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管道生物膜大揭秘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管道生物膜是汙水管道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影響因素以及物質遷移轉化功能的研究對於豐富汙水管道認知、優化汙水管道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亦可為科學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支撐。」汙水管道生物膜的環境功能

有利功能:預處理汙水,去除汙水中部分COD和總氮,降低汙水廠負荷。

不利功能:產生CH4和H2S等代謝產物,危害管道安全和人體健康;加速管道腐蝕,增加管道運維成本。

汙水管道生物膜結構

物質結構:一般而言,汙水管道生物膜的厚度在1mm左右。汙水管道生物膜由無機物(水、無機鹽)和有機物(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組成。有機物中主要為胞外聚合物,以蛋白質為主,而微生物僅佔有機物總量15%,每克乾重生物膜含約108-1012個微生物。

群落結構:汙水管道生物膜群落結構複雜,目前研究較多的是細菌和古菌。從分類的角度講,細菌以變形菌門為優勢菌,擬桿菌門、厚壁菌門以及放線菌門亦有大量分布。從功能菌的角度講,發酵細菌主要有Trichococcus和Cloacibacterium,產氫產乙酸菌主要有Veillonella和Anaerolinea,反硝化細菌主要有Rhodobacter和Dechloromonas,硫酸鹽還原菌主要有Desulfomicrobium和Desulfobacter,硫氧化菌主要有Sphingomonas和Acidiphilium,產甲烷古菌主要有Methanosaeta和Methanothrix。

汙水管道生物膜的影響因素

a) 汙水管道運行模式

運行模式對汙水管道生物膜的影響,其核心是汙水溶解氧的影響。以最為常見的重力流管道和壓力流管道為例進行分析(圖1)。通風良好的重力流管道由於汙水上方存在空氣,汙水溶解氧相對較高,管道生物膜表層以好氧菌為主,裡層以缺氧菌和厭氧菌為主。通風不良的重力流管道由於復氧過程較弱,汙水溶解氧的長期低於0.5 mg/L,形成的管道生物膜主要以缺氧菌和厭氧菌為主。壓力流管道由於管道被汙水充滿,沒有空氣進行復氧過程,管道環境基本處於厭氧狀態,形成的生物膜基本為厭氧菌。

b) 汙水水質汙水在管道輸送的過程中,由於管道生物膜和懸浮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水質逐漸發生變化,進而改變管道生物膜的群落結構。在通風不良的管道中,隨著管道長度的增加,汙水中的溶解氧逐漸降低,管道環境逐漸向缺氧和厭氧方向發展,生物膜中產甲烷古菌和硫酸鹽還原菌的豐度逐漸升高。在通風良好的管道中,溶解氧在管道沿程方向變化相對較小,生物膜縱向厚度上的溶解氧變化導致的生物膜群落結構差異顯著。汙水pH整體相對變化不大,但是在局部微環境中的pH變化會顯著改變局部生物膜群落結構,相關的研究在管道腐蝕領域較多。

c) 剪切應力

汙水在管道流動的過程中,管壁處的流體剪切應力對生物膜具有顯著影響。重力流汙水管道為防止管道淤積,一般需要保持0.6-0.75 m/s的汙水流速,對應的剪切應力約為1-2N/m2。一般而言,低剪切應力的環境容易形成管道沉積物,促進生物膜的形成;高剪切應力的環境容易降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多樣性並減緩生物膜的生長過程。

d) 其他

管材對生物膜也有重要影響。一般而言,世界上的汙水管道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混凝土管道和塑料管道。塑料管道由於在耐腐蝕性和運輸安裝成本方面明顯優於混凝土管道,其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混凝土管道內生物膜的H2S氧化速率大約高於塑料管道兩個數量級,將混凝土管道替換為塑料管道可能會增加管道中H2S的濃度,改變生物膜群落結構。這種管材替換雖然降低了管道運輸安裝的建設成本和管道腐蝕方面的運維成本,但是可能增加管道H2S的積累。汙水停留時間和A/V (潤溼面積/汙水體積) 對硫酸鹽還原菌和產甲烷古菌有一定的影響。物質遷移轉化

a) 有機物

汙水中的有機物在管道生物膜和懸浮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被逐漸降解為揮發性脂肪酸、CH4和CO2。其中,管道生物膜產甲烷過程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般而言,微生物的產甲烷過程有三種通路,即乙酸型、甲醇型和CO2型,汙水管道生物膜主要通過乙酸型通路產甲烷,其中最為主要的產甲烷菌為Methanosaeta和Methanothrix(圖2)。一般而言,管道產甲烷過程更傾向於發生在高COD、長水力停留時間以及高A/V的厭/缺氧管道內。因此,在通風不良的流速較慢的重力流管道和壓力流管道內應格外注意產甲烷風險。大量研究探索了採用投加化學藥劑的方法來控制管道產甲烷過程,例如投加鹼、鐵鹽、氮的氧化物以及氧氣等。其中,向壓力流管道中投加鹼、鐵鹽和硝酸鹽是較為有效安全的管道產甲烷控制措施。在重力流管道中,維持較高的汙水流速並保持良好的管道通風是更好的長期管控手段。

b)硫

汙水中的硫酸鹽可以在厭氧條件下被硫酸鹽還原菌還原為H2S,H2S繼而被硫氧化菌氧化為單質硫和硫酸鹽。H2S氣體是一種具有惡臭的有毒氣體,其氧化形成的硫酸可以加速管道的腐蝕。Desulfomicrobium、Desulfobacter和Desulfuromonas是汙水管道中較為常見的硫酸鹽還原菌,而Acidiphilium、Thiomonas和Thiobacillus是較為常見的硫氧化菌(圖3)。H2S較易在高溫、長水力停留時間以及高COD濃度的管道中大量產生。可以採用強化管道通風、提高管道坡度以及取消化糞池等手段降低H2S產生量。另外,投加硝酸鹽、亞硝酸鹽、鹼、鐵鹽以及氧氣等方案都可以降低管道H2S的產量,其中加鹼升高汙水pH是最為有效的控制方案。但是,從長期看,優化管道設計和施工水平,保持良好的管道通風並降低汙水停留時間才是更好的控制手段。

c) 氮

汙水管道生物膜中存在氮循環功能菌,例如反硝化菌和固氮菌等(圖4)。在汙水處理設施中常見的氨氧化菌和亞硝酸鹽氧化菌在汙水管道生物膜中豐度很低,主要是由於管道整體的缺氧環境和汙水中豐富的有機物強化了生長迅速的異養型細菌的增殖,而自養型的氨氧化菌和亞硝酸鹽氧化菌被逐漸淘汰。汙水管道中可以發生顯著的反硝化過程,去除汙水中部分硝酸鹽。宏基因組測序的研究結果也證明,汙水管道生物膜中反硝化功能基因是所有氮循環功能基因中豐度最高的。但是,目前關於汙水管道氮循環的研究相比於有機物降解研究和硫代謝研究仍然明顯不足。

d) 新型微汙染物

汙水管道中一些新型微汙染物(包括部分生物標記物、抗性基因以及人工納米材料等)存在遷移轉化過程。一些基於汙水的流行病學研究,研究了毒品、菸草和酒精等生物標誌物在汙水管道中的變化過程,通過獲得的結論預測區域內毒品、菸草以及酒精等在人群中的使用情況,取得了不錯的預測效果。汙水管道生物膜中含有大量的抗性基因,是抗性基因的源和匯之一,具有潛在的安全風險。汙水管道生物膜在代謝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代謝物,例如硫化物、半胱氨酸以及組氨酸等,可以與汙水中的人工納米材料絡合,影響其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行為。展望

汙水管道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市政汙水管道上,然而應用廣泛的真空流汙水管道、農村汙水管道以及工業汙水管道中生物膜的研究仍然缺乏,需進一步探究。已有管道生物膜結果多基於實驗室規模的穩定流態研究,而現實中的汙水管道大多處於變化流態中。流態的變化會導致剪切應力的變化,進而影響管道生物膜的特性。因此,未來研究應關注流態變化對於管道生物膜的影響。近年來,動態模型已應用於汙水處理反應器的研究並獲得了不錯的模擬結果,其可進一步應用於管道生物膜的模擬研究中。汙水管道生物膜對於氮和新型汙染物遷移轉化的研究尚不足,需進一步深入探究。

原標題:汙水管道生物膜大揭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排水管道中生物膜的菌群結構和分布特徵嗎?
    你知道排水管道中生物膜的菌群結構和分布特徵嗎?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城市排水系統由化糞池、排水管網、泵站、汙水處理廠等設施組成,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其中排水管網集汙廢水、雨水的收集、輸送等功能於一體,對城市的未來發展水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汙水處理中生物膜的分類你知道嗎?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曝氣池與生物濾池相結合產生的綜合性汙水處理工藝,它的優點是抗衝擊的能力強,容積負荷高。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供氧十分充足,使膜的更新速度變快,提高了生物膜的活性,增強其抗衝擊能力,減少汙染,降低機械的耗損,但是生物接觸氧化法的濾料要經常的管理,避免發生堵塞。
  • 生物膜在汙水處理膜技術中有哪些優勢?
    汙水處理中應用膜的分類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曝氣池與生物濾池相結合產生的綜合性汙水處理工藝,它的優點是抗衝擊的能力強,容積負荷高。其缺點是佔地面積過大,容易堵塞,影響環境衛生。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是一種新的生物膜汙水處理技術,它介於生物接觸氧化法與生物流化床法之間。能夠解決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堵塞的問題。此方法的特點: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對進水的流量和濃度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 工業廢水之生物膜法處理汙水
    摘要:目前化工產業的發展十分迅速,但隨之而來的化工汙染狀況也十分嚴重,化工廢水成分複雜、水質水量變化大,
  • 汙水處理中應用膜的分類 生物膜在汙水處理中有哪些優勢?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曝氣池與生物濾池相結合產生的綜合性汙水處理工藝,它的優點是抗衝擊的能力強,容積負荷高。其缺點是佔地面積過大,容易堵塞,影響環境衛生。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是一種新的生物膜汙水處理技術,它介於生物接觸氧化法與生物流化床法之間。能夠解決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堵塞的問題。此方法的特點: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對進水的流量和濃度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 生物膜汙水處理技術國內領先
    科技日報訊 (記者喬地)一個池子(存入汙水)、一個房子(機房)、一套設備(機房內),就能實現「生物吃髒汙、汙水變清水」。11月19日,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成果鑑定,認為河南宏立源環保集團自主研發的「生物膜汙水處理技術及裝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社會提供了一種簡便快捷、經濟適應、節能高效、達標排放及回收利用為一體的汙水處理技術及裝置。  該成果核心技術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耦合光催化+物化+固液分離+紫外消毒等技術優化組合而成。
  •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文章簡要介紹利用生物膜技術脫除汙水處理廠等臭氣的研究進展。一、汙水處理廠氣味的特徵與危害惡臭物質是指能引起嗅覺器官多種多樣臭感的物質。在汙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氣味物質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組成。城市汙水中產生的惡臭分布廣,影響大,對人體主要有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精神狀態等幾個方面危害。二、生物除臭的基本原理生物處理臭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於水中的惡臭物質吸收於微生物自身體內,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使其降解的一種過程。
  • 生物膜法汙水處理工藝之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
    01、塔式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種構築物。池型似塔狀,塔內分層布設輕質塑料載體,汙水由上往下噴淋,與填料上生物膜和自下向上流動的空氣充分接觸,使水得到淨化。《室外排水設計規範》對於塔式生物濾池有以下幾點規定。
  • 最全的生物膜法概述 帶你看懂生物膜!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汙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厭氧層、好氧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
  • 農村汙水處理承載更多希望
    這四個堅持改變了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的理念,以分散處理、分散利用為基點,既符合村民居住分散,又體現汙水再生利用條件多樣的農村環境;突出了農村汙水處理工程持續見效的總目標,把廁所改造、源分離、汙水輸運、分類再生,與質量達標和總量控制共同形成治汙大系統,確保系統最優;明確了低碳、循環路線,依靠發展清潔生產、變廢為寶技術產出再生產品,使環保有收益,實現效益優先,讓農民用得起;創新了建設模式,強調政府領導
  • 什麼是生物膜?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物膜法是一種高效的廢水處理方法,具有汙泥量少,不會引起汙泥膨脹,對廢水的水質和水量的變動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運行管理簡單等特點。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著在載體表面上並形成生物膜,當汙水流經載體表面時,汙水中的有機物及溶解氧向生物膜內部擴散。
  • 廣東汙水處理-幾分鐘了解地埋式汙水處理設備
    傳統的汙水處理設備一般都位於地面上,佔地面積大,集成度低,操作複雜,維護困難,汙水處理效率低,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該新型地埋式汙水處理設備佔地面積小,集成度高,操作簡單,維護方便,汙水處理效果好,效率高,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 生物膜法的培養與馴化的注意事項!
    掛膜也就是生物膜處理系統膜狀汙泥的培養和馴化過程。生物膜法剛開始投運時需要有一個掛膜階段,有兩方面目的:其一是使微生物生長繁殖直至填料表面布滿生物膜,其中微生物的數量能滿足汙水處理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使微生物逐漸適應所處理汙水的水質,即對微生物進行馴化。掛膜過程中回流沉澱池出水和池底沉泥,可促進膜的早日完成。
  • 行業技術 | 新農村汙水處理「良方」——厭氧池+人工溼地
    一般來說,廢水中複雜有機物物料比較多,通過厭氧分解分四個階段加以降解:01 水解階段高分子有機物由於其大分子體積,不能直接通過厭氧菌的細胞壁,需要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廢水中典型的有機物質比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澱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胺基酸。
  • 小型汙水處理設備焦作定製廠家設備突出的優點
    地埋式汙水處理設備管道的預製,應該提前考慮運輸與安裝方面是否方便,留出調整活口,預製完畢後,將管道內部清理乾淨,關口封閉。生活汙水處理設備之生物接觸氧化法:已經充氧的汙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經被其浸沒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水產養殖廢水中的主要汙染物包括有機物、氨氮、磷、硫化氫等,人工溼地中的植物可以去除磷,基質通過一系列反應可以祛除氮,有機物則在沉積和過濾中被處理。
  • 淺談幾種生物膜技術 | 包括工藝特點、原理及優勢
    引言:生物膜法是汙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技術之一,在汙水處理工藝中在幾十年的不斷研究和進步下,如今已經有多種生物膜反應器應用於汙水處理中。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生物膜汙水處理工藝。1.3氣提生物膜反應器(BAS)以上兩種是在以前汙水處理中應用較多的兩種類型,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提高,在2O世紀8O年代末,一種新型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被開發並應用於工業。它與以往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不同的是,混合方式是由外部引入的氣體將汙泥和汙水進行混合,是完全混合的方式,被稱為氣提生物膜反應器(BAS)。
  • 生物膜法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進展
    ,以及對生物膜法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進行展望。2 生物膜法原理及特點2.1 生物膜法原理生物膜反應器內的載體上分布著微生物,微生物與進入反應器的汙水接觸後,微生物吸收消化汙水中的有機物來生長,繁殖,從而可以達到去除汙水中的汙染物。
  • 富凱迪沃王昶:農村生活汙水處理中礦化、脫氮、除磷、汙泥零排放...
    同時,富凱迪沃天津市寶坻區2017年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和旱廁改造項目喜獲2018年度中國農村汙水處理優秀案例。它利用汙水中的矽酸鹽顆粒物自身的重力,自由沉降到底部,與汙水分離。厭氧微生物產生的氣體使有機顆粒物以及膠體等上浮。好氧區的微生物以及後生動物進一步快速分解所形成的浮渣。生物濾床增大了水相中的微生物濃度,加快了水解過程,可以降低後續的生化負荷和提高管道的流通性。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22個汙水處理技術大全
    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  5、人工快滲:  在快速滲濾系統運行中,汙水周期地向滲濾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層形成的厭氧、好氧交替運行狀態有利於氮、磷的去除。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9.65%和94.47%,出水達到GB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
  • 汙水處理技術篇:全面解析厭氧生物濾池以及工藝介紹
    厭氧微生物部分附著生長在濾料上,形成厭氧生物膜,部分在濾料空隙間懸浮生長。汙水流經掛有生物膜的濾料時,水中的有機物擴散到生物膜表面,並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轉化為沼氣,淨化後的水通過排水設備排至池外,所產生的沼氣被收集利用。2 濾料在厭氧生物濾池中,其中心構造是濾料,濾料的主要功能是為厭氧微生物提供附著生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