媽的聲音我不會做 這是孩子的聲音這麼簡單都不會做,你上課幹嘛去了 這是大人的聲音寫個作業拖拖拉拉,一下子寫完了不就好了嗎 這又是大人的聲音
  • 先導課:家庭教育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才是教育的正確姿勢
    通過上面的冰山模型,我們知道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說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系統的框架體系。而我們做家長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建立這些框架內容。所以,家庭教育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二是掌握教育的方法。當然,任何知識都會有對錯之分,家長學習家庭教育,就是要掌握正確的知識體系。
  • 「守護教育,呵護家」全國疫情防控中,濰坊教育「百萬同盟軍」在行動
    山東省泰山教育創新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員劉曉彤說:「本次課程能夠在短期內完成研發和整合,既是濰坊教育人責任擔當的體現,也是我們持續進行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研發和積累的結果。」這是濰坊教育人,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寒假期間,聯合全市百萬「教育同盟軍」——學生家長開展的系列工作的一個縮影。
  • 人民數據·人民德育事業部與未名中智教育集團、大灣區教育研究院...
    7月30日下午,應人民數據·人民德育事業部邀請,未名中智教育集團總經理李民、大灣區教育研究院長陳二泉一行做客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並就德育領域相關工作與人民德育事業部主任袁成等領導同志進行了會談。未名中智教育集團總經理李民(左二)未名中智教育集團辦公室主任魏徵(左四)大灣區教育研究院長陳二泉(左三)人民德育事業部副主任齊寶海(左一)人民德育事業部主任袁成在會議中表示, 人民數據(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系人民日報、人民網旗下「黨管數據」的理論和實踐平臺,大數據領域的 「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