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架軒讀書沙龍」研討《現代世界的起源(第三版)》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代早期全球貿易的中心和引擎是歐洲還是亞洲?全球氮循環對現代世界歷史演進有哪些制約與影響?我們現今的世界究竟是怎麼形成的?近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相關領域的學者、師生在商務印書館清華大學鄴架軒閱讀體驗店參加第三期「鄴架軒讀書沙龍」,傾聽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劉新成、夏繼果就現代世界的起源等相關話題所作的對談,圍繞最新出版的《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美]馬立博 著 夏繼果 譯 商務印書館2017年)共同展開研討。

商務印書館最新出版的《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由美國南加利福尼亞惠蒂爾學院歷史學和環境研究教授馬立博(Robert B. Marks)撰寫。馬立博橫跨中國史和世界史,並在兩個領域都卓有成就。此前,他還撰寫了本書的第一版和第二版。

據劉新成、夏繼果兩位教授介紹,在本書第三版中,作者打破了關於現代世界歷史的歐洲中心論敘事,把亞洲和環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強調中國和印度是現代早期全球貿易的中心和引擎,用清晰而又簡明的語言建構了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歷史敘事,具有很強的智識衝擊力。全書涵蓋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的主題包括俄羅斯、奧斯曼、莫臥兒等帝國的擴張,美洲的徵服,工業革命,美國的興起,全球氮循環對現代世界歷史發展的制約與影響等,並從全新的視角對這些主題進行了別開生面的闡發;敘述了與當下緊密相關的重大議題,如全球變暖、人口增減、病菌傳播、能源危機、全球不平等在現代世界歷史上的起源和演變。作為譯者,夏繼果教授認為,本書為讀者呈現了我們現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對此問題提供了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見解,對於專業讀者和大眾讀者都會有啟發意義。

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著名環境歷史學家約翰·R.麥克尼爾認為本書「為我們提煉出過去六百年世界史的精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芝加哥大學彭慕蘭教授評價本書「具有一般標準教材難以具備的邏輯連貫性和文字感染力,堪稱一部理想的全球史教科書」。

本期讀書沙龍由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清華大學圖書館、鄴架軒閱讀體驗店、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27日第12版 

相關焦點

  • 《現代世界的起源》打破歐洲中心說構建全新全球史觀
    《現代世界的起源》打破歐洲中心說構建全新全球史觀 2017-11-11 21:52: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對談︱劉新成、夏繼果:全球史如何解釋現代世界的起源
    2017年11月11日下午,商務印書館與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在鄴架軒閱讀體驗書店舉辦了一次讀書沙龍,邀請首師大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劉新成教授、歷史學院夏繼果教授,與讀者分享新近出版的《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劉教授是最早策劃引進這本書的學者,夏教授則是此書第一版、第三版的中譯者。
  • 讀書沙龍開講啦
    相信我,如果你是一個通俗小說愛好者,如果你對航海、走私、冒險、決鬥、地牢、毒藥、紅衣主教、寶藏、勳爵、管家、國家債券等等那光怪陸離的十八世紀歐洲感興趣的話,那你一定不會失望的……」這是11月20日下午,市審計局首期「讀書沙龍」分享會上的一幕。
  • 公告|「青年學習沙龍」第三屆(2020)理論徵文活動開始啦!
    「青年學習沙龍」第三屆(2020)理論徵文公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的當代發展。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與啟示開展研究研討,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提供理論支撐、營造濃厚氛圍,在成功舉辦「青年學習沙龍」第一、二屆理論徵文的基礎上,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 安徽省人社廳舉辦第三期青年幹部理論研討沙龍
    3月14日下午,省人社廳舉辦第三期(2019年第一期)青年幹部理論研討沙龍。廳領導徐建、黃杏、季星出席活動並與青年幹部進行了深入交流。廳辦公室副主任程宗錄介紹了2018年安徽省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體會,協調督查處副處長吳笑梅等9名同志圍繞全國兩會對人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並結合各自工作實際作了交流發言。
  • 立鷸沙龍第十三期:藥種起源
    認為西藥者也言之灼灼,指出基於現代藥理學的手段和方法,青蒿素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單一、結構明確的化藥。然而縱觀整個新藥研發史,當你研究阿司匹林的誕生,複方單參滴丸通過美國FDA臨床三期,達菲利用八角茴香「莽草酸」解決生產原料等等案例的時候,你會發現也許中西藥之爭根本就是個偽命題,有效性和安全性才是新藥研發追求的目標,也是衡量藥物能否上市使用的科學標準。
  • 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寫在《西藏生死書》讀書沙龍後
    這是一場以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為主題的關於《西藏生死書》的讀書沙龍,在眾所期待中,超出期望值地圓滿落下了帷幕,也藉此拉開了有關生命教育的序幕,記得那位年輕的阿東分享說在疫情期間,每個人常被問到的三句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我們有認真想過這個哲學的終極問題嗎?籌劃這場有關生命認知的讀書沙龍也是因緣際會,水到渠成。
  • 《英語思維》現代版的道德經
    《英語思維》現代版的道德經 《英語思維》(石海浪著)現代版的道德經。
  • 現代恐怖主義的起源
    《一觸即發:現代恐怖主義的起源》[美]約翰·梅裡曼 著範譞 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版現代恐怖主義的起源1894年2然而,連埃米爾·亨利在內,19世紀末的無政府主義恐怖分子與2001年9月11日駕駛劫持的飛機撞向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的恐怖分子有一些重要的共同之處。歷史經驗以及現代恐怖主義起源所展現出來的共同點有助於我們應對和防範現代恐怖主義。
  • 第三期臨床優勢病種系列(腦病與神經病學)青年沙龍在京舉辦
    ,旨在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對中醫臨床優勢病種進行了深入研討。來自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北大第三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的近20名專家參與了本次沙龍。
  • 第三屆十大童裝品牌企業家沙龍溫州舉辦
    第三屆十大童裝品牌企業家沙龍溫州舉辦 2012-11-12 15:32:03 來源:網上輕紡城
  • 國際交流X線上沙龍丨 2020華東師大-海法大學MBA線上商業沙龍活動...
    2020年12月18日下午,該系列沙龍活動第一場,與以色列海法大學管理學院IMBA項目共同合作的線上商業沙龍活動課題匯報會在地理館235教室成功舉辦。以色列海法大學Chalom Schirman 副教授及17名海法大學IMBA學生雖無法線下與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師生面對面交流,但全程通過線上平臺跨越時差在線參與。
  • 國際雪豹日公益沙龍在北京798舉行(高清組圖)
    由雪豹保護公益組織「雪豹守望者」發起的大型公益日沙龍活動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眾多從事雪豹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基金會工作人員、公益組織成員與從事相關創作的藝術家匯聚在一起,展開雪豹保護的創意研討。新華社記者陶希夷攝
  • 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成功召開
    為探索具有科技社團特色的青年科技人才發現、舉薦、培養和評價的創新服務模式,幫助青年科技人才在職業生涯初期發展,推動航天領軍人才不斷湧現,促進青年創新隊伍建設與人才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增進青年科學家之間交流,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宇航學會(以下簡稱「學會」)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科創中國、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CSA雲論壇等平臺支持的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沙龍第六期培育青年科學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主題沙龍於
  • 世界未解之謎,現代智人的起源,你了解過嗎?
    世界未解之謎,現代智人的起源,你了解過嗎人類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致力研究的方向,我們從哪裡來,原始人的最終壽命是多少,經過多少年發展到現在的文明,與小編一起來看看人類發展的過程是什麼。大約5萬到5萬年前,人體已發展到與現代人相差無幾的水平。它被稱為現代智人。
  • 世界讀書日|名家巨匠談讀書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名家巨匠談讀書 梁實秋現代的西裝書,紙墨不同,好像有一股煤油味,不好說是書香了。 不管香不香,開卷總是有益。所以世界上有那麼多有書癖的人,讀書種子是不會斷絕的。
  • 山東省青年科學家沙龍成功啟動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9月12日電(蕭海川、宋東曉)2020年山東省青年科學家沙龍11日在山東省農科院正式啟動,並成功舉辦首期沙龍活動。來自山東大學等20餘位青年科學家,圍繞「植物高光效實現方式及途徑探討」開展現場研討。
  • 法語翻譯家對話沙龍:現代都市是一面作家的鏡子
    第三點是讀好書,這是指翻譯者有責任向讀者推薦好的作品,文學翻譯不僅僅是翻譯的問題,它涉及到整個生產、推廣、傳播的過程。首先文學研究要跟上,一個好的作品翻譯者不去研究它,怎麼能看到它的價值,又怎麼能進而把它推介給讀者?第二則是批評要跟上,翻譯市場的健康與否需要批評家說話。第三政策要跟上,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是要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好的環境,創造一些機會讓真正的文學互動起來。
  • 《物種起源》:版本學及其他
    在前不久舉行的「新譯《物種起源》出版沙龍」上,中科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彌曼教授,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忠和教授對這一新譯給予了高度評價,苗德歲教授做了精彩發言,講述了《物種起源》及其新譯本背後的故事。作為經典名著,《物種起源》在國內已有很多譯本,現在還有必要重譯嗎?在達爾文生前,《物種起源》總共出版了6版,以前國內均選擇最後一版翻譯,苗德歲則選擇了第二版進行翻譯,這是為什麼?
  • 新譯本《物種起源》出版發行
    而《物種起源》最早的中譯本,是留德的馬君武用文言文翻譯的,在1903年初次發表時只有兩章,卻是《物種起源》最重要的兩章:第三章「生存競爭」和第四章「自然選擇」,分別以《達爾文物競篇》和《達爾文天擇篇》的單行本出版。1920年,馬君武發表了全書的譯本—《達爾文物種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