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2日,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NGO組織共同主辦的 「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在廈門賓館召開。
研討會就近兩年來我國鯨豚等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展開交流,主要包括:國際上海洋瀕危動物研究和保護的前沿技術應用探討;海洋瀕危動物種群和棲息地保護;海洋瀕危物種的演化和生理等,並在會議上分享保護和管理工作中的先進經驗。
廈門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在研討會上介紹,自2017年起,廈門牽頭組織實施全國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下一步還將加強就地保護、開展遷地保護、開展人工繁育與人工種群構建等,抓緊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會議也對長江豚類保護作了探討。
據悉,該研討會自2005年首次在臺北舉辦,迄今已是第七屆,每兩年舉辦一屆。本次研討會共有鯨豚專家學者、政府主管部門和NGO代表共150餘人參與,並有來自港臺地區以及日本的專家線上參會。
(轉載 海西晨報)
【來源:廈門市海洋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