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學而言,無疑是神秘和美麗的代名詞。在反映出現實世界本質規律的同時,又可以擁有改變世界的強勁力量。無論是我們接觸到的法拉第發現電、愛因斯坦相對理論,哥白尼日心說,瓦特發明蒸汽機等,還是在現實社會中的基因工程,網際網路技術,他們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以上的科學理論基礎知識。
在和達爾文相距幾百年後我有機會拜讀了他的大作《物種起源》。達爾文是一個應該被大家所銘記的人,也許有些人對達爾文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於聽說過他的名字,或者是曾經在課文中有提到過他的文章,又或者僅僅知道他是一個生物學家罷了。但達爾文並不僅僅如此,出生在一個家庭環境良好的醫生世家裡,達爾文被父親寄予厚望,於是達爾文遵循父親的囑託進入愛丁堡醫學院,但是達爾文本身對醫學沒有多大興趣,於是當他退學之後,結識了一批優秀的博物學家,從朋友那裡得到了科學的知識。在1831年,達爾文被植物學家亨隆斯推薦去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達爾文在經過5年的科考之後,對於動物植物以及地質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數據採集和比對,經過多方面探討,終於在自己的總結下得出了生物進化論,也就是在1859年出版了震驚世界的《物種起源》。也正是因為這本書,即使在形成自己生物進化論理論已經過去20年後,達爾文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博物學家以及進化理論的奠基人。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將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物種起源》的出版問世,是在科學的基礎上穿插並建立了生物學。進化論使人們的刻板思想,神學思想被打破。可以說這本書推翻了神,創造了人類的說法,並且也打破了物種不變的理論,確實進化論正式得到確立。進化論這個觀點源於《物種起源》,特別是當時19世紀以來,社會大眾對於天主教,英國國教等神學封建思想的束縛產生了抗爭,這本書的出現,也進一步解放了人類的思想,達爾文的著作包含的進化論是人們的思想解脫禁錮,解救人們,並教育人們從封建迷信的束縛下離開,在使生物學和人類學都發生變革的同時,也切實改變了人類對於世界的看法。與此同時,唯物論逐漸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的基礎。這本書中包含了達爾文多年的潛心研究和探索,也體現出了他對問題的思考以及他的記錄和總結等。從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關係複雜的,大自然的奧義,更多的是看到了達爾文的百折不撓科學精神。《物種起源》中的每一個字,都代表了達爾文凝結出來的對科學研究的執著與永不放棄、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精神。從達爾文總結凝聚出《物種起源》這本書,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令我們值得深思的東西。我們如果想要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就,就應該去自己對學習建立充分的興趣,並對其進行相關方面的探究。而且,達爾文在20年間才寫出了《物種起源》,充分體現了他驚人的意志力,這也告訴我,如果我想做成某件事情,必須要堅持不懈,不能夠半途而廢,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獲得成功。
科學走進人們,生活中人們在科學的世界裡不斷展開探索,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徵服自然。更多的是為了解決當前人類生存過程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為了讓人與大自然更加和諧,人們能夠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達爾文所寫《物種起源》這本書裡,使我對他所提出的進化論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生物的進化論不僅僅是說大自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在《物種起源》這本書中的1~5章,重點對於生物的進化在進化中適者生存。同樣在人類社會中,我們只有像生物一樣不斷去發現自己的缺點,並且去改正自己,才能被社會所適應,如果不能去適應社會只能被社會所淘汰。對於適者生存來講,從書中可以看出來,各類生物並不是萌類的適應而是為了生存而適應,達爾文的進化論在進一步闡述了生物進化原理的同時,也對人們的思想起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在本書中,達爾文用他自己及其仔細的觀察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在書中描述了生物物種從簡單到複雜,單一到繁多這樣一個演變的過程。達爾文在書中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簡單的生命演變而來。追尋到生命的初始是什麼呢?達爾文認為他們是被創造的。在全書中表述出這樣一個結論:存在於地球上的有機生物,都源於共同的原始生命。達爾文相信「自然界中無飛躍」,這本書中也有所體現。在書中有機生物的變異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是突飛猛進的。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這本書中反覆強調:生物都有著高速增殖的傾,而且是按照幾何比率增加的速度,而恰恰因為生物的鬥爭,才不會導致於物種的泛濫,佔用全部生態資源。
於我自身而言,在讀完《物種起源》之後,對於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曾經說過:「在攀登科學的山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巖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無論是達爾文的學說還是各位哲人們所說過的話,都讓我明白:探索科學是一件特別艱辛的事業,但在探索科學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不斷總結會充滿樂趣。在追求並探索真理的漫漫長途中,達爾文的進化論依然適用。我們要當一個適者生存者,進行開拓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