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物種起源》又有新中文譯本

2020-12-03 科學網

 

■本報記者 洪蔚

 

近日,譯林出版社「譯林人文精選」叢書推出《物種起源》新的中文譯本。該譯本與時下通行的《物種起源》中譯本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版本的選擇。

 

在1859年至1872年間,《物種起源》一書總共出了六版。其中第一版與第二版相隔只有一個半月。在其後的12年間陸續出版的四個版本中,達爾文作了大量的修改,以至於第六版的篇幅比第一、二兩版多出了三分之一。

 

根據該書的譯者苗德歲介紹,達爾文在後四個版本的修訂過程中,為了回應同時代人的批評,作了連篇累牘的答覆,甚至是「違心」的妥協,以至于越來越偏離原先的立場。

 

因此,苗德歲沒有選用在20世紀前80年通行的、大多中文譯本選擇的第六版,而是選用了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世界經典叢書」採用的第二版。

 

在談到第二版與第六版的區別時,苗德歲表示:「現在看來,限於當時的認識水平,當時對他的批評很多是錯誤的,而他的答覆往往也是錯誤的。結果,新增的很多零亂的線索與內容,完全破壞了他第一、二版的構思之精巧、立論之縝密、申辯之有力、行文之順暢、文字之凝練。」

 

在2009年達爾文誕生200周年、《物種起源》問世150周年之際,江蘇南京鳳凰傳媒集團旗下的譯林出版社,經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推薦,約請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苗德歲,重新翻譯《物種起源》。

 

苗德歲是1978年「文革」後首批考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生,1982年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在美國高校工作至今。

 

對《物種起源》的最新中譯本,周忠和對記者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從語言上說,苗德歲的中、英文功底都非常出色,而且對英美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從科學性上說,進化論建立的主要基石是地質學和生物學的知識和理論,作為古生物學家,地質學、生物學是苗德歲傾注多年的領域,再加上譯者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翻譯此書,因此,這本《物質起源》的新譯本,無論從語言水平,從科學性上說,都堪稱國內目前最好的譯本。

 

譯者在功能對等的原則下,除了在詞彙和語義上尋求雙語間的對等之外,更注重譯文與原著間風格和文體的對等,因此,新譯本《物種起源》在忠實於原文的同時,極少佶屈聱牙的西式句子。

 

《中國科學報》 (2013-11-29 第14版 讀書)

相關焦點

  • 新譯本《物種起源》出版發行
    2012年10月,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公布了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十大科普書籍的評選結果,《物種起源》排名第一,並被稱為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思想」。由此可見,《物種起源》對人類思想和科學事業的深遠影響。已故著名遺傳學家杜布贊斯基有句名言:「要是沒有演化論的話,生物學裡的一切都說不通。」 《為什麼演化論是真理?》
  • 科學網—《物種起源》,你讀哪個版本?
    儘管這部書在國內有近百年的出版歷史,但有如此豐富插圖的版本還是首次。 同時,讀者也會發現,兩個版本譯者不同、插圖不同,翻譯的英文底本也不同。實際上,《物種起源》的底本就有六版,中譯本也各有特色。那不同的版本有什麼區別?插圖本的圖片何來?普通讀者如何選擇版本?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及編輯。
  • 《物種起源》:版本學及其他
    在前不久舉行的「新譯《物種起源》出版沙龍」上,中科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彌曼教授,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忠和教授對這一新譯給予了高度評價,苗德歲教授做了精彩發言,講述了《物種起源》及其新譯本背後的故事。作為經典名著,《物種起源》在國內已有很多譯本,現在還有必要重譯嗎?在達爾文生前,《物種起源》總共出版了6版,以前國內均選擇最後一版翻譯,苗德歲則選擇了第二版進行翻譯,這是為什麼?
  • 《物種起源》,你會讀哪個版本?
    儘管這部書在國內有近百年的出版歷史,但有如此豐富插圖的版本還是首次。   同時,讀者也會發現,兩個版本譯者不同、插圖不同,翻譯的英文底本也不同。實際上,《物種起源》的底本就有六版,中譯本也各有特色。那不同的版本有什麼區別?插圖本的圖片何來?普通讀者如何選擇版本?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及編輯。
  • 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科學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
    1859年11月24日,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開創性著作《物種起源》在倫敦出版。1859年版《物種起源》的封面《物種起源》全名《論依據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物種起源》導讀
    《物種起源》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
  • 《物種起源》:達爾文並沒有提出社會達爾文主義
    物種間並非有高低之別,而只是不同。各類不同的物種更像是在不同的軌道上,不斷使自己優越的地方更優越。比如,狗的嗅覺和聽覺就在不斷進化,鷹的眼睛、獵豹的心臟、蜂鳥的翅膀都是這樣,人只不過大腦不斷變得更發達,但同時也犧牲了其他的功能。人種上也是如此。目前地球上的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只是非常粗略甚至不專業的說法。他們其實源於共同的祖先,就是智人。
  • 《冰雪奇緣2》新中文預告 艾莎散發造型絕美亮相
    《冰雪奇緣2》新中文預告 艾莎散發造型絕美亮相 2019-10-14 16: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達爾文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採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現象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必去的「聖地」。今天這裡的聖克裡斯託巴爾島上,還豎立著達爾文的半身銅像。現在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已於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自然財產保護區」。
  • 《物種起源》讀後感
    在和達爾文相距幾百年後我有機會拜讀了他的大作《物種起源》。達爾文是一個應該被大家所銘記的人,也許有些人對達爾文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於聽說過他的名字,或者是曾經在課文中有提到過他的文章,又或者僅僅知道他是一個生物學家罷了。
  • 《火星救援》新中文特輯 展現人物內心矛盾掙扎
    《火星救援》新中文特輯 展現人物內心矛盾掙扎
  • 《最強蝸牛》物種起源怎麼獲得 物種起源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物種起源貴重品怎麼獲取,想知道橙色貴重品怎麼收集,基因模擬裝置怎麼加屬性,四十六億年新幻境怎麼觸發呢
  • 物種起源新手怎麼玩?物種起源新手攻略
    物種起源新手怎麼玩?物種起源新手應該怎麼入手這款科幻類手遊?接下來就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攻略來看看吧。 物種起源新手指南 一、智慧的使用 定義物種由最高到低為ABC,衝擊A時,複製一次雷電,然後扭曲一次合成一次B,直到雷電用完,然後全部B合成A,直到A秒產B和C秒合成B差不多。然後選擇複製,利用C合成B和A生產B來合成A。
  • 物種起源激活碼禮包福利 物種起源免費禮包領取攻略
    物種起源禮包大全最新信息就在18183發號平臺,最新的禮包大全可以掃描二維碼點擊領取哦。還有更多禮包等你兌換!下面小編帶來了物種起源的禮包,一起掃描下方二維碼,來看看怎麼免費領取吧! 物種起源禮包大全最新信息就在18183發號平臺,最新的禮包大全可以掃描二維碼點擊領取哦。還有更多禮包等你兌換!下面小編帶來了物種起源的禮包,一起掃描下方二維碼,來看看怎麼免費領取吧!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在《物種起源》中奠定的科學理論,現在也被稱為是「達爾文主義」,是關於物種起源和生物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改變了世界的科學理論有很多,「進化論」是其中一種,發表了進化論的《物種起源》,也因此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一本書。這本書自從1895年出版以來,到2020年,已經被翻譯成將近40種語言,印刷了無數次,成為了影響人類進步發展的一本書。
  • Nick Lane | 複雜生命的起源
    /《複雜生命的起源》。暫無中文譯本。未有中文簡體譯本。出版社:臺灣貓頭鷹出版社;譯者:林彥綸;出版年:2013年。它討論兩個生物學中皇冠明珠般的課題:擁有線粒體的真核細胞(即「複雜生命」)是怎樣起源的,以及生命本身是怎樣起源的。萊恩給出的回答當然是一家之言。然而他的視角之獨特,觀點之顛覆,邏輯之嚴整,證據之充分,對讀者的期望之高,在我幾十年的科普閱讀中都是獨一份。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差不多被他說服了。
  • 物種起源核心物質怎麼合成?核心物質有哪些?下面就分享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核心物質怎麼合成?核心物質有哪些?下面就分享物種起源核心物質介紹給大家,希望這篇攻略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核心思路:新產物靠合成,舊產物靠生產。合成舊產物浪費雷電,生產不出新產物。
  • 你看的《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的第幾版?看錯版本可是要會錯意的喔
    先前《物種起源》的諸多中譯本都是以第六版,即達爾文生前最後修訂的一版為母本。與通常「愈改愈精」的認知相反,《物種起源》 的修訂版卻越來越偏離作者的本意。耶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達爾文學者凱斯·斯圖沃德·湯姆森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如果要舉出經典名著中修訂本不如初版的例子,《物種起源》就是最好的一例。」這是為什麼?1859年至1872年間,《物種起源》一共出了六版。
  • 達爾文贏了馬克思:《物種起源》被評為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書
    達爾文贏了馬克思:《物種起源》被評為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書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編譯 2015-11-11 18:23 來源:澎湃新聞
  • 被中國誤讀的《物種起源》
    儘管達爾文乘坐的小獵犬號在歷時5年的航海中從未到過中國,但這個遙遠的國度對他始終「禮遇有加」。     人們樂於找出達爾文學說中的中國元素。在一篇題為《達爾文的中國緣》的文章中,作者為《物種起源》中提到的竹子、牡丹和《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中引用的康熙手記而雀躍:「看,達爾文思想的誕生,曾經受到中國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