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揭示:其實你記得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虛構的

2021-01-13 集集屋

當你在生活中回憶一些事情的時候,你是否會很肯定你的記憶不會出錯?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很肯定的說是的。然而這卻並非事實,在我們的記憶當中其實存在著相當多錯誤的細節,甚至有些是完全虛構的。

如果你對於這個話題感到驚訝和好奇,那就和安迪一起來了解看看吧,我們將通過科學角度來告知你:其實你記得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虛構的。

1、「曼德拉效應」如何以及何時出現?

相信有不少人已經聽說過「曼德拉效應」了。這種形式的虛假記憶在2010年首次曝光,當時許多人錯誤地在網際網路上「記住」了納爾遜·曼德拉已經去世。他們認為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就在監獄中去世。事實上,這位政治家於1990年獲釋,並於2013年去世。與此同時,許多人聲稱他們20年前在電視上看到過他的葬禮。

超自然顧問菲奧娜·布魯姆創造了「曼德拉效應」這一術語。在這個事件之後,還出現了許多其他的例子,而我們國內也有不少名人也出現過類似這樣的狀況。例如,許多人錯誤地「記得」 星球大戰的C-3PO機器人完全是金色的,儘管實際上它的一條腿是銀色的。

2、矩陣崩潰和平行宇宙

菲奧娜本人用假想科學理論來解釋了這種效應。在她看來,有另一種地球和世界存在著,並且它們的數量是無限的;如果我們星球上的現實發生轉變,有些人可能會從那裡落入到另一個世界。另外菲奧娜還引用了電影《黑客帝國》作為一個例子:錯誤記憶的現象是矩陣失敗的結果。實際上,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宇宙是全息圖的理論,並且有時系統會失敗。

當然,關於平行世界,還有人認為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存在多個可能性,而這些多個可能性所引發的下一個事件,又存在多個可能性。所有的可能性都發展成了一個平行世界,而我們所謂的「錯誤的記憶」就是因為某些平行世界出現了裂痕,從而導致信息發送了錯誤傳送。

3、科學對此有何看法?

心理學家通過虛假記憶和社會影響來解釋「曼德拉效應」。這包括了錯誤地回憶事件或回憶出現了失真。無意識地創造一個捏造的或錯誤的過去可被稱為虛構。在日常生活中,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事情。

在這裡你還可以看到「錯誤記憶的研究範式」的表現形式。實驗的參與者聽了一些錄音,而錄音中包含了按主題相關的單詞列表。然後他們被要求回憶一個特定群體的話。如果他們表明了一些從未去過那裡的人,那麼,這就是一種虛構的表現。

我們記憶的不準確也可能是由於「源控制錯誤」而出現的。在這些情況下,人們無法區分真實事件和想像的事件。美國教授吉姆·坎恩通過「在商場裡迷路」的實驗證明了這種情況。吉姆告訴他的家人關於童年發生的一個事件。在這個回憶當中,講述的是他的兄弟迷失在商場裡的虛構故事。然而,吉姆的兄弟不僅相信了該事件的發生,而且還增加了故事的其他細節。

虛假記憶現象也可歸因於「基於模式的錯誤」。它們是由存儲在我們記憶中的知識「包」組織的。而這個被儲存在我們大腦裡的東西,有助於我們理解一些新接收到的材料,但也可能導致細節方面的扭曲。

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巴特利特在1932年的他的著作《記住》描述了這個過程。他向參與者閱讀了民間故事,結果發現聽眾們省略了他們自己不熟悉的細節,並對這類信息進行了轉換,使其變得更易於自己理解。

「曼德拉效應」的典型例子說明了在我們的記憶當中存在許多虛構的東西,比如很多人認為知名品牌奇巧(KitKat)的名字中間包含了一個連字符(Kit-Kat),福特標誌中間沒有捲曲。而造成這種錯誤的記憶的原因由於現代社會當中拼寫的過度泛化和以及為了信息的自動「便利」而帶來不少文字的變體等等因素。

集體的錯誤傳播也可能成為現實的一部分。特別是網際網路通過快速傳播虛假信息來增強了這一過程。而大多數的影響,其實與記憶錯誤和社會誤導性錯誤信息相關。許多不確定性的事實表明,它們是選擇性的結果和錯誤的結論。

上述信息並不意味著多元宇宙的說法無法解釋「曼德拉效應」。量子物理學家研究了平行宇宙的概念。但不幸的是,科學還沒能發現平行世界存在的事實。

你是否遇到過類似的錯誤記憶?你有任何錯誤的記憶嗎?或者,你也相信這與平時世界有很大關係。

相關焦點

  • 小學課本中2個「正能量」故事,其實是虛構的,但很多人信以為真
    對大部分人而言,最早的文學啟蒙、價值觀塑造都受小學課本上那一篇篇經典的課文影響很深很多情節時隔多年依然記憶猶新,原因在於課文傳達的思想影響了你最初的價值觀。但是,小學課本上有很多「正能量」故事是虛構的,信以為真的不在少數。 第一個故事非常經典,展現了偉大的父愛,也展現了愛可以創造奇蹟,更體現了堅持和毅力的重要性,它就是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上冊的《地震中的父與子》。
  • 小學語文課本裡的4個「假故事」,都是虛構騙人的,你學過幾篇?
    文/miss李說教育小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正適合培養孩子道德意識,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面,都是關於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文章,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時間拿到語文課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裡面有意思的課文和故事讀完,而且還總是會被裡面的故事感動得熱烈盈眶。
  • 小學課本中的兩個「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相信不少人,對於小學課本上的文章依然是記憶猶新,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散文,經典名著的橋段……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從語文課本上展開的,然而小學課本上,有兩個家喻戶曉的「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 小學課本裡的2篇「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六七歲的年紀,小朋友可能連字都認不全,放太深奧的內容沒有任何意義,不如用一些啟發性的故事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 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小學課本中兩篇經典的「假課文」,說不定你也被騙過。 首先我們來看《愛迪生救媽媽》這篇文章,該文章被2002年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收錄,許多90後的朋友可能都學過它。故事梗概講的是愛迪生7歲時,一天晚上媽媽因為闌尾炎發作急需做手術,奈何家裡的燈不夠亮,後來聰明的愛迪生喊來許多小夥伴,利用鏡子的反光原理將屋子照亮,成功救了媽媽。
  • 虛構的百科全書了解一下
    小時候,每當我遇到什麼不懂的知識,爸媽就會跟我說:「你去翻翻百科全書,那裡面都有。」於是,自然而然地,百科全書也就成了我心中權威和可靠的「代言人」。儘管一直以來都有學者考證《山海經》是一本純粹出於「紀實」目的寫作的地理志,但由於書中奇特的話語模式和幾千年人人們的增補刪改,大部分讀者還是把《山海經》視作一本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集。
  • 專訪| 杜強:《太平洋大逃殺》作者談非虛構
    特稿作品最終讓你讀下來的整個感覺,是有一種類似於文學的效果。你或許會對人的命運產生很複雜、微妙的認知,而不是對某一個公共話題的認知。特稿素材的要求是它的獨特性和文學性能夠直指人心。所需要的細節是一種很獨特的體驗,不是一種套路化的表達。陳詞濫調都說是語言上,但其實在理解人上面也存在陳詞濫調。
  • 防彈少年團的V是「虛構」王子~虛構的句子被造成詞彙收入韓國辭典
    V特別喜歡虛構一些讓人捧腹大笑的東西,金泰亨也太有趣了吧~關於愛好的玩笑,V如此說道:」老實說,我近來的樂趣就是收集我手上拿的東西!」V:「你問是誰教的嗎?其實是我自己編的。 」虛構一本書:「我最近開始讀一本書《明明在家卻好想回家》,書中的內容使我倍感舒適和共鳴。但到目前為止,我只讀過本書的封面。」編造的流行:「(我聽說最近在鼻子上畫太陽很流行,儘管這是我第一次聽說。)
  • 農村常見的秧雞,過去都是怎麼捕捉的,你還記得嗎?
    別看秧雞的名字裡面有雞,就以為它是雞了,其實秧雞是一種鳥類。就像企鵝也屬於鳥類一樣。秧雞其實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了一百多種的類似的鳥類。並且秧雞的分布非常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夠見到,在以前只要你那裡有水田,一般都能夠見到它的身影。秧雞很小,大概就有一個小雞仔那麼大,並且兩條腿細長。
  • 《虛構推理》第二季,男女主角感情轉折,宣傳海報居然是婚紗?
    《虛構推理》第一季播放之後,迅速了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以推理懸疑為主題,融入了妖精鬼怪等元素,加上如此可愛的女主角琴子,《虛構推理》還是很有人氣的。最近,《虛構推理》官方發出預告,《虛構推理》第二季決定製作,並發出了相關的動畫預告。也就是說,《虛構推理》第二季的播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還是蠻值得我們期待的。
  • 科學紀實優秀作品不多?作家:「一個字都不要虛構」
    傳主的專業是個難點,相對其他領域,科學這塊更需要作者下更多功夫。星河寫的幾位科學家和科研人員都屬於不同的領域,李振聲是遺傳學家,劉全儒做植物分類研究,郭光燦是量子信息學家,這些領域此前星河都沒接觸過,完全不懂,寫完後,星河笑稱自己基本上能做通俗科普,「首先需要有學習的能力,寫科普也需要。這也是自我挑戰吧」。
  • 專訪|魯敏:用虛構的方式傳達我對這個世界真實的看法
    每個小說家的寫作都與其非虛構的經驗相關,但小說家最大的本事不是來自非虛構,而是把非虛構的真實經驗以虛構的方式使其升華,使它具有文學的價值。所以多年來我寫「父親缺席」這個事實,但我還是在用虛構的方式處理這個元素,用虛構的方式傳達我對外部世界真實的看法。
  • 這五個人,我們都誤以為是小說虛構的,其實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這幾個人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大部分人都以為是小說虛構出來的!一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的宋江,水泊梁山第一把交椅。或認為確有其人,或認為濟公是以六朝釋寶志為原型虛構而成的。無論如何,這樣的一位「異僧」怕是確實存在過的。早在南宋釋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銘》中便有對濟公出身、性情、事跡、生卒的相關記載,其中「狂而疏、介而潔有晉宋名緇逸韻」的描述大概有著後世濟公形象的雛形。
  • 【虛構推理】資源百度雲 高清
    《虛構推理》展示的其實是如何做溯因推理(又叫尋求最佳解釋)。溯因推理是一種邏輯論證方法,它是從給定的一系列事實出發,根據某些法則和經驗,來推定使事情發生的最可能原因的過程,即為現象提供一個最合理的解釋。比方說,對於「蘇格拉底會死」這個事實,依據「人都會死」的自然法則,我們便可以做出「蘇格拉底是人」的合理假設推定。
  • 非虛構閱讀了解一下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孩子的閱讀中,家長忽視了實用性更廣的「非虛構類閱讀」。「虛構」和「非虛構」是歐美國家一種主要分類方法。虛構類讀物,可以理解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不真實的,是靠想像創作的內容。相反,基於現實的作品,就是非虛構類讀物。
  • 其實這並非小說虛構,其實有真實依據
    至於《興唐傳》之類的作品中,秦叔寶的金銅雙鐧、程咬金的宣花板斧、李元霸的紫金錘,那都是沒有一百斤以下的,給人的感覺就是古代名將的武器,那都是輕易就重達百斤,但其實大多數人對於這種說法,都是採取不相信態度的,因為人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通常會採取「以己度人」的思考方式。
  • 非虛構寫作與中國兒童文學
    「文以載道」的非虛構寫作傳統也與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的論爭息息相關。當代兒童文學史上關於《慧眼》《老鼠的一家》及陳伯吹「童心論」的多次論爭,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特定歷史語境下「文以載道」的現實內涵。舒輝波的《夢想是生命裡的光》、殷健靈的《訪問童年》等作品,讓我們看到中國兒童文學非虛構寫作可能的方向。前者關注的是當下的人生經歷,後者則記錄幾十年前的童年記憶,兩部作品都顯示出了明確的非虛構寫作意識。2017年9月,中國作協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頒獎,舒輝波的非虛構作品《夢想是生命裡的光》是唯一的報告文學獲獎作品。
  • 虛構推理:如何將「真相」捏造為「謊言」,虛擬與現實的辯證?
    對於「動漫」的理解大部分成年人的意識認為這僅僅只是逗小孩子開心的會動的剪紙藝術,對於孩子的成長並沒有絲毫的幫助。我個人對於動漫也存在一定的質疑,畢竟「戲子誤國」的老話擺在眼前。看到今年的新番《虛構推理》徹底刷新了我對於傳統動漫的認知。
  • 不重視這類書,再多的繪本都是讀個寂寞
    大部分家長都是根據榜單來給孩子買書,而各種暢銷榜單上的書,大部分都是虛構類作品。很多媽媽跟我一樣,興衝衝的花下重金,給孩子買了上千本書,孩子也都讀的津津有味。結果,閱讀水平還是停留在「看了個熱鬧」、「讀了個寂寞」的階段。所以,米粒媽這些年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非虛構閱讀!Tips:1.
  • 與生活相關的3個現象,科學都無法解釋,你還記得樓上的彈珠嗎?
    與生活相關的3個現象,科學都無法解釋,你還記得樓上的彈珠嗎?曾經人們對於科學並沒有明確的認知,在很多情況下通常會把這些現象和一些鬼怪聯繫在一起,科學家們曾經在考古的過程當中所發現的墓葬卻並不在少數,在這裡面就有很多的童男童女用作祭祀用品。
  • 斷食法其實很簡單?!你可能不知道的3個誤區
    而且是越來越流行,不僅是因為斷食法容易讓人你理解,也很好上手,大多數的人會在減肥初期就想加入試看看,大家可能有聽過:「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的口號,但常常收到的疑問是:會問身邊有經驗的朋友為什麼你們減脂都有效?我卻斷食好久了怎麼沒效!?今天就要來分享一下關於斷食法的內容!記得關注【健身食課】:陪你一起學,健身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