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成像與顯影工藝技術的原理及特點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曝光成像與顯影工藝技術的原理及特點

發表於 2019-04-28 15:10:52

PCB板上的線路圖形就是PCB線路板廠家採用曝光成像與顯影蝕刻工藝技術來完成的,無論是PCB多層線路板還是柔性線路板在製作線路圖形時都要用到曝光成像與顯影工藝技術。下面來詳細介紹這兩種工藝的加工特點及加工原理。

曝光:由於塗覆PCB線路板基材上的絕緣介質層厚度較厚,因此,要採用較大率的曝光機對PCB線路板進行曝光,如採用7千瓦的金屬滷化物(如鎢燈)的燈和在具有平行(或反射好的準平行光)的曝光機上行。在烘乾的絕緣介質層表面上的光量應在200至250之間,其曝光時間可由光梯尺表等試驗或供應商提供的條件進行和調整,一般應採用較大曝光量和較短時間曝光。對於採用低功率曝光機,由於光能量低,造成曝光時間長,則光的折射、衍射等加重,這對於製造精細節距或高密度互連的導通孔是不利的。

顯影:在印刷、影印、複印、曬圖等行業中,讓影像顯現的一個過程。通常指在複印機、印表機中顯影就是用帶電的色粉使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轉變成可見的色粉圖像的過程。

顯影包括正顯影和反轉顯影。正顯影中顯影色粉所帶電荷的極性,與感光鼓表面靜電潛像的電荷極性是相反的,反轉顯影中感光鼓與色粉電荷極性是相同的。

固化(熱固化和UV固化)。PCB線路板經過曝光顯影后,儘管通過曝光的光化學(交鏈)作用,基本上固化了,但大多是不徹底的。加上顯影、清洗等吸收的水份,所以要通過加熱來完成。一方面可除去水份和溶劑,另一方面,主要是使固化進一步完成和深化。

但是熱固化大多用傳導熱來進行的。因此,其固化是由表面向內部逐步進行或完成的,因而是呈梯度式的固化程度狀態。然而,由於UV光具有穿透物質的特性,同時也由於環氧樹脂等具有強烈吸收UV光的特性,因而具有強烈的光交鏈反應,從而使固化完全和徹底趕出有機溶劑物質。所以,作為積層板用絕緣介質層必須進行充分的固化和徹底排去水份和溶劑,才能達到預計的Tg(玻纖化溫度)和}介電常數的要求。所以在固化時大多採用熱固化後再經UV固化這兩個步驟,才能徹底固化注意固化應嚴格控制。應根據實驗和測試來設置控制時間,PCB線路板如果過度固化或固化不足會引起產品性能惡化和改變粗糙度(拉毛)現象。這樣會給後面的電鍍加工工序帶來很大的品質隱患。經達長期的實實踐經驗總結,如經的PCB線路板廠家在曝光與顯影工藝上都會有嚴格的技術參數控制。

推薦閱讀:http://www.elecfans.com/xianshi/20180410659792.html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晶片光刻技術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步驟
    光刻技術的基本原理 光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致抗蝕劑(或稱光刻膠)感光後因光化學反應而形成耐蝕性的特點,將掩模板上的圖形刻制到被加工表面上。  隨著中國納米技術和納米電子學的蓬勃發展,納米加工技術的研究越來越重要,而電子束光刻技術將是納米結構圖形加工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電子束光刻技術要應用於納米尺度微小結構的加工和集成電路的光刻,必須解決幾個關鍵的技術問題:電子束高精度掃描成像曝光效率低;電子在抗蝕劑和基片中的散射和背散射現象造成的鄰近效應;在實現納米尺度加工中電子抗蝕劑和電子束曝光及顯影、刻蝕等工藝技術問題。
  • 幹膜曝光工藝學習資料
    曝光一般在自動雙面曝光機內進行,現在曝光機根據光源的冷卻方式不同,可分風冷和水冷式兩種,影響曝光成像質量的因素除幹膜光致抗蝕劑的性能外,光源的選擇、曝光時間(曝光量) 的控制、照相底版的質量等都是影響曝光成像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光源的選擇任何一種幹膜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光譜吸收曲線,而任何一種光源也都有其自身的發射光譜曲線。
  • 全息投影技術的原理及特點解析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屬於3D技術的一種,原指利用幹涉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與傳統微細加工方法相比,用LIGA技術進行超微細加工有如下特點: >x射線掩模製作(Mask):首先用電子束或雷射對薄光刻膠進行初次曝光,製成初級掩膜,然後經過顯影、電鍍等工藝步驟製成初級微結構掩膜板(此掩膜板本質上已經是一個高度較低的微結構)。
  • 容易散熱的鋁基板工藝介紹
    1、幹/溼膜成像流程 磨板——貼膜——曝光——顯影 2、幹/溼膜成像目的 在板料上呈現出製作線路所需要的部分 3、幹/溼膜成像注意事項 ①檢查顯影后線路是否有開路 ②顯影對位是否有偏差,防止幹膜碎的產生 ③注意板面擦花造成的線路不良 ④曝光時不能有空氣殘留防止曝光不良 ⑤曝光後要靜止15分鐘以上再做顯影 曝光: 曝光的作用是曝光機的紫外線通過底片使菲林上部分圖形感光,從而使圖形轉移到銅板上。
  • 蘋果開發脈衝雷射成像技術 可以達到靜脈或皮下血管顯影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公開的蘋果新專利,這種脈衝雷射成像技術可以達到靜脈或皮下血管顯影,應用在生物識別功能。文件顯示,該專利在2015年11月12日申請,蘋果表示可以用紅外線檢測的原理來得到皮膚下方靜脈血管的圖像,然後將其用作生物識別,這樣一來識別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將會變得無與倫比。
  • Bumping技術和工藝介紹
    Sputter與BUMP的關係:Bumping工藝是一種先進的封裝工藝,而Sputter是Bumping工藝的第一道工序,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Sputter的膜厚直接影響Bumping的質量,所以必須控制好Sputter的膜厚及均勻性是非常關鍵。
  • 光刻機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
    光刻機的結構:   光刻機性能指標:   光刻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支持基片的尺寸範圍,解析度、對準精度、曝光方式、光源波長、光強均勻性、生產效率等。   解析度是對光刻工藝加工可以達到的最細線條精度的一種描述方式。
  • 建議收藏|顯影中和劑的配方技術研究
    在電路板的製造過程中,其曝光過程為聚合反應,以苯甲醯甲酸甲酯為光起始劑,在光照的條件下生成自由基,催化丙烯酸甲酯光聚合單體進行聚合,但是,光起始劑在無塵室曝光房未能完全反應完畢
  • 光刻技術概述及光刻技術的原理
    除此之外,根據光的幹涉特性,利用各種波前技術優化工藝參數也是提高解析度的重要手段。這些技術是運用電磁理論結合光刻實際對曝光成像進行深入的分析所取得的突破。其中有移相掩膜、離軸照明技術、鄰近效應校正等。運用這些技術,可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上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光刻圖形。 20世紀70—80年代,光刻設備主要採用普通光源和汞燈作為曝光光源,其特徵尺寸在微米級以上。
  • 90nm光刻工藝勻膠顯影設備研發
    該項目2014年立項,2015年12月完成,2016年7月12日正式通過驗收,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前道晶片製程領域用塗膠顯影設備在國產化進程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不僅打破了該類設備一直由國外生產廠商長期壟斷、受制於人的局面,也填補了國內該項技術空白,為我國前道晶片製程塗膠顯影設備進入前段市場打開了突破口。
  • 光刻技術:鄰近光學效應修正
    在上期專題中提到,深紫外機臺採用離軸照明技術增大數值孔徑和工藝窗口,但是存在疏密條紋成像質量不同導致成像質量下降的問題。通常採用鄰近光學效應修正(OPC)或者修正光源條件的辦法來改善成像質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臨近光學修正技術。
  • [趣味物理]紅外線的成像原理
    二、不同波段的紅外線成像原理和特點  紅外遙感是指藉助對紅外線敏感的探測器,不直接接觸物體,來記錄物體對紅外線的輻射、反射、散射等信息,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徵及其變化的科學技術。紅外遙感技術中能獲得圖像信息的儀器有:使用紅外線膠片的照相機,具有紅外攝影功能的數位相機,熱像儀等。
  • 平行光曝光機工作原理是什麼?有什麼用途?
    工程師飛燕 發表於 2018-06-17 04:19:00 隨著電子產品高精度成像的需求,對印製電路板的設計與製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推動了PCB生產所需的曝光設備的研製。
  • 光電器件微納加工技術——光刻工藝與雷射直寫
    MEMS微型傳感器及微機械結構圖 微納加工技術是先進位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國家高端製造業水平的標誌之一,具有多學科交叉性和製造要素極端性的特點,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發展、拉動科技進步、保障國防安全等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微納加工技術的基本手段包括微納加工方法與材料科學方法兩種。很顯然,微納加工技術與微電子工藝技術有密切關係。
  • 線路板溼膜工藝技術是怎樣的
    一 前言   最早PCB生產過程的圖形轉移材料採用溼膜,隨著溼膜的不斷使用和PCB的技術要求提高,溼膜的缺點也顯露出來了,主要聚中在生產周期長、塗膜厚度不均、塗膜後板面針眼和雜物太多、孔中顯影困難。導致了溼膜的後續生產問題較多,過程控制起來困難,最終溼膜被幹膜取代了。
  • 全息投影技術是如何成像的?「振邦視界」
    今天多媒體互動技術研發者-振邦視界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首先,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 3d全息投影技術原理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又被叫做虛擬成像技術,是3D技術的一種,原指利用幹涉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隨著科幻電影和宣傳引導,全息投影概念逐步發展到舞臺演繹、展覽會館等商業活動。我們平時看到和接觸的全息投影嚴格來說其實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只是採用珮珀爾幻像、邊緣消隱等方法實現3D效果的一種類全息投影技術。
  • AMOLED需要的核心工藝設備曝光機,有幾個了解這麼多……
    :上光阻→曝光→顯影→顯影后檢查→CD量測→Overlay量測。而在整個流程中,今天OLEDindustry 重心來講講曝光這段核心工藝及其設備。曝光,簡單點說,就是通過光照射光阻,使其感光。然後通過顯影工藝將曝光完成後的圖形處理,以將圖形清晰的顯現出來的過程。而整個光刻工藝,則是將圖形從光罩上成象到光阻上的過程。曝光機的原理談到曝光,那必不可少就要談到曝光機。
  • pcb顯影不淨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高密度圖像轉移工藝過程中,若控制失靈,極容易滲鍍、顯影不良或抗蝕幹膜剝離等質量問題。   (3)曝光時間過長或曝光不足:在紫外光照射下,吸收了光能量的光引發劑分解成游離基引發單體進行光聚合反應,形成不溶於稀鹼的溶液的體型分子。要使每種幹膜聚合效果最好,就必須有一個最佳的曝光量。從光能量的定義公式可知,總曝光量E是光強度I和曝光時間T的乘積。若光強度I不變,則曝光時間T就是直接影響曝光總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