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版本學及其他

2020-12-03 光明數字報

    編者按:譯林出版社日前出版由現供職於美國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苗德歲教授翻譯的《物種起源》。在前不久舉行的「新譯《物種起源》出版沙龍」上,中科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彌曼教授,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忠和教授對這一新譯給予了高度評價,苗德歲教授做了精彩發言,講述了《物種起源》及其新譯本背後的故事。作為經典名著,《物種起源》在國內已有很多譯本,現在還有必要重譯嗎?在達爾文生前,《物種起源》總共出版了6版,以前國內均選擇最後一版翻譯,苗德歲則選擇了第二版進行翻譯,這是為什麼?關於達爾文和《物種起源》,國際上有哪些新的研究進展?苗德歲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中傳達了很多新信息,現我們整理成文(參考了書中「譯者序」等文字),以饗廣大讀者。

    翻譯緣起

    最開始譯林出版社的編輯黃穎女士找到周忠和院士,忠和向出版社推薦了我,但我幾乎未加思索便婉拒了。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翻譯《物種起源》將是一件太過艱巨的任務。黃穎是我南大的校友,她很有堅持精神,也很有策略,有一搭沒一搭地跟我保持著郵件聯繫。2010年暑假我去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訪問,她提出請我吃頓飯。飯局上還有時任譯林出版社人文社科編輯部主任的李瑞華先生(現為譯林出版社副社長)。席間,他們也沒觸及翻譯《物種起源》話題,只是希望我有暇時,可以給他們推薦甚或翻譯一些國外的好書。幾個月後的聖誕節前夕,小黃給我發郵件說,她又找了別的譯者,但是感覺譯文還是沒有達到他們期望的水準。她說,如果世界上有一本書值得翻譯的話,還有比《物種起源》更值得你親自翻譯的嗎?她又給我戴高帽子,說如果在華語世界有一個能翻譯這本書的人,除了苗公您,還能找到誰?高帽子加激將法,讓我如何拒絕?我馬上回郵件說,就憑你這句話,這活兒我接了。郵件一發出去,我就後悔了,但是你知道電子郵件可以send,但沒有un-send鍵。我只能硬著頭皮投入這項工作了。

    偉大的《物種起源》

    我在譯序裡說:「名著如同名人,對其評頭論足者多,而對其親閱親知者少。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便是這一現象的顯明例子之一。」據我的觀察,即使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也大多無暇通讀或精讀這部著作。所以我常跟年輕朋友們說,儘管你們現在壓力很大,要追蹤前沿,要發表文章,但還是要看一些「閒書」,因為這樣的閱讀在你以後的研究中會給你想像不到的啟發和靈感,像《物種起源》這樣的名著尤其如此。

    《物種起源》是少數幾本可以稱得上改變了世界的書,這樣的書還有大家熟悉的《聖經》,馬克思的《資本論》等等,它是這一級別的名著。《物種起源》發表到現在已經155年了,儘管生物學、地學有很多新的進展,但達爾文所建立的理論框架依然巍然矗立,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現在的很多學科,像生物地理學、動物行為學、生態學等等,儘管達爾文的時代還沒有這些學科的名字,但是達爾文這本書已經為這些學科打下了基礎。再過150年,這本書也不會過時。我在翻譯和研究的過程中,確實對達爾文崇拜得五體投地。達爾文那時並沒有我們今天這樣的研究條件和知識基礎,他能夠寫出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太了不起了。

    為什麼選擇第二版

    為什麼選擇第二版為翻譯底本呢?達爾文生前,《物種起源》共出版了6個版本,其中第一版和第二版相隔時間很近。按照達爾文本人的說法,第一版是1859年11月24日出版,第二版是1860年1月7日出版;達爾文研究專家派克漢姆查閱了該書出版社的出版記錄,則認為第一版是1859年11月26日出版,第二版是1859年12月26日出版。也就是說,第一版和第二版相隔只有一個半月或一個整月的時間。第二版甚至沒有經過重新排版,相比第一版的改動也很少。根據派克漢姆的研究,達爾文在第二版中刪除了9個句子,新增了30個句子,此外還有一些印刷、標點符號、拼寫、語法、措辭等方面錯誤的更正。在其後十二年間的第三(1861)、第四 (1866)、第五(1866)、第六(1872)版中,尤其是自第四版開始,達爾文為了應對別人的批評,做了大量修改,以至於第六版的篇幅比第一、二版多出了三分之一。正如我在「版本說明」中所寫,「限於當時的認識水平,那些對他的批評很多是錯誤的,而他的答覆往往也是錯誤的」。譬如他越來越求助於拉馬克「獲得性性狀的遺傳」的觀點,這就偏離了他原先正確的立場。鑑於此,當今的生物學家以及達爾文研究者們,大都垂青與推重第一版;而近二十年來,西方各出版社重新印行的,也多為第一版。然而,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牛津世界經典叢書」的1996年版以及2008年版,卻都採用了第二版,理由很簡單:與第一版相比,它糾正了一些明顯的錯訛,但總體上沒有什麼大的改動。最終,我採用了「牛津世界經典叢書」2008年版為翻譯底本。

    也許更好的選擇是第一版

    但我現在又稍微有點後悔,也許還是應該翻譯第一版。為什麼呢?第一版出來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達爾文就向宗教界做出了妥協,第二版所做的改動就體現了這些妥協。比如說卷首引語(國內其他譯本都沒有譯),第一版裡面卷首引語只有第一段和第三段,第二段是第二版加上去的。這段引語出自巴特勒《啟示宗教之類比》,其中寫道:「……所謂『自然的』事物則需要或預先假定有一個智能的實體不時地或在預定的時段進行幹預,使之保持其特性。」你可以看到,這裡有取悅於宗教界的意思。還有全書結尾處寫道,「生命及其蘊含之力能,最初由造物主注入到寥寥幾個或單個類型之中」,第一版是沒有「由造物主」幾個字的。另外書中還有一處,引用了宗教人士Charles Kinsley給他的信中的話,說是他注意到達爾文對宗教情感的尊重,這也是第二版新增的。這三處,應該都是違心的讓步。所以,原耶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著名的達爾文學者Keith Thomason曾在「The American Scientist」的專欄文章中指出:若是在科學經典著作中舉出修訂版不如初始版本的例子的話,那麼《物種起源》便是經典的一例。甚至可以說,《物種起源》的修訂是一版不如一版。

    《物種起源》一版不如一版

    為什麼說《物種起源》一版不如一版呢?舉兩個例子。一個是遺傳機制問題。達爾文知道有遺傳這回事,小孩子生下來像爸爸,這就是遺傳,達爾文也知道有變異,但是究竟遺傳是怎樣進行的,變異又是怎麼回事,他不知道,這困惑了他一生。有人向他提出這個問題,他就試圖給出自己的回答,並寫在了後面各版裡,現在看來,這些回答都不正確,可以說毫無意義。

    還有地球年齡問題。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Lord Calvin)提出,說你講生物的演變是漸變的,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地球的年齡有沒有提供足夠的時間讓生物從無到有,並演化成今天這個模樣呢?這個問題又讓達爾文手忙腳亂,到處找地球年齡方面的證據。開爾文提出地球年齡為一億年,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年齡遠長於此,所以有足夠的時間供生物演化。達爾文在這個問題上花費很多筆墨,現在看來也都是多餘的。而且,這些增補打亂了第一版結構的嚴謹,邏輯的縝密,行文的流暢。所以在今天,大家基本上都不看第六版了。

    《物種起源》的語言

    關於《物種起源》的研究一直是學界熱點,其中有的研究對其語言特點和文學性有深入討論。當時寫作的時候,達爾文既要考慮要說服科學界的人,又要說服大眾,而且當時是科學發展的初期,不像我們現在有很多專業術語,有很多jargons,所以達爾文在書裡用的是彌爾頓和莎士比亞的語言,非常典雅。有人說,看到《物種起源》,就看到了Charles Dick-ens的George Eliot 的影子以及George Eliot 的Middlemarch的影子。這就是說他使用的完全是文學語言,非常美。但這個文學語言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並不好懂。

    達爾文的「四怕」

    達爾文的一生有「四怕」。一怕觸犯宗教,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寫出來之後,等了20年才發表。第二他很愛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艾瑪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結婚之前,他跟艾瑪說不信仰(上帝),艾瑪說只要我們相愛就行,但是我們今後不會在天堂相見的,正因為如此,他非常不希望傷及艾瑪的宗教情感。第三怕與人論爭,不願陷入曠日持久的論戰。第四怕是最莫名其妙的,他一直沒有經濟安全感。他是富二代,家裡極為富有。他讓大兒子學金融,讓他管家、投資。他稿費也賺了不少。他跟艾瑪結婚的時候,艾瑪家的陪嫁和他爸爸給他留的錢已經很多,到他去世時,他的家產相當於現在2700萬英鎊,天文數字。有人說他當時要是僱一個年輕的懂德文的助手的話,就不會一直被遺傳和變異法則所困擾,因為那時德國的孟德爾已經搞清楚了遺傳的機制,並發表了論文,如果有一個懂德文的助手,也許他就能在生前接觸到孟德爾的發現了,可是他連個助手都不請,很摳門兒。

    進化論與宗教的關係

    儘管達爾文的宗教信仰很早就產生了動搖,但是你要注意,達爾文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無神論者。他說自己是不可知論者(agnostic)。而且宗教和科學,神學和科學,現在國外大家基本上達到一個共識:它們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sphere)的東西。宗教是信仰,科學是科學。引人注目的是,當今英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Conway Morris,現在是天主教的科學家代言人。他研究生命起源,現在他相信生命起源是神創的。像諾貝爾獎得主Berkeley等很多一流科學家也都是信教的。進化論與宗教的關係在歐洲不太成問題,但美國的情況有些特殊,美國的原教旨主義者很有勢力,很保守,你到歐洲問大家信不信進化論,大家都信進化論,即便他信教,他也相信進化論。美國不一樣,美國有33%的人因為宗教原因不信進化論。

    馬克思贈書給達爾文遭拒?

    有一個說法,馬克思要把《資本論》獻給達爾文,但達爾文拒絕了。這是誤傳。在《物種起源》出版之後,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三卷剛好出版,馬克思就籤了名送給達爾文,是德文版,這本書現在還在達爾文故居的書櫥裡。後來,馬克思的女婿寫了一本書,要獻給達爾文,達爾文沒理。馬克思把書獻給達爾文遭拒這個說法流傳很廣,很多書裡都寫了這件軼事,但這純屬張冠李戴的誤傳。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物種起源》,你讀哪個版本?
    ②《物種起源》(插圖版),[英]查爾斯·達爾文著,苗德歲譯,譯林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 最近,兩個版本的《物種起源》插圖版出版上市,分別為譯林出版社出版、苗德歲翻譯的,以及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舒德乾等翻譯的。
  • 《物種起源》,你會讀哪個版本?
    儘管這部書在國內有近百年的出版歷史,但有如此豐富插圖的版本還是首次。   同時,讀者也會發現,兩個版本譯者不同、插圖不同,翻譯的英文底本也不同。實際上,《物種起源》的底本就有六版,中譯本也各有特色。那不同的版本有什麼區別?插圖本的圖片何來?普通讀者如何選擇版本?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及編輯。
  • 給孩子買《物種起源》,哪個版本好?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自出版至今161年仍舊是經典。在注重擴大知識面的今天,它絕對應是孩子的書架上的書。我在一年多前給娃買的《物種起源》是由科學普及出版社的,兩個韓國作者編輯的漫畫版。漫畫版最大的好處就是易讀,孩子不會覺得枯燥,而且很有趣。它的定位就是科學普及。
  • 你看的《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的第幾版?看錯版本可是要會錯意的喔
    該書責編宋暘的這篇編輯手記,講述了譯者與編者如何多版比對找尋「最佳」翻譯母本、如何通過不同版本的《物種起源》去發現達爾文觀點改變的蛛絲馬跡,以及如何從原書的「只有一張插圖」到插圖版的圖文並茂。距古生物學家苗德歲教授所譯「譯林人文精選」版《物種起源》出版,已有5年。
  • 如果達爾文研究的是它 也許物種起源就是另一種版本了
    一種斐濟蜜蜂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進化生物學認為,新物種出現並進化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但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斐濟高山地區發現的稀有蜜蜂講述了另外一個版本的進化故事。該文章第一作者、弗林德斯大學的詹姆斯·道裡說:「科學家們通常認為,適應新棲息地和生態環境會推動並促進物種多樣化,但我們發現,單一蜜蜂物種在斐濟的殖民化行為最終進化出20多種地方性蜂種。至少對斐濟蜜蜂而言,物種的多樣性是由於無法很好地適應棲息地所致。
  • 《物種起源》導讀
    《物種起源》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1825年,達爾文進入愛丁堡大學學醫,1828年又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
  • 科學網—《物種起源》又有新中文譯本
    ■本報記者 洪蔚 近日,譯林出版社「譯林人文精選」叢書推出《物種起源
  • 新譯本《物種起源》出版發行
    而《物種起源》最早的中譯本,是留德的馬君武用文言文翻譯的,在1903年初次發表時只有兩章,卻是《物種起源》最重要的兩章:第三章「生存競爭」和第四章「自然選擇」,分別以《達爾文物競篇》和《達爾文天擇篇》的單行本出版。1920年,馬君武發表了全書的譯本—《達爾文物種原始》。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但如果要讓人們細說達爾文,卻好像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是用在達爾文身上,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詞可以用在他身上。「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在《物種起源》中奠定的科學理論,現在也被稱為是「達爾文主義」,是關於物種起源和生物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改變了世界的科學理論有很多,「進化論」是其中一種,發表了進化論的《物種起源》,也因此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一本書。
  • 物種起源技能加點攻略 技能效果詳解
    物種起源技能加點攻略,技能效果詳解。這個加點在遊戲中也是一個很關鍵要素,畢竟是可以增加資源產量的。下面是各個技能的屬性詳解。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物種起源》這本書幾乎是凝聚了達爾文的畢生心血,奠定了演化理論的基礎。我相信大部分人對這本書都有所耳聞,但是真正閱讀過的卻不多。《物種起源》出版於1859年,也就是150多年前。不過在有些情況下,種間競爭會導致某些物種數量大大減少乃至滅絕,這一點在達爾文時代其實並不明顯,因此在物種起源這本書當中所舉的例子也是稍顯晦澀。不過這對我們現代人而言並不陌生,只要看看現在各國政府對於外來物種入侵的嚴防死守,便可見一斑。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那是愁壞了美國政府。
  • 達爾文曾把《物種起源》「捂」了15年
    苗德歲翻譯的《物種起源》>  昨天,旅美知名生物學家、唯一獲得「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羅美爾獎」的亞裔教授苗德歲,作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為南京市民講述了「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故事。  據介紹,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苗德歲翻譯的《物種起源》也正式上市。同時,少兒版《物種起源》也將上市。  達爾文學醫從手術臺逃跑  「達爾文註定是一個大科學家,不想當科學家幾乎不可能。」苗德歲說,達爾文的血脈裡就流著科學基因。
  • 《物種起源》與不可知論
    這一次考察,不僅讓他見識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更是使他對大學所學的「神創論」產生了懷疑。 1842年,《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寫成;1859年,達爾文在結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後,終於提筆使這部皇皇巨著問世。
  • 《物種起源》讀後感
    在和達爾文相距幾百年後我有機會拜讀了他的大作《物種起源》。達爾文是一個應該被大家所銘記的人,也許有些人對達爾文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於聽說過他的名字,或者是曾經在課文中有提到過他的文章,又或者僅僅知道他是一個生物學家罷了。
  • 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拍賣價創紀錄 已保存近百年
    參考消息網6月17日報導 德媒稱,首版《物種起源》拍得天價。據德新社6月15日報導,寶龍拍賣公司表示,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第一版拍出50多萬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本網注)的創紀錄價格。
  • 《最強蝸牛》物種起源怎麼獲得 物種起源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物種起源貴重品怎麼獲取,想知道橙色貴重品怎麼收集,基因模擬裝置怎麼加屬性,四十六億年新幻境怎麼觸發呢
  • 歷史文化——達爾文《物種起源》正式出版
    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發行,共1250冊,當日便銷售一空。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 物種起源新手怎麼玩?物種起源新手攻略
    物種起源新手怎麼玩?物種起源新手應該怎麼入手這款科幻類手遊?接下來就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攻略來看看吧。 物種起源新手指南 一、智慧的使用 定義物種由最高到低為ABC,衝擊A時,複製一次雷電,然後扭曲一次合成一次B,直到雷電用完,然後全部B合成A,直到A秒產B和C秒合成B差不多。然後選擇複製,利用C合成B和A生產B來合成A。
  • 物種起源激活碼禮包福利 物種起源免費禮包領取攻略
    物種起源禮包大全最新信息就在18183發號平臺,最新的禮包大全可以掃描二維碼點擊領取哦。還有更多禮包等你兌換!下面小編帶來了物種起源的禮包,一起掃描下方二維碼,來看看怎麼免費領取吧! 物種起源禮包大全最新信息就在18183發號平臺,最新的禮包大全可以掃描二維碼點擊領取哦。還有更多禮包等你兌換!下面小編帶來了物種起源的禮包,一起掃描下方二維碼,來看看怎麼免費領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