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大學與中學的區別

2021-01-08 科學網

 

很多學生還在把大學當成中學,覺得老師有義務讓學生學會、學懂,而自己卻沒有學習的主動性。

■姬揚

這幾年,我在國科大給本科生上課,家裡也有個中學生,所以對中學和大學的了解多了一些。

我們的中學和大學有很大的區別,原因主要在於高考。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試,與高考相比,個人認為其他考試都不值一提。中學的一切都是為高考作準備,而在很大程度上,學生在大學裡的一切都是在享用高考的成果。等你工作幾年,誰還在意你高考成績是多少分,從哪所大學畢業的?

其實,只要想明白兩個問題,就能認識到中學和大學的差別:為什麼高考在中國重要?這裡說的不是那個眾所周知的答案。為什麼中國的大學越好學費就越便宜?當然不是因為獎勵你高考分數考得高了。據我所知,很多學生其實不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甚至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兩個問題。

有人問我:高中物理對大學生物理學相關專業的影響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其實它適用於一切大學理工專業。

高中物理有什麼難學的?如果高中物理都學不好,那麼,我建議將來就不要學任何與理工相關的專業了。高中物理的那點東西,只是讓你對物理有個初步了解,將來在大學學習大學普通物理課程的時候不會完全沒有基礎。學會了大學普通物理,可以讓你打好所有與理工相關的專業基礎,數理化生做什麼都可以,至於說金融財務、文史社科專業就更不是問題。

現在,我們面臨著大數據和AI的時代,掌握不了大學普通物理,或許就不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就只能被無邊無際的數據淹沒——不管你打算幹什麼。從通過高考上大學這個現實的目標來說,也是這樣的,沒有物理,你的選擇範圍就會很小,將來就業也會受到限制。

現在的高考改革,確實有勸退的意圖在裡頭。你不想學高中物理?正好捨己為人了。還有人問我:很多人都在批判中國教育制度,而這種制度為什麼依舊巋然不動?我的回答也很直接:因為現在這套系統很有效。

高考把聽話的或者聰明的學生篩選出來,大學把沒有自控能力的淘汰掉,最後出來的就是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人才了。除非真的不需要淘汰,否則看不出來還有什麼系統比這個更有效了。

再稍微詳細地解釋一下:你只要聽話,能夠認真努力學習,或者是足夠聰明,那你或許就能上一個還說得過去的大學。然後,不管你上的是哪個大學,現在都是淘汰沒有自控能力的,雖然通常都會讓你畢業的,就算是發個「安慰獎」,但是這幾年連這個「安慰獎」也不容易發了。

我在大學教的是一年級本科生,而且是秋季學期的課程,也就是說,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大學生,所以很容易察覺到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入學第一個星期,新生們都早早地趕來,離上課還有二十分鐘呢,教室裡就坐滿了人;過了一個月,就開始稀稀拉拉地有人不來了;期中考試以後,就接近於真正的大學情況了——比三、四年級還是要強許多的。當然,許多大學生和中學生也沒有差別,總是希望老師把所有的知識揉開掰碎了講給他們聽,可以繼續「高四」的學習生涯——還有堅持到「高八」的。

現在一些大學都給本科生安排了學業導師。雖然說是雙向選擇,但是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沒有把這當回事,白白浪費了很多交流的機會。當然,這種事情是強求不來的。

前幾天,C君來訪,我帶他看了看實驗室。事前我讓他準備些問題,但是顯然他並沒有準備,所以基本上是我在問。

現在高考報名大多還是跟著感覺走,哪個學校來宣傳了,哪個學校的名氣大、宣傳力度大,報名的就多一些。

經常有人抱怨現在的大學課程安排得不合理,可是我並不這麼認為。比如,國科大一年級的主要課程是4門:數學分析、線性代數和力學,再加上英語。數學分析和線性代數都是每周上兩次,再加一次習題課。每次都是兩節課。周末還有個答疑時間。力學每周上兩次,但一學期只有6次習題課。英語每周兩次,一次為聽力,另一次似乎是閱讀寫作等。一、二年級打基礎的時候,這樣安排課程還是合理的;而問題更多的是三、四年級的專業課。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課程,包括中國近代史、思想修養、軍事理論、中西方文學等等,但是基本都不佔用時間。每周一次,上課聽一聽就行了,而考試就是交一份兩三千字的報告而已。體育課每周一次。有時候晚上講座要打卡,但是不需要你提問,而且很多人都是打了卡就跑掉了。這麼算下來,每天自由掌握的時間很多。因此不要說,為了績點、為了獎學金,你就把所有時間都花掉了。很多人好像周末都是不學習的,因為現在各種誘惑太多了。

另外,很多學生還在把大學當成中學,覺得老師有義務讓學生學會、學懂,而自己卻沒有學習的主動性。比如說,我為授課的學生建了一個微信群,讓大家有問題就在群裡問,我儘量回答。可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有人說,QQ群比微信群活躍——因為那裡可以匿名。但為什麼你會介意別人會關心你問個什麼問題呢?

當然,與三十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相比,現在的學生還是在很多方面強很多。他們接觸到的信息比我們那時候豐富很多。即使與前幾年相比,也有差別。我上課的時候,明顯感到今年的學生比前兩年的主動性要好一些。對此我也有自己的解釋:他們是第一批在全面掌握信息的情況下選擇了國科大的——在2018年高考報志願以前,國科大就公布了自己第一批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中國科學報》 (2019-03-11 第8版 博客)

相關焦點

  • 強強聯合 天津大學附屬中學與109中學合併
    為進一步優化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日前,天津大學附屬中學與109中學正式合併,並舉行合併籤字儀式。此次合併是繼南開大學附屬中學與43中學合併後,本市又一大學附中與區屬重點中學實行教育資源整合。區委書記劉長順,區長韓宏範,區領導馮恆達、谷雲彪、陸國明出席儀式;區教育局、兩學校主要負責人參加儀式。
  • 從雅禮大學到雅禮中學
    >1910年,雅禮會又在雅禮大學校內辦了雅禮中學。到1916年,中學的在校生大約有100來人。中學的教師實際上就是雅禮大學的教師兼任。這所中學收費很高,大約每學期需銀洋100元左右,因此,學生大都是富家子弟或名流後代。學校待遇也比較好。學生都是寄宿,食堂可以自己花錢加菜,衣著方面,冬季穿呢制服,夏季穿自制服,平時都穿皮鞋。大革命時期,雅禮大學遷到湖北武漢,結束了在長沙二十來年的歷史。
  • 江南大學 天一中學!聯手了
    江南大學是全國有名的高校天一中學也是遠近文明的中學最近!這兩所名校聯手了!11月21日,江南大學與江蘇省天一中學舉行優質生源基地暨深度合作籤約儀式。儀式上,江南大學和天一中學分別介紹了兩校的辦學歷史、人才培養特色與發展成就,並籤訂了江南大學天一中學戰略合作協議,此外,「江南大學優質生源基地」正式掛牌天一中學。
  •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在那坡三所中學開展精準幫扶推普實踐
    人民網南寧7月10日電(記者龐革平)自2016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以來,廣西大學附屬中學對口幫扶百色市那坡縣三所中學,建立精準幫扶推普長效機制,提升民族貧困地區中學語言文字水平,促進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和進步。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如今我在科學網博客寫博文,十年有餘。感謝科學網,讓我們有個科學界華人交流的平臺。希望報社越來越好,科學常新,文圖出彩,人氣爆棚。 ◆賈偉(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教授) 在當今各種新媒體的競爭之下,科學網依然能在世界華人學界擁有大批的網友。
  •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新聞—科學網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中科院院士郭烈錦走進西安市二十六中學作科普報告
  • 山東大學名師走進雲南衡水實驗中學
    為體系化、科學化地幫助學生進行未來人生規劃與發展指導,12月25日,雲南衡水實驗中學宜良校區、西山校區分別在報告廳舉行了「高校名師進校園」活動。山東大學名師走進雲南衡水實驗中學本次活動特邀山東大學博導、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王明鈺教授作科普報告;山東大學教育拓展組、政管學院臧麗麗老師為同學們介紹山東大學及今年在滇招生情況。山東大學葛雙林老師、雙一流高校雲南公益平臺秘書長江海南老師、秘書劉金虹老師、衡實中學宜良、西山校區共計千餘名高二高三學生以及胡海洋校長、苟偉主任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建成納米創新實驗室
    10月9日,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納米創新實驗室安裝工作全部完成,教師培訓工作也基本結束,至此,一間在國內尚屬少見的高端納米創新實驗室終於順利建成。  中學納米創新實驗室,目前在全國一些重點中學興起,這種實驗室旨在通過先進的納米檢測儀器,創建可供推廣的納米科學教育與傳播課程,重點在實踐性、實操性、實驗性,以全新的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做引導,把前沿的納米科技與中學理科教學與實驗室相結合,創建本校的納米科技校本課程。
  • 「開心網」之爭懸而未決 「科學網」糾紛又起
    據了解,對於科學時報旗下科學網(sciencenet.cn)在其編輯部博客上,以《謹防冒牌「科學網」》為題發布的關於科學網(kexue.com)的文章,6月29日和6月30日,科學網(kexue.com)在其首頁顯要位置分別發表兩篇聲明予以了回應。
  • 美國前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自然》論文數據造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前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博士後Ryousuke Fujita承認其發表在
  •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上線 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
    中新網12月3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今日正式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英文頻道相繼上線,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快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 化工學院深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開展招生工作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12月19日下午,化工學院「名師進中學」活動走進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我院優秀青年教師代表翁哲教授和張育淼教授,為100餘名學校師生帶去了精彩的專題講座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郭娟、科研室主任丁鳴、科研室副主任曾德琨、升學指導辦公室主任丁恆及全體化學教師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 美國加州大學博士被發現在兩篇論文中造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近期調查發現,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畢業生Peter Littlefield博士在已發表的兩篇論文中數據造假
  • 深圳中學攜手南京大學共建先進光聲功能材料實驗室
    6月18日上午,深圳中學與南京大學共建的「深圳中學-南京大學先進光聲功能材料實驗室」籤約揭牌儀式在深圳中學立人樓508會議室舉行。由於疫情影響,儀式採用「雲籤約揭牌」形式。首先,雙方的參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南京大學和深圳中學的宣傳片。
  • 【科學網】東北大學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獲歷史性突破
    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6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牽頭完成的兩項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歷史性突破。其中,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理論及應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項目「貧雜鐵礦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工業示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東北大學參與完成的項目
  • 多所中學試點開設大學先修課 中學生學微積分
    大學先修課在中國的部分嘗試  近日,由清華大學等全國40餘所高水平大學和重點中學聯合發起中國慕課大學先修課(MOOCAP)在京正式啟動,大學先修課程再次引起國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國內就有高校、中學開始了大學先修課程本土化的探索。
  • 張店科技苑中學有了最新進展!淄博大學城實驗中學6日報到
    備受關注的位於原潘莊舊貨市場 張店科技苑中學終於有了新進展 調查地塊土地利用性質變更為中小學用地(A33),因此淄博市張店區第七中學委託山東海川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對該地塊進行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並編制報告。
  • 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在張家口市第一中學開展物理科學知識講座
    近日,上海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愛平與博士生導師劉要穩前來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為市一中師生介紹了上海同濟大學的基本情況,並舉辦了「物理科學漫談」知識講座。講座開始之前,陳愛平教授首先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了上海同濟大學的基本情況,並為同學們介紹了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近三年被同濟大學錄取的畢業生,他們分別是聶堯,軟體學院,嶽可,工程實驗班(信息類),官學博,工程實驗班(信息類)。
  • 這些中學天文臺為何長期閒置
    ■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記者今年5月在天津市新華中學採訪時發現,這所學校一座球狀天文臺位於教學樓樓頂,頗為壯觀。但學生反映,學校從來沒有組織他們到天文臺開展觀測活動,天文臺長年累月都是「鐵將軍」把門。  記者就這一問題走訪了當地許多中學,結果十分令人驚訝:天津市校辦天文臺利用率普遍不高,多數為擺設。
  • 復旦大學揭示DNAzyme剪切RNA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2月11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李沁園)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日前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