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是家庭教育的優勢資源

2020-12-06 中國婦女報

□ 關穎

作為家長,是把家庭教育的著眼點、著力點放在家庭中還是家庭以外呢?有的家長為孩子找最好的學校、報最好的課外班,整天盯著孩子的功課、帶孩子奔波在各種培訓課堂,以為這樣自己的孩子才能不落後於別人家的孩子,給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甚至出類拔萃。

其實,孩子認識世界是從家庭開始的。父母選擇怎樣的活法,家庭以怎樣的方式安排日常生活,體現著人的價值觀,體現在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於無聲處影響著孩子。而且,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社會的縮影,在家庭事務的參與中,積累的是未來投身社會生活的本領。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生活才是對孩子最現實、最具長遠意義的教育,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個經典論述是「生活即教育」。在他看來,「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孩子的養育離不開家庭。任何人的生存、發展都是在生活中實現的,沒有人能離開生活存在於世。正是家庭生活的一天天、生活小事的點點滴滴,滋養著孩子,從幼小的生命體到長大、成人,家庭給予孩子的烙印,歸根結底就是不同家庭生活的烙印。

家庭生活方式塑造孩子的行為習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看到不同孩子的迥異表現:有的孩子愛讀書,在書海中遨遊是他的樂趣;而有的孩子熱衷於暴力、色情遊戲,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打麻將;有的孩子生活支出上精打細算,而有的卻是吃飯穿衣處處講排場、胡亂揮霍;有的孩子勤勞勤奮、努力學習、主動承擔家務、動手能力強,有的孩子鄙視勞動、厭惡學習、自理能力差……這些表象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生活方式有關。即便生活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中,父親、母親、祖輩等不同人的生活目標、生活態度不同,因此他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就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同。家裡有個泡在麻將桌上的媽媽、有個遊手好閒的爸爸,就別指望孩子在家裡踏踏實實地認真學習。孩子是看著大人生活的樣子學會生活的,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行為的慣性,在成人以後的生活中很難改變。

家庭生活是兒童認識社會的橋梁。無論家長為孩子創造怎樣好的家庭環境,無論對孩子報有怎樣的期望,早晚有一天孩子都要走上社會,獨自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對孩子來說,原生家庭就是他了解社會窗口,就是他生活的小社會。

家庭教育具有內容的廣泛性和全面性特徵,滲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生活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成員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水平;家庭文化氛圍向孩子傳遞社會文化、過濾不良文化;家庭中的人際交往和相互關係,是孩子認識和建立廣泛的社會關係和社會交往的基礎;家庭閒暇生活質量高低決定了孩子具有怎樣的社會生活品味和在社會生活中生存、享受與發展的程度……可以說,家庭生活是兒童社會學習的課堂,是通向社會的橋梁,家庭生活是他們未來獨立投身社會的「練兵場」。

家庭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對兒童品格形成具有滲透作用。人是生活的主體,在家庭生活環境中,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會塑造什麼樣的人。家中的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把道德準則、社會規範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並表現為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這種人際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刻意創造的,而是成年人在與孩子交往中、在家務的承擔之中、在飲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的自然表現。如果家庭生活方式是文明、健康、科學的,孩子通過模仿自然會尊重他人、珍愛生命、勤勉、守秩序,並使之逐漸內化,進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質。正是在家庭生活的浸潤中,兒童逐漸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

有的家庭很重視孩子教育,卻不注重經營自己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一些年輕父母,認為家庭生活條件好了,各種社會服務方便了,有老人幫著管家,用不著自己在家事上多操心;做家務有保姆、計時工;吃飯可以下館子、叫外賣;休閒娛樂去社會上的各種場所……家裡日常的事「外包」「外化」之後,孩子在家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寫作業、睡覺了,與父母的互動也常常是圍繞著學習、考試。這樣的家庭缺少了家的生活氣息,弱化了家庭的功能,也損失了家裡有效的教育資源,使孩子失去了在家裡全面學習和訓練的機會,真是很可惜。

家庭生活的條件、生活主體、活動形式相互聯繫構成了家庭生活的統一體。家庭生活對孩子有多少積極影響,並不在於物質生活條件多麼富足,也不在於父母有多高的社會地位,而是生活觀念的科學、在生活細節上的檢點,為孩子創造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環境。善於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資源,為孩子創造日常生活中動腦、動手、生活自理和參與家事管理的機會,日復一日地堅持,孩子收穫的將是正能量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適應社會的本領。

(作者為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家庭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趙剛:孩子是「腳...
    學校教育根本上是解決社會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共性的教育,而個性化的教育主要在家庭。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營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日前,教育部、全國婦聯、中國教育學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在北京市育英學校舉辦了以「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全國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
  • 2020中國家庭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家庭教育行業對中國人的生活已經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國歷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家庭觀念深入人心,且目前4+2+1/2的家庭結構使得孩子逐漸成家庭的重心,升學壓力、就業壓力以及比拼心理,使得家庭對孩子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
  • 安徽規定:每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家庭教育宣傳周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31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條例》規定,每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家庭教育宣傳周。我省將探索家庭教育社會化運作模式,鼓勵和指導相關社會組織通過承接公共服務項目,實施公益項目。
  • 河北樂亭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護航未成年人成長
    &nbsp&nbsp&nbsp&nbsp「我家孩子在中考前總說頭疼,和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的講師互動交流了幾次,情況得到了緩解。多虧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孩子才順利參加了中考!」日前,河北省樂亭縣新戴河一名初三學生家長給樂亭縣婦聯打來電話表示謝意。
  • 家庭決定了孩子的成績,從電視劇裡看家庭教育
    近年來,電影電視的主題逐漸貼近現實生活。許多人從影視當中也在感悟著人生哲理以及當代生活的節奏。 教育主題無疑也成為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現代化的步伐加快,教育改革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婦聯等部門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
  • 應採兒家世優渥,5歲全家移民,家庭教育優勢明顯,難怪小小春懂事
    導語:應採兒家境優渥,家庭教育優勢明顯,難怪小小春年紀小卻那麼懂事應採兒和陳小春是娛樂圈中的模範夫妻,陳小春對應採兒格外寵溺,應採兒豪爽的性格也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應採兒從小接受的都是最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應採兒有著比旁人更大的優勢。因為應採兒對藝術十分感興趣,所以便參加了美國華埠小姐的選美比賽。在比賽中,應採兒憑藉著出色的相貌和舞臺表現力榮獲比賽的亞軍。之後的應採兒對表演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便開始逐步向演藝圈發展。2000年,應採兒被向太陳嵐一眼相中,便籤約成為了向太公司的旗下藝人。
  • 寫在國際家庭日,幾個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值得深思!
    多是因為題目中「幾個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所吸引,下面一線教師就來和大家分享這個節日的內涵和幾個家庭教育的案例,供大家反思。從1994年開始每年的5月15日被確定為國際家庭日。旨在引起大家對家庭問題的重視,促進家庭幸福,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很多人確實總是一味的要求家人要多掙錢,要求孩子考高分……家庭矛盾激化、成員壓力巨大,何談幸福。
  • 騰訊教育副總裁趙爾迪:K12教育不少問題本質是家庭教育問題
    未來,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依託企鵝輔導平臺開展實施「在線家長學校·家長讀書會」等系列合作項目,廣泛傳播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知識與方法,共同助力中國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對於騰訊家長學和企鵝輔導的關係,騰訊教育副總裁、騰訊企鵝輔導總經理趙爾迪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騰訊家長學校將依託於騰訊企鵝輔導平臺,整合優質家庭教育資源,幫助更多家長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同時,與家長共同成長,通過家庭的溫暖教育,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學習變得更簡單。」
  • 0-6歲是兒童發展關鍵期 需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29日,中國兒童中心發布了《0-6歲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調查報告》。報告以中國兒童中心2015年在我國八省進行的0-6歲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問卷調查為基礎,分析了我國0-6歲兒童家庭教育和指導服務的現狀與需求,並提出改進對策。
  • 關於家庭教育,湖南做了這12件實事!
    「新時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戰略性意義不斷上升,家庭教育成為未來中國教育新的最為重要的增長點,事關中國建設教育強國的成敗。我們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充分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 家庭教育市場:微信生態解決用戶長尾需求
    本文從需求、痛點、付費意願和使用頻次方面深入分析了微信與家庭教育產品特點的契合性。背景在國家政策層面上,全國人大、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均對「家庭教育」出臺過一系列政策,體現了國家對家庭教育大力支持的態度。首先,全國人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章「家庭保護」中明確了家庭教育的立法基礎。
  • 「家庭教育新視角——2020全國城市家庭教育論壇」圓滿閉幕
    在這美好時節,「家庭教育新視角——2020全國城市家庭教育論壇」在美麗的滇池畔緩緩拉開帷幕,這場溫暖的盛會聚集了2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教師、家長,共同探討、交流家庭教育工作。昆明市婦聯歷來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專家庫,持續開展公益講座「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活動,通過網絡、新媒體開辦網上家長學校,傳播家庭教育新觀念、新知識、新方法。全市各級婦聯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同悅書香·相伴成長」家庭親子閱讀活動,讓全市數十萬家庭受益。
  • 全國優秀教師李鎮西:學校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更重要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地方,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地方,是孩子接受薰陶時間最長、作用最大、最不可或缺的地方。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視,這是因為家庭教育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無論多麼重要,學校教育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重要」到怎樣的程度?「重要」到不可缺少——是的,「不可缺少」!什麼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家中長輩對年輕一代或者家庭成員進行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識的前提下進行的。
  • 婦聯名譽主席彭珮雲:家庭教育核心是以德育人
    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彭珮雲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人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尤其母親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具有特殊重要、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 家校社政同頻共振 同心合力共促成長 永康市教育局2020年家庭教育...
    導演組對各校報送的節目精減再精減,最終以孩子的成長曆程為主線,從社會最關注、家庭矛盾最突出的幾個家庭教育問題入手,設置了「手機」「陪伴」「關愛」「青春」「家庭」五大篇章。這些節目,沒有劇本,沒有專業演員,由學生、家長、老師本色出演,將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情景片段進行演繹。每個篇章最後,還有家庭教育專家以「視頻+現場訪談」的形式給出專業建議。
  • iEnglish:通過解決學英語難題 構建家庭教育解決方案
    這也引發人們對家庭教育邊界問題的深入討論:一種傾向是,學校教育綁架家庭教育,其結果是家庭教育的職能被放棄,定位偏移,親子關係緊張。另一種則是一些行政部門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其中,但卻未能對自身定位、怎樣才能恰當、有效發揮作用做出慎重思考,越俎代庖做了超越邊界的事兒,擠壓了家庭教育的基本權利與職責。
  • 關於增強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合力的淺議
    教育的內涵很廣泛,而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其中,學校教育是主體,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是重要的育人環境。任何一方教育單獨而為,都是殘缺不全的,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陽穀縣安樂鎮中學積極探索三者融合之路,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家庭教育的三要素:榜樣、關係、環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這就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 父母和孩子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在長期相處中,為何矛盾和摩擦不斷
    在這個大背景下,家庭成員的關係是典型的「事業型」組織,這個組織下的家庭教育觀念就是要將子女在家庭中就馴化成適應社會要求的模子,吃苦耐勞和馴化心性就變得尤為重要。實際上,傳統的「事業型」家庭,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正在向情感型組織轉變,儘管在很多情況下,家庭教育仍然以傳統觀念為主,但是面對著作為情感組織的家庭,原來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已經同現有的家庭結構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