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幾種生物膜技術 | 包括工藝特點、原理及優勢

2020-11-24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幾種現今比較常用的生物膜汙水處理工藝的特點、原理及其優勢所在。包括顆粒型、水力自旋傳質填料型、活性汙泥一生物膜一體化型、無泡曝氣膜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特點與適用性,在使用時應該視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關鍵詞:生物膜;汙水處理工藝。

引言:生物膜法是汙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技術之一,在汙水處理工藝中在幾十年的不斷研究和進步下,如今已經有多種生物膜反應器應用於汙水處理中。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生物膜汙水處理工藝。

1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

1.1上流式汙泥床(USB)

上流式汙泥床(USB)是20世紀70年代末由荷蘭Lettinga開發的又一項新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主要用於厭氧生物處理系統中,即UASB。它主要由配水系統、汙泥床、三相分離器等組成。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將汙泥和汙水進行充分混合,三相分離器將顆粒汙泥、氣體和汙水進行分離,汙泥保留在反應器中,氣體和處理後的出水排出反應器,其結構示意見圖1-1。

1.2汙泥膨脹床(EGSB)

2O世紀8O年代後,又出現了新的顆粒汙泥反應器,其中以汙泥膨脹床(EGSB)和內循環反應器(Ic)最具有代表性。EGSB與USB的結構類似,但其高徑比更大,上升流速更快,顆粒汙泥處於膨脹狀態。

1.3氣提生物膜反應器(BAS)

以上兩種是在以前汙水處理中應用較多的兩種類型,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提高,在2O世紀8O年代末,一種新型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被開發並應用於工業。它與以往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不同的是,混合方式是由外部引入的氣體將汙泥和汙水進行混合,是完全混合的方式,被稱為氣提生物膜反應器(BAS)。它主要由上升區、下降區和汙泥沉降區組成,根據氣源的不同,可分為好氧型氣提床和厭氧型氣提床。其中好氧型的氣源為空氣,厭氧型的氣源一般為惰性氣體或循環利用的空氣。由於它既可用於好氧處理系統,又可用於厭氧處理系統,因此應用領域非常廣泛。

2水力自旋傳質填料生物膜反應器

2.1常規填料的主要缺陷:

填料是生物反應器的關鍵部位,但目前應用中的填料所起的作用卻較為單一,只是作為生物的載體,提供反應場所,並為生物反應器提供較高的微生物量,卻不能為生物反應創造良好的傳質擴散條件。由於結構形式不合理,現有的生物反應填料為混合液提供的流道無規律可循,對生物反應過程中流體的流態控制不符合多相流體力學的物系傳質機理,使得多相物系之間,即生物細胞與有機底物之間的傳質擴散效率不高,從而導致生物底物利用率低、生物反應時間長、能耗大、效率低等現象的出現。

SCMT(self-circle-mass-transfer)型自旋傳質生物載體填料便是針對上述情況開發出一種在形狀、結構等方面能夠創造和滿足反應器內理想傳質條件的填料。

2.2SCMT的特點及優勢:

(1)SCMT型自旋傳質填料與常規聚丙烯階梯環填料相比,具有相近的技術參數,但卻能夠在保持出水水質的前提下,有效地減少反應時間和降低能耗,通過對對比試驗數據的分析認為,其原因在於SCMT型自旋傳質填料能夠在反應器內創造更為理想的傳質條件,提高傳質速率,從而減少反應時間,並降低能耗。

(2)SCMT型自旋傳質填料在氣流作用下的無規則旋轉,提高了整個反應器內的水流、氣流的紊流程度。SCMT型自旋傳質填料可將水中的氣泡剪切成更加微小的氣泡,增大了傳質接觸表面,使物相接觸表面不斷更新,並減小傳質接觸表面的氣膜、液膜厚度,從而提高了傳質速度。

(3)使用SCMT型自旋傳質填料生物反應器處理城市汙水,可以在停留時間為1h,氣水比為4:1的情況下,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規定的二級標準。

3活性汙泥一生物膜一體化反應器:

活性汙泥一生物膜複合一體化反應器的設計是基於傳統的A/O工藝。反應器為同心圓結構,由內到外依次分為厭氧區、曝氣區和沉澱區,其結構及水力運作形式如圖1-3所示。

該反應器的主要特點是:

(1)反應區和沉澱區在立體空間上的巧妙結合實現了結構的一體化。結構一體化是針對傳統汙水處理方法通常是由多個單元操作組成的複雜工藝程的弊端而提出和發展起來的。傳統的汙水處理工藝各處理單元分設,必然增加基建投資、汙水汙泥回流管路設備投資以及佔地面積,而結構一體化裝置具有工藝簡捷、結構緊湊、佔地少、管理簡便、投資省等優點。

(2)反應器厭氧區採用活性汙泥法,曝氣區內安裝填料,將活性汙泥工藝和生物膜工藝有機地融合在同一反應器內來穩定和強化處理效果,實現了兩種常規生物處理工藝的一體化。厭氧區採用活性汙泥法,便於對泥齡進行控制,有利於除磷菌的生長繁殖。

(3)混合液回流和汙泥回流合併為一個系統,節省了一套回流設施,可降低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同時參與回流的汙泥均經歷了完整的厭氧、好氧過程,具有一種"群體效應",有利於生物除磷。

4無泡曝氣膜生物反應器

4.1工藝原理:

無泡曝氣生物反應器(MembraneAerationBioiflmReactor),簡稱為MABR,由中空纖維膜填料部分和水流部分組成。生物膜所需要的氧氣是通過纖維束填料供給的,中空纖維膜不僅起著供氧作用,同時又是固著生物膜的載體。圖4為無泡曝氣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汙水原理圖。即,純氧或空氣通過中空纖維膜的微孔為生物膜進行無泡曝氣,在中空纖維膜的外側形成的生物膜與汙水充分接觸,汙水中所含的有機物被生物膜吸附和氧化分解,從而使汙水得到淨化。

4.2無泡曝氣的特點:

與常規曝氣相比,採用中空纖維膜進行無泡曝氣具有如下優點:

①由於曝氣不產生氣泡,氧直接以分子狀態擴散進入生物膜,幾乎百分之百地被吸收,傳質效率可高達100%,因此溶解氧不再是限制微生物生長的決定因素。

②由於生物膜生長在中空纖維膜的外表面,所以在供氧過程中,生物膜不會受到氣體摩擦,不易脫落。

③氧在傳遞到生物膜的過程中不經過液相邊界層,因此,傳質阻力比常規曝氣法小得多,能耗大大降低。根據PierreCote等的實驗,單位處理水量的能耗可比常規生物膜法減少30%左右。

④曝氣過程不產生氣泡,避免了傳統曝氣時汙水中易揮發性物質如甲苯、苯酚隨氣泡進入大氣而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同時不會由於表面活性劑的存在而產生泡沫。

⑤曝氣過程中氣液兩相分離,溶液的混合與供氧互不幹擾,因此可以各自獨立設計,反應器的形式更加靈活多變。

⑥中空纖維膜的比表面積可高達50l8m2/m3,為氧的傳遞和生物膜的生長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積,有利於反應器向小型化發展。

⑦MABR反應器中氣液兩相分離,氣體壓力不受容器內混合狀態的影響。因此,可以通過調節氣體壓力的辦法來控制氧的供應。對於一般廢水通過供氧控制,在保證生物膜生長需氧的同時,可以避免因過量曝氣而使汙水中DO濃度過高,大幅度降低運行費用。對於含氮廢水,通過供氧控制只使靠近纖維膜的內層生物膜獲得氧,從而達到同時硝化、反硝化和COD去除的效果Timberlak指出此時的生物膜結構如圖5。

參考文獻:

[1]生物膜法新工藝無泡曝氣膜生物反應器,鄭斐,工業用水與廢,2004-3。

[2]水力自旋傳質填料生物膜反應器處理城市汙水,王藝,環境工程學報,2007-4。

[3]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朱鉦,環境衛生工程,2006-12。

[4]活性汙泥一生物膜一體化反應器處理生活汙水性能研究,高旭,安全與環境工程,2007-9。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生物膜在汙水處理膜技術中有哪些優勢?
    汙水處理中應用膜的分類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曝氣池與生物濾池相結合產生的綜合性汙水處理工藝,它的優點是抗衝擊的能力強,容積負荷高。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供氧十分充足,使膜的更新速度變快,提高了生物膜的活性,增強其抗衝擊能力,減少汙染,降低機械的耗損,但是生物接觸氧化法的濾料要經常的管理,避免發生堵塞。  生物濾池法  生物濾池法的基本流程是由初沉池、生物濾池和二沉池三部分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  1、塔式生物濾池。
  • 生物轉盤、人工溼地、人工快滲和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工藝解析
    現就以上4種工藝在實際運行過程進行對比,同時針對鄉鎮汙水處理工程的現狀和特點,提出合適的工藝路線和運營模式,從而可以保證鄉鎮汙水處理廠全覆蓋工程順利實施,更能保證鄉鎮汙水廠的後期運營。工藝簡介生物轉盤工藝生物轉盤工藝是生物膜法汙水生物處理技術的一種,是汙水灌溉和土地處理的人工強化,這種處理法使細菌等微生物、原生動物一類的微型動物在生物轉盤填料載體上生長繁育,形成膜狀生物性汙泥---生物膜。生物轉盤由轉動軸、轉盤、廢水處理槽和驅動裝置等組成。
  • 淺談石油化工VOCs治理技術
    淺談石油化工VOCs治理技術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VOCs,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關鍵前體物。國際經驗表明.控制VOCs排放是減少灰霾和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有效措施。VOCs治理已成為國內石化企業面臨的新課題,目前其技術路線主要分為源頭、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源頭、過程控制主要包括改進工藝,更換設備和防止洩漏為主的預防性措施,如洩漏檢測與修復(LDAR)技術;末端治理技術目前常用或已有實際應用的方法包括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燃燒法、生物法、低溫等離子體淨化法等。末端治理技術又可分為回收技術和淨化技術。
  • A/O複合生物膜工藝處理石油煉化廢水
    該工藝可以減少汙泥流失、增強耐衝擊能力,進而提高處理效果。A/O複合生物膜工藝適用於汙水處理廠的低成本、原位升級改造。本研究在A/O系統中投加填料構建了A/O複合生物膜系統,對比研究了傳統A/O工藝和A/O複合生物膜工藝對石化含油廢水的處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結構,以期為A/O工藝的升級改造提供參考,為A/O複合生物膜在處理石油煉化廢水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 KDL定向固定細胞生物法應用於水處理技術創新性及優勢
    二、國內主要汙水處理技術現狀:目前按水處理工藝分,主要的水處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生化法和電化學法等幾種。目前大部分使用的是生化法,生化法又包括:活性汙泥法、生物膜法和固定化微生物法等。它具有處理能力強,處理後水質好等優勢。其大致由下列構築物組成,包括曝氣池,沉澱池,汙泥排放以及回流等系統。活性汙泥法已有A/O法,A2/O法,SBR等改良系列,活性汙泥法的缺點在於其基礎建設的成本較高,易產生汙泥膨脹,管理複雜,操作麻煩,汙泥量大。2、生物膜處理法: 「生物膜法」一般是由非常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結合一起形成的生態系統。
  • MBBR膜工藝有什麼優勢? 能跟MBR工藝組合用嗎?
    MBBR工藝,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行開發和利用的一種水處理技術,在2020年初因為火神山和雷神山的選用,在業界名聲大噪。
  • 生物膜法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進展
    [關鍵詞]生物膜法;短程硝化反硝化;氨氧化菌;亞硝酸鹽累積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以可以節省大約 25 %的耗氧量,大約40 %的反硝化碳源。該技術具有汙泥產率低特點,已經成為目前脫氮技術研究的焦點。2 生物膜法原理及特點2.1 生物膜法原理生物膜反應器內的載體上分布著微生物,微生物與進入反應器的汙水接觸後
  •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各種除臭技術也都相繼在研發、應用、進展當中,而生物除臭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技術以其經濟,實效,操作性強的優點而得到大力推廣。文章簡要介紹利用生物膜技術脫除汙水處理廠等臭氣的研究進展。一、汙水處理廠氣味的特徵與危害惡臭物質是指能引起嗅覺器官多種多樣臭感的物質。在汙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氣味物質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組成。
  • 曝光成像與顯影工藝技術的原理及特點
    打開APP 曝光成像與顯影工藝技術的原理及特點 發表於 2019-04-28 15:10:52 PCB板上的線路圖形就是PCB線路板廠家採用曝光成像與顯影蝕刻工藝技術來完成的,無論是PCB多層線路板還是柔性線路板在製作線路圖形時都要用到曝光成像與顯影工藝技術。
  • 汙水處理中應用膜的分類 生物膜在汙水處理中有哪些優勢?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曝氣池與生物濾池相結合產生的綜合性汙水處理工藝,它的優點是抗衝擊的能力強,容積負荷高。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供氧十分充足,使膜的更新速度變快,提高了生物膜的活性,增強其抗衝擊能力,減少汙染,降低機械的耗損,但是生物接觸氧化法的濾料要經常的管理,避免發生堵塞。   生物濾池法的基本流程是由初沉池、生物濾池和二沉池三部分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   1、塔式生物濾池。比傳統的生物濾池的負荷更高,層次更分明、堵塞可能性更小,佔地面積面積小等優點。
  • 淺談HPF溼法脫硫工藝的控制及特點
    淺談HPF溼法脫硫工藝的控制及特點北極星環保網訊:1前言焦爐煤氣脫硫工藝有幹法和溼法脫硫兩大類。我廠煤氣淨化脫硫主要採用HPF溼式催化氧化法脫硫工藝,利用氨為鹼源,煤氣中的H2S等酸性組分由氣相進入液相與氨反應,轉化為硫氫化銨等酸性銨鹽,在空氣中氧的氧化下轉化為元素硫。我廠選用的是HPF複合型催化劑,焦爐煤氣的脫硫效率高達99%。
  • 淺談CRISPR/Cas9原理及優勢
    今天,我們就針對CRISPR/Cas9技術的原理及其優勢進行講解。一.CRISPR/Cas9技術背景及原理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repeats)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複;Cas9(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是CRISPR相關核酸酶,CCRISPR/Cas9
  • 因「疫情」走紅的MBBR工藝 是什麼原理?
    在疫情期間因兩神山採用同樣的汙水處理工藝設計,而走紅的:MBBR工藝!1、MBBR的簡介MBBR工藝原理是運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通過向反應器中投加一定數量的懸浮載體,提高反應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種類,從而提高反應器的處理效率。由於填料密度接近於水,所以在曝氣的時候,與水呈完全混合狀態,微生物生長的環境為氣、液、固三相。
  • 技術乾貨|膜曝氣生物膜反應器技術應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探討
    技術乾貨|膜曝氣生物膜反應器技術應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探討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 引言高濃度氨氮廢水採用生化方法處理時,需要較高的供氧量和生物量,因而成為生化處理含氮汙染物的難題之一.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即硝化-反硝化工藝)普遍存在著佔地面積大、能耗高、外加碳源需求量大及脫氮效率低等不足
  • 常見汙水處理方式及工藝設計特點
    由於生活汙水處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們稱汙水處理工藝是特指這部分,如接觸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厭氧和好氧)處理生活汙水在目前是最經濟、最適用的汙水處理工藝,根據生活汙水的水量、水質及現場的條件而選擇不同的汙水處理工藝對投資及運行成本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汙水處理工藝作一簡介。
  • PVD鍍鉻技術的原理及優勢
    然而電鍍鉻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水含有多種重金屬,尤其是致癌的六價鉻,毒性是普通三價鉻的100倍,被美國環境署列為17種高危毒性物質之一,嚴重汙染周邊環境。儘管目前已經有多種廢水處理方法,但投資昂貴,難以在中小型電鍍企業中使用。隨著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發達國家已經全面禁止電鍍鉻技術的使用,全部轉包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國家採取了更加嚴格的環境政策。
  • 陶氏超濾膜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技術優勢
    陶氏超濾膜元件具有工藝操作方便、能耗低、淨化效果好等特點,目前被廣泛的應用於各個行業。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陶氏超濾膜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技術優勢,一起來看看吧。陶氏超濾膜元件的原理:陶氏超濾膜元件在高壓力的作用下,溶液中溶劑與部分低能量的溶質可通過膜上微小的孔到達膜的另一端,對分子和高質量的溶解具有攔截作用,篩分膠體物質,同時膜的表面具有化學特性,對少量物質進行攔截。對溶液進行超濾時,對溶液加壓力,使溶液通過陶氏超濾膜元件時,截流高分子物質和膠體,達到水體淨化的目的。
  • 我國農村小型生活汙水處理的工藝技術路線
    該技術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其缺點是需要大量土地,並要解決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問題,以及受氣溫和植物生長季節的影響等問題。(4)生物膜技術生物膜法是分散生活汙水處理主要應用的一種人工處理技術,包括厭氧和好氧生物膜兩種。厭氧或好氧微生物附著在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來吸附、降解汙水中的汙染物,達到淨化目的。
  • EDI設備婁底供應廠家技術原理與特點
    EDI設備婁底供應廠家技術原理與特點 ,「vpkgx」   EDI設備婁底供應廠家技術原理與特點    同時較高的入水條件,因此反衝頻率和化學加強反洗的頻率都可以非常低,產水量可以達到%。
  • 化工汙水,常用處理工藝與技術
    物理法在具體工藝上一般比較簡單,缺點是難以實現對可溶性成分的分離處理。現階段,化工廢水處理中應用較多的物理技術主要包括磁分離技術以及膜分離技術。其中,有研究發現,通過磁分離技術,能夠對活性汙泥法實施過程中的汙泥沉降進行有效改善,具體應用中需將磁鐵粉末添加至廢水中,發揮其磁性,將磁化泥順利吸附起來,實現對其有效回收以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