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將變身旅遊勝地?4名科學家聯名致信烏總統:萬萬不可

2020-12-10 騰訊網

在去年,烏克蘭新任總統澤連斯基宣布將開放車諾比為旅遊地,此事掀起一陣波瀾,許多人都在說難道烏克蘭窮瘋了?竟然想把車諾比變身成旅遊勝地,如今,4名頂級科學家聯名阻止這一瘋狂行為,這4名科學家在前不久聯名致信烏總統:由於切爾諾貝爾周邊地區仍然非常危險,貿然吸引大批人流,悲劇隨時都可能會再次上演,所以打造成旅遊地的行為是萬萬不可的。

圖為車諾比核電站遺址周邊的輻射值

在30多年前的那場車諾比悲劇中,不僅核電站被徹底摧毀,還連帶將普裡皮亞季變成了一座「鬼城」,在今後的幾十年裡,受到核輻射感染的周邊居民陸陸續續在併發症中死去,而時至今日,雖然經過幾十年的揮發以及處理,輻射值已經降低了不少,但車諾比周邊方圓30公裡內依然非常危險。

面對這種致命的危險,來自全球各地的探險家並沒有被嚇倒,反而更加激發了人們探索車諾比周邊的欲望,從2010年開始,慕名前往車諾比探險的人越來越多,同時在傳媒的幫助下,更多的人為了有一番特殊旅遊經歷而來到車諾比,或許正是這種情況才讓澤連斯基有了開放車諾比的想法。

圖為慕名前往車諾比的旅客

烏克蘭目前的經濟情況非常不樂觀,從去年開始,烏克蘭已經淪為了歐洲最窮的國家,在經濟體量上,烏克蘭甚至還不如一些非洲國家,由於經濟非常差,烏克蘭目前不論是民生還是軍工發展都受到了極大影響,曾經蘇聯遺留下來的武器烏克蘭根本無力繼承,拆毀的拆毀,變賣的變賣,而留下來的那批重要軍工企業,現在也都因為缺乏軍方訂單而瀕臨倒閉。

而澤連斯基的競選口號就是恢復烏克蘭經濟,因此,為了儘可能的賺錢,澤連斯基才會去對車諾比動歪腦筋,將這種地方打造成旅遊勝地,實際上是消費自己國家所受的創傷,同時也是一個害人之舉,雖然此地吸引力十足,但輻射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因素,即使是穿戴防護服,車諾比周邊那些輻射值超標的地區也依然致命,一些地方的輻射甚至能讓攝像頭的畫面都直接失靈,因此,車諾比最好永遠都不要開放。

圖為車諾比的核禁區

烏克蘭總統想開放車諾比,並將此地打造成旅遊地的行為,是一種消費國家創傷的行為,車諾比不僅是烏克蘭永遠的痛,同時還會對旅客的生命造成威脅,這樣一個地方根本不合適當做旅遊地,這也難怪這麼多烏克蘭專家聯名反對了。

相關焦點

  • 2名嫌疑人已被抓!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之際,超千名烏消防員禁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編輯:張揚運據央視新聞援引俄新社消息,烏克蘭總統辦公廳26日發布消息稱,車諾比隔離區火災已燒毀超過1.1萬公頃的森林。當天,烏克蘭救援人員繼續在車諾比隔離區兩處火點進行滅火工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前往視察滅火情況,並向22名參與滅火的人員頒發國家勳章。本月4日,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內一臨近核電站的林區起火,火勢迅速蔓延。得益於14日的降雨,隔離區明火已撲滅,但林區長期積壓的雜草、枯木和泥潭沼澤還在陰燃。
  • 車諾比敞開「大門」之後
    近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視察車諾比隔離區時表示:「這裡將轉型成為烏克蘭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目前為止,車諾比一直都是烏克蘭政府形象中的負面因素,是時候做出改變了。」與此同時,澤連斯基還籤署總統令,要求在接下來3個月採取措施,解除車諾比隔離區的多項禁令,進一步開發當地旅遊潛力,重塑政府形象。
  • 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之際 超千名烏消防員在禁區撲救火災
    來源:海外網圖源:美聯社【海外網4月27日編譯報導】4月26日是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紀念日。在當天,烏克蘭有超過1000名消防員正在受到輻射汙染的車諾比禁區內努力控制燃燒多日的森林大火。據德國新聞社、德國之聲等媒體26日報導,自從4月初森林大火爆發以來,烏克蘭消防員們就一直在與這場主要在車諾比核電站附近封鎖區域內肆虐的大火搏鬥。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中心在聲明中指出,消防員們26日正集中精力控制兩處火點中正在緩慢燃燒的樹木和灌木。
  • 北鬥衛星成功發射,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
    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全民科普的需要,一些昔日神秘的科研基地如今已成為熱門旅遊勝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成為西昌旅遊的必去之地,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去參觀遊覽。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我國航天史寫下三個第一: 1984年4月8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1986年2月1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 1990年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商務衛星——亞洲一號。
  • ...車諾比核電站|普裡皮亞季|鬼城|核電站|烏克蘭_旅遊|聖誕樹
    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旅遊公司經理葉梅利亞年科說,普裡皮亞季正在重新煥發生機。小鎮普裡皮亞季如今吸引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2018年有7.2萬人參觀了車諾比禁區;而在2019年,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烏克蘭早已打算重塑車諾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雄心在於,要把禁區旅遊打造成烏克蘭一個新的增長點。
  • 77名諾獎得主聯名上書,抗議美政府砍科研機構經費
    當地時間5月21日,77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上書」,譴責NIH砍經費的決定,直指美國政府將疫情「政治化」、「太荒謬」。 達扎克還否認資助武漢病毒所一事,稱僅與武漢病毒所的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且他們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合作是經過NIH批准的。「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名單,讓我們跟名單上的中國科學家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生態健康聯盟」的病毒學家曾發布報告稱,新冠病毒源於自然,從動物傳播到人類。這份報告發布後的幾天,達扎克就收到NIH發來的中止資助的郵件。
  • 烏克蘭車諾比因為核事故被全世界熟知,現在卻變成了旅遊勝地
    車諾比是烏克蘭的一個城市,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大概有170公裡的距離,相信很多人知道這個城市是因為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分的一場爆炸,沒錯,就是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爆裂了,並且發生連續爆炸,相信核電站發生爆炸對周邊人民產生的影響大家都有所了解,直接導致很多人死亡,還有多名胎兒發生畸形
  • 傳聞:車諾比巨鼠!核爆的產物
    1996年春天.美、俄、烏三國派出了一個聯合考察團共9名科學家來到車諾比核電站的廢墟上,同行的還有2名烏克蘭國家安全部人員,研究1986年那場震驚世界的核原料洩漏事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9名科學家全副武裝,頭戴防核輻射頭罩,身穿防核輻射衣,手上戴的和腳上穿的是防核輻射手套和靴子。他乘坐4輛汽車進入核洩露地區,並立即開始工作。當科學家們正在認真地按程序進行探測取樣時,驀地一陣刺耳的尖叫聲從附近傳來,只見一頭像海狸鼠般大小的動物突然竄了出來。
  • 【原創】車諾比核事故三十四周年紀念日
    澤林斯基總統在Facebook上感謝應急工作人員,提醒大家保護自然的重要性。他還強調:「那時候,人們的技能,設備和技術不夠。而且,蘇聯政府決定遮掩這樣的不幸,這也是很大的錯誤。」34周年紀念的這一天,澤林斯基先生還去過車諾比隔離區,和消防隊員見面,獎給他們勳章。大家都知道,4月4號以來,基輔州和和日託米爾州的林區發生火災。烏克蘭的消防隊員為了滅火很努力地工作,4月25號終於停火。澤林斯基總統到車諾比隔離區以後,首先去鳥瞰看嚴重火災的後果。「從直升機窗戶看下面的時候,只可以意識到情況的複雜和你們工作的難易程度。代表烏克蘭公民我要表示感謝。」 – 他說。
  • 你不知道的車諾比的真相-30年
    由100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2005年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由於輻射暴露而導致的死亡總數可能達到4,000。它正在鐵軌上建造,最終將巨型建築物搬到位。框架由鋼製成,並配有內部起重機以協助施工。實際上,NSC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可移動陸基結構,重達31,000噸。遊覽切爾諾幾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但是車諾比已經變成了一個旅遊勝地。人們只需花約100美元,即可前往禁區,親眼看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後該地區的情況。
  • 四院士聯名要求對王正敏除名 推薦人:造假是鐵定的[圖]
    中科院院士劉新垣、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由上至下),4人聯名寫信給中科院要求對院士王正敏除名  參與這次寫聯名信的院士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共有4名院士在2013年10月9日向中科院提交了聯名信和相關報告,但還沒有收到回復。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科院昨日回應稱,正在了解相關情況,將嚴格按照程序處理此事。院士如有違背相關行為準則,經查實後最嚴重將可能被撤銷院士稱號。鑑於此事引發的巨大社會反響,中科院和教育部將對王正敏一事繼續進行全面調查。
  • 《車諾比》背後的歷史真相:列加索夫的死因
    車諾比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臺機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
  • 車諾比巨鼠究竟是謠傳還是確實存在?
    網友歷史深度:我們先說下這個事件,在1986年,那時候蘇聯還沒解體,天也很藍,人民的生活也很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了故障,並直接爆炸,導致30多人當場死亡,也洩露出來很多核輻射。
  • 「詆毀科學」,超1200位美科學家聯名譴責川普
    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之下,公開信很快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院1220名科學家成員的籤名。在公開信裡,科學家們要求美國政府在對公眾開放的網站上要有科學方面內容信息,要任命專業人士從事對科學專業知識背景要求的政府崗位。共同發起這封公開信的美國科學家表示,這封公開信的目的是為了讓政府的政策決策回歸科學性。
  • 澳洲十佳旅遊勝地
    澳洲著名旅遊網站Wotif於上半年評選出了十佳國內旅遊勝地,評選結果主要依據三項指標:即過去12個月中遊客的興趣、各地旅遊性價比、遊客對當地住宿的評價。經過激烈角逐,新州的科夫斯港(Coffs Harbour)力壓群雄,取代了去年冠軍——維州的仙女港(Port Fairy),奪得了2020年澳洲熱門旅遊地的頭籌。
  • 《車諾比》,是真相還是渲染?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烏克蘭特派特約記者 屈佩 雷舒雅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編者按: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前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市核電站4號機組核反應堆爆炸,大火燃燒10天,爆炸致20萬平方公裡土地汙染,650多萬人受災,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 車諾比恐怖核輻射:變異老鼠體型巨大吞活人!
    1996年春天 美、俄、烏三國派出了9名科學家,來考察被稱為「核地獄」的車諾比核電站周圍的生態環境。9名科學家全副武裝,頭戴防核輻射頭罩,身穿防核輻射衣,手上戴的和腳上穿的是防核輻射手套和靴子。
  • 隧道海灘,顛覆薩爾瓦多作為世界最危險的國家之一印象的旅遊勝地
    其實CA-4籤證目前「名存半亡」,只有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還能通用,CA-4國家中的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中國護照都需要另付費辦理籤證(路陸口岸憑美籤,宏都拉斯收3美元籤證費,尼加拉瓜收62美元籤證費),好處是有美籤和CA-4籤證,起碼陸路去未建交的尼加拉瓜,基本沒有被拒籤的風險。
  • 車諾比一日遊
    當地時間4月26日,烏克蘭斯拉夫蒂奇,車諾比核事故33周年,烏克蘭民眾悼念遇難者。2011年4月18日,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車諾比核電站爆炸後被遺棄的摩天輪。當地時間2018年5月30日,德國漢諾瓦,來自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周邊地區的兒童抵達當地機場,從飛機窗口向外看。他們此次受邀在德國的寄宿家庭中停留4周。
  • 車諾比事故核心地首次開放:最多待5分鐘
    如今30多年過去了,當年核事故發生的核心地帶——4號反應堆控制室將首次向遊客開放。不過,由於這個控制室的輻射水平仍然超過正常水平4萬多倍,為此人們待在裡面的時間最多限制在5分鐘,而且必須穿上防護裝備,並帶上頭盔和口罩。之後,參觀者需要接受兩次放射檢查,以測量他們暴露在其中的輻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