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至堅,博學篤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安徽大學

2021-01-08 小方談教育

安徽大學歷史悠久,1928年創建於當時省會安慶市,是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抗戰期間,學校被迫西遷,並一度流散,1946年復校,時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幾經調整,學校於1956年遷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復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這一天被定為校慶日。

安徽大學辦學條件一流,擁有較為完整的學科門類,建成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地處全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安徽省會合肥,是首批「全國文明校園」,首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是教育部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首批高校之一,是外交部選拔錄用公務員定點高校。

安徽大學現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園,校園面積達3200餘畝,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350餘萬冊,建設了一流水平的網絡教學平臺。校園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現有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 學校現有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以及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等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並建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安徽大學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著力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堅持「三基並重、全面發展」「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於研」「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著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富於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和國際視野,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安徽大學堅持科教融合,深入開展校校、校地、校企協同創新,重視國際合作,廣泛匯聚人才培養資源。學校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電科38所、科大訊飛、阿里雲等著名科研院所和知名科技企業,合作開設「物質科學英才班」「信息技術英才班」「航天科技英才班」「集成電路先進材料英才班」和「集成電路器件英才班」,並與合肥市政府圍繞產業技術需求,共建網際網路學院;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聯合開展人才培養,開創了與地方政府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新模式;學校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美國馬裡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法國孔泰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開展多種形式聯合培養學生。

安徽大學堅持「人才強校」戰略,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以兩院「院士」,國家「傑青」、「優青」、長江學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為引領,層次更為清晰、結構更趨合理、具有一定國際化程度、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並已在多個學科領域中形成了有特色、有影響、有潛力的學科團隊,培育產生一批如「自然指數上升之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等一流人才。現有在編教職工2800餘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800餘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900餘人。學校先後湧現出一批師德高尚、學風優良的教師,如被譽為「羅馬法活字典」的法學泰鬥周枏教授、「愛教育、愛科學、愛學生、輕名利、重奉獻」的高尚師德典範李世雄教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扶貧狀元何家慶教授等,引領建設優良的教風學風校風。

安徽大學立足綜合性學科特色,著力提升學科科研水平。學校著力建設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以及與合肥市共建綠色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帶動各學科交叉創新發展,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後建成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實驗室、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為主的科研平臺。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了近百項國家重大重點項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百餘項。

安徽大學堅持開放辦學,廣泛匯聚辦學資源。學校分別與安徽省16個市籤訂了多層次的校市合作協議,並與合肥市共建綠色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與合肥市經開區共建三創學院,與5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與600多家企業保持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係,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已成為研究與解決安徽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主要基地之一。學校是國家公布的華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高校之一,與美、英、德、日等國家和地區的14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校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共建「安徽大學石溪學院」;與智利聖託馬斯大學、烏克蘭哈爾科夫大學、亞塞拜然巴庫大學、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國立大學合作建立4所孔子學院,其中,智利聖託馬斯大學孔子學院先後4次入選「全球先進孔子學院」,被評為「全球示範孔子學院」。

在「至誠至堅,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指引下,一代代安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使得學校的建設發展不斷向前推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更深入的了解,謝謝大家閱讀。

相關焦點

  • 安徽大學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安徽大學歷史悠久,1928年創建於當時省會安慶市,是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抗戰期間,學校被迫西遷,並一度流散,1946年復校,時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遷至蕪湖。
  • 明德至善、博學篤行——貴州大學
    2021年貴州大學824有機化學考研全套資料學校簡介貴州大學(Guizhou University),簡稱「貴大」,位於貴州省會貴陽市,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並成為教育部在西部地區重點建設的14所高水平大學之一,由浙江大學對口支援。
  • 河南大學VS安徽大學,同是雙一流高校,河南大學堪比211!
    河南大學是河南省排名第二的高校,安徽大學是安徽省排名第三的高校。但安徽省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事實上是一所空降的學校,並非安徽省本地培養的學校,屬於外來戶,實力超群。所以安徽省本地培養的學校中,安徽大學排名安徽省內第二。對於兩所同樣是以省名命名的大學,對比一下還是有有比較積極的意義,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1.位置。
  • 安徽大學全面完成「雙一流」建設周期目標和任務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大學召開「雙一流」建設終期總結專家評審會。專家組對安徽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和評估,對學校「雙一流」整體建設、黨的建設、學校教育事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效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安徽大學「雙一流」建設周期目標和任務全面完成,符合度、達成度高。
  • 「雙一流」高校之寧波大學!
    寧波大學校園標誌  【引言】  東海之濱,甬江之畔,坐落著我國最年輕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它就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寧波大學」。  作為寧波市的「高教窗口」,寧波大學正在朝著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的目標奮勇前進,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上一個文章,小編詳細地講述了新晉「雙一流」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和實力,今天,小編詳細地敘說一下新晉「雙一流」寧波大學。  【正文】
  • 安徽省內雙一流大學2020年排名出爐:中國科大衝進國際百強!
    安徽省內的雙一流大學一直都是高考生關注的重點,本篇文章我將根據教育部雙一流大學名單及國內外各個機構的大學排名,為大家簡單的介紹安徽省內的雙一流大學的排名情況。2、合肥工業大學,211、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央部屬大學,一流建設學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定)。3、安徽大學,211、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建設學科為: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軟科(ID:zuihaodaxue)整合了2012-2019年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因此同一文章可能被統計至多所高校的發文中)的發文數據,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專家組一致意見: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積極探索實踐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道路。「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清華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Cell論文?
    今年正值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國內高校發表Cell論文(只包含類型為Aritcle的論文)最多呢?軟科整理了2012-2019年中國內地各大高校作為作者單位(包含第一完成單位和其他完成單位)在Cell上發表的研究論文信息,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共建,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具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教育培養體系,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是一所以大氣科學為特色,海洋
  • 老牌名校河南大學最全介紹,躋身「雙一流」建設高校實力再現!
    河南作為一個人口大省,高校眾多。以河南命名的高校有14所大學,8所高校所在地均為鄭州,剩下的6所分布在河南的5個城市:新鄉市、洛陽市、開封市、焦作市、平頂山市。新鄉市佔了兩所,為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鄭州大學作為唯一的211, 深受考生的青睞。老牌名校河南大學雖不是211,但是生物學也入選了一流學科建設。
  • 西安交大參加2020年C9高校「雙一流」建設研討會
    11月6日,2020年九校聯盟(C9)高校「雙一流」建設研討會在江蘇蘇州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處長德吉夫,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王戰軍、丁雪梅、張淑林,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領導和「雙一流」建設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 六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被 「黃牌」警告,其中四個為 「雙一流」建設高校
    IT之家4月6日消息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其中被列入工程領域「整改類實驗室」的共有來自兩所高校的三家實驗室,被列入材料領域「整改類實驗室」的共有來自三所高校的三家實驗室。
  • 這三所211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升格,與985高校並列
    在2017年第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其中所有的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絕大部分「211工程」高校都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分為A類和B類,A類全都是「985工程」高校,B類包括三所「211工程「院校以及三所」985工程「院校。下面將為大家介紹下這三所升格為B類的」211工程「院校。
  • 盤點首批設有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6所高校,均為雙一流大學
    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是高校組織和整合科技資源的機構,是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工作進行的重要平臺,主要擔負開發和推廣共性技術、參與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技術轉移、加強國際技術創新合作為企業提供創新綜合服務等五大任務。
  • 河南支持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向研究型大學轉型
    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十四五」時期,河南省將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支持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向研究型大學轉型。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做為河南省高校排頭兵,希望藉此機會大力發展,為河南的高等教育增添光彩。
  • 安徽師範大學院校簡介
    安徽師範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 名校哈工大和中山大學助陣,深圳「雙一流」建設高校新增至兩所!
    在人們的記憶中,深圳似乎沒有「985」工程院校,也就是現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只有一所深圳大學還算不錯,但事實上,深圳已經不聲不響中擁有了兩所「雙一流高校」,那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和中山大學.深圳,還擁有南方科技大學這樣的「後起之秀」,雖無「雙一流」之名,部分領域實力已經不遜於那些所謂的「雙一流」高校。
  • 安徽將攜手「雙一流」高校設立研究院,落戶馬鞍山,或迎來大發展
    安徽省這些年的發展相對緩慢,省內的很多產業發展都缺少優秀人才,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這裡也在不斷提升教學水準,引進其他地區的優質高校,選擇聯合發展。如今安徽將攜手國內一所「雙一流」高校共同設立研究院,這所高校就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設立康復研究院,落戶在省內的馬鞍山!
  • 教育部直屬4所交通大學,全是「雙一流」建設高校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