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止於神!《物種起源》與不可知論

2020-12-03 騰訊網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神學專業順利畢業。儘管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尊貴的牧師」,但達爾文卻志不在此。從小對打獵、礦物採集以及植物標本的熱情,讓他在學習整整兩年神學後,依然無法虔誠地跪伏在神的足下侍奉,而是以「博物學家」的身份,於畢業同年12月登上了「貝格爾」號軍艦進行環球考察。

「貝格爾」號軍艦

在登上軍艦的那一刻,他還不知道,這一次考察會對他的思想、人生乃至於整個人類科學界產生多麼大的影響。

5年時間裡,達爾文隨軍艦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經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國。這一次考察,不僅讓他見識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更是使他對大學所學的「神創論」產生了懷疑。

貝格爾號考察路徑

對於物種的來源,達爾文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

1842年,《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寫成;1859年,達爾文在結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後,終於提筆使這部皇皇巨著問世。

達爾文《物種起源》手稿

在《物種起源》中,達爾文闡明了一個科學原理,即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種不是不變的,而是由低級向高級轉變。他首先提出了隨機變異自然選擇學說,標誌著自然選擇學說的建立。

他認為多數變異是微小且難以察覺的,在自然狀態下偶然變異是少見的,就算出現也會因為雜交而消失。因此自然界中的變異是連續過渡的,並不是一個物種直接變異成另一個物種,就像新生的猴子不可能開口說人話一樣;這種變異必須經過從個體差異到輕微的變種,再成為顯著的變種、亞種、新種。

人類由猿進化而來

不過並不是每一次的變異都會如此順利地進行下去,產生新的物種。因為每一種生物個體增加的傾向是幾何級的,隨著數量越來越多,生存資源有限,所以不同物種之間甚至於同一物種內的不同個體會為了活下去而鬥爭,這種鬥爭會導致大量個體的死亡。弱肉強食,只有對生存有利的變異可以讓個體存活,並將這種變異進行下去,也就是所謂的「物競天擇」。

老虎和獅子有同一個祖先

同時因為自然環境的複雜性,並不只有某一個特定的變異是有利的。老虎、獅子、豹子、猞猁等等如今看上去具有很大差別的動物,實際上有著同一個祖先。它們因為變異的方向不同且都對生存有利,隨著一代又一代的積累,差異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同種的生物。對此,達爾文曾用一株大樹做過生動的描繪。

在闡述完自己的觀點後,達爾文又以反對者的立場,對自己所提出的理論進行反駁,並一一做出針對性解釋。最後,他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用進化論對生物界在地史演變、地理變遷、胚胎發育中的各種現象進行解釋,使自己的理論獲得了進一步的支撐。

儘管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在一百多年以來影響著科學界的發展,其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論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證據去證明,但對於他的質疑也從未停止過。

首先對《物種起源》甚至達爾文本人諷刺的,是教會成員。上帝創造了人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讓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祖先是猩猩。於他們而言,人是萬物之靈,是上帝的寵兒,但達爾文卻將自己和猩猩放在了一起,這與直接羞辱自己毫無區別。因此他們不止一次地嗤笑達爾文和他的理論,以至於在公開場合稱呼達爾文「畜生」。

「猩猩」達爾文

其次便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作為現代科學史上的一個難解之謎,《物種起源》很難用它的理論來對其作出合理的解釋。所謂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指的是在5億4200萬年前到5億3000萬年前,即地質學上認為的寒武紀開始時間,僅僅在2000多萬年時間內就突然出現了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但在更為古老的地層中,卻沒有發現它們相應的較明顯的祖先化石的現象。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儘管後來有許多學者提出了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如「收割理論」以及認同較多的「大氣層中氧氣突然增多」的說法,也逐漸找到了一些證據,但關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仍有許多謎題等待發掘。就連達爾文自己也在《物種起源》中寫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或許會成為推翻進化論的有力證據。

近年來,隨著科學進步的發展,物種起源所受到的挑戰與質疑也越來越多。如解刨學中的一些現象和達爾文的理論產生了矛盾;按照進化論應有的過渡階段在古生物學中的缺乏;胚胎發育因其具有一定規律而比進化論更加嚴謹,且進化論因為沒有更多基礎而經不起推敲和琢磨等等

胚胎的發育

當然,關於人類來自外太空、只是高緯度生命的試驗品這一些玄之又玄的偽科學「理論」,更是神秘學家和科幻作家們筆下的常客,這裡便不再贅述了。

宗教徒有信仰,達爾文有猜想,但作為一個神學專業畢業的學生,達爾文究竟是為什麼會提出進化論,又為什麼會撰寫《物種起源》的呢?

達爾文

達爾文的祖父是當地有名的醫生,早在達爾文出生前,他便已經預示過進化論,但礙於聲譽,始終未能公開信念。作為一個醫學世家,同為醫生的達爾文父親非常期望兒子能繼承祖業,成為一名醫生。

不過達爾文無心學醫,在進入農學院後,他將自己的熱情和精力通通獻給了自然歷史,一有時間便會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因此,被父親誤認為「遊手好閒」的達爾文才會在1828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在不丟失博物學愛好的同時,成為一名「尊貴的牧師」,不至於讓家族蒙羞。

年輕時的達爾文

不過,達爾文並沒有因為兩年的神學學習經歷而成為上帝忠實的信徒,但若是由此斷定達爾文是一位無神論者也是非常草率的。

實際上,達爾文在提到自己信仰時如此寫道:「萬物之初的奧秘,我們不得而知。但我作為一個人,必須保持不可知論者的身份。」

達爾文的信仰便是不可知論,他既不否定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無論是神創論也好,進化論也罷,其對於人類的意義,都只是作為一個假說提供了可能性。我們不能因為宗教徒的一面之詞而急於信仰上帝的存在,也不能因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似乎更說得通而將其奉為真理。對於生物是如何出現的,物種是如何起源的,人類又是如何登上如今的位置這些問題,還需要一代又一代生物學家、地質學家甚至哲學家們去努力解答。

「上帝之眼」螺旋星雲

假如有一天神創論乃至於神的存在受到了證實,那麼如今科學界所努力的許多方向都是錯誤的,牛頓錯了、愛因斯坦錯了、沃森和克裡克也錯了,甚至你從小到大所接受的一切科學教育都是錯誤的。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用手機打電話、發消息、玩遊戲,我們的汽車和飛機依然穩定地前進著,我們所依賴的所有現代科技同樣在發揮著作用。

科學需要的是包容,真理也是起源於猜想。正如卡爾·薩根所說:「在我看來,西方神學界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它所描繪的上帝太小了。它是一個小世界的神,而不是一個星系的神,更不是一個宇宙的神。」

但我們生存的世界,恰恰就是在宇宙之中。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物種起源,到底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作為一名八零後,我們從小學三年級的《自然》課就開始接觸《進化論》。在老師們的思維引導下,我們漸漸相信,人就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當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一種觀點,那麼,我們的思維就很容易定型。這可能就是大部分中國人,連想都不用想,脫口而出人是由猴子進化而來。正如資本家剝削工人一樣。反正不需要證明,也不需要去懷疑。《進化論》到底科不科學?不妨聽小編稍作論證。
  • 物種起源的真相,進化論無法解釋的想像,卻被古老文明破譯
    自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其在解釋物種起源及演化的問題上就一直佔據著不可撼動的主導地位。但是物種真的是進化而來的嗎?通過進化真的可以產生新的物種嗎?人類的智慧是否真的能夠通過進化而產生嗎?對於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科學界的癥結。
  • 《物種起源》讀後感
    《物種起源》的出版問世,是在科學的基礎上穿插並建立了生物學。進化論使人們的刻板思想,神學思想被打破。可以說這本書推翻了神,創造了人類的說法,並且也打破了物種不變的理論,確實進化論正式得到確立。從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關係複雜的,大自然的奧義,更多的是看到了達爾文的百折不撓科學精神。《物種起源》中的每一個字,都代表了達爾文凝結出來的對科學研究的執著與永不放棄、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精神。從達爾文總結凝聚出《物種起源》這本書,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令我們值得深思的東西。我們如果想要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就,就應該去自己對學習建立充分的興趣,並對其進行相關方面的探究。
  • 《物種起源》導讀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奠定生物進化論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廣泛影響的巨著。它1859年出版時就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此後的100年多裡仍不斷地引起激烈爭論。
  • 科學的盡頭是玄學?為什麼這些大科學家都信神?
    有的科學家,早年信神,但是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逐漸拋棄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這與「科學的盡頭是玄學,很多大科學家晚年都信神」恰恰相反吧?比如進化論的提出者,達爾文。他的進化論可以說是對付宗教神創論的終極武器。
  • 達爾文的出版商不相信進化論,但還是出版了他的《物種起源》
    1859年出版的暢銷書《物種起源》使達爾文家喻戶曉,並改變了科學史的進程。達爾文的進化論甚至動搖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制。然而,達爾文的出版商約翰·默裡三世就沒那麼出名了。儘管他將達爾文和他的自然選擇理論引入公共領域,但他對達爾文理論的影響深感擔憂,甚至在幕後與之抗爭。
  • 被中國誤讀的《物種起源》
    在一篇題為《達爾文的中國緣》的文章中,作者為《物種起源》中提到的竹子、牡丹和《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中引用的康熙手記而雀躍:「看,達爾文思想的誕生,曾經受到中國的啟發。」     更為豐厚的饋贈來自公眾對進化論居高不下的支持率。
  • 進化論說服力不如神創論?猿與人之間無過渡物種,他們創造了人類
    筆者:三體-小遙漫長的時間裡,人類都在思考萬事萬物的起源,小到一個量子的運動軌跡,大到整個宇宙天體,包括人類起源在內的諸多問題,促進了科技、哲學以及其他學科的出現和發展。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為我們打開了探索生命起源的新篇章。
  • 進化論是科學,而科學的特徵就是可以「證偽」!
    達爾文進化論是目前反進化論的主攻面,漏洞一大堆,畢竟達爾文進化論在最早提出時期是試圖解釋整個地球全部有機物種的起源,分化現象……這也是最初達爾文進化論直接和教會幹上的原因,也是後來達爾文晚年又對進化論各種奇妙顛覆的原因。
  • 在化石面前崩潰的達爾文進化論,物種起源之謎
    然而一百多年後,這個理論並沒有徹底回答人們提出的問題,物種的起源似乎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那麼達爾文的理論究竟遇到了哪些挑戰?物種起源之謎究竟還能否被揭開?達爾文的理論1859年11月下旬,達爾文的著作《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首次出版,並迅速發行了三個版本。在這本著作中,達爾文提出了他的進化論理論。
  • 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科學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
    1859年版《物種起源》的封面《物種起源》全名《論依據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 進化論存在重大缺陷!人類起源變成未解之謎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人類起源三大假說之一的進化論,前面的兩篇文章,我們客觀談論了人類起源的另外兩個假說——神創論與外星造物論。相對於進化論來說,另外兩個假說更能解答一些現在發現的解釋不清楚的現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一下。那麼被大眾所認同的進化論為什麼在近些年生命和基因技術的發展下,其理論卻屢屢被科學反駁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一下,進化論近些年與科學相悖的地方。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偉大發現
    當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發現每個孤立的島嶼上都有一些不同的物種,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之後,達爾文用了20年的時間來實驗、整理、分析,最終用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闡述新物種是如何形成的:生物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由其祖先通過極其緩慢的進化而來的。1959年,達爾文將自己的想法匯集成書,公開出版,這就是現在依然十分有名的《物種起源》。
  • 《物種起源》:版本學及其他
    在前不久舉行的「新譯《物種起源》出版沙龍」上,中科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彌曼教授,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忠和教授對這一新譯給予了高度評價,苗德歲教授做了精彩發言,講述了《物種起源》及其新譯本背後的故事。作為經典名著,《物種起源》在國內已有很多譯本,現在還有必要重譯嗎?在達爾文生前,《物種起源》總共出版了6版,以前國內均選擇最後一版翻譯,苗德歲則選擇了第二版進行翻譯,這是為什麼?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但如果要讓人們細說達爾文,卻好像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是用在達爾文身上,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詞可以用在他身上。「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在《物種起源》中奠定的科學理論,現在也被稱為是「達爾文主義」,是關於物種起源和生物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改變了世界的科學理論有很多,「進化論」是其中一種,發表了進化論的《物種起源》,也因此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一本書。
  • 創作評論|播下一粒熱愛科學的火種,越早越好——評《物種起源...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著作《物種起源》,在著作中作者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這一觀點的提出猶如普羅米斯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照亮了以宗教統治為主的西方黑暗世界,它的產生是對「神創論」的有力抨擊,是自文藝復興以後,西方世界尊重人、崇尚科學的又一次進步。
  • 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拍賣價創紀錄 已保存近百年
    參考消息網6月17日報導 德媒稱,首版《物種起源》拍得天價。據德新社6月15日報導,寶龍拍賣公司表示,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第一版拍出50多萬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本網注)的創紀錄價格。
  • 《物種起源》發表了160年,進化論都發生了什麼改變?
    自從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以來,在長達160年來,進化論在不斷地在進化,被新的科學數據所驗證,被新的理論所充實完善,這早已和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有了很多的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過去的160年裡,進化論都發生了哪些進化?
  • 為什麼達爾文晚年推翻了進化論,懺悔道:應該重新考慮神創論
    大家都知道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推翻了生命神創論。這一偉大壯舉,將我們從愚昧的舊社會帶入了無神論的新社會。他的《物種起源》更是完美詮釋了進化史,啪啪打了那些神學論的臉。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早年極力倡導進化論而被奉為進化論的開山師達爾文,晚年卻幡然悔悟而成為熱心的基督徒,並對自己似是而非的進化學說深感愧悔。他是英國人,是進化論的鼻祖。但當他臨終前,他對一位牧師說:「我願意收回我一生的學說。」牧師說:「這是沒有可能的了,因為現在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知道你的那套理論了。」並對英國伊莉莎白女王懺悔道:應該重新審視進化論,考慮神創論。
  • 生命起源: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質疑及解惑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並非什麼演化都是進化,進化論,是以史為鑑,要找出生命生存規律和發展方向的系統性的科學理論,是對物種起源和發展的一種科學證明。目前對進化論的質疑,多數來自神創論,根據質疑類型可劃分為5大類。1、針對理論地位的質疑:進化論僅是個猜想。——進化論是對生物多樣性的解釋,有大量的事實依據來支撐,是科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