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中的元素含量排行是氧、矽、鋁、鐵、鈣、鈉、鉀、鎂、鈦、氫……,然而我們知道,地殼只是整個地球表面很小的一部分,地球半徑大約6400公裡,而地殼最厚處也不過30公裡,地殼只佔整個地球質量的0.8%;地幔主要由各種氧化物組成,地核則主要由鐵和鎳組成,鐵元素佔了整個地球質量的34.6%,其次才是氧元素佔了大約30%。
宇宙中的氫元素
地球表面70%被海水覆蓋,一個水分子含有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但地殼中的氫元素質量遠低於氧元素;在整個宇宙中,氫元素質量大約佔了普通物質(不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的75%,其次是氦元素佔了24%,剩下的1%才是其他元素。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在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大爆炸開始大約10秒後,宇宙溫度降至30億度以下,此時中子和質子形成,而中子和質子非常容易結合成氦元素,剩下沒有結合的自由質子,隨著宇宙的冷卻將極易與自由電子結合為氫元素,自由中子最終也會衰變為自由質子。
宇宙經過一百多億年的演化,氫元素和氦元素在恆星內部通過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地向更重的元素轉化,形成了如今的宇宙,現階段氫元素和氦元素還是宇宙的主要成分。
地球上的鐵元素
宇宙元素中氫元素佔了四分之三,地球質量的三分之一是鐵元素,為何兩者相差如此之大?
這是因為氫元素和氦元素容易形成單質氣體氫氣和氦氣,這是密度最小的兩種氣體,地球大氣中的氫氣和氦氣不斷上升,最終徹底脫離地球引力擴散到宇宙空間中去;其中氫元素還能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固定下來,而氦元素屬於惰性氣體,所以氦元素的流失最為嚴重。
所有元素中鐵元素的結合能最大,鐵元素是大質量恆星聚變的終點,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通過超新星爆發,把鐵元素等物質拋灑出去,最終形成下一代恆星,並在恆星周圍形成地球這樣的固態星球,由於鐵的比重較高,所以鐵元素在星球上主要集中在核心區域。
另外,木星屬於氣體星球,氣體星球擁有巨大的質量,其引力不僅可以束縛氫氣和氦氣的流失,還可以源源不斷地吸引周圍的氣體,然後使自身質量不斷壯大。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